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8 科舉制

我國古代的選官制度主要有五個階段:世襲制——軍功爵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

第一階段:世襲制。

自西周到春秋戰國的的選官制度,也叫世卿世祿制,它以宗法制,分封制爲基礎以嫡長子繼承製爲特徵。

從周天子逐層類推,形成一個金字塔結構的權力體系。它維護的是奴隸主貴族的利益。戰國末期,隨着各國變法世卿世祿被軍功爵製取代。

第二階段:軍功爵制。

秦在商鞅變法時制定二十級爵,這個制度是戰國末期所有變法中最徹底的,最大限程度廢除了世卿世祿。

從此之後有軍功的授予爵位,官吏也必須從有軍功爵的人裡挑選。每斬敵首一個,授爵一級,按爵位等級規定佔田畝數,奴婢數量和服裝要求。

軍功爵制重點不在選官,而在提升軍隊的戰鬥力。

第三階段:察舉制。

漢初官吏有兩個來源,一是按軍功爵位,漢是一個在亂世建立的新王朝,吏多軍功很合理。

二是選自郎官,郎官是宮廷守衛或皇帝侍從。但到武帝時,軍功地主已經沒落,而郎官出自任子或貲選,就是推舉自家子弟或者花錢買官。這樣很難選出真正的人才。

於是元光元年(前134年)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令郡國每年舉廉孝各一人,從此察舉制正式確立。

除舉孝廉爲主要取士科目外,武帝還不定期設立茂才 賢良方正 文學等科察取士。這些被察舉到中央的人一般在郎署供職,然後再逐漸遷升。

第四個階段:九品中正制。

曹丕爲了獲得世家大族的支持推行九品中正制。由中央派中正官去各地察訪士人,中正官依據品德,才能,門第來品評士人,共分九品,被評爲上等者可以到各級行政機構任職。

起初九品中正制以唯纔是舉爲原則,蓋以論人才優劣,非謂世族高卑。

但中正官逐漸被世家大族壟斷,門第逐漸成爲品評的首要甚至唯一條件,九品中正製成爲了世族壟斷選舉的工具,爲後來的門閥鋪平道路。

第五階段:科舉制。

隋文帝時廢九品中正制,選官不問門第,隋煬帝時開創進士科,標誌科舉制誕生。

唐代進一步完善科舉制,分爲常舉和制舉,常舉是常設科目有秀才、進士、明經、明法、明書、明算。制舉是皇帝臨時開科的考試,登科即可授予官職。

宋朝科舉考試有進士、明經科目,考試內容有帖經、墨義和詩賦,王安石任參知政事後,取消詩賦、帖經、墨義,專以經義、論、策取士。

到了明朝,乞丐皇帝朱元璋吃過沒文化的虧,因爲他特別重視教育。

經過洪武朝的不斷地完善,科舉制已趨於完美。

在洪武朝時期鄉野間設立學舍,每三十五家辦一“社學”,生員沒有定額,爲稚子幼童啓蒙;地方上有縣學、州學、府學,每天供應生員飲食,給天下學子開闢出一條求學之路。

府、州、縣學府所招收的學子,以官員子弟及普通百姓子弟之優秀者、年十五歲以上、讀過“四書”的爲合格。

每月有小考,大考三年一次,成績優秀者,先送到行省,再選拔最優者送至京師,入國子監進學修德,妻子可隨行,負責一切費用。

學成後由天子召見,分科擢用,其任用之職務有御史、知州、知縣、教官、經歷、縣丞、部院書吏奏差、五府掾史等。

至於鄉里學舍之教師,由郡守縣令選擇有學行者擔任之,鄉學同樣三年一大考,師生均有升級制度,十分完備。

大明辦學之盛況,遠遠超過了唐宋時期,誠可謂是“四海之內,學校如林,庠序盈門”。

不過太祖爺朱元璋起初並不重視科舉,按照他的計劃,參加科舉的必須是學校的生員,但學校生員做官則不一定非要經過科舉,如國子監學子考覈通過後便可出任官員。

大明也因此施行學校與科舉交錯的取士政策,“科舉必由學校,而學校起家可不由科舉”。

也就是說,要參加科舉必須先人學校進學,學校中的佼佼者不經科舉也可以給官。

只是不同時期,歷代帝王對科舉和學校的重視程度不一樣。

比如永樂帝朱老四,明顯更加重視科舉大考。

畢竟科舉大考是國家公平選拔人才的重要制度,是國家的柱石和根基。

在大明朝,想要做官,容易,也不容易。

科考按流程分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四級,而參加院試前必須先參加各府縣由地方學政主考的府試和縣試,通過後取得童生身份,才能參加各州由地方學政主考的院試,如此而言實際上是五級。

