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

只是終歸年過半百,又經歷過人生中的大起大落。

——二十歲擔任博士,是公孫弘人生中最高光的時刻;

而後,便是長達二十五年的下坡路,讓公孫弘見慣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再十餘年的沉澱、靜心。

如今的公孫弘,早就不是三十多年前,那個意氣風發、指點江山的毛頭小子了。

此刻,公孫弘心裡自然是激情澎湃,恨不能當場自燃!

但表面上,公孫弘卻仍舊是那副人畜無害的模樣,面上總是掛着一抹莫名憨厚的呵笑。

而在御榻之上,劉榮的目光也在殿中央,那道躬身而立的年邁身影上停留許久。

終,還是略帶欣賞的含笑微點下頭。

只是再開口,話題就從原先在討論的:針對冬小麥收取農稅,跳躍到了完全不相關的另外一件事上。

“說起尚書令,諸公,或多有不解。”

“——往昔,少府六尚主責天子起居;”

“衣、食、沐、席、冠、書。”

“凡天子所需,皆出少府六尚。”

“而今,歲首年關在即,朝堂公、卿改制在即。”

“少府亦有所變動,少府六尚,自也不應該維持原樣了。”

劉榮說這話之前,大傢伙還本能的以爲:公孫弘真的墮落到去做尚書令,這麼一個太監也能做的官職了;

但在劉榮這番話說出口後,大傢伙迅速反應過來:這哪是公孫弘墮落了?

這分明是御榻上這位,又要開始搞騷操作了!

不過考慮到朝中三公九卿,但凡能動的,基本都被這位給動了個遍,區區少府六尚,也就沒什麼大不了的了。

如是想着,衆人重新整理好情緒,再度將審視的目光,撒向微躬着腰,淺笑盈盈的新任尚書令公孫弘。

——在劉榮明確表示‘少府六尚要動一動’的意圖後,再回過頭來看公孫弘這個新任尚書令,情況就沒那麼簡單了。

想想也知道;

公孫弘這麼個和賈誼、晁錯一個時代的人物,而且還是政治履歷絲毫不亞於二人的老學究。

就算公孫弘自己自甘墮落,劉榮也不可能真的容許他墮落、真給他個四百石級別的職務,又或是太監的官職,以落‘苛待老臣’之罵名。

基於此,幾乎可以斷定:劉榮‘動’過後的尚書令一職,就算配不上公孫弘故二千石博士、故真二千石太中大夫的身份地位,也絕不會相差太多。

說直白點就是:新尚書令的秩祿,絕不可能低於比二千石!

如此一來,新尚書令的職權範圍,就非常值得朝堂內外好生研究、好生審視一番了。

比二千石,是個怎樣的級別?

如實漢室的官員秩祿品級,最高級別是秩萬石的丞相與太尉,實俸均爲每年四千石。

二者分別爲行政、軍事最高長官。

緊隨其後的,便是九卿級別的‘中二千石’,實俸爲每年二千一百六十石。

——這‘中二千石’的‘中’字,便大致取‘在朝堂中樞擔任二千石’之意。

再往下,是真二千石,年實際俸祿一千八百石。

諸侯國相、王太傅等官職,便都是這個秩祿等級。

再其次——二千石,年實際俸祿一千四百四十石。

郡太守、太子太傅、太子少傅,以及曾經的中尉、備盜賊都尉,軍中無將號的都尉,便都是這個級別。

再再往下——萬石、中二千石、真二千石、二千石往下的第五級:比二千石。

這個級別,在如今漢室的官僚系統當中極其常見。

首先,郡都尉、都郵,諸侯國中尉、內史,軍中校尉,都屬於這個級別。

此外,還有中央朝堂的許多職務——如中郎將、未央長樂兩宮的宮門尉,以及南北兩軍的各部校尉等,均爲比二千石。

還有丞相下轄司直部門,及駙馬都尉、治粟都尉、護軍都尉、奉車都尉等,也都是比二千石的級別。

可以說,比二千石這個級別,就是漢室‘二千石’高官的轉入門檻。

踏入這個門檻,那將來至少也是郡守、將軍打低;

踏不過去——尤其是四五十歲還踏不過去,那基本就一生都無法躋身‘二千石’之列了。

這是針對官員個人而言。

再來說比二千石級別的屬衙,也非常有趣。

——要麼,是名義上隸屬於九卿,實際上並不受九卿直接管轄,有接近九卿屬衙的規模,規格或重要性卻夠不上九卿的獨立部門;

比如過去的郎中令。

要麼,就是具備行政自主權的郡、國二三把手,以及具備自主指揮權的軍中校尉、將軍。

再或者,就是某些獨立於整個朝堂官僚體系之外,直接對天子本人負責的特殊部門。

這三條,無論哪一條,安在‘保底比二千石’的尚書令公孫弘身上,都足夠嚇人。

獨立部門!

