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 定計

所以他們就算做了這些事皇帝也不會說什麼,畢竟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但是如果其他部門的管事者做了這樣的事情,皇帝就會立刻雙標,認定他們結黨營私。有的還會遭到官員們的彈劾,導致丟了烏紗帽。

綜上所述,大家應該都知道禮部尚書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了,這也是爲什麼後來皇帝們在選擇宰相或者內閣首輔的時候,會首先從禮部尚書裡面挑選,因爲選宰相,就是要選品德最高尚的,威望最高的,最正直的,最不會徇私枉法的。

好了,扯遠了,言歸正傳。

李孝恭思索了半晌才道:“行,有仇必報非君子,本王就陪你瘋一把!”

“那王叔我們就這麼說定了,江夏王叔和平陽公主侄兒來聯繫,順便孤再試探一下老四,看他願不願意參一腳…”李恪激動道。

“老四,你是說李泰?”李孝恭詫異道。

“嗯,就是李泰,我這位四弟心高氣傲才華橫溢,而且和老大一樣同爲嫡子,自然不甘人後,長孫無忌作爲他們的親舅舅,卻毫不猶豫站在老大的身後,對他卻視而不見,孤不相信老四對此沒有怨言…”李恪氣定神閒道。

“哈哈,自作孽不可活,沒想到長孫陰人無形之中得罪了這麼多人,這次看他還如何猖獗,元昌、元景和元嘉某來聯繫,順便再聯繫一下御史臺那幫人,爭取這一次把長孫陰人等人趕出朝堂…”李孝恭一臉決絕道。

“那就就這麼說定了,明天正好是大朝會,我們一戰定乾坤…”李恪大笑道。

朝會可以說是古代朝廷最爲重要的活動,如果按照時間可以分爲早朝、午朝、三朝三種,其中尤以早朝最爲重要。

爲了確保朝政順利運轉,歷朝歷代對於早朝都有一套嚴格的制度,那麼每天的早朝都是如何進行的呢?

所以朝代的朝會都大同小異,下面作者君以明朝爲例,來完整了解一下早朝的程序。

候朝階段:大臣半夜就得起牀…

明朝需要上朝的官員被稱爲“朝參官”、“京朝官”,這些官員全部戴有出入宮廷的牙牌。由於早朝每天都要進行,這些官員爲了方便,通常在京城城南擇屋而居,“如東、西長安街,朝官居住最多”。

明朝午門有五個門洞,正面只能看見三個。

爲了確保按時參加早朝,大臣們必須午夜時分起牀,穿戴停當之後,便趕往午門集合。大約凌晨三點左右,大臣們開始陸陸續續抵達午門外。

爲了方便官員們候朝“待漏”,朝廷在皇城內建有多處朝房,官員們平時便按照品級坐立其中,等待宮門的開啓。

作爲近臣的優待,端門內設有專門的直房,右闕門南是錦衣衛的直房,下三間則是翰林直房,候朝時,大學士一半居北楹,衆學士中楹,餘者南楹。

此外在端門內左側另有直房五間,又被稱爲“板房”,是詹士府、左右春坊和司經局官員侯朝的地方。

午門之上的城樓被稱爲“五鳳”,其中設有朝鐘朝鼓,由內廷四司之一鐘鼓司的宦官們負責管理。

到了上朝時分,鐘鼓司便敲鼓響鐘,然後打開宮門。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中間設有御道,平日裡並不開啓,左右兩闕則是供當值將軍和宿衛執杖旗校等人的出入。百官們上朝入宮,則只能走左右兩掖的左掖門、右掖門。

明朝初年由於文武官員入朝時爭先恐後、隊形混亂,便規定了“將軍先入,次近侍官員,次公侯駙馬伯,次五府六部,又次應天府及在京雜職官員”的順序。

入朝階段:一切必須井然有序…

凌晨五點左右,官員們開始依次進入皇宮,文官由左掖門進入,武官則由右掖門進入。入宮之後,大臣們先要在金水橋以南,依據品級排列好隊列。

鳴鞭之後,大臣們這才依次過橋,抵達奉天門丹墀,在御道兩側相向站立等候,其中文官爲左班、武官爲右班,這被稱爲“起居”。

在此期間,又有負責糾察的御史在一旁進行監督,凡是有咳嗽、吐痰、擁擠或者儀態不整的,都會被記錄下來,等候上報處理。

奉天門上廊內正中設御座,稱爲“金臺”,臺階左右是鐘鼓司的樂隊,殿陛門楯間列“大漢將軍”,穿着全服鎧甲,御道左右及文武官員身後則各有校尉握刀站立。

皇帝到達御門後,鐘鼓司開始奏樂,錦衣衛力士撐五傘蓋、四團扇,從東西兩側登上丹墀,立於御座後左右。內使兩人,一人執傘蓋,立於座上,另一人執“武備”,雜二扇,立於座後正中。

天順年間之後,執傘、扇的力士位置被移到了金水橋以南夾立,只留座上之傘及夾武備二扇;座上之傘,遇到大風時也被撤去。

皇帝登上御座之後,再次鳴鞭,鴻臚寺“唱”入班,左右文武兩班這才齊頭並進步入御道,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東上”,行一拜三叩之禮,是爲“大班”。公侯、駙馬、伯自成一班(勳戚班),居武官班前而稍離。

