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 重耳故事

李恪無奈地笑道:“這你也知道?”

阿史那雲道:“突厥汗位相爭,尚且暗地裡爾虞我詐,拼地你死我活,更何況是大唐。”

李恪見阿史那雲似面有憂色,坦然道:“無妨,左右不過是些跳樑小醜,尚還動不得我,倒是你,此回漠南,有何打算?”

跳樑小醜?

阿史那雲聽了李恪的話,不禁又笑了出來。

李恪的對手阿史那雲怎會不知,若是長孫無忌和李承乾之流知道李恪如此說他們,只怕會跳了腳吧。

不過阿史那雲也知李恪只是口中一說,倒不至擔心李恪因此輕敵,當初李恪對付一個康阿姆尚且環環相扣,步步爲營,更何況是長孫無忌這等人。

阿史那雲回道:“待我回了陰山,先將阿爹安葬,其他的待開了春再說吧。”

李恪道:“小寒將近,恐怕待你回了漠南,也該大雪封山了,待來年開春,你若不願待在漠南便可回長安尋我。”

阿史那雲看着李恪,想了想,搖頭道:“長安城乃是非之地,我不願久留於此。其實依我而言,長安城中風雲詭譎,你又何必困守長安,時時遭人惦記。”

聽着阿史那雲的話,李恪微微一愣,離開長安?

這個倒是李恪此前從未想過的。

依慣例而言,皇子欲奪嫡,首要的便是帝王恩寵和朝臣的支持,故而但凡是有些野心的皇子,無一不是死皮賴臉地留在長安。

比如說同樣野心勃勃的燕王李佑,早年有臣子上書,請皇子外放,李佑便是一副身染重疾,半死不活的樣子,硬要賴在長安。

因爲李佑知道,離開長安,便是離開權力中樞,想要爭帝寵,奪權位自然不利地很。

但阿史那雲的話卻給了李恪另外一個思路。

如今皇帝諸子盡皆年少,而李世民正當壯年,李世民至少還有十多年的皇位可坐,李恪這個時候留在長安於奪位之利又能有多大。

李恪有平定突厥的潑天之功,在長安城中的聲望也極高,只要他在長安,哪怕是太子李承乾的光芒也要被他所掩蓋,衆人的注意力也都在他的身上。

可若是李恪不在長安了呢?那他們自然無從對李恪下手,衆矢之的便就成了現在安坐東宮的李承乾,李恪便就避開了鋒芒。

樹高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人比非之。

李恪如果不做長安城中最高的那棵樹,大風又如何能傷地了他。

現在的他留在長安,不過是平白爲李承乾擋箭而已。

李恪對阿史那雲問道:“你的意思是要我離開長安,暫避鋒芒?”

“是啊!你們漢人不是有一個重耳故事嗎?你完全可以學重耳啊…”阿史那雲微笑道。

重耳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同時也是春秋五霸之一。

重耳是晉獻公的兒子。晉獻公年老的時候,寵愛一個妃子驪姬,想把驪姬生的小兒子奚齊立爲太子,把原來的太子申生殺了。太子一死,獻公另外兩個兒子重耳和夷吾都感到危險,逃到別的諸侯國去避難了。

晉獻公死後,晉國發生了內亂。後來夷吾回國奪取了君位,也想除掉重耳,重耳不得不到處逃難。重耳在晉國算是一個有聲望的公子。因此一批有才能的大臣都願意跟着他。

夷吾能夠當了晉國國君是受到了秦穆公的全力支持,沒想到夷吾做了晉國國君以後,反倒跟秦國作對,還發生了戰爭。夷吾一死,他兒子又同秦國不和。秦穆公才決定幫助重耳回國。

公元前636年,秦國護送重耳的大軍過了黃河,流亡了十九年的重耳回國即位。這就是晉文公。

重耳故事李恪當然知道,但重耳和他的處境又有所不同。

李恪現在離開長安,好處自然是顯而易見的,那便是能抽身出來,免於成爲衆矢之的,可壞處也不難看出。

李恪在長安開府建衙,身邊也籠絡了一批人,若是他此時離開長安,那他之前的積攢便白費了大半,甚至就連李世民那邊都有可能因父子不得相見,而漸失恩寵。

所失所得,倒也不是李恪一時間可能抉擇的。

“此事有理,但倒也不急,且待我好生想想。”李恪思慮了片刻,凝眉道。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不知不覺已進入了貞觀十二年,這之前也發生了許多大事,比如貞觀九年唐高祖李淵的逝世,貞觀十年一代賢后長孫無垢的逝世,比如李治已經十一歲,奪嫡之爭變得更加激烈,再比如李恪除了嫡長子李仁外,又有了次子李瑋…

自從頡利死後,李恪有了和阿史那雲的那番對話後,便變得更加低調了,有事沒事便窩在長安城外的驪山別院裡,除非有李世民的傳詔,否則絕不進宮…

驪山“崇峻不如太華,綿亙不如終南,幽異不如太白,奇險不如龍門”,然而三皇傳爲舊居,媧聖既其出冶,周、秦、漢、唐以來,這裡一直作爲皇家園林地,多遊幸離宮別館,繡嶺溫湯皆成佳境。