有自主權!

不受朝堂管控,直接向天子本人負責!

這樣的部門,且不說具體做些什麼——哪怕是個掏糞、掃大街的屬衙,也絕對沒人敢小覷。

話說得難聽點兒,就這‘比二千石’的規格擺在這裡,就算是掏糞,你也得好好琢磨琢磨他掏糞的手法;

就算是掃大街,你也得仔細觀摩觀摩他掃大街的身法。

理清楚思緒,明白以上種種;

再最後回過頭,看公孫弘這個‘保底比二千石’的‘新貴’的具體職務:尚書令。

尚書;

無論是根據尚書屬衙過往的職責,還是顧名思義,其實都不難判斷出:即便是被劉榮強行拔高到比二千石,乃至更高的秩祿級別、規格,公孫弘掌控下的尚書檯,大概率也還是要負責文檔、卷宗相關的工作。

說的具體點,就是整理、搬運奏疏,將其送到劉榮的御案之上;

再根據劉榮批覆後的指示,或回覆,或駁斥,或留中(燒掉)。

此外,皇家檔案室——石渠閣的整理及管理,也同樣在尚書檯的職責範圍內。

因爲在劉榮心血來潮,冷不丁來一句‘誒,那個什麼書/什麼文檔,拿來給朕看看’的時候,尚書檯必須第一時間將其找到,並送到劉榮面前。

尚書尚書,由此得名。

如此簡單、枯燥,沒有任何技術難度,只求一個細心、認真的崗位,也就難怪過去,酌情由寺人和官員擔任,且只有六百石的秩比了。

——文檔管理員,六百石級別,都趕上小縣的縣令了!

而今,劉榮擺明了要拔高尚書檯的地位,而且是至少拔高至比二千石。

那尚書檯的職責,自然也要配得上比二千石的規格。

就拿同樣比二千石的中郎將舉例——人家管理着整個五官中郎將,爲天下中郎之‘最’,之‘將’;

天子出行時隨侍、護駕左右,提劍上馬就能做都尉,掛印地方就能做郡守!

作爲同樣比二千石的同級,尚書令顯然也不能差太多。

不說上馬能治一部都尉、下馬能牧一郡之民;

好歹也得有點拿得出手的特殊能力,以及旁人無法取代的特殊權責。

而這二者結合到一起——‘尚書’二字,與比二千石的逼格結合在一起,衆人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一種非常可怕的可能性。

“莫非……”

“從今往後,凡外朝奏疏,都要先過一遍尚書檯?”

“更甚者,陛下的批覆、旨意,也都要經過尚書檯發佈……”

不給衆人太多胡思亂想的機會,劉榮再次直言不諱,擺明了自己的盤算。

“朕意,以尚書令統轄尚書檯,爲朕參贊。”

“凡朝中政務、內外軍事,又邊牆軍報、廟算推演,皆由尚書檯上下,爲朕查漏補缺於旁。”

“——然尚書檯上下,僅有建議權;”

“其言、諫,朕自決納否。”

有了劉榮這句話,原本還在胡思亂想的百官公卿,這才稍稍安下心來。

——智囊團。

這個詞現在或許還不存在,但這個模式,對於這個時代的貴族而言,卻絲毫不陌生。

比如地方豪強,亦或是徹侯勳貴,都會私下裡養許多門客;

這些門客在絕大多數時候,都依附在豪強、權貴身上白吃白喝,醉生夢死。

但到了緊要關頭,那都是要各顯神通——有腦子的出智慧,有蠻力的出力氣的。

尤其是謀略型門客,即謀士,屬於門客中最頂級、最稀有,比刺客死士都還受重視的珍惜品類。

這都還算委婉的。

豪強、權貴養門客,這都還算委婉的。

到了宗親諸侯,亦或是皇子——尤其是到太子這一級別,那謀士都是光明正大養的。

往近了說,劉榮的博望苑、先帝老爺子的思賢苑,都是各自的皇帝老爹,爲二人會見、安置賓客——主要就是謀士、智囊團而專門準備的。

尤其是先帝老爺子的私苑名稱:思賢苑,更是恨不得把‘聰明人都來幫我出出主意’的意圖,給明明白白寫在腦門兒上了。

往遠了說——張良、陳平、婁敬之類,不就是太祖劉邦的智囊團?

亞夫范增,不也是霸王項羽的首席謀士?

