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

一百一十萬萬錢的啓動資金,少府憑藉自己名下的馬匹、軍械,基本就給湊齊了,基本不需要掏多少‘現金’。

後續每年五萬萬錢,也基本都是物資——除了相府需要出的芻藁、內帑出的軍糧,便是一萬萬錢多一些的軍餉;

哪怕真的發真金白銀,少府如今的儲蓄,也足夠花三百多年。

總結來說就是:灑灑水啦~

少府輕而易舉的肩負起這兩支常備野戰軍的組建和供養,那這兩支部隊的‘擁有權’,自然也就是少府內帑的唯一主人:天子劉榮,而非整個漢室。

或許這麼說稍微有些奇怪。

——天子富擁天下,天地間萬物,無不是天子私貲;

怎的軍隊,還分‘天子個人擁有’和‘宗廟社稷共有’?

實際上,這二者之間的差距,還是相當大的。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太祖高皇帝於平成之戰後,幾乎是自掏腰包,組建了漢家第一支常備野戰軍:飛狐軍。

因爲飛狐軍從組建到供養,朝堂——也就是相府國庫都沒幫上忙,所以任何有關飛狐軍的調動,外朝都沒有任何的話語權。

天子說往東,飛狐軍就往東;

天子說往西,飛狐軍就絕不會往北。

誇張點說:哪怕某一代漢天子興致大發,下令飛狐軍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飛狐軍也只會專心去研究飛船、海艦,而不是質疑天子的決定。

而在這個過程中,外朝是沒有資格,也絕對不會插手,乃至插嘴的。

——錢都是人家天子花的,那這支軍隊,就是人家天子的私人武裝,和你外朝半點關係沒有!

反之,太宗皇帝年間的細柳、霸上、棘門三營,卻是另一個極端。

想當初,呂太后病重臥榻,行將亡故之際,爲了確保自己死後,呂氏外戚一族不被清算,便將長安南、北兩支禁軍兵權,分別交給了呂產、呂祿兩個子侄。

這是威;

除了威懾,呂太后還專門大開少府內帑,以遍賞公卿百官、功侯貴戚,美其名曰‘酬其功’,實則,不過是邀買人心。

這,便是恩。

恩威並施之下,呂太后總算是對自己的母族放下心來,安心閉了眼。

只是呂太后前腳剛駕崩,呂產、呂祿兄弟便忘記了呂太后‘恩威並施’的囑咐,甚至還生出了不該有的念頭,意圖顛覆社稷!

最終,陳平、周勃爲首的朝臣功侯,與齊王劉襄裡應外合,將整個呂氏一族盡數剷除,還了漢室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之後,自然便是太宗孝文皇帝入繼大統,卻又被陳平、周勃等老臣所掣肘,短暫經歷了一段泥塑雕像般的傀儡階段。

等熬死陳平,扳倒周勃,正式執掌大權後,太宗皇帝可謂是意氣風發,決議與匈奴決戰!

不料齊王劉襄之弟:濟北王劉興居舉兵作亂,太宗皇帝不得以,只能在前線和匈奴人和親結盟,以回身平定濟北王之亂。

再然後,便是長達十年的休養生息,被太宗皇帝十四年,那場險些導致漢家國都告破的大戰所打破……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被絕大多數人所忽視。

——漢室的財務狀況,在太祖高皇帝開國之初,其實是非常糟糕的。

糟糕到了什麼程度?

天子御輦,湊不出八匹同色馬;

當朝丞相,愣是連馬都沒有,只能尷尷尬尬的坐牛車上朝。

偏偏關東異姓諸侯之亂此起彼伏,平叛軍隊又是一筆龐大的支出。

爲了湊出這筆平叛軍費,太祖劉邦不得已,發行了令後人爲之不齒的‘漢半兩’。

何謂漢半兩?

和秦半兩一樣,在字面上寫有‘半兩’字樣;

重量卻只有秦半兩四分之一,即三銖,且含銅量約等於零,通體散發着鉛銀色光芒的銅錢。

與其說是‘漢半兩銅錢’,倒不如說,是漢三銖鉛錢。

也被坊間百姓稱之爲:莢錢——像榆莢一樣輕薄的劣質錢。

太祖劉邦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

一枚秦半兩,重量真的有半兩,即十二銖;

而一枚‘漢半兩’,重量卻只有三銖。

也就是說,哪怕不改變含銅量,單只是簡單的熔鍊,就可以把一枚秦半兩,熔鍊爲四枚漢半兩。

更要命的是:秦半兩作爲始皇嬴政‘統一度量衡’最耀眼的成績之一,其銅含量,高達驚人的七成以上!

這樣一來,這就是個再簡單不過的算術題了。

——一枚秦半兩,含銅七成,可得四枚同樣含銅七成的漢半兩;

若是把含銅量壓到三成、兩成——甚至一成都不到……

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鑄幣運動,在整個漢室天下拉開帷幕。

每個人都在熔鑄銅錢!

