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天翻地覆

隨着時間來到天子榮二年秋——年關愈近,本就算不上有多閒的長安朝堂,不出意外的再度忙碌了起來。

倒不是因爲大計;

按照漢家‘三年一大計’,外加新皇登基元年無條件大計的傳統,劉榮一朝的下一次大計,是在明年年末、後年年初,即天子榮新元四年。

真正讓長安朝堂忙碌起來的,是劉榮在過去這半年時間裡,對於長安朝堂有司部門,所擬定的一系列改制方案。

不得不說,劉榮的野心很大。

此番改制,可謂是遍及長安朝堂中央的方方面面,朝中三公九卿、長安八街九陌,禁軍中郎、糧倉府庫,無所不包。

就說三公級別——看上去是丞相、御史大夫都不做變動,僅僅只是把太尉替換成御史中丞;

但實際上,卻是讓漢家的三公,從過去的政、監、軍三權分立,改造成了政、財、人三權分立。

用劉榮的話來說,漢家日後的三公,已經隱隱呈現出了後世三省六部制的雛形。

其中,作爲百官之首的丞相,大致是閣老+戶部的職權範圍;

御史大夫則大概是閣老+戶部財權。

至於御史中丞,更完完全全就是後世吏部的雛形。

而剩下的兵、工、刑、禮四部——少府等於超高配工部+準兵部,大理(廷尉)等於刑部,奉常等於超低配禮部。

從這角度上來講,劉榮此番改制,也算是爲漢家初步奠定了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過渡、發展的事實基礎。

這是三公級別;

意義重大,但也終歸還保留了三公其中的兩個職務。

到了九卿一級,那可真就是巨震了。

——少府拆分!

——內史拆分!

光是這兩項,就足以讓朝堂內外累禿了頭!

根據劉榮初步擬定的方案,少府拆分後,仍舊會保留主體部分,仍稱少府、仍爲九卿;

但在部分要害職權被拆解後,日後的少府,顯然將不復今日威風。

其中最飽受爭議的,便是新九卿:主爵都尉的成立。

主爵都尉,顧名思義——主掌爵位敕封、削奪;

但除了這個基本盤,主爵都尉還將掌握另外兩個至關重要的國家級壟斷項目:糧食,以及鹽、鐵官營!

再加上劉榮明裡暗裡放出口風,表示從今往後,少府所產的各式物品,都不會直接流入市場,而是要由主爵都尉過一遍手,也基本確定了主爵都尉未來的發展方向。

——人類封建歷史上,第一個國企!

可以預見的是,從今往後,凡是和‘官營’沾上邊,又或是由官方生產的物品,都將被納入主爵都尉的飯碗。

換而言之,少府最要緊的一項權柄:銷售權,被分給了主爵都尉。

這還沒完。

繼糧食、鹽鐵官營權後,第二個被剝離出少府的,便是東、西織室。

衆所周知,在封建時代,最堅挺的貨幣從來都不是銅錢、銀錠;

而是布。

在人類歷史上的絕大多數時間裡,織布,就等同於在印錢。

在過去,東、西織室雖然‘各自爲政’,各自專注於不同用處的布匹生產工作,但和頂頭上司少府之間,也終歸有着起碼得關聯。

——東、西織室織布所需的原材料,不是少府從外面買回來的,就是少府自己生產出來的;

就連織布器械,都是少府造出來交接給東、西織室,並負責日常維修、維護工作。

而東、西織室生產出來的布匹,也並非直接發往所需要的人手中,而是先送去少府入庫封存。

什麼時候要用了,再由天子頒詔,少府遵照旨意從庫存中調撥。

官袍、朝服,以及宮中女眷、太后天子衣袍服飾,和東西織室沒有半點關係——都是少府的事兒。

換而言之,過去的東西織室,是極爲純粹的生產部門。

就和少府名下的軍工作坊、冶鐵作坊,以及上林苑那些皇田一樣,僅僅只負責生產,其他的事一概不管。

原材料從哪裡來、什麼時候送、怎麼送過來,織出來的成品布作何用途,先供給何方,都完全由少府負責,東西織室完全不需要關心。

但往後,東西織室也要從少府拆分出來‘單幹’了。

原材料,雖然還是從少府獲得,卻不再是‘調撥’,而是出錢買;

最終做出的成品,雖然依舊是由少府接手,但也不再是‘交割’,而是同樣由少府出錢買。

過去的布匹生產部門,自此成爲了自力更生、自負盈虧,擁有獨立財政系統的獨立部門。

而少府,則在失去糧食、鹽鐵,以及未來還有不知多少貨物的銷售權後,又因爲東、西織室的‘出走’,而在某種程度上失去了‘鑄幣權’。

——布匹就是最硬的硬通貨。

對少府而言,失去東西織室,不亞於失去一臺印錢的機器,又或是一棵搖錢樹。

倒是真正的鑄幣權,難得被劉榮留給了少府。

從今往後,天下錢幣皆出少府鑄錢司,禁民私鑄錢!

