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6 楚王李佑

李泰年少聰穎,才華橫溢,且心高氣傲,這樣的人往往不能忍受別人比他更優秀。

在李承乾被立太子之後,李泰曾把李恪當成了同病相憐的兄弟,但現在,李恪吟詩作詞樣樣精通,並闖下了“大唐第一才子”的稱號,完全掩蓋了他李泰的光芒,最近更是搞出了什麼棉衣、羽絨服、煤爐、火炕,這些不僅爲他帶來了大量的金錢,還得到了李世民的青睞。

這些讓李泰既羨慕又嫉妒,對他來說,李恪越強,就越有競爭太子的實力,那麼,他將來謀劃太子之位就會更加困難。這讓李泰隱隱感覺到了一種威脅,所以在今天的朝會上纔會臨時改變主意,聯合太子李承乾一起打壓李恪。

“王師傅,你對某那三哥漢王李恪如何評價?”李泰淡然道。

王珪沉吟半晌,緩緩道:“漢王不僅才華橫溢、學究天人,還精通武略,如果漢王有心奪嫡,將會成爲王爺除太子之外的最大對手,還好漢王對儲君之位沒有多大的興趣!”

李泰不可置否的笑了笑道:“王師傅認爲孤那三哥真的淡泊名利,無心帝位嗎?”

“從表面上看確實如此,但誰也不知漢王內心的真實想法,漢王這個人時莽撞時而聰慧,彷彿一團迷霧,老老臣實在是看不透,不好妄下結論!”王珪蹙眉道。

“是啊!本王也看不透某那位好三哥,看似大大咧咧、灑脫不羈、人畜無害,好像唯一的特點就是心胸狹窄,有仇必報,經常和長孫無忌大打出手,給人一種莽夫的印象,但本王總是有種感覺漢王的危險程度大大超過了太子,將是孤奪嫡路上的最大障礙。”

“孤的那位大哥因爲出生最早,佔有大義,僥倖博得頭籌,奪得太子之位,但本王自認爲樣樣不差他,也有信心把太子之位從他手中奪過來,但對漢王本王卻感覺無從下手,沒有任何信心能夠戰勝他…”李泰眉頭緊鎖道。

“所以王爺纔會臨時改變立場,聯合太子圍剿漢王?”王珪問道。

“確實如此,但現在本王懷疑這一招棋是不是下錯了!”李泰一臉凝重道。

“這是爲何?”王珪詫異道。

“因爲孤那位三哥能力太強了,如果他這次賑災成功,不僅能夠深得民心,還會得到父王更大的信任,到時候將一發不可收拾。王師傅,你認爲孤是不是應該給某那三哥製造點麻煩,讓他不能那麼順利?”李泰面露狠色道。

“王爺千萬不要,陛下雖然默認了幾位皇子相爭,但你們的爭鬥都被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你們的爭鬥一定不能危及社稷,而此次賑災是關乎國家穩定的大事,陛下極爲重視,因此會格外的關注,如果殿下搞小動作被陛下知道了,那必將引起陛下的暴怒,將得不償失。”

“再說,此次災情嚴重,災民衆多,需要大量的錢糧,哪裡那麼容易賑災成功的…”

“更何況,現在最應該擔心的是太子,我們何必做這個出頭鳥?老臣認爲王爺靜觀其變,坐收漁翁之利,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在一旁添把火,讓漢王和太子先鬥起來…”王珪一臉慎重道。

李泰思索半刻,便起身對王珪深深鞠了一躬道:“感謝王師傅教訓,不然本王將鑄成大錯!”

王珪急忙扶起李泰道:“王爺折煞微臣了!”

華燈初上,楚王府燈火通明。

楚王李佑回到楚王府便招來他的心腹:薛大鼎、權萬紀、陰弘智、燕弘信、昝君謨、樑猛彪等人。

薛大鼎,字重臣,出生河東名門大族薛氏,但薛大鼎本人,卻有一段做“官奴”的經歷。

他父親薛粹,在隋朝時擔任介州長史。隋文帝楊堅的幾個兒子爭權奪利,漢王楊諒被誣爲謀反,薛粹受到牽連,在這場政治鬥爭中丟了性命。

薛大鼎作爲叛臣之子,就被賣爲“官奴”,流落到辰州一帶(今湖南省沅陵市)。後來當兵,立了戰功,這才返回了故鄉,恢復了正常身份。

薛大鼎於隋朝末年還歸故鄉,當時留守太原的唐國公李淵於大業十三年從太原起兵,之後,巡汾河南下。

薛大鼎在龍門投歸李淵,並向李淵獻計;西渡龍門,取佔隋朝著名的永豐糧倉 (在渭水入黃河處),然後佈告天下,據關中財物擴充軍隊,對隋朝首都長安形成俯背扼喉之勢,取而有之。

這一計謀雖深得李淵的賞識,但因李淵部下多數將領主張先攻取河東,而未被採鈉。從後來形勢的發展看,薛大鼎當初建議確爲良策。薛大鼎歸附李淵後被授予大將軍府察非椽。

李淵建立唐朝後,於武德四年派任薛大鼎爲山南東道(即荊襄地區)副大使。他在山南道任內,召撫流亡,開屯田以實倉庫,取得了一定的政績。唐在大體統—中國後,薛大鼎被任命爲地方刺史,不斷遷徙各地做官,其中政績最突出的是他在滄州刺史任內。