只需要把一枚秦半兩熔鍊,所得之銅加上一堆廉價無用的鉛,就能得到數十上百枚‘漢半兩’!

百倍暴利!

尤其太祖劉邦專門頒詔規定:秦半兩和漢半兩,同樣面值‘半兩’,即購買力一致!

於是,漢室天下的貨幣總量,幾乎是一夜之間翻了一百倍!

自然而言,也引發了遍及整個漢室天下的、上百倍,乃至數百倍的通貨膨脹。

——原本百錢以內的糧食價格,直接暴漲到了八千錢每石!

而在這個過程中,唯獨太祖劉邦憑藉先發優勢,將漢室僅有的些許錢糧‘變’成了百倍面值,並順利湊出了平定異姓諸侯叛亂的軍費。

只是這種殺局取卵的舉動,爲漢室——爲華夏之後數十年的經濟、社會秩序,造成了難以彌補的嚴重損害。

後來,孝惠皇帝即位,又是前、後少帝先後即位,也就是呂太后時期。

作爲那十五年,漢室社稷的實際掌控者,呂太后爲了收拾丈夫劉邦留下的爛攤子,進行了一系列補救措施。

第一步:廢太祖漢半兩,即三銖豆莢錢,改行八銖錢。

第二步:禁民私鑄錢,將鑄幣錢收回中央。

這兩步舉措,明顯改善了被劉邦的三銖莢錢所破壞的社會經濟秩序。

——八銖錢,雖然重量仍舊只有秦半兩的三分之二,但總好過只有秦半兩四分之一重的三銖莢錢;

再加上含銅量還行——雖比不上秦半兩的七成,但也有個四五成,能看出來銅錢的顏色。

兩相對比之下,民間也就捏着鼻子認了下來。

但新幣推行之後,舊幣怎麼辦?

尤其是那些通體發白,看不出半點銅色的太祖‘漢半兩’,收回熔鍊的價值都沒有!

無奈之下,呂太后補上了第三步——《漢律·金布律》制:凡是外圓內方,且不曾完全斷裂的錢幣,即便稍有缺損,也不得拒收!

說直白點就是:但凡有個錢樣,哪怕他是純鉛,哪怕他只有三銖乃至一、二銖重,也不能拒收。

違者,罰金四兩。

經過這一系列的舉措,外加民間市場自主調整,被太祖劉邦搞得稀巴爛的漢室經濟、貨幣體系,才總算是逐漸恢復了過來。

至於你說,民間市場如何自主調整?

很簡單:根據錢幣成色,來制定對應的價格。

好比糧食,如果你能拿秦半兩付款,那我賣你八十錢一石;

若是呂后八銖——只要成色正常,有個四五成的銅含量,我也勉強能接受一百五十錢一石的價格。

至於太祖三銖~

這個就有點複雜了。

——呂太后有令:不得拒收任何制式的錢幣,這我當然不敢反抗;

但你若是拿一堆三銖鉛錢來結賬,那我也只能來一手‘待價而沽’了。

我就拿着個步袋站在那兒,等你一枚錢一枚錢往布袋裡扔!

你一邊扔,我一邊目側你這一堆三銖錢,能有多少銅含量。

估摸着差不多了,我把布袋口子一紮,錢歸我,糧食給你。

至於這種計價方式,一石糧食的價格會有多高~

有時候是三千,有時候是五千——主要看你的三銖錢成色。

成色好一些,千八百錢也不是不可能;

若成色實在太差,尤其是有大量純鉛錢夾雜其中,我也只能讓你一直扔。

說不定到最後,你買走的糧食,還沒你買糧食時付的錢重……

也就是說,漢室的經濟,經過太祖劉邦的一毀、呂太后的一救,算是重新回到了開國之初,那國庫能窮的跑耗子的狀態。

然後便是太宗皇帝登基,偏偏在那之前,呂太后還把少府內帑最後一點家底,都賞賜出去邀買人心了。

於是,太宗皇帝只能下定決心:休養生息,積蓄力量,爲後世之君積攢府庫,以用作決戰匈奴的軍費用度。

到了太宗皇帝十四年,大概十來年的休養生息,少府內帑也算是攢下來了一點錢。

但這些錢,大部分都被太宗皇帝十四年那一戰之後,痛定思痛的太宗皇帝,用於開啓漢家的馬徵建設——即邊牆馬苑計劃了。

同一時間,細柳、霸上、棘門三營設立,太宗皇帝思慮再三之下,終還是不得不將這三支部隊的所有經費,都甩給相府國庫。

可相府國庫,從開國之初的蕭相國,一直到劉榮如今的丞相:桃侯劉舍掌權,都從來不曾有過餘錢!

就算能擠牙膏似的擠出來一些,也絕不可能供養的起三支常備野戰軍!

怎麼辦?