據傳,新錢名:五銖;

五銖錢發行之日,如今普行於天下的各式雜錢——如太宗四銖,呂后八銖,太祖三銖(漢半兩),秦半兩,乃至於戰國刀幣、貝錢等,都將被完全取締。

這,就又是長安朝堂在未來幾年,諸多龐大工作量其中之一了。

除了鑄錢,少府還將保留軍工部門。

通俗來說,往後的少府,將從原先那個龐大、冗雜的怪物,相對精簡爲負責鑄錢、打造軍械,並供應禁中用度的部門。

而原屬於少府,卻即將被拆解的部門,則各分爲:新九卿主爵都尉,新的獨立部門‘織室’,以及劃給其他部門的‘太倉’‘東園’等。

總體來講,需要做的事兒很多。

需要釐清、梳理清楚的事兒,很多很多……

這是少府。

再看內史,又是一個老大難。

不比少府被拆分後,仍舊能保留主體、仍舊爲九卿的幸運——內史的拆分,可謂是徹徹底底、乾乾淨淨。

原本的主體,將被拆分爲左馮翎、右扶風及京兆尹。

從職責劃分來看,這三個部門,更像是將關中切成了東、西、中三個州,然後由這三個部門發揮刺史、州牧之類的職能。

但僅限於行政治理層面。

其他諸如人事、財政,以及軍事等方面,這三個地區依舊維持着原本的運轉系統,並不會成爲真正的‘州’。

至於原屬於內史的下轄部門——中尉獨立出來,改名執金吾,爲新九卿;

五官中郎將併入郎中令;

備盜賊都尉併入大理(廷尉)。

唯獨農業、民事部門被保留,並更名:大農,主天下農事,爲新九卿。

原爲少府所有的太倉,便被併入了大農。

從少府拆除一個新九卿後,仍能保留九卿級別,內史更是直接拆除兩個新九卿,其實就不難看出過去,這兩個部門究竟龐大、冗雜到了怎樣的地步。

到這裡,少府、內史兩個部門的拆解工作結束。

原本的兩個九卿:少府、內史,變成了少府、主爵都尉、執金吾、大農這四個九卿。

多出了兩個新九卿,自然就要有舊九卿被頂掉位置。

或者說,只剩下五個九卿位置,給剩下七個舊九卿角逐。

其中,律法部門大理(廷尉),馬政部門太僕,禮制部門奉常,天子近侍郎中令,以及宗室事務處理所宗正,顯然都有着不容置疑的存在必要。

於是,兩個被頂掉九卿級別的倒黴蛋誕生了。

——衛尉,以及典客。

後者很好理解——外交部門,在如今漢室根本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內部的宗親諸侯,都沾‘宗親’二字了,宗正完全可以代勞;

至於外部,若外邦來使,奉常可以負責接待——過去也一直是這樣。

具體的外交事務,本來就不曾被典客所掌控,未來就更不需要這麼一個有名無實的九卿,來負責主持漢家與內外番邦的外交事務了。

當然了;

這個部門存在了這麼多年,雖飽受質疑,卻也從不曾被某一代帝王取締,而是一直以九卿的級別留存至今,本身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準確的說:垃圾的並不是典客本身,而是如今漢室,讓典客根本不具備發揮的空間。

按照原本的歷史時間線,大約在二十多年後,漢九卿典客,會被漢武大帝更名爲:大鴻臚。

那這個大鴻臚,是一個什麼部門呢?

理論職權和典客一樣:主內外番邦事務。

可此一時,彼一時。

文、景年間的典客,所主的‘內外番邦’,指的是內部不恭,且自主權幾近無窮的吳、楚等藩王;

指的是北方無比強大,甚至強大到讓人絕望的匈奴;

是南方,屢次三番稱帝的趙佗;

是東北,再三挑釁漢家的衛氏朝鮮。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典客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待覲見的諸侯代表團,以及外邦使團。

至於說管理內外番邦?

你是能管匈奴,還是能管南越?

是能管宗親諸侯,還是能管朝鮮半島?

但當時代的潮流,將時間退到漢武帝年間時,曾經在漢九卿中最不起眼的九卿,卻徹底站了起來。

匈奴人?

——給我霍大司馬當狗!

南越?

——允許你內附都是爺們今兒個高興!

西南夷?

