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9 漢王

而真正掌管太子東宮事的,就落在了少師李剛、少傅張玄素、少保劉政會等人的身上。

其餘的人都被任要職,如文學學士于志寧爲太子左庶子,孔穎達和趙弘智爲右庶子,令狐德棻爲太子賓客,王仁表、崔知機爲太子舍人,杜正倫爲少詹事兼起居注。

其中,這些人裡張玄素還是待御史,有要職在身;孔穎達任職門下省要職給事中,掌封駁政令,議論得失;杜正倫爲起居注,身份特殊。

其中,這些當中王仁表出自太原王氏,崔知機出自博陵崔氏,均有相當的家庭背景,都是世家大族。可見,李世民對李承乾的培養上是用心良苦啊。

這裡不得不着重說一下少師李綱,李綱,字文紀,觀州蓨縣人。

李綱經歷了北周、隋、唐三個王朝,仕北周宣帝、隋文帝、唐高祖、唐太宗四位皇帝,是隋文帝的太子楊勇、唐高祖的太子李建成、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三位太子的老師。

一個人一生能夠做一位太子的老師已經不簡單了,而李剛做了三位太子的老師,這個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可惜的是這三位太子全都被廢,因此李剛也被冠上了“太子殺手”的稱號。

但這並不表示李綱的人品學識有多差,恰恰相反,李綱直道事人,執心不回,爲人豪爽正直,推崇風骨節操,很重義氣,年輕時意氣風發,崇尚高風亮節。在周朝任齊王宇文憲的參軍。

周宣帝宇文贇準備殺宇文憲,召來他的僚屬誣陷編造罪名,李綱誓死沒有屈從。等到宇文憲被殺後,李綱用沒有幃蓋的車子載着宇文憲的屍體,宇文憲生前的屬吏都躲得遠遠的,李綱扶着棺材嚎啕慟哭,爲他安葬之後才離開。

宇文憲的後事安排好了,他又去照料宇文憲的家人。後來,宇文憲的女兒宇文氏,丈夫死了又沒有兒女,李綱一直善待她,直到自己去世,忠義之心,蒼天可鑑。

李綱爲太子師時,更是兢兢業業,孜孜不倦,竭盡全力的去教導每一位太子,但奈何天意弄人,時運不濟,教過的每一位太子都沒有榮登大寶。

李綱一生,正直爲人,以義待人,不曾因脅迫和私利而改變初衷,但求問心無愧。他雖居高位,但樂天知命,明白知足常樂的道理,所以在任職期間,曾多次稱病辭職歸隱,爲世人所稱道。

李順唸完對李承乾的封賞,又拿出一分聖旨,繼續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見古公祖、父之跡,然後知王業之難。仰惟我高祖之櫛沐風雨,以啓天下。是用兢惕,若墜泉谷。豳之舊地,積德之餘,俗厚而忠,人悅其上。王於茲土,克懋賢戚。

四子李泰,南風斯玄,俊秀篤學,穎才具備。事父母,甚孝;事手足,甚親;事子侄,甚端;事臣僕,是用命使禮官持節冊命爾爲衛王,爲揚州大都督。”

李泰面無表情的上前行禮道:“兒臣領旨謝恩!”

沒能成爲太子,李泰心裡說不出的失落,臉色肯定不會好。

其實李世民對李泰也算不錯了,揚州就是隋朝時的江都,也是隋煬帝楊廣的大本營,相當於隋朝的陪都,被楊廣苦心經營了二十年,現在已開發得異常富饒,把這麼一塊寶地給李泰當封地也算是對他恩賜有加了。

唸完李泰的封賞,李世民向李順點了點頭,李順又拿出一道聖旨繼續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之三子恪,質重性和,神清氣茂,威儀儼若,恬淡寡言。介然風規,坐鎮流俗。固可將吾勤儉,宣化豳郊。是用命使禮官持節冊命爾爲漢王,幷州大都督!”

“幷州大都督?”李恪心裡一驚,歷史發生改變了,原本的歷史李恪本該被封爲漢王,益州都督。

不知道是因爲什麼,李恪更得李世民看重了,直接就封了個大都督的官職。都督和大都督雖然只差一個“大”字,但兩者在職權方面的區別很大。

首先各地的都督府以管轄軍務的大小不同分爲大都督府,中都督府和下都督府。大都督是從二品大員,中都督府都督是正三品,下都督府的都督是從三品。

從官職的品級上就可以看出李世民對李恪的寵愛有加。官職的品級是一方面,還有另一方就是軍務的管轄大小和軍隊的節制。下都督府最多隻能管轄四洲軍事,中都督府管轄州數也不能超過十個,而大都督可以管轄十多個州的軍務,可以節制所管轄範圍內所有的邊軍和府軍。

而且封地也變了,從益州變爲了幷州。

那李世民賜封給李恪的幷州大都督是什麼概念,就是管轄和節制着河中府、絳州、晉州、隰州、汾州、慈州、潞州、澤州、沁州、遼州、太原府(北京)、蔚州、忻州、嵐州、石州、朔州、雲州的軍務軍隊。權利不可謂不大,通俗點說就是整個河東道的軍務和軍隊都掌握在李恪的手裡。

