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 太原王氏

繡樓之內,亦是嘰嘰喳喳吵作一團。

謝家與王家乃是姻親,故此謝小姐與王家女眷盡皆相熟。此刻謝小姐喃喃低語複述了一遍李恪的詩作,嘆氣道:“漢王殿下,不愧是大唐第一才子,作詩這種事情怎麼能難得住他呢?”

王繡娘蹙起蛾眉,急聲道:“那也不能這麼輕易便過了吧?”

謝小姐便說道:“反正這一首過了還有兩首呢,等到下一首不如這首的時候就算他不通過好了?”

衆姐妹齊齊點頭,這麼好的催妝詩,不通過實在不像話。

王繡娘無奈,只得高聲道:“這首算過了!”

門外的李恪哈哈一笑,毫不停歇的朗聲道:“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陽臺近鏡臺。誰道芙蓉水中種,青銅鏡裡一枝開。”

“好!”

又是一片歡騰。

謝小姐一咬牙:“最後一首再刁難他吧?”

王繡娘只得道:“那行吧……”

第二首通過,李恪一鼓作氣,繼續高聲吟道:“王氏玉女貴,出嫁帝王家;天母調天粉,日兄憐賜花。催鋪百子帳,待障七香車;借問妝成未?東方欲曉霞!”

這次沒人叫好了,整座院子裡掌聲一片!

秀樓內的王繡娘和謝小姐徹底傻眼,這人究竟是什麼怪物,怎地一首比一首好?

這樣的催妝詩,誰能挑出毛病來?

正自糾結着,便聽得院中一個蒼老的聲音緩緩說道:“今日漢王殿下的催妝詩一出,怕是大唐此後再無催妝之詩!妙哉興哉,樓內的小女兒們,速速請新郎官入內吧!”

王繡娘吐了吐舌頭,赧然道:“是阿耶……”

聞聽是王珪發話了,一衆女眷再不敢胡鬧,乖乖的開門迎了晉王李治等人進來,樓內歡聲笑語一片。

王珪是當代太原王氏的家主,其威望之高,王家無人能望其項背。

太原王氏,當代頂級門閥世家。

在初唐時期,太原王氏是最實力龐大的世家門閥,沒有之一!

太原王家世代簪纓,秦漢以降便是一等一的豪族。晉室南渡之時王家嫡子隨着司馬皇族南遷成爲僑姓,太原王氏跟琅琊王氏一樣,其嫡系在東晉初年就已經渡江。

琅琊王氏在衣冠南渡時爲東晉政權的穩固居功至偉,被稱爲“第一望族”,相傳司馬睿一度欲與之平分天下,朝中官員一度七成以上以上是王家的或者與王家相關的人,所謂“王與馬,共天下”、“不以王爲皇后,必以王爲宰相”。

聲勢達到前所未有之鼎盛!

可惜侯景之亂時,琅琊王氏與陳郡謝氏一起因拒絕聯姻而被侯景大肆屠殺疾呼族滅,從此元氣大傷,一蹶不振。

同樣,太原王氏在東晉依然是一等一的世家大戶,出過三位皇后,其家族代表人物王述、王坦之、王恭也都曾是舉足輕重的人物。

但倒黴的是,東晉末年太原王氏的幾個代表人物王恭、王愉、王國寶,全都站錯了隊,紛紛被滅門。

太原王氏從此在江南政壇徹底失去影響力,《南史》中甚至沒有爲太原王氏的人物立傳。

王愉的孫子王慧龍先逃到後秦,後逃到了北魏。

王慧龍在北魏的仕族並不順,生前只能做到滎陽太守這種級別的官職。

但是他的策略非常好…

王慧龍的妻子是清河崔浩的侄女、王慧龍之子王寶興娶的是范陽盧遐的女兒、王寶興的妹妹嫁給了隴西李寶子的兒子李承、王寶興的孫女被孝文帝納爲嬪妃——太原王氏一下子重新與清河崔氏、隴西李氏、范陽盧氏、北魏皇族建立起姻親關係……

出現這種情況並不奇怪。在東漢到魏晉的三百年裡,太原王氏原本就是北方首屈一指的望族,太原王氏、清河崔氏、趙郡李氏、范陽盧氏,這些家族的祖上原本就交情不淺,大家都是黃河以北的大戶,相互扶持一下,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琅琊王氏遠在南方的淮河流域,與崔、李、盧等家族的交情就沒那麼深了。

到了孝文帝改革時,太原王氏重返故鄉已有三代,孝文帝強令鮮卑貴族改漢姓,同時又給各門閥排序列,太原王氏重新回到第一序列。

《資鑑》記載“魏主雅重門族,以范陽盧敏、清河崔宗伯、滎陽鄭羲、太原王瓊四姓,衣冠所推,鹹納其女以充後宮。

隴西李衝以才識見任,當朝貴重,所結姻連,莫非清望,帝亦以其女爲夫人。”