滄州地區在唐以前所遭受的人爲禍害非常嚴重,再加以滄州地區地勢低下,河道堙虛後,水肆橫流,一片荒涼景象。

薛大鼎經過調查後,從滄州的實際情況山發,首先修渠治水,以此作爲恢復發展經濟的前提,這其中最著名的是對無棣渠的修治。無棣渠西起運河,貫滄州全境而東入海。

經過薛大鼎和當地人民的共同努力,無棣渠不久就修通了,這既大大減輕了水害,又灌溉了流域地區的田地。無棣渠開通後,東海的魚鹽之利得以傳輸滄州境內及其它地區。這樣又大大繁榮了滄州地區的經濟,富裕了人民的生活;同時還大大便利了滄州地區的交通,滄州地區很快展現了新的面貌。

歷史上薛大鼎爲楚王府長史,如今由於李恪重生所產生的蝴蝶效應,權萬紀提前做了楚王府長史,但不知是不是歷史的慣性,薛大鼎還是投靠了李佑,併爲李佑參加奪嫡而來回奔走。

337 洞房花燭夜(三)615 憫農詩人不憫農360 大軍壓境0081 岑文本0020 《如夢令》350 鋒芒506 結仇555 觀音誕352 排兵佈陣477 塵埃落定496 搶功544 造反團伙559 掙扎的太子406 學武361 兵分三路0095 儲君之位0067 自污513 晉王大婚0237 噩耗570 狄仁傑250 初露鋒芒519 噩夢0171 猜燈謎464 君臣反對423 席君買(四)0215 千牛衛528 和親陷阱0157 楚王籌劃439 被彈劾0014 母子談心0020 《如夢令》432 梟雄亡(二)223 殺豬菜0087 神仙居415 未雨綢繆377 傳國玉璽590 幕後黑手0183 貞觀元年592 交鋒0008 跳繩399 勸諫517 婚宴402 出手283 李淵暴怒375 頡利求和643 赴宴282 外戚383 班師回朝(二)0016 東宮家宴0101 長幼有序0064 不給錢就不算賣484 李恪的謀劃0118 其樂融融475 白熱化0117 人才濟濟444 講故事409 三位公主311 比賽開始373 決戰(五)498 高昌易主0170 上元節0137 火爐0044 暴揍長孫衝302 賽後影響(三)392 秦瓊病重277 廢郡爲州260 回驪山221 香水422 席君買(三)633 漢王解惑0072 諫臣魏徵584 王玄策228 高陽公主474 寸步不讓0107 酒樓開業407 晉陽公主556 太子魏王之爭331 元宵589 漢王遇刺(五)639 平衡之道0052 謀定而後動396 勸告253 長安商會0026 《春曉》434 重耳故事535 迷局(三)385 回京(二)442 李恪發飆562 孫神醫開講啦389 慶功宴(二)638 儒學340 都督府與刺史府253 長安商會327 天子怒404 見好就收532 悲情太子604 西域事了0208 奏章573 國子監祭酒0041 太極宮
337 洞房花燭夜(三)615 憫農詩人不憫農360 大軍壓境0081 岑文本0020 《如夢令》350 鋒芒506 結仇555 觀音誕352 排兵佈陣477 塵埃落定496 搶功544 造反團伙559 掙扎的太子406 學武361 兵分三路0095 儲君之位0067 自污513 晉王大婚0237 噩耗570 狄仁傑250 初露鋒芒519 噩夢0171 猜燈謎464 君臣反對423 席君買(四)0215 千牛衛528 和親陷阱0157 楚王籌劃439 被彈劾0014 母子談心0020 《如夢令》432 梟雄亡(二)223 殺豬菜0087 神仙居415 未雨綢繆377 傳國玉璽590 幕後黑手0183 貞觀元年592 交鋒0008 跳繩399 勸諫517 婚宴402 出手283 李淵暴怒375 頡利求和643 赴宴282 外戚383 班師回朝(二)0016 東宮家宴0101 長幼有序0064 不給錢就不算賣484 李恪的謀劃0118 其樂融融475 白熱化0117 人才濟濟444 講故事409 三位公主311 比賽開始373 決戰(五)498 高昌易主0170 上元節0137 火爐0044 暴揍長孫衝302 賽後影響(三)392 秦瓊病重277 廢郡爲州260 回驪山221 香水422 席君買(三)633 漢王解惑0072 諫臣魏徵584 王玄策228 高陽公主474 寸步不讓0107 酒樓開業407 晉陽公主556 太子魏王之爭331 元宵589 漢王遇刺(五)639 平衡之道0052 謀定而後動396 勸告253 長安商會0026 《春曉》434 重耳故事535 迷局(三)385 回京(二)442 李恪發飆562 孫神醫開講啦389 慶功宴(二)638 儒學340 都督府與刺史府253 長安商會327 天子怒404 見好就收532 悲情太子604 西域事了0208 奏章573 國子監祭酒0041 太極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