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人禍

所謂太卜署,乃太常寺僚屬,掌卜筮之法,辨其象數,以定吉凶之事,今日天相有異,或主大凶,蕭琇欲傳太卜署官員至此,卜定吉凶,自也是應有之義。

可蕭琇的話入李世民之耳,李世民想了想,卻微微皺了皺眉。太卜署雖好,但李世民對他們卻頗有些顧慮。

太卜署在百官列,依例屬太常寺所轄,當屬外臣,既是外臣,便難免與同朝僚屬利益攸關,所言未必切實,這些天相之事,李世民卻不願外臣多加置言。

李世民想了想,卻突然想起了一人,此人或可一用。

李世民擺了擺手,示意蕭琇退下,轉而對席間的吏部侍郎韋挺問道:“韋卿可還記得昔年杜淹對朕提及的蜀地高人?”

早年杜淹、韋挺、王珪三人俱爲隱太子李建成臣屬,後杜淹因慶州刺史楊文幹謀反案,而被太上皇李淵流放與蜀地巂州,並在蜀地結識了袁天罡,待李世民登基後,杜淹被詔回京爲官之時,便曾向李世民提及袁天罡相星斷面之才,李世民記憶猶新。

韋挺點了點頭道:“陛下所言,可是蜀地術人袁天罡?”

李世民道:“不錯,正是此人,此人現可在京中?”

韋挺回道:“袁天罡乃玄都觀棲雲真人高徒,日前棲雲真人還曾奉陛下之命做道,攜門下衆人爲穆太后祈福,想必此時袁天罡還在京中。”

韋挺口中的穆太后便是李世民生母竇氏,竇氏已亡,故每歲元日,李世民便會下詔玄都觀,命棲雲真人領玄都觀上下爲竇氏祈福,而祈福之事也不過是兩日前的事情,故而袁天罡自還在京中。

李世民聞言,當即道:“速傳袁天罡入宮覲見。”

李世民對太卜署頗多顧慮,但對袁天罡卻要放心許多,一來袁天罡乃杜淹所薦,杜淹性情忠直,而又亡故,自不會與袁天罡有半分齷齪,二來袁天罡乃棲雲真人弟子,棲雲真人雖身在長安,但數十年間卻從不問朝事,李世民倒也信得過。

“諾。”韋挺當即領命,命人下去宣見袁天罡了。

白虹貫日,異象生後,大唐君臣們也沒了繼續宴飲的心思,大宴草草結束後,李世民便命京中各省,各部監首官同往甘露殿議事。

袁天罡最善“風鑑”之事,袁天罡的大名,來自後世的李恪豈會不知,對於袁天罡其人,李恪也是滿心好奇,正想着趁此機會好生看一看這個史上被傳作斷術通神的道士有否到底是何等模樣。

李恪進殿後不過片刻,殿中中官方一傳告袁天罡奉旨覲見,李恪便將頭扭向了身後,緊緊地看着大殿門口來人的方向。

遠遠的,李恪看着一個身着青藍色及膝道袍,腳踩雲鞋,束髮盤髻,頭戴蓮花冠的中年男子緩緩踏着步子進了大殿,這男子自然就是袁天罡了,袁天罡一舉一動不驕不躁,輕盈非常,倒是頗有幾分仙風道骨的意思。

“草民袁天罡拜見陛下。”袁天罡被韋挺親自領着進了甘露殿,對殿上坐着的李世民拜道。

李世民擡了擡手,示意袁天罡起身,對袁天罡問道:“朕急詔真人前來所爲何事,想必真人應該已經知曉了吧。”

袁天罡道:“回稟陛下,臣已知曉。”

李世民問道:“白虹貫日異象百年難遇,今日驟然出現,你可知吉凶?”

袁天罡擡頭看着李世民,神色平淡地回道:“白虹貫日主兇,主大凶。”

袁天罡在路上便已知曉此事,再加上他既爲世外之人,自然不至輕易慌張,可他的話落入殿中君臣的耳中,便引起了一陣譁然之聲。

原因無他,只因袁天罡說的實在是太過直白了,就連李恪也被驚住了。

“兇主何事?”李世民聞言,接着問道。

袁天罡緩緩回道:“白虹貫日,兇主江山社稷,或有宵小,或有天災,陛下切不可輕視。”

李世民聽着袁天罡的話,面露凝重之色,天相這種東西,固來無史籍可證真僞,但爲帝王者,卻鮮有不信的,縱是英明如天可汗也未能例外。

李世民問道:“卻不知此天相應於何處?應於何人?”

袁天罡凝眉思慮了片刻,回道:“應於何人,尚且不知,然白虹貫日位在巽兌,當應東南,異象所應的當在東南向。”

“東南向?”李世民聽着袁天罡的話,微微皺了皺眉。

東南之位太大,有淮南、江南、嶺南三道,光是知道一個東南,能頂何用?

李世民問道:“真人既知何位,可知如何破之?”

袁天罡搖了搖頭道:“此乃神機,非人可能斷之,望陛下恕罪。”

李世民聽了袁天罡的話,也不禁有些失望,對袁天罡問道:“難不成此事就別無他法了嗎?”

