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

劉榮一番話,讓老太后徹底陷入了沉思。

槍桿子的重要性,不單是劉榮清楚;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每一位合格的封建帝王,都深知槍桿子對自己的重要性。

而在如今漢室,作爲漢家的‘第二個皇帝’,包括竇太后在內的歷代漢太后,也同樣對此有着明確的認知。

至於劉榮此番話語,所表露出來的意圖,老太后也是瞭然於胸。

軍隊這個東西,除非像後世人民子弟軍那般,有崇高的信仰和堅定地信念,否則,基本就是一句‘有奶便是娘’。

亂世尤其如此!

而在治世,這種情況雖然不會被擺在明面上,但也僅限於‘不擺在明面上’而已。

在那層由治世親自蓋上的遮羞布地下,仍舊是那句:有奶便是娘。

一支軍隊,中央供養和將官個人供養,會直接決定這支軍隊,究竟是國家的軍隊,還是個人的武裝。

而在國家層面,供養軍隊的錢到底由誰出,也同樣決定着這支軍隊,究竟更受誰的‘領導’。

相府國庫作爲漢室社稷的‘公用賬戶’,國庫出錢換來的每一樣東西,都必將受到相府——準確的說,是相府爲代表的整個外朝的支配。

官員俸祿出自相府國庫,所以丞相禮絕百僚,羣臣避道;

中央政府運轉經費出自相府國庫,所以百官以丞相爲首、外朝唯丞相馬首是瞻。

那既然如此——既然外朝都認丞相爲‘衣食父母’,爲什麼還有天子壓在丞相頭上呢?

除了君臣尊卑,忠孝人倫等精神層面的道德限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丞相手裡的相府國庫,並非丞相的私貲。

國庫裡的每一分錢,都是天下百姓一石米、一枚銅錢交上來的稅。

而這個稅,沒人是看在丞相的面子上,或是出於對丞相的臣服上繳。

大家衝的是皇帝;

交的是皇糧。

相府國庫裡的每一分錢,都是漢家龐大的官僚羣體,打着‘給天子交皇糧’的理由收上來的。

也就是說,相府國庫裡的,也同樣是劉榮這個漢天子的錢。

那爲什麼還要將相府國庫、少府內帑,分別稱之爲‘漢家的公有賬戶’和‘天子的私人口袋’呢?

這就好比後世的企業擁有者;

相府國庫,是公司的對公賬戶,負責公司的正常運轉,充當公司的流動資金。

對公賬戶裡的每一分錢,都不能擅自挪用,更不能用於個人支出;

當然,與之對應的是:對公賬戶裡的錢,就是這位總裁的責任承擔極限。

如果有一天,公司賬戶裡沒錢了,但公司還欠着錢,那這位總裁就算手握富可敵國的個人財富,也根本不需要拿自己的錢,去填公司的窟窿。

而少府內帑,就是這位總裁的個人賬戶。

個人賬戶裡的錢,拿去奢靡享受也好,漫天撒錢也罷——總歸只要別拿去違法犯罪,就沒人會管你拿這些錢去做什麼。

在如今漢室,也是一樣的道理。

——相府國庫這個‘對公賬戶’的錢,劉榮無法擅自挪用,更無法用於個人支出,比如大興土木、賞賜、花銷之類。

但同樣的:相府國庫無論再困難,再怎麼缺錢,劉榮理論上都不會管。

假設有一天,相府國庫窮的跑耗子,少府內帑卻富裕的錢都沒地方放了,那漢家的一切,都會變得非常有趣。

——手裡沒有足夠的錢,原本指望着相府國庫過活的整個外朝,都會不可避免的倒向劉榮。

等劉榮自掏腰包,解決了外朝的問題,那丞相自然而然就會失去話語權。

說一句題外話:劉榮腦海中,爲漢家將來百年構造的藍圖,便有這麼一個想法的雛形。

通過龐大的財政壓力,迫使丞相向漢天子伸手要錢!

然後漢天子繞過丞相這個‘對公賬戶會計’,直接自掏腰包解決國家財政問題。

然後,丞相就此成爲朝堂上的小透明,原本屬於丞相的所有權利,都將自此被皇帝收回。

緊隨其後的,便必然是丞相的角色淡化,使得皇帝政務處理壓力激增;

於是,內閣、尚書檯之類的‘秘書團’性質機構,便可以應運而生……

言歸正傳。

現當下,漢室的財政狀況,其實已經朝着劉榮腦海中的那個雛形發展了。

——經過文景之治,漢家兩代先帝省吃儉用,給劉榮留下了極爲龐大的個人財富。

與此同時,相府國庫又因爲漢家輕徭薄稅、休養生息的國家總體戰略,而始終徘徊在破產警戒線邊沿。

國庫的農稅收入很多,每年足有近三十萬萬錢!

