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5 儒法之爭

孟子說:“性本善!”

荀子說:“性本惡!”

人性最初到底是善是惡?這個問題古代學者爭論了幾千年,至今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荀子雖然師從儒家,思想卻偏向法家。

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中國統治階級所用的思想,就只剩下了儒家和法家,不是說獨尊儒術嗎,這裡怎麼還有法家呢?

其實百代皆行秦政法,秦朝就是典型的法家思想的國家,只不過因爲很快就滅亡了,所以後來的朝代都不敢明着說,我效法的是秦制,所以指導思想用起來基本上就是外儒內法。

儒家是面子,講究溫良恭儉讓,提倡孝道,提倡友愛,提倡兄友弟恭,提倡父慈子孝,提倡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提倡大家族的聚集,有了糾紛不要訴訟,要積極調解等等主張。

法家是裡子,誰敢觸犯法律,各種刑罰分分鐘在等着你,毫不留情,這兩家之所以水火不容,根本原因出在他們對人性的判斷上面。

法家則提倡根據人性本惡的觀念,制定了各種嚴刑峻法,由於不相信人性,更是制定了各種制度,來防範人的惡行。

儒法思想水火不容,但卻誰也奈何不了誰。

《三字經》開篇便是:人之初,性本善,典型的儒家立場,自然受到了孔穎達的青睞。

孔穎達滿意的點了點頭,繼續往下看,卻越看越心驚,不由得沉浸其中,一字一句的咀嚼着這篇《三字經》,此書通俗易懂,又蘊含道理,篇幅不大,但是作爲一篇兒童啓蒙的書籍來說,已經不能再優秀了!

“人之初,性本善”、“人不學,不知義”,講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孩童成長的重要性,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爲有用之材。

“爲人子,方少時”、“首孝悌,次見聞”教導孩童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並且用黃香和孔融的事例來加以教育……

“知某數,識某文”,“此十義,人所同”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

三才、三光、三綱、四時、四方、五行、五常、六穀、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方方面面,一應俱全,而且簡單明瞭。

“口而誦,心而維”、“戒之哉,宜勉力”教導了學習要勤奮刻苦、孜孜不倦的道理,只有從小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長大才能成爲一個“上致君,下澤民”的傑出人才!

孔穎達認爲此書絕對是孩童的最佳啓蒙讀物,它給孩童帶去的不僅僅是識字認字,不僅僅是文化典故,更是爲人處世的哲理!

孔穎達不得不承認,就憑這本《三字經》,絕對能奠定漢王李恪的大儒地位。

孔穎達默默的合上書,一臉坦然道:“漢王殿下腹有錦繡,對聖人之學研究極深,足以勝任國子監祭酒的職務,微臣自愧不如,甘願退位讓賢。”

“孔卿切莫有此想法,朕讓李恪在國子監就職,不是爲了趕你走的,而是爲了讓你們一老一少相結合,優勢互補,爲我大唐培育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李世民見這老小子居然想撂挑子走人,立馬勸慰道。

“但是…”

孔穎達正要推遲,忽然李順走了進來。

見到李順,李世民不給孔穎達推脫的機會,立馬開口道:“朕的口諭傳到了…”

“稟告陛下,傳到了!”李順回答道。

“漢王如何說?”李世民繼續問道。

“漢王殿下拒絕了…”李順忐忑道。

“什麼?拒絕了?他爲什麼要拒絕?他憑什麼拒絕?”李世民大怒道。

“老奴也不知道,不過漢王殿下寫了一道摺子,讓老奴帶給陛下!”李順說着便把摺子遞給了李世民。

李世民打開摺子,一目十行的看了起來,看過之後,憤怒絲毫爲減,“什麼特麼的才疏學淺、人微言輕、少不更事,統統是藉口,朕看他就是好逸惡勞,沒有擔當…”

這時又一位內侍抱着摺子走了進來,聽見李世民怒吼,瞬間被嚇得把摺子散落一地。

“奴才死罪!”內侍嚇得立馬跪地求饒道。

“怎麼又來這麼多摺子?”李世民餘怒未消道。

“啓稟陛下,都是大臣們才遞上來的奏章!”內侍顫顫巍巍道。

“還跪着幹什麼,立馬撿給朕看!”李世民冷聲道。

“偌!”內侍如釋重負。

李世民打開摺子一本一本的看了起來,越看臉色越差…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李世民怒不可遏的把摺子全部掀翻在地!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

在場所有人都噤若寒蟬的跪在了地上。

“陛下息怒!”