袁天罡回道:“天顯異象,東南或亂,然天機難測,任誰都不可全然看破,人力所能爲者,無非防微杜漸而已”

袁天罡的話倒也中肯,更未指向何人,但這句看似尋常的話落在了有心人的耳中,卻聽了不一樣的味道,對於他們而言,這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袁天罡話音剛落,便有太子左庶子于志寧出列道:“啓稟陛下,臣有事啓奏。”

李世民見狀,只當于志寧或有良策,於是道:“於卿何事?”

于志寧道:“異象之禍,應在東南,當主東南禍事,臣有三策奏於陛下,還望陛下聞之。”

于志寧道:“東南大凶,無非天災人.禍,若欲破之,當因事而論,故依臣看來,當有三策可行。其一,命朝中重臣爲東南三道黜置使,親往巡查各道諸事,清政務,訪民聲,以絕人.禍。”

命朝中重臣巡視地方,李世民本就有此意,而且此事無論關否天相,均於社稷有助,李世民自然應允。

“準。”李世民揮了揮手,對於志寧道。

聽得李世民已準其一,于志寧接着道:“其二,東南之患若爲天災,臣以爲當早備糧草,屯於州郡,以備不時之需。”

373 決戰(五)545 李元昌0129 以德報怨417 狩獵363 大戰332 漢王大婚0007 一羣小蘿莉0091 攤上事了456 西征高昌555 觀音誕327 天子怒0004 李世民0175 有女名婉0170 上元節583 龜茲國王0062 將近酒483 李世民的懷疑0154 朝會風雲(下)0219 裴行儉0213 十八學士599 西域捷報558 近親不能結婚0036 改良技術417 狩獵0160 殺雞儆猴0160 殺雞儆猴241 放手一搏289 大唐第一次足球聯賽的設想0080 戲耍二道士488 急躁的高昌王0148 天地不仁531 弱秦之計0157 楚王籌劃644 元家577 牛李黨爭0079 神人512 逆反心理325 遇刺584 王玄策434 重耳故事0130 父子爭鋒0165 瘟疫0085 突厥入侵0121 漢王練兵635 數學440 早朝369 決戰268 叔侄236 後知後覺427 阿史那雲0073 初唐四名相0218 大唐軍神0115 各方反應0217 桃之夭夭220 王珪謀劃0019 被李世民暴揍372 決戰(四)0194 暗棋382 班師回朝0187 曲轅犁430 人禍0197 鹽礦0082 上官儀252 嶺南馮家0237 噩耗542 李泰的表演327 天子怒433 灞橋折柳530 祿東贊386 彈劾481 蠢蠢欲動248 謀定而後動0157 楚王籌劃0010 茶489 河東薛氏511 亂起0100 大都督0162 紛紛入轂0201 陽春三月638 儒學0047 李恪又被揍286 苛政猛於虎341 漢王立威0088 再臨天香樓0015 宋體字0158 賑災0162 紛紛入轂0033 練劍469 喜事0121 漢王練兵607 挖井509 計成0063 羣毆事件0021 釣魚0019 被李世民暴揍0165 瘟疫0087 神仙居0196 面君0219 裴行儉511 亂起
373 決戰(五)545 李元昌0129 以德報怨417 狩獵363 大戰332 漢王大婚0007 一羣小蘿莉0091 攤上事了456 西征高昌555 觀音誕327 天子怒0004 李世民0175 有女名婉0170 上元節583 龜茲國王0062 將近酒483 李世民的懷疑0154 朝會風雲(下)0219 裴行儉0213 十八學士599 西域捷報558 近親不能結婚0036 改良技術417 狩獵0160 殺雞儆猴0160 殺雞儆猴241 放手一搏289 大唐第一次足球聯賽的設想0080 戲耍二道士488 急躁的高昌王0148 天地不仁531 弱秦之計0157 楚王籌劃644 元家577 牛李黨爭0079 神人512 逆反心理325 遇刺584 王玄策434 重耳故事0130 父子爭鋒0165 瘟疫0085 突厥入侵0121 漢王練兵635 數學440 早朝369 決戰268 叔侄236 後知後覺427 阿史那雲0073 初唐四名相0218 大唐軍神0115 各方反應0217 桃之夭夭220 王珪謀劃0019 被李世民暴揍372 決戰(四)0194 暗棋382 班師回朝0187 曲轅犁430 人禍0197 鹽礦0082 上官儀252 嶺南馮家0237 噩耗542 李泰的表演327 天子怒433 灞橋折柳530 祿東贊386 彈劾481 蠢蠢欲動248 謀定而後動0157 楚王籌劃0010 茶489 河東薛氏511 亂起0100 大都督0162 紛紛入轂0201 陽春三月638 儒學0047 李恪又被揍286 苛政猛於虎341 漢王立威0088 再臨天香樓0015 宋體字0158 賑災0162 紛紛入轂0033 練劍469 喜事0121 漢王練兵607 挖井509 計成0063 羣毆事件0021 釣魚0019 被李世民暴揍0165 瘟疫0087 神仙居0196 面君0219 裴行儉511 亂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