但花錢的地方更多——每年都默認要支出,且完全無法削減的固定支出,便佔了國庫規定收入的八成以上,乃至將近九成!

絕大部分固定收入,要用於固定支出;

除了農稅之外,又實在沒有,且無法擁有其他的生財之道,想要‘開源’,唯一的辦法就是人口、土地緩慢增加,從而拉動糧產總量提高,以此來提高國庫的農稅收入。

這顯然不是短時間能做到的事,同時也不可能大幅提高國庫的農稅收入。

——如今漢室,民六百萬餘戶,近三千萬口;

按照太祖高皇帝授民田爵時,所定下的‘一戶百畝’的標準,如今漢室,就應該有六萬萬畝,即六百萬頃農田。

但實際上,經過短短五十年的和平發展,太祖高皇帝曾無償發放給百姓的每戶百畝田,已經縮水到了平均每戶不到八十畝。

如果是大部分農戶不再擁有百畝田,或許還能將其歸類爲土地兼併,少部分人佔有了大部分的農田;

但每戶農人平均擁有農田不到八十畝,就不再是土地兼併的鍋了。

——第一個原因,是人口增長。

想當初,太祖高皇帝立漢國祚,漢家於秦末廢墟中建國,總人口不過一千三百萬,不到三百萬戶;

每戶百畝田,也不過是三萬萬畝農田。

再加上關東行小畝,關東農人的百畝田,實際上只等同於關中的五十畝。

如此算下來,太祖高皇帝開國之後,很輕鬆的就用漢家現有的兩萬萬畝農田,安置了天下所有的百姓。

但五十年過去,漢室人口早就從開國時的一千三百萬人,激增到了劉榮元年兩千八百萬。

農戶數,也從開國時的不到三百萬,暴漲到了如今的超過六百萬。

人口、戶籍,都是一倍以上的增幅;

如果漢家還是隻有開國時,那二萬萬畝左右的農田,那漢家的戶均農田擁有量,只怕早就跌破五十畝了。

之所以能維持在如今的八十畝左右,是因爲在人口增長的同時,可耕作田畝也在增長。

開荒。

將原本荒廢的農田,或原本不是農田的土地,開墾爲農田。

如此一來,纔有的漢室人口翻倍不止,戶均農田擁有量,卻只跌了百分之二十的狀況。

但顯而易見的是,這五十年的時間裡,漢家人口增長的速度,無疑比農田的開墾速度、可耕作田畝的增長速度快了不少。

到如今,單是關中這二百來萬戶農人,便已經擁有了高達一萬萬七千萬畝的農田——都管趕上開國時,漢家全部農田的數量了!

至於關東、北方,以及南方巴蜀、漢中等關外地區,則是四百餘萬戶農人,總共擁有了一萬萬八千萬畝土地。

這樣算下來,關東農人戶均田畝擁有量,其實只有四十多畝;

但關東行的是寬一步,長一百二十步的小畝,關中行的大畝,則是寬一步,長二百四十畝。

故而,關東農人戶均農田佔有量只有四十多畝,但按照關東的農田標準,卻也有個八十多畝的平均值。

而這些數據,和一個令相府國庫深感無力的事實密切關聯。

——漢室的人口、土地,都已經逼近增長瓶頸。

能開墾、能耕作的土地,在這五十年當中,基本都已經開墾出來了。

搞得現在,農人們都隱隱有些養不活自己、土地都有些不夠種了,卻也還是無可奈何,只能飢一頓飽一頓。

即便餓着肚子,也不去開墾荒地,增加耕地面積,這就意味着繼續開墾、繼續擴大耕地面積的空間,已經沒多少了。

哪怕長安朝堂從國家層面出手,不惜成本的開墾,也根本增長不了多少新的耕地。

一成?

兩成?