上古時期,女媧在這裡“煉石補天”;西周末年,周幽王在此上演了“烽火戲諸侯”的歷史典故;秦始皇將他的陵寢建在驪山腳下,留下了聞名世界的秦兵馬俑軍陣;一百年後,唐玄宗與楊貴妃也將在此演繹一場悽美的愛情故事……

驪山風景秀麗,相傳周幽王在此建驪宮,秦始皇時改爲“驪山湯”,漢武帝時擴建爲離宮,唐太宗營建宮殿取名“湯泉宮”,這便是“華清池”的前身。

當然,此刻非但沒有“溫泉水滑洗凝脂”的華清池,亦沒有瑰麗堂皇的“湯泉宮”,只有李恪的驪山別院。

春風微拂,萬物復甦。

院子裡的楊柳芽吐鵝黃,花圃裡的牡丹亦抽出新葉,便是遠處的山峰也披上了一層青綠。

春困秋乏,按說在這樣的氣候,這樣的時辰,最美莫過於喝一壺小酒,擁枕高臥,好不痛快…

516 太原王氏493 薛仁貴初戰334 漢王大婚(三)331 元宵0058 攜美遊街0009 宜秋宮0005 中央官制0200 驪山別院583 龜茲國王514 李治的心機235 聲東擊西287 足球299 足球比賽0142 一胖毀所以414 武則天出現517 婚宴643 赴宴231 頡利可汗305 演練賽結束0171 猜燈謎594 長孫教子229 母子情深634 徇私舞弊389 慶功宴(二)0200 驪山別院0108 生意紅火0148 天地不仁281 黨爭401 出山0210 大功告成0099 漢王0103 漢王府409 三位公主517 婚宴345 議事645 憤然離席524 信鴿300 賽後影響561 分頭行動399 勸諫0073 初唐四名相0080 戲耍二道士511 亂起292 計劃329 太子大婚325 遇刺305 演練賽結束325 遇刺460 拜訪409 三位公主362 定計353 調兵遣將586 漢王遇刺(二)0041 太極宮0215 千牛衛609 威名遠播546 聯合0073 初唐四名相543 太子的危機0150 立威399 勸諫0076 褚遂良387 京中局勢259 塵埃落定566 武媚孃的心思0054 新皇登基486 魏王發怒0063 羣毆事件0046 一氣長孫無忌585 漢王遇刺442 李恪發飆477 塵埃落定561 分頭行動611 裝神弄鬼379 大獲全勝348 收服諸將519 噩夢592 交鋒309 準備0076 褚遂良521 鵝毛筆0029 安內必先攘外0121 漢王練兵235 聲東擊西353 調兵遣將363 大戰0097 早朝373 決戰(五)0041 太極宮0054 新皇登基610 軍民一家414 武則天出現349 掌控都督府496 搶功409 三位公主401 出山358 蘇烈領兵385 回京(二)575 儒法之爭475 白熱化
516 太原王氏493 薛仁貴初戰334 漢王大婚(三)331 元宵0058 攜美遊街0009 宜秋宮0005 中央官制0200 驪山別院583 龜茲國王514 李治的心機235 聲東擊西287 足球299 足球比賽0142 一胖毀所以414 武則天出現517 婚宴643 赴宴231 頡利可汗305 演練賽結束0171 猜燈謎594 長孫教子229 母子情深634 徇私舞弊389 慶功宴(二)0200 驪山別院0108 生意紅火0148 天地不仁281 黨爭401 出山0210 大功告成0099 漢王0103 漢王府409 三位公主517 婚宴345 議事645 憤然離席524 信鴿300 賽後影響561 分頭行動399 勸諫0073 初唐四名相0080 戲耍二道士511 亂起292 計劃329 太子大婚325 遇刺305 演練賽結束325 遇刺460 拜訪409 三位公主362 定計353 調兵遣將586 漢王遇刺(二)0041 太極宮0215 千牛衛609 威名遠播546 聯合0073 初唐四名相543 太子的危機0150 立威399 勸諫0076 褚遂良387 京中局勢259 塵埃落定566 武媚孃的心思0054 新皇登基486 魏王發怒0063 羣毆事件0046 一氣長孫無忌585 漢王遇刺442 李恪發飆477 塵埃落定561 分頭行動611 裝神弄鬼379 大獲全勝348 收服諸將519 噩夢592 交鋒309 準備0076 褚遂良521 鵝毛筆0029 安內必先攘外0121 漢王練兵235 聲東擊西353 調兵遣將363 大戰0097 早朝373 決戰(五)0041 太極宮0054 新皇登基610 軍民一家414 武則天出現349 掌控都督府496 搶功409 三位公主401 出山358 蘇烈領兵385 回京(二)575 儒法之爭475 白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