可見在當時,隴西李氏還要排在太原王氏後面……

除了太原王氏的嫡系發展順利,在南北朝時期,還有許多冒充太原王氏的人,也給太原王氏在隋唐時期的影響力加分。

這些冒充太原王氏的人中,有一部分其實是匈奴與烏桓後裔。這部分人從東漢時期就生活在幷州,漢化之後,就冒姓王。

烏桓與拓跋鮮卑的關係錯綜複雜,拓跋鮮卑早期與烏桓通婚頻繁,這部分人在北朝是有一定實力的。

還有個“中山王氏”的自稱是太原王氏的旁支。其祖先王軌,據說是祖上是太原王氏子孫,永嘉年間避亂去了涼州,北魏統一北方,就隨了北魏。

王軌在北周出將入相,深得北周武帝的器重,曾是權力中心的一員。到了唐朝,這“中山王氏”出了六七個宰相,煊赫一時。

還有個叫王韶的,也自稱是太原王氏之後。王韶仕宦於北周、隋朝,是隋文帝的重臣。

在北朝時期,但凡是姓王的,只要是存在操作空間的,都想着法子要往“太原王氏”的金字招牌上靠。

這些人的祖先真正是誰?鬼才知道……

但太原王氏也並不澄清,任誰突然多了一門富貴遠親,想必也不會拒絕吧?

而那些掛靠了“太原王氏”招牌的人,自然希望它越來越好。

這一切所導致的結果就是——如果大家都希望你越來越好,你想不好也難呀!

這位晉王妃王氏這一支與唐朝皇室系舊親,唐高祖李淵之妹同安大長公主是王氏的叔祖母,而王氏的母親魏國夫人柳氏的叔母是唐高祖的外孫女。

因此王氏出身顯赫,既是西魏重臣的後裔,其父母兩族亦都是唐朝皇室的姻親,可謂關隴集團的中堅力量。

555 觀音誕277 廢郡爲州366 夜襲414 武則天出現438 後續0010 茶405 診治秦瓊0179 五姓七望613 盡得關中民心333 漢王大婚(二)429 貞觀七年0202 放風箏600 爭論328 古人好馬244 機關算盡336 洞房花燭夜(二)251 世家門閥451 天子守國門471 美人詩362 定計0097 早朝310 運動會開幕330 除夕宴484 李恪的謀劃469 喜事448 刀兵再起492 騎兵的優勢625 太子的拉攏(二)0215 千牛衛628 科舉制427 阿史那雲0067 自污471 美人詩234 突厥犯闕0066 鎮定自若426 梟雄老矣504 秦懷玉發飆564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504 秦懷玉發飆396 勸告479 王謝袁蕭0181 科舉385 回京(二)506 結仇0193 驚現馬周382 班師回朝266 河間郡王446 插秧319 追蹤489 河東薛氏0068 李恪二次被揍461 曉之以利449 歐陽詢0158 賑災599 西域捷報567 武媚孃的幸福416 禍兮福所倚469 喜事295 各方反應416 禍兮福所倚537 太子黑化586 漢王遇刺(二)612 古人迷信301 賽後影響(二)0118 其樂融融0156 楚王李佑527 二虎相爭0146 雪災0128 標點符號0068 李恪二次被揍0134 廷杖0054 新皇登基234 突厥犯闕474 寸步不讓248 謀定而後動0028 千古一帝489 河東薛氏613 盡得關中民心586 漢王遇刺(二)367 斬將626 駙馬643 赴宴593 長孫無忌的憂慮286 苛政猛於虎222 豬肉0025 暴揍長孫無忌329 太子大婚0130 父子爭鋒484 李恪的謀劃228 高陽公主321 入宮311 比賽開始367 斬將0135 高士廉0145 聚寶盆387 京中局勢0168 玉液瓊漿631 令狐德棻582 龜茲國形勢0202 放風箏
555 觀音誕277 廢郡爲州366 夜襲414 武則天出現438 後續0010 茶405 診治秦瓊0179 五姓七望613 盡得關中民心333 漢王大婚(二)429 貞觀七年0202 放風箏600 爭論328 古人好馬244 機關算盡336 洞房花燭夜(二)251 世家門閥451 天子守國門471 美人詩362 定計0097 早朝310 運動會開幕330 除夕宴484 李恪的謀劃469 喜事448 刀兵再起492 騎兵的優勢625 太子的拉攏(二)0215 千牛衛628 科舉制427 阿史那雲0067 自污471 美人詩234 突厥犯闕0066 鎮定自若426 梟雄老矣504 秦懷玉發飆564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504 秦懷玉發飆396 勸告479 王謝袁蕭0181 科舉385 回京(二)506 結仇0193 驚現馬周382 班師回朝266 河間郡王446 插秧319 追蹤489 河東薛氏0068 李恪二次被揍461 曉之以利449 歐陽詢0158 賑災599 西域捷報567 武媚孃的幸福416 禍兮福所倚469 喜事295 各方反應416 禍兮福所倚537 太子黑化586 漢王遇刺(二)612 古人迷信301 賽後影響(二)0118 其樂融融0156 楚王李佑527 二虎相爭0146 雪災0128 標點符號0068 李恪二次被揍0134 廷杖0054 新皇登基234 突厥犯闕474 寸步不讓248 謀定而後動0028 千古一帝489 河東薛氏613 盡得關中民心586 漢王遇刺(二)367 斬將626 駙馬643 赴宴593 長孫無忌的憂慮286 苛政猛於虎222 豬肉0025 暴揍長孫無忌329 太子大婚0130 父子爭鋒484 李恪的謀劃228 高陽公主321 入宮311 比賽開始367 斬將0135 高士廉0145 聚寶盆387 京中局勢0168 玉液瓊漿631 令狐德棻582 龜茲國形勢0202 放風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