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 出山

李恪原以爲孫思邈既已詢問了何人,便該是有意前往的,而且醫者仁心,李恪又是親自來此,孫思邈斷沒有回絕的道理。

可不料孫思邈聽了李恪的話,當即搖了搖頭道:“如若病的是杜相,請恕老道不能前往。”

杜如晦爲官勤懇,事必躬親,在朝野內外頗多讚譽,可謂古之少有的賢相。

李恪原本以爲只要他說出了杜如晦的名字,孫思邈自當樂於援手,可大爲出乎李恪意料的當李恪說出患病之人是杜如晦時,孫思邈竟斷然拒絕了。

莫非他們二人曾有仇怨?

李恪這麼想了想,可他自己都覺得不可能,無論是杜如晦還是孫思邈,都非心胸狹隘之人,他們兩之間縱有些間隙,也不至於叫孫思邈見死不救。

李恪不解地問道:“這是爲何,真人爲何不願救治杜相?”

孫思邈嘆了口氣,回道:“三年之前,老道曾奉皇命入宮,在宮中曾見過杜相一眼,那時老夫便曾同杜相說過,他累日操勞,心血早已過透,若不仔細調理,壽命便在五年之內。如今看來,杜相併未曾把老道的話聽在心裡,反倒變本加厲,原本五年的壽命竟只三年便損耗殆盡了。”

李恪聽着孫思邈的話,終於明白了過來。

原來三年前孫思邈就曾爲杜如晦確過診,要杜如晦靜心休養,但杜如晦官拜宰相,亦非瀆職之人,諸多冗務加身,杜如晦想要抽身談何容易,此事就算李世民同意,杜如晦自己也閒不下來。

李恪道:“既然真人也知杜相之疾,想必已有腹稿在胸,真人何不隨小子回京,救杜相一命。”

孫思邈聽了李恪的話,依舊搖了搖頭道:“老道行醫,從來只救想活之人,杜相自己求死,誰人都救不得他。”

三年前,孫思邈便曾出言告誡過杜如晦,不過杜如晦未曾聽孫思邈之言,在孫思邈的眼中,杜如晦之行於求死無異。

李恪只得道:“真人爲醫,杜相也爲醫,只不過真人醫的是人,而杜相醫的是國,所謂醫者仁心,杜相於國有功,真人若能救他,便等同救了許多百姓,真人何不隨我走這一趟呢?”

孫思邈道:“非是老道不肯救杜相,而是三年前老道已經救過了,不過杜相未聽老道之言,依舊沉溺官場而已。”

孫思邈三年前便曾救過杜如晦?李恪不知孫思邈的意思,於是問道:“真人之言何意?”

孫思邈回道:“三年前老道還在長安之時便看出了杜相的隱疾,曾要杜相隨老道一同來終南修道,靜心養性,十年內身子便能大好。然杜相不願去京離官,回絕了老夫之邀,老道還能如何救他?”

李恪聽了孫思邈的話,這才明白過來,難怪杜如晦突患重疾,尚能安然處之,原來早在三年之前杜如晦便已經預料到了今日之果。

杜如晦拒絕了孫思邈,不願辭官隨他修道,倒也不算因爲貪圖富貴。

因爲杜如晦已然爵封國公,食邑千戶,就算他掛印辭官,一生依舊可保富貴,杜如晦放不下的不是官職,而是他們君臣一同打下的大唐江山,是天下百姓。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在這一刻,李恪的腦海中突然冒出了這麼一句。明知將死,杜如晦依舊操心國事,一刻放不下手中的政務,這樣的人豈非就是這詩中所寫的模樣嗎?

其實本質上來說,杜如晦和孫思邈並沒有什麼不同,杜如晦治國安民,孫思邈著書醫人,都是爲了使人活命,只不過是入世和出世的區別罷了。

孫思邈這麼一說,無論於公於私,李恪都非救杜如晦不可了。

不過孫思邈性子也倔,他已認定了杜如晦自己求死,救之無用,李恪想要說服他實在是難比登天,李恪無奈,只能想了其他的法子。

李恪想了片刻,忽然想到了什麼。

既然孫思邈爲遺澤後世,留在終南山中一心著書,那李恪何不就投其所好,用藥方來與孫思邈交易,要他去往長安救人?

李恪對孫思邈問道:“小子聽聞真人現在藥廬著書,以此留一身醫術於後人,卻不知真人的醫書著地如何了?”

孫思邈不知李恪爲何突然會這麼問,但還是如實回道:“老道才疏學淺,豈敢言著書二字,老道不過感世間方藥本草部秩浩繁,若是病者生患,倉卒間求檢不易,恐誤了診時,這才耗半生尋得各處良方,刪繁去復,一一驗證,將他們匯於一冊罷了。”

李恪聞言,俯身拜道:“天下醫方甚多,浩如煙海,真人能以一己之力將其收齊,而後一一檢正,彙編成冊實非易事,小子佩服。”

孫思邈謙虛道:“殿下言重了,老道不過採衆人之長,做些整編之事,當不得殿下盛讚。”

李恪道:“小子雖年少,卻也從不虛言,小子所言每一個字句,均起自本心。不過小子雖爲從醫,但於醫道卻也有些興趣,正有一個方子想向真人求證。”

孫思邈聞言,只當李恪當真有甚不明之處,於是道:“殿下但請直言,老道必知無不言…”

李恪問道:“小子曾在弘文館藏書閣中看過一冊先秦古籍,古籍中曾記載東周神醫扁鵲之事。書中寫到扁鵲之時還曾提及扁鵲曾經用過的一道藥方,此方竟是以蜀椒爲引入藥,專治痛風之疾,不知可有此事?”

