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 拜訪

蕭美娘看着蕭瑀的模樣,也輕聲笑了出來,姐弟之間作賭,圖的不過是個樂子,勝負不過其次,無論誰輸誰贏,誰都不會在乎這個結果,他們在乎的不過是李恪的動向罷了。

只是蕭美娘曾爲前隋皇后,幾經沉浮,識人閱事之多更在蕭瑀之上,蕭美孃的一雙慧眼又怎會識錯人。

也似乎正是爲了印證此事,不必再等上兩日,甚至蕭瑀的一壺茶都還未飲完,門外守門的家僕竟突然走了進來,手中拿着一封拜帖對蕭瑀道:“阿郎容稟,現府外正有一少年乘馬車而來,自稱是蕭夫人舊識,命奴將拜帖奉上。”

蕭美娘見狀,親自上前自家奴手中接過了拜帖,緩緩地打了開來,一行十餘字便落入了蕭美娘和蕭瑀的眼中。

“夫人敬啓,外孫李三郎拜上。”

李恪的母親楊妃雖不是蕭美孃的親生女兒,但蕭美娘是楊廣的皇后,李恪也算是蕭美娘外孫,他們雖有些親眷關係,但他卻不是蕭府的常客。日間朝堂上剛出了這檔子事,晚間李恪便輕車簡從來此拜訪,又對外隱匿了身份,爲的是什麼,蕭美娘和蕭瑀哪還不知。

可以說,自打這封拜帖出現,蕭瑀便已經輸了,蕭瑀的那方古硯也就歸了蕭美娘。

不過來者是客,無論蕭瑀輸得甘心與否,李恪入府,蕭瑀也絕無半分怠慢之理,蕭瑀當即命人將李恪領了進來。

“多年未見,夫人和蕭相的身子越發康健,可喜可賀啊。”李恪跟着蕭府門人進了內院,便看到了正在內院門側等候的蕭美娘和蕭瑀,拱手笑道。

蕭美娘擡頭看了看李恪,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蕭美娘道:“我已漸老邁,身子骨無非就是這樣了,倒是殿下,多年未見竟又穩重了許多。”

今日李恪來此,爲免引人注目,便特地換上了一身玄色錦襖,外皮大氅,襯着這夜幕之下,倒是多了幾分成熟的味道。

李恪笑道:“呵呵,畢竟已是三個孩子的父親了,行事自然穩住些。”

蕭美娘和李恪有舊,見了面自當寒暄幾句,不過蕭瑀卻一向不大買李恪的賬,只是神色平淡地問道:“時候已經不早了,不知殿下此時來訪所爲何事?”

李恪道:“李恪夜後來此,乃是有一事相求於蕭相。”

蕭瑀與李恪一向甚少瓜葛,李恪突然來此除了有事求助於他,還能有何事,李恪自也懶得故弄玄虛了。

蕭瑀道:“臣已爲陛下罷去相職,眼下不過是一個少傅閒職,在府中清養罷了,不知卻又能幫上殿下什麼?”

李恪道:“本王此來乃是爲今日大殿之事,外鎮幷州干係重大,恐非時宜,本王欲請父皇收回成命,此事非蕭相不能成事。”

蕭瑀道:“眼下臣不過掛一閒職,不掌實務,我縱然上疏陛下又有何用。”

李恪笑道:“蕭相乃當朝肱骨,雖一時與父皇政見不和,暫罷相位,但早晚總有再得重用的一日,怎可妄自菲薄。”

蕭瑀回道:“殿下莫不是在同蕭某玩笑,今日大殿之上一口應下外鎮之事的是殿下,如今卻要臣上書陛下,請陛下請收回成命,未免有些天方夜譚了吧。”

在蕭瑀想來,李恪今日在大殿之上多半是怕李世民不悅,故而未曾回絕了李世民,而是一口應了下來,可如今李恪有意儲君之位,自是不願北上,便來請蕭瑀上疏,阻他出鎮邊疆。

不過叫蕭瑀意外的是,李恪卻並非此意,李恪若是真的有意力阻此事,早在朝堂之上就安排人替他幫腔了,又怎會拖延到此時。

李恪道:“蕭相怕是誤會了,若是要上書父皇,正面力阻北上幷州之事,本王大可去請旁人上疏便是,又何必蕭相出手。”

李恪在朝中的人脈興許比不得太子李承乾那般廣泛,但若要請人上疏勸阻此事,也絕非無人可用,他請御史大夫溫彥博出手便足矣,又何必專程來拜訪他蕭瑀,李恪要請蕭瑀相助的事情自是旁人難幫得上忙的,此事唯有蕭瑀可爲。

蕭瑀聽了李恪的話,不禁好奇地問道:“若非如此,不知殿下要臣如何作爲?”

李恪道:“蕭相放心,我絕不叫蕭相爲難,蕭相上書父皇但憑本心便是。”

“殿下但請直言。”蕭瑀對李恪道。

李恪道:“貞觀初年,父皇曾以分封之事問於蕭相,蕭相只需將當年奏對之言整理作奏疏,上稟父皇便是。”

貞觀初年,李世民以分封及郡縣之利弊問於蕭瑀,蕭瑀曾力主分封,李恪要蕭瑀將當年所言上奏李世民,自然就是要蕭瑀上奏倡議分封之事。

可李恪已然封於幷州,分封之事又與他何干?