——你是說那個學紅樓夢的劉姥姥,靠充楞耍猴生存的夜郎國?

宗親諸侯也不同往日,早就被削藩策剃掉了爪牙不說,更是被武帝爺一手推恩,給徹底斷掉了根兒。

衛氏朝鮮更是別提——一言不合就滅你國,半點商量餘地都沒有!

天翻地覆的內外環境,使得曾經的小透明典客一舉脫胎換骨,成了漢家繼內史、少府之後的第三大怪胎:大鴻臚。

在巔峰時期,大鴻臚手裡掌握的權柄,一度覆蓋了大半個亞洲大陸,除關中地區外的所有區域!

北方草原,但凡是被霍去病收下當狗的遊牧民族,都受大鴻臚統一調配,並安排日常生活;

南方百越,派使團來長安覲見,頭一跪從來都不是向漢天子,而是要先跪大鴻臚。

宗親諸侯最慘——爲了避免被‘絕後’,又或是莫名多出幾個瓜分國土的兒子,只能求爺爺告奶奶,就爲見上大鴻臚家的門房一面,好搭進去點人情。

最誇張的是,到了戰時,哪怕強如霍去病,都得老老實實登門拜訪,和顏悅色的同大鴻臚說一聲:這些年,辛苦老大人;

眼瞅着要打仗了;

老大人這些年照顧的那些外族,不知能不能給後生分幾萬人出來,免得我漢家的將士死傷慘重……

只是這一切,在如今這個時間點都還未成行。

匈奴依然強大;

漢家也還沒能擁有在草原上溜達一圈,就能受幾十萬遊牧民族當狗的冠軍侯。

典客仍舊是那個小透明。

所以,首先被排除出九卿行列的,不出意外,便成了典客。

至於劉榮——即便知道未來的典客‘大有可爲’,也僅僅只是保留了這個部門,只將其從九卿之列提出,降格爲真二千石的準九卿部門,一如過去的中尉。

甚至就連這,都還引發了一系列的物論,說劉榮太過照顧公孫昆邪了……

不管怎麼說,典客從九卿之列出局,可謂是沒有任何意外。

但另外一個出局名額,則多少有些爭議了。

——衛尉。

按理來說,衛尉和太僕、宗正的其他九卿部門一樣,都屬於專業性極強,且極爲關鍵的專職部門。

就算要取消一箇舊九卿,給新九卿如主爵都尉、大農等騰位置,也該是宗正這種雖然重要,但也不是不能委屈一下的部門。

畢竟自家人,終歸是好欺負一些的。

怎麼都不該是衛尉啊?

然後,劉榮的下一步棋就來了。

——以取消太尉‘三公’級別爲開端,在朝堂三公九卿的行政體系外,再另外開闢出一整套軍政體系!

這套體系,以太尉爲首,更名:大司馬;

下設大將軍、車騎將軍等軍職。

原屬於九卿的衛尉,自此成爲大將軍、車騎將軍一樣的軍事職務,秩比仍爲九卿級別的中二千石,地位與大將軍齊平,稍高於車騎將軍。

而這,又牽扯出繼三公九卿後,劉榮要動的下一塊區域。

——禁衛體系,以及軍政體系……

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431章 面聖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43章 丞相失勢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73章 封印第159章 社稷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88章 賊心不死!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122章 暴君!第77章 我乏了第449章 戰鼓擂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315章 活該!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268章 削藩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255章 絕不和親!第222章 不遠了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93章 兒,斗膽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336章 下一步第411章 人才庫?第226章 朕!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205章 羽林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39章 降維打擊?第13章 家宴第44章 長安侯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255章 絕不和親!第454章 故年第44章 長安侯第238章 宗祠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37章 且瞧着吧第434章 還行吧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73章 封印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238章 宗祠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374章 拍板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320章 衛青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359章 自古以來?第23章 好劇本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441章 迭代!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268章 削藩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359章 自古以來?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39章 降維打擊?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
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431章 面聖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43章 丞相失勢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73章 封印第159章 社稷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88章 賊心不死!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122章 暴君!第77章 我乏了第449章 戰鼓擂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315章 活該!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268章 削藩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255章 絕不和親!第222章 不遠了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93章 兒,斗膽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336章 下一步第411章 人才庫?第226章 朕!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205章 羽林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39章 降維打擊?第13章 家宴第44章 長安侯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255章 絕不和親!第454章 故年第44章 長安侯第238章 宗祠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37章 且瞧着吧第434章 還行吧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73章 封印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238章 宗祠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374章 拍板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320章 衛青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359章 自古以來?第23章 好劇本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441章 迭代!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268章 削藩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359章 自古以來?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39章 降維打擊?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