早朝階段:主要分爲四部分…

大臣們行禮完畢之後,文武百官立於大殿兩側,早朝便正式開始了。明朝的早朝一般分爲四部分內容,具體如下:

第一部分:接見入京離京人員。鴻臚寺官員率先出班,對皇帝奏報入京謝恩,離京請恩的官員人數,這些人都是前一天在鴻臚寺報備過的。

皇帝如果選擇召見,那麼這些人便需要入殿覲見;如果皇帝不見,那麼便在庭下或午門之外,遙行五拜三叩之禮,行禮之後便可以忙自己的去了。如果有他國來使,皇帝是必然要接見的。

第二部分:處理邊關緊急要務。接見完入京離京人員之後,接下來便開始處理來自邊關的緊急奏報,如果有便需要先行呈上,“大者宣露布,小者具奏本,俱於早朝未奏事之先宣佈,所以張國威而昭武功也”。

633 漢王解惑0102 宗正寺421 席君買(二)236 後知後覺0136 大雪紛飛314 決賽開始632 議事280 罪狀632 議事0134 廷杖0063 羣毆事件374 決戰(六)0069 程咬金0068 李恪二次被揍616 魏徵病重574 孔穎達0117 人才濟濟524 信鴿257 剿?撫?0170 上元節0072 諫臣魏徵417 狩獵0146 雪災0021 釣魚0219 裴行儉364 契苾何力0210 大功告成0050 封德彝0196 面君501 高昌亡615 憫農詩人不憫農0173 燈火闌珊0173 燈火闌珊0139 長樂公主611 裝神弄鬼579 薛仁貴的謀略0085 突厥入侵544 造反團伙0200 驪山別院0059 舊時玩伴613 盡得關中民心0017 李世民暴怒543 太子的危機0044 暴揍長孫衝276 蓄勢待發560 太子漢王聯手481 蠢蠢欲動0121 漢王練兵578 龜茲0213 十八學士548 報復(二)498 高昌易主286 苛政猛於虎0067 自污513 晉王大婚304 天子看球0067 自污325 遇刺246 李恪的憂慮503 暴行489 河東薛氏632 議事0188 微服私訪379 大獲全勝600 爭論581 薛仁貴臨危受命0047 李恪又被揍0110 求賢若渴511 亂起266 河間郡王0031 黑衣衛0038 玉如意405 診治秦瓊0217 桃之夭夭418 狩獵(二)608 井水澆灌0002 決定奪嫡250 初露鋒芒284 大獲全勝427 阿史那雲0180 世家的興衰370 決戰(二)613 盡得關中民心431 梟雄亡374 決戰(六)556 太子魏王之爭0101 長幼有序0217 桃之夭夭0122 軍歌嘹亮257 剿?撫?0028 千古一帝564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383 班師回朝(二)0035 傢俱370 決戰(二)0219 裴行儉276 蓄勢待發297 演練賽394 出謀劃策640 據理力爭
633 漢王解惑0102 宗正寺421 席君買(二)236 後知後覺0136 大雪紛飛314 決賽開始632 議事280 罪狀632 議事0134 廷杖0063 羣毆事件374 決戰(六)0069 程咬金0068 李恪二次被揍616 魏徵病重574 孔穎達0117 人才濟濟524 信鴿257 剿?撫?0170 上元節0072 諫臣魏徵417 狩獵0146 雪災0021 釣魚0219 裴行儉364 契苾何力0210 大功告成0050 封德彝0196 面君501 高昌亡615 憫農詩人不憫農0173 燈火闌珊0173 燈火闌珊0139 長樂公主611 裝神弄鬼579 薛仁貴的謀略0085 突厥入侵544 造反團伙0200 驪山別院0059 舊時玩伴613 盡得關中民心0017 李世民暴怒543 太子的危機0044 暴揍長孫衝276 蓄勢待發560 太子漢王聯手481 蠢蠢欲動0121 漢王練兵578 龜茲0213 十八學士548 報復(二)498 高昌易主286 苛政猛於虎0067 自污513 晉王大婚304 天子看球0067 自污325 遇刺246 李恪的憂慮503 暴行489 河東薛氏632 議事0188 微服私訪379 大獲全勝600 爭論581 薛仁貴臨危受命0047 李恪又被揍0110 求賢若渴511 亂起266 河間郡王0031 黑衣衛0038 玉如意405 診治秦瓊0217 桃之夭夭418 狩獵(二)608 井水澆灌0002 決定奪嫡250 初露鋒芒284 大獲全勝427 阿史那雲0180 世家的興衰370 決戰(二)613 盡得關中民心431 梟雄亡374 決戰(六)556 太子魏王之爭0101 長幼有序0217 桃之夭夭0122 軍歌嘹亮257 剿?撫?0028 千古一帝564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383 班師回朝(二)0035 傢俱370 決戰(二)0219 裴行儉276 蓄勢待發297 演練賽394 出謀劃策640 據理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