蕭瑀起初也覺得頗爲迷糊,但不過稍加思慮了片刻之後,他便回過了味來。

李恪這哪是要管分封之事,這分明就是要藉此事大做文章,既然李恪都分封了,那李泰李佑等皇子是不是也該分封了,並趁機煽動朝中非議,借朝堂之力來阻他封***。

小小年紀,對朝堂對人心的的把控竟到了如此地步,就算是歷經三朝,閱人無數的蕭瑀,也不禁覺得訝異非常。

一瞬間,蕭瑀似乎明白了阿姊的意思,也明白了阿姊爲何如此看重李恪,李世民的諸位皇子之中,李恪確實要勝旁人多矣。

不過蕭瑀明白李恪的意思歸是明白李恪的意思,這並不代表着蕭瑀便對李恪多了好感,願意助李恪成事。

蕭瑀曾爲南樑皇子,深知皇位之爭中的兇險,故而對此事也是退避三舍,避之尤恐不及,又怎會主動沾上去。

蕭瑀不願摻和儲位之爭,過去是這樣,現在也還是這樣。

雖然他跟李恪有點親戚關係,但就憑這點微不足道的親戚關係還遠遠不足以讓他把整個家族的身家性命壓在李恪身上。

蕭瑀拒絕道:“此事幹系重大,與臣又本不相干,臣又何必去蹚這趟渾水,此事請殿下恕罪,臣愛莫能助。”

蕭瑀已是宋國公,官拜少傅,可謂位極人臣,無論將來是李承乾爲帝,李恪爲帝,還是李泰爲帝,都於他助益不大,他又何必冒着得罪太子的風險,在這個節骨眼上幫着李恪。

0060 大唐第一才子373 決戰(五)0191 火鍋0186 春耕439 被彈劾435 修行宮284 大獲全勝624 太子的拉攏528 和親陷阱475 白熱化269 凌煙閣第二529 三武滅佛260 回驪山0130 父子爭鋒0148 天地不仁0191 火鍋579 薛仁貴的謀略570 狄仁傑644 元家487 高昌王0150 立威0077 王珪464 君臣反對226 甘油256 羅藝反唐430 人禍330 除夕宴283 李淵暴怒374 決戰(六)301 賽後影響(二)574 孔穎達0025 暴揍長孫無忌0153 朝會風雲(上)537 太子黑化0113 二子擇師544 造反團伙609 威名遠播0081 岑文本564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334 漢王大婚(三)234 突厥犯闕0151 謀而後動345 議事0010 茶0064 不給錢就不算賣584 王玄策522 三國的魅力592 交鋒0186 春耕316 精彩絕倫528 和親陷阱586 漢王遇刺(二)375 頡利求和311 比賽開始226 甘油380 戰後影響578 龜茲0128 標點符號244 機關算盡0111 文臣武將622 桃花朵朵開0088 再臨天香樓511 亂起337 洞房花燭夜(三)536 太子心灰意冷537 太子黑化439 被彈劾0168 玉液瓊漿305 演練賽結束0135 高士廉374 決戰(六)368 兩軍對壘437 行刺0065 狄知遜399 勸諫434 重耳故事454 和親之議0208 奏章0190 李世民的震驚0093 齊聚政事堂407 晉陽公主529 三武滅佛0088 再臨天香樓253 長安商會475 白熱化268 叔侄459 蕭美娘0160 殺雞儆猴270 密談372 決戰(四)487 高昌王506 結仇0077 王珪0074 簡在帝心321 入宮489 河東薛氏624 太子的拉攏0088 再臨天香樓0200 驪山別院254 合作達成
0060 大唐第一才子373 決戰(五)0191 火鍋0186 春耕439 被彈劾435 修行宮284 大獲全勝624 太子的拉攏528 和親陷阱475 白熱化269 凌煙閣第二529 三武滅佛260 回驪山0130 父子爭鋒0148 天地不仁0191 火鍋579 薛仁貴的謀略570 狄仁傑644 元家487 高昌王0150 立威0077 王珪464 君臣反對226 甘油256 羅藝反唐430 人禍330 除夕宴283 李淵暴怒374 決戰(六)301 賽後影響(二)574 孔穎達0025 暴揍長孫無忌0153 朝會風雲(上)537 太子黑化0113 二子擇師544 造反團伙609 威名遠播0081 岑文本564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334 漢王大婚(三)234 突厥犯闕0151 謀而後動345 議事0010 茶0064 不給錢就不算賣584 王玄策522 三國的魅力592 交鋒0186 春耕316 精彩絕倫528 和親陷阱586 漢王遇刺(二)375 頡利求和311 比賽開始226 甘油380 戰後影響578 龜茲0128 標點符號244 機關算盡0111 文臣武將622 桃花朵朵開0088 再臨天香樓511 亂起337 洞房花燭夜(三)536 太子心灰意冷537 太子黑化439 被彈劾0168 玉液瓊漿305 演練賽結束0135 高士廉374 決戰(六)368 兩軍對壘437 行刺0065 狄知遜399 勸諫434 重耳故事454 和親之議0208 奏章0190 李世民的震驚0093 齊聚政事堂407 晉陽公主529 三武滅佛0088 再臨天香樓253 長安商會475 白熱化268 叔侄459 蕭美娘0160 殺雞儆猴270 密談372 決戰(四)487 高昌王506 結仇0077 王珪0074 簡在帝心321 入宮489 河東薛氏624 太子的拉攏0088 再臨天香樓0200 驪山別院254 合作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