說白了,如今這個時代,謀士雖然沒有數百年後的三國時期那般,成爲每一個‘有志之士’的標配;

但找一個聰明人爲自己謀劃、盤算,給自己出謀劃策,卻也已經成爲了這個時代絕大多數權貴的共識。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劉榮把尚書檯從原本的單純文檔管理部門,提拔爲御用智囊團、參謀團,算不上多麼駭人聽聞的事。

非要說有什麼不對,那就是過去,天子的智囊團,向來都是由朝中公卿百官兼任。

有什麼事兒,天子往往都是拿到朝堂上來說:哎呀,這事兒可怎麼辦吶~

於是朝公百官給出建議:俺認爲該這麼辦,我覺得該那麼辦……

商量出結果了,把最終結果往天子面前一鬆:陛下瞧,商量出個這,您看行不行。

行就行,不行咱就再議。

實在議不到陛下心坎兒上,那就由陛下乾坤獨斷,自己拿主意。

但這種模式下的智囊團,和劉榮所描述的尚書檯,其實也有着極爲顯著的區別。

——朝中公卿百官,有資格給劉榮提建議的,無一不是公卿重臣二千石!

就像方纔,公孫弘身着四百石官袍發言,就驚得滿朝公卿面面相覷一樣——級別不夠的,根本就沒資格主動開口!

這就導致朝中公卿百官給出的建議,劉榮以及每一代漢天子,哪怕是看在對方二千石職務級別的份上,也得多少給點面子。

不採納也得安慰幾句:卿這個想法還是不錯的~

只是時機不成熟/條件不允許巴拉巴拉……

極個別情況下,甚至可能發生某位重臣梗脖子犯倔,非要和天子頂牛,非要天子答應自己建議的情況。

比如先帝年間,丞相申屠嘉就幾次三番表示:陛下如果不答應臣、不暫緩削藩,臣就一頭撞死在陛下面前!

而且在撞死之前,臣還得先把晁錯這亂臣賊子給當庭揍死!!!

這就很尷尬。

聽也不是,不聽也不是;

矛盾都擺上檯面了,根本沒有緩和的餘地。

而且,朝公重臣在朝議上提建議,是要承擔責任的。

比如今天,劉榮說要針對冬小麥收取農稅,大傢伙都是默認,愣是沒人站出來說一句:陛下慧眼如炬,合該如此!

爲什麼?

因爲這話但凡從某個臣子嘴裡說出來,那半個時辰後,全長安的爛菜葉子臭雞蛋,就都會砸在那個‘與民爭利’‘盤剝窮苦百姓’的貪官污吏身上。

所以有些話,百官不敢說,也不能說;

也有些話,百官明知不該說,又礙於政治影響和輿論,而不得不說。

這就搞得君臣雙方之間的議題,幾乎沒有任何緩和餘地,樁樁件件都是針鋒相對。

但有了尚書檯,一切就都不一樣了。

——尚書令本人才比二千石,配的副官都不可能是正千石,而是要配比千石;

主官比二千石,副官比千石,底下的尚書郎們,自然都是四百石到六百石不等。

這羣人說起話來——尤其還是關起門來說話,是不會有心理負擔的。

就事論事,把建議一給:事兒就這麼個事兒,陛下愛聽不聽。

劉榮也不用給他們留面子。

哪對哪不對,一二三四都給羅列出來,即培養了這些尚書郎、智囊團,也可以順帶捋一捋自己的思路。

最重要的是:有了這個智囊團作爲緩衝,劉榮想要做某件事,就不再需要直接和外朝碰撞。

而是可以先關起門來,和尚書檯上下商量商量:朕打算這麼幹,大家覺得怎麼樣?

朝中百官,誰可能反對,誰的反應可能比較激烈?

按照最糟糕的情況,朝中會是個什麼局面?

朕如何解決、如何未雨綢繆,甚至於:還要不要把這事兒拿到朝堂上去說?

又或者,朕偷摸先把事兒幹了;

出成績了,朕再站出來認下。

沒做出成績,就當啥也沒發生,朕不認就是了……

第302章 戰書?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回家晚了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135章 奏對第435章 稅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458章 難啊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24章 真打呀?!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92章 出師不利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8章 命可真好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401章 大魄力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35章 漢少府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82章 屠龍勇士第454章 故年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93章 兒,斗膽第147章 好小子!第79章 雛鳳初鳴第135章 奏對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35章 漢少府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我再改改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24章 真打呀?!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340章 驗金石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373章 統籌會?第381章 洗牌第320章 衛青第452章 還得先看看高闕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430章 人才啊第358章 攻守易型啦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351章 新軍!
第302章 戰書?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回家晚了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135章 奏對第435章 稅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458章 難啊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24章 真打呀?!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92章 出師不利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8章 命可真好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401章 大魄力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35章 漢少府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82章 屠龍勇士第454章 故年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93章 兒,斗膽第147章 好小子!第79章 雛鳳初鳴第135章 奏對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35章 漢少府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我再改改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24章 真打呀?!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340章 驗金石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373章 統籌會?第381章 洗牌第320章 衛青第452章 還得先看看高闕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430章 人才啊第358章 攻守易型啦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351章 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