李恪的話音剛落,孫思邈的臉上露出了難掩的喜色。

爲醫者,豈有不知神醫扁鵲的。

痛風之疾難醫,縱是孫思邈也深感棘手,若是李恪當真能有神醫扁鵲專治痛風的藥方,孫思邈焉有不喜之理?

孫思邈忙道:“扁鵲中年時遊學天下,曾至蜀地,興許殿下口中的藥方正是扁鵲曾用,而後失傳的也未可知,還望殿下直言相告。”

李恪看着孫思邈激動的樣子,知道他被自己的話所吸引到了,於是對孫思邈道:“真人若要這個藥方倒也並非不可,不過這書還是小子在北伐突厥時所看,實在是記不真切了,若是小子貿然開口,恐怕會說錯了方子。”

642 王霸之道0101 長幼有序502 縱兵劫掠245 出使突厥0168 玉液瓊漿590 幕後黑手455 文成公主443 懟0085 突厥入侵255 風聞奏事614 苦盡甘來387 京中局勢572 堆雪人440 早朝334 漢王大婚(三)612 古人迷信355 會師0031 黑衣衛226 甘油0201 陽春三月0186 春耕0139 長樂公主0185 楚王府謀劃0030 暗潮洶涌0201 陽春三月396 勸告316 精彩絕倫0087 神仙居633 漢王解惑0182 唐人好詩328 古人好馬503 暴行364 契苾何力0182 唐人好詩0219 裴行儉642 王霸之道0001 帝都長安513 晉王大婚595 利益之爭444 講故事428 破局0179 五姓七望0072 諫臣魏徵246 李恪的憂慮0145 聚寶盆283 李淵暴怒0131 與民爭利310 運動會開幕621 落霞寺赴宴331 元宵0185 楚王府謀劃393 英雄遲暮460 拜訪0007 一羣小蘿莉262 路遇惡奴0210 大功告成0048 後續影響0177 蘇府0215 千牛衛448 刀兵再起603 游擊戰術448 刀兵再起256 羅藝反唐365 初戰告捷621 落霞寺赴宴0001 帝都長安0003 韜光養晦0117 人才濟濟254 合作達成614 苦盡甘來0048 後續影響344 算計477 塵埃落定391 揚眉吐氣0121 漢王練兵584 王玄策238 李靖出馬0125 李泰拜訪338 幷州大都督422 席君買(三)638 儒學356 會面485 心態失衡575 儒法之爭0173 燈火闌珊0154 朝會風雲(下)0053 登基大典383 班師回朝(二)338 幷州大都督0211 陌刀0083 第一奸臣464 君臣反對482 李泰在行動441 議事515 迎親538 撲朔迷離429 貞觀七年0133 再揍長孫無忌418 狩獵(二)
642 王霸之道0101 長幼有序502 縱兵劫掠245 出使突厥0168 玉液瓊漿590 幕後黑手455 文成公主443 懟0085 突厥入侵255 風聞奏事614 苦盡甘來387 京中局勢572 堆雪人440 早朝334 漢王大婚(三)612 古人迷信355 會師0031 黑衣衛226 甘油0201 陽春三月0186 春耕0139 長樂公主0185 楚王府謀劃0030 暗潮洶涌0201 陽春三月396 勸告316 精彩絕倫0087 神仙居633 漢王解惑0182 唐人好詩328 古人好馬503 暴行364 契苾何力0182 唐人好詩0219 裴行儉642 王霸之道0001 帝都長安513 晉王大婚595 利益之爭444 講故事428 破局0179 五姓七望0072 諫臣魏徵246 李恪的憂慮0145 聚寶盆283 李淵暴怒0131 與民爭利310 運動會開幕621 落霞寺赴宴331 元宵0185 楚王府謀劃393 英雄遲暮460 拜訪0007 一羣小蘿莉262 路遇惡奴0210 大功告成0048 後續影響0177 蘇府0215 千牛衛448 刀兵再起603 游擊戰術448 刀兵再起256 羅藝反唐365 初戰告捷621 落霞寺赴宴0001 帝都長安0003 韜光養晦0117 人才濟濟254 合作達成614 苦盡甘來0048 後續影響344 算計477 塵埃落定391 揚眉吐氣0121 漢王練兵584 王玄策238 李靖出馬0125 李泰拜訪338 幷州大都督422 席君買(三)638 儒學356 會面485 心態失衡575 儒法之爭0173 燈火闌珊0154 朝會風雲(下)0053 登基大典383 班師回朝(二)338 幷州大都督0211 陌刀0083 第一奸臣464 君臣反對482 李泰在行動441 議事515 迎親538 撲朔迷離429 貞觀七年0133 再揍長孫無忌418 狩獵(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