於是,太宗皇帝將原定的‘改變爲常備野戰軍’,改爲了‘無限期擱置遣散’;

少府內帑兩手一攤:沒錢;

相府國庫練練哭窮:有錢,但不多。

無奈之下,這三支軍隊的主將:條侯周亞夫、祝茲侯徐厲、平陸侯劉禮三人,只能用各自的侯國產出,來勉勉強強肩負起這三支軍隊的開支用度。

出於愧疚,太宗皇帝也專門行令少府:細柳、霸上、棘門三軍來買糧食或武器,都要按成本價給。

——周亞夫還好些,好歹有八千一百戶的食邑;

再加上少府提供的廉價輜重,勉強還能養活細柳六校,共計一萬兩千人馬。

但徐厲、劉禮二人,加起來不到五千戶食邑,自然是無法完全供養各自的軍隊。

養又養不起,甩又甩不掉,二人只能用折中的辦法:爲漢家的地方郡縣‘輸送軍事人才’。

說白了,就是裁減編制數量。

這也是爲何周亞夫的細柳營,能始終保持過硬的戰鬥力,而徐厲、劉禮二人的霸上軍、棘門軍,卻連軍隊都算不上的主要原因。

——沒錢呀!

別說甲冑齊備了,連一日兩餐都吃不飽;

別說是操演了,能餓不死都已然是洪福滔天!

而在這個過程中,相府國庫憑藉‘承擔細柳、霸上、棘門三營部分軍費用度’的話語權,將這三支軍隊納入了外朝,即漢家公有的範疇之中。

當有戰事時,這三營出動與否、出動多少,都不再是天子一言而決,而是需要百官公卿共議,再由天子拍板。

雖然天子依舊保留了一票否決權,卻也同時失去了‘一票通過權’。

何謂一票通過權?

——歷史上,漢武大帝提議組建常備野戰軍,以開啓和匈奴人的全面決戰!

不料提議被外朝否決,漢武大帝一氣之下自掏腰包,將父祖用整個文景之治積攢下來的豐厚家底拿出來,分別組建了羽林、虎賁二軍!

有了自掏腰包組建的軍隊,漢武大帝得以繞過整個外朝——一言而決,憑一己之念,輕易發動了對匈奴人的一系列戰役。

而在這個過程中,對羽林、虎賁二軍的建立‘寸功未立’,一分錢都沒出的外朝,便只能是屁都不敢放一個,任由漢武大帝剛愎自用了……

這,也正是劉榮毫不遲疑,下令少府承擔起朔方、河西兩部都尉,以及羽林、虎賁二軍所有支出的原因。

——常備野戰軍這個東西,誰出錢,誰掌控!

少府內帑出錢,那就是劉榮私軍,打起仗來,劉榮不需要和任何人商量,就能把這些軍隊派出去!

反之,若是相府國庫出錢——哪怕只是象徵性的出了一點點,也要被分走相應的部分話語權。

這就好比合夥做生意。

一家二十萬的店,你出十八萬,你朋友出兩萬;

哪怕他出的很少,遇到事兒你也還是得跟他商量:這事兒,你看這麼搞行不行?

想到這裡,劉榮也終於是下定決心:朔方、河西兩部都尉,羽林、虎賁二軍,從戰馬、軍械、糧草輜重,到後續供養的糧餉——包括戰馬飼料,都完完全全由少府內帑承擔!

就連每年收上來的芻藁稅,也絕不讓相府國庫白出,而是少府出錢從國庫買,然後再派發給各路兵馬!

如此舉動,自然是讓朝堂內外當即明白:劉榮,是要做一個獨斷專權的‘武皇帝’了。

不出意外的,劉榮再次被東宮召喚。

只是這一回,劉榮在面對祖母竇老太后時,態度卻是前所未有的強硬……

第14章 坑兒的爹!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363章 黑土地第21章 殫精竭慮第211章 臣,等着家上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69章 朕,變了嗎?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24章 真打呀?!第239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458章 難啊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315章 活該!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425章 河西第31章 不盡然吧?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晚點更第98章 陛下口諭!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394章 ‘那’個男人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122章 暴君!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292章 蒙王?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339章 武夫當道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105章 西進!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430章 人才啊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52章 瓷器成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3章 左膀右臂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351章 新軍!第276章 嫁爲天子婦,爲漢椒房主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205章 羽林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292章 蒙王?第44章 長安侯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8章 命可真好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82章 屠龍勇士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
第14章 坑兒的爹!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363章 黑土地第21章 殫精竭慮第211章 臣,等着家上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69章 朕,變了嗎?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24章 真打呀?!第239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458章 難啊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315章 活該!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425章 河西第31章 不盡然吧?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晚點更第98章 陛下口諭!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394章 ‘那’個男人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122章 暴君!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292章 蒙王?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339章 武夫當道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105章 西進!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430章 人才啊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52章 瓷器成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3章 左膀右臂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351章 新軍!第276章 嫁爲天子婦,爲漢椒房主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205章 羽林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292章 蒙王?第44章 長安侯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8章 命可真好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82章 屠龍勇士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