頂天了去,也就是漲個三成封頂。

而這三成新增土地,頂多也只能爲相府國庫,帶來三成的農稅增長——即,如今的每年三十萬萬左右的農稅收入,能勉勉強強達到四十萬萬。

這就已經是封頂到頭了,再漲不上去了。

對於如今的相府來說,每年多個十萬萬錢的農稅收入,看上去是不少;

但多出來這十萬萬錢,就意味着漢家,多出來了近一萬萬畝的農田。

這一萬萬畝新田,需要相應的新水渠、新道路,以及新的農稼官、稅吏。

考慮到這些和收入增長同時出現的支出增長,相府國庫的戰況,根本就不會好轉多少。

這就是說:相府國庫無論再怎麼努力、再怎麼認真工作,也就這樣了。

農稅收上來的錢,勉勉強強夠國家當年用度,要麼剩下來點湯湯水水,夠給官員們多發一件官袍,要麼稍微欠點外債,不得不厚着臉皮跟皇帝去要。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每年固定收入口賦十萬萬錢以上,且根本沒多少固定支出的少府內帑。

從太宗、孝景兩代先帝,花了前後三十多年時間,就從每年十萬萬錢左右的口賦收入中,攢下來了高達兩百萬萬錢的小金庫也不難看出:只要皇帝想省錢、想攢錢,那少府內帑的口賦收入,是能攢下來至少七成的!

若是碰到個太宗皇帝那樣的鐵公雞,每年都攢下八成以上的口賦收入,也完全不在話下。

那麼,問題來了。

——既然少府內帑這麼富裕,那爲什麼不拿着這些錢,去爲國家做些什麼呢?

比如,供養軍隊;

比如,補貼官員;

比如,興修水利……

等等等等。

與其讓少府內帑的龐大財富在府庫爛掉,還不如拿出來建設國家。

那既然這錢,是從皇帝的腰包裡逃出來的,那辦成的事兒,自然都是皇帝的功勞,話語權也合蓋皇帝這個‘金主’擁有。

在這個過程中,國家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

皇帝的文治武功越來越昌盛,手裡的權利也越來越大。

唯獨丞相受傷的世界,就此達成……

“皇帝,要集權?”

漫長的思慮之後,隱約意識到劉榮長遠意圖的老太后輕聲一問;

不等劉榮從驚愕中回過神,老太后又深吸一口氣,神情凝重道:“聽這話裡話外的意思,皇帝,分明還有壓制丞相的味道在其中……”

“皇帝,究竟是怎麼盤算的?”

···

老太后輕飄飄兩句話,卻是讓劉榮愣了許久。

過了足有數十息,劉榮才深吸一口氣,將呆愕的面容收拾起來。

與此同時,對於老太后敏感的政治嗅覺,劉榮也不由生出一陣驚歎。

——僅僅只是劉榮大包大攬,表示要自掏腰包,承擔起幾支常備野戰軍的供養成本!

老太后就從劉榮這看似突兀的舉動中,看到了劉榮計劃在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後纔打算着手去做的事!

如此嗅覺,便是放在皇帝身上,也至少是個守成之君的水準!

考慮到如今漢室,自開國至今,便始終在秉持無爲而治、休養生息的國策;

在這個背景下,老太后這個水平,也至少能達到先孝景皇帝的高度……

“皇祖母,慧眼如炬。”

由衷表達過對老太后敏感嗅覺的讚歎,劉榮思慮片刻,終還是將自己爲漢家未來數十年,所規劃的藍圖悉數道出。

這一說,便是足足三個時辰,時間也從劉榮來到長樂宮的上午,來到了夕陽西下的黃昏。

在劉榮說出自己幾乎所有的長遠規劃之後,老太后也沉默了許久。

終,還是面色複雜的起身,自顧自朝着後殿的方向走去。

一邊走,老太后嘴上,也不忘一邊無神呢喃道:“老了……”

“都老了……”

···

“皇帝,放手去做便是。”

“只需知:上善若水的道理。”

“——先帝爲儲二十餘載,卻只得太宗皇帝之皮毛。”

“若能盡得太宗皇帝之手段、心術……”

“皇帝想要做的事,或許……”

···

“唉……”

“老了……”

“老了………”

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調的一手好作息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298章 靡靡之趙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8章 命可真好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376章 無題第20章 諸呂故事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13章 家宴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268章 削藩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430章 人才啊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208章 太上皇?我再改改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474章 轟然一聲霹靂響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8章 命可真好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43章 丞相失勢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晚點更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77章 我乏了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446章 慄氏外戚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129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第336章 下一步第61章 陛下!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268章 削藩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434章 還行吧第401章 大魄力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147章 好小子!調整一下狀態第374章 拍板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221章 老兵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388章 藍圖
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調的一手好作息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298章 靡靡之趙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8章 命可真好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376章 無題第20章 諸呂故事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13章 家宴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268章 削藩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430章 人才啊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208章 太上皇?我再改改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474章 轟然一聲霹靂響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8章 命可真好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43章 丞相失勢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晚點更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77章 我乏了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446章 慄氏外戚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129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第336章 下一步第61章 陛下!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268章 削藩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434章 還行吧第401章 大魄力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147章 好小子!調整一下狀態第374章 拍板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221章 老兵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388章 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