李世民登基後,爲了方便管理,並省全國的州縣,將全國分爲十道,即關內道、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山南道、隴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劍南道、嶺南道,廢郡爲州,故每道各轄若干州。

河東道轄境在黃河之東故名,故名,東距常山,西據河,南抵首陽、太行,北邊突厥,治河中,今山西永濟縣治。基本地域在今山西省和河北省西北部。

李順聖旨唸到這裡,大殿中突然靜了下來,所有的大臣都吸了一口涼氣,他們都被李世民的賜封給震住了。幷州大都督權利有多大,冊封幷州之地意味着什麼他們豈能不知道。所以,他們震驚的是沒想到皇上對漢王會如此器重,會把大唐李氏的龍興之地交給李恪管轄。

長孫無忌聽到李恪的封賞,臉色鉅變。

漢王,幷州大都督,這與先前他們所商定的並不相同。若是按照他們原先所定,李恪的封賞本該是漢王,益州都督。

這一改變李恪的封賞便與李世民嫡次子李泰的越王、揚州大都督有無過之而無不及。

229 母子情深279 爭論0188 微服私訪0195 上達天聽432 梟雄亡(二)0136 大雪紛飛483 李世民的懷疑540 羣情激奮379 大獲全勝469 喜事269 凌煙閣第二0132 千夫所指462 門下省589 漢王遇刺(五)383 班師回朝(二)0177 蘇府369 決戰607 挖井0127 斷句247 鐵骨錚錚0160 殺雞儆猴478 投其所好549 事出反常必有妖411 偶遇410 花燈489 河東薛氏0188 微服私訪594 長孫教子480 太子墜馬235 聲東擊西255 風聞奏事397 杜如晦病重0171 猜燈謎324 三省吾身433 灞橋折柳612 古人迷信563 早婚早育0155 羣魔亂舞433 灞橋折柳0157 楚王籌劃0193 驚現馬周0153 朝會風雲(上)345 議事466 武則天592 交鋒614 苦盡甘來356 會面0190 李世民的震驚417 狩獵0087 神仙居0125 李泰拜訪341 漢王立威273 禮部424 世子秦懷玉574 孔穎達262 路遇惡奴605 貞觀十五年598 翻臉630 孔穎達的埋怨252 嶺南馮家0039 長孫無垢的憂慮514 李治的心機304 天子看球312 楚王在行動0043 怒髮衝冠593 長孫無忌的憂慮0004 李世民0166 春節0183 貞觀元年0080 戲耍二道士394 出謀劃策0200 驪山別院0102 宗正寺263 何爲律法508 挑撥374 決戰(六)0001 帝都長安0048 後續影響0183 貞觀元年492 騎兵的優勢588 漢王遇刺(四)0154 朝會風雲(下)613 盡得關中民心0034 《俠客行》263 何爲律法572 堆雪人636 算學的重要性0098 塵埃落定383 班師回朝(二)367 斬將256 羅藝反唐320 來去如風221 香水0023 飛白體487 高昌王292 計劃300 賽後影響427 阿史那雲325 遇刺393 英雄遲暮
229 母子情深279 爭論0188 微服私訪0195 上達天聽432 梟雄亡(二)0136 大雪紛飛483 李世民的懷疑540 羣情激奮379 大獲全勝469 喜事269 凌煙閣第二0132 千夫所指462 門下省589 漢王遇刺(五)383 班師回朝(二)0177 蘇府369 決戰607 挖井0127 斷句247 鐵骨錚錚0160 殺雞儆猴478 投其所好549 事出反常必有妖411 偶遇410 花燈489 河東薛氏0188 微服私訪594 長孫教子480 太子墜馬235 聲東擊西255 風聞奏事397 杜如晦病重0171 猜燈謎324 三省吾身433 灞橋折柳612 古人迷信563 早婚早育0155 羣魔亂舞433 灞橋折柳0157 楚王籌劃0193 驚現馬周0153 朝會風雲(上)345 議事466 武則天592 交鋒614 苦盡甘來356 會面0190 李世民的震驚417 狩獵0087 神仙居0125 李泰拜訪341 漢王立威273 禮部424 世子秦懷玉574 孔穎達262 路遇惡奴605 貞觀十五年598 翻臉630 孔穎達的埋怨252 嶺南馮家0039 長孫無垢的憂慮514 李治的心機304 天子看球312 楚王在行動0043 怒髮衝冠593 長孫無忌的憂慮0004 李世民0166 春節0183 貞觀元年0080 戲耍二道士394 出謀劃策0200 驪山別院0102 宗正寺263 何爲律法508 挑撥374 決戰(六)0001 帝都長安0048 後續影響0183 貞觀元年492 騎兵的優勢588 漢王遇刺(四)0154 朝會風雲(下)613 盡得關中民心0034 《俠客行》263 何爲律法572 堆雪人636 算學的重要性0098 塵埃落定383 班師回朝(二)367 斬將256 羅藝反唐320 來去如風221 香水0023 飛白體487 高昌王292 計劃300 賽後影響427 阿史那雲325 遇刺393 英雄遲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