孔穎達在李世民未發跡之時便跟着他,一直爲李世民能榮登大寶而出謀劃策,君臣關係自然非同一般,見李世民發怒,便開口勸解道。

“衝遠快快請起,這裡沒你什麼事!”李世民道。

衝遠,孔穎達的字。

“恕臣斗膽相問,陛下爲何發怒?”孔穎達問道。

“衝遠,你看看吧!”李世民示意孔穎達看奏摺。

孔穎達也沒推遲,撿起地上的摺子看了起來,幾個奏摺看完之後,他終於知道了李世民爲什麼發怒。

這麼多的奏摺全是彈劾李恪的,內容無非就是李恪年少輕狂,性格乖張,驕奢淫逸,滿身銅臭,完全不具備擔任國子監祭酒的資格。

別說李世民,就是任何一個父親見別人如此貶低自己的兒子也會發怒。

自己家的孩子就算再不好,自己要打要殺都可以,但是別人哪怕說一句閒話也不行。

更別說這裡面很多彈劾的理由都是胡編亂造,無中生有,純粹就是爲彈劾而彈劾,這叫人如何不怒?

ωωω⊕т tκa n⊕¢ 〇

孔穎達看出這些奏章分別來自兩股勢力,太子一派與魏王一派,他自然也知道他們爲什麼要彈劾李恪,阻止他擔任國子監祭酒一直,無非還是奪嫡之爭。

國子監是大唐的最高教育基地,能在這裡讀書之人不是非富即貴,就是才華橫溢之輩,將來必將成爲朝廷的中流砥柱。

誰擔任國子監祭酒,便與這些天之驕子有了師生之誼,如果有心籠絡,輕而易舉的便能形成爲一股不小的勢力,這讓太子和魏王如何能心安?

339 都督府晚宴395 天可汗444 講故事0135 高士廉598 翻臉242 被迫和談0150 立威315 隱太子餘黨0089 滿江紅0086 東西二市474 寸步不讓0183 貞觀元年411 偶遇292 計劃220 王珪謀劃641 儒法並用391 揚眉吐氣252 嶺南馮家323 暴躁的太子487 高昌王0042 李孝恭0079 神人632 議事0163 各方反應262 路遇惡奴0134 廷杖317 天字第一號0084 拜師337 洞房花燭夜(三)358 蘇烈領兵0019 被李世民暴揍605 貞觀十五年285 平安無事0041 太極宮638 儒學361 兵分三路536 太子心灰意冷0094 消於無形352 排兵佈陣305 演練賽結束312 楚王在行動225 肥皂418 狩獵(二)0014 母子談心309 準備474 寸步不讓401 出山0216 三月桃花0145 聚寶盆385 回京(二)354 雲州城下491 薛仁貴獻計533 迷局624 太子的拉攏0166 春節379 大獲全勝235 聲東擊西408 中秋283 李淵暴怒461 曉之以利0207 百姓苦494 生擒342 殺雞儆猴0121 漢王練兵385 回京(二)0074 簡在帝心0187 曲轅犁266 河間郡王487 高昌王492 騎兵的優勢613 盡得關中民心0038 玉如意0214 蘇定方491 薛仁貴獻計0092 政事堂442 李恪發飆0159 安置賑民488 急躁的高昌王0208 奏章0086 東西二市637 君子六藝466 武則天0066 鎮定自若540 羣情激奮256 羅藝反唐535 迷局(三)613 盡得關中民心0119 太子黨287 足球289 大唐第一次足球聯賽的設想495 薛仁貴立功407 晉陽公主0040 機智如妖540 羣情激奮640 據理力爭0148 天地不仁462 門下省0133 再揍長孫無忌530 祿東贊
339 都督府晚宴395 天可汗444 講故事0135 高士廉598 翻臉242 被迫和談0150 立威315 隱太子餘黨0089 滿江紅0086 東西二市474 寸步不讓0183 貞觀元年411 偶遇292 計劃220 王珪謀劃641 儒法並用391 揚眉吐氣252 嶺南馮家323 暴躁的太子487 高昌王0042 李孝恭0079 神人632 議事0163 各方反應262 路遇惡奴0134 廷杖317 天字第一號0084 拜師337 洞房花燭夜(三)358 蘇烈領兵0019 被李世民暴揍605 貞觀十五年285 平安無事0041 太極宮638 儒學361 兵分三路536 太子心灰意冷0094 消於無形352 排兵佈陣305 演練賽結束312 楚王在行動225 肥皂418 狩獵(二)0014 母子談心309 準備474 寸步不讓401 出山0216 三月桃花0145 聚寶盆385 回京(二)354 雲州城下491 薛仁貴獻計533 迷局624 太子的拉攏0166 春節379 大獲全勝235 聲東擊西408 中秋283 李淵暴怒461 曉之以利0207 百姓苦494 生擒342 殺雞儆猴0121 漢王練兵385 回京(二)0074 簡在帝心0187 曲轅犁266 河間郡王487 高昌王492 騎兵的優勢613 盡得關中民心0038 玉如意0214 蘇定方491 薛仁貴獻計0092 政事堂442 李恪發飆0159 安置賑民488 急躁的高昌王0208 奏章0086 東西二市637 君子六藝466 武則天0066 鎮定自若540 羣情激奮256 羅藝反唐535 迷局(三)613 盡得關中民心0119 太子黨287 足球289 大唐第一次足球聯賽的設想495 薛仁貴立功407 晉陽公主0040 機智如妖540 羣情激奮640 據理力爭0148 天地不仁462 門下省0133 再揍長孫無忌530 祿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