通過院試後取得秀才身份,又稱爲生員、茂才,第一名稱之爲案首。

考中秀才的學子便獲得了一定的特權,比如免除賦稅、徭役,可以向縣官提出建議等。

並且秀才相當於“潛力股”,進能參加鄉試考取舉人,退能開設私塾,收受束脩(弟子學費)。

雖然秀才不至於大富大貴,但憑藉這些收入與特權,也能保證一輩子衣食無憂,因此考中秀才是讀書人科考的第一步。

而生員便能入縣學繼續學業,經歲科二考合格後,便準備入省城參加鄉試。

鄉試每三年舉行一次,且都在每年的九月進行,因此稱爲秋闈大考。

發榜之時,正值桂花飄香,所以稱鄉榜爲桂榜。

鄉試的主考官均由皇帝欽派,通過後便取得舉人身份,第一名稱之爲解元。

學子中舉意味着正式擺脫了平民身份,進入了士大夫階層,舉人便具備了去吏部求官的資格,從此進入仕途。

中了舉人後稱之爲“發解”、“發達”,人稱“舉人老爺”,與縣官相當,地位從此大大不同。

而且舉人永遠具有繼續赴京參加會試的資格,這就意味着舉人老爺們永遠都有一步登天的機會,難怪范進中舉之後會高興得瘋了。

0147 爲民除害387 京中局勢0198 精鹽380 戰後影響0123 軍神李靖493 薛仁貴初戰553 優柔寡斷的太子528 和親陷阱0074 簡在帝心596 褚遂良上門359 對話軍神284 大獲全勝0085 突厥入侵0056 醒掌天下權567 武媚孃的幸福432 梟雄亡(二)315 隱太子餘黨591 兵圍長孫府580 陷入重圍0150 立威399 勸諫561 分頭行動603 游擊戰術627 賓主盡歡0140 羽絨服0114 得償所願0038 玉如意611 裝神弄鬼0194 暗棋0104 年號貞觀640 據理力爭599 西域捷報0179 五姓七望410 花燈0147 爲民除害604 西域事了0097 早朝413 勝出282 外戚324 三省吾身0150 立威0147 爲民除害496 搶功0103 漢王府0156 楚王李佑339 都督府晚宴336 洞房花燭夜(二)0061 冤家路窄243 各方反應0082 上官儀410 花燈594 長孫教子0118 其樂融融621 落霞寺赴宴0097 早朝313 比賽繼續304 天子看球607 挖井404 見好就收449 歐陽詢322 出宮0107 酒樓開業0013 被李淵暴揍585 漢王遇刺0045 真相大白458 分封617 上朝0197 鹽礦0019 被李世民暴揍0210 大功告成315 隱太子餘黨548 報復(二)0078 袁天罡312 楚王在行動0168 玉液瓊漿287 足球0130 父子爭鋒333 漢王大婚(二)635 數學278 彈劾223 殺豬菜631 令狐德棻414 武則天出現0165 瘟疫432 梟雄亡(二)414 武則天出現274 定計367 斬將620 油鍋洗手0010 茶0098 塵埃落定223 殺豬菜503 暴行645 憤然離席643 赴宴0095 儲君之位430 人禍458 分封447 蝦夷人479 王謝袁蕭
0147 爲民除害387 京中局勢0198 精鹽380 戰後影響0123 軍神李靖493 薛仁貴初戰553 優柔寡斷的太子528 和親陷阱0074 簡在帝心596 褚遂良上門359 對話軍神284 大獲全勝0085 突厥入侵0056 醒掌天下權567 武媚孃的幸福432 梟雄亡(二)315 隱太子餘黨591 兵圍長孫府580 陷入重圍0150 立威399 勸諫561 分頭行動603 游擊戰術627 賓主盡歡0140 羽絨服0114 得償所願0038 玉如意611 裝神弄鬼0194 暗棋0104 年號貞觀640 據理力爭599 西域捷報0179 五姓七望410 花燈0147 爲民除害604 西域事了0097 早朝413 勝出282 外戚324 三省吾身0150 立威0147 爲民除害496 搶功0103 漢王府0156 楚王李佑339 都督府晚宴336 洞房花燭夜(二)0061 冤家路窄243 各方反應0082 上官儀410 花燈594 長孫教子0118 其樂融融621 落霞寺赴宴0097 早朝313 比賽繼續304 天子看球607 挖井404 見好就收449 歐陽詢322 出宮0107 酒樓開業0013 被李淵暴揍585 漢王遇刺0045 真相大白458 分封617 上朝0197 鹽礦0019 被李世民暴揍0210 大功告成315 隱太子餘黨548 報復(二)0078 袁天罡312 楚王在行動0168 玉液瓊漿287 足球0130 父子爭鋒333 漢王大婚(二)635 數學278 彈劾223 殺豬菜631 令狐德棻414 武則天出現0165 瘟疫432 梟雄亡(二)414 武則天出現274 定計367 斬將620 油鍋洗手0010 茶0098 塵埃落定223 殺豬菜503 暴行645 憤然離席643 赴宴0095 儲君之位430 人禍458 分封447 蝦夷人479 王謝袁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