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8 袁天罡

玄都觀北周大象三年建置於長安故城,初名通達觀。隋開皇二年移至安善坊,稱玄都觀。早年有道士尹崇住此修煉。崇通儒、釋、道學,藏儒書萬卷。

玄都觀位於長安城南安善坊內,與靖善坊的興善寺隔朱雀大街相望,併爲長安佛道名望所在。

玄都觀觀史頗久,隋初宇文愷奉文帝楊堅之命,以乾卦爻辭之道興建大興城時便將玄都觀移至了此處,宇文愷以玄都觀鎮壓都城風水,爾來五十載。

玄都觀香火極盛,觀主青雲道長更是道學翹楚,道法之深,天下仰望,故而慕名而來的善男信女無數,玄都觀香火自然極盛。

玄都觀是大唐文人騷客必遊之地,盛唐著名詩人劉禹錫就曾在此留詩二首。

其一《玄都觀桃花》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其二《再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長安城佈局獨特,以朱雀大街爲界,東西合計一百零八坊,呈東貴西富,北實南虛之勢。

李恪騎着一片高頭大馬自朱雀門出宮,一路南下,起初人煙倒還稠密,可越往南走,人流便越發地稀疏。再加上時辰尚早,近來又非崇道禮佛的大日子,待李恪到了崇業坊,街道之上出去稀稀疏疏的信徒,已經人跡罕見了。

李恪是現代人的靈魂,只相信科學,不相信鬼神,所以對什麼道觀寺廟並沒有敬畏之心。

所以對於玄都觀,李恪知之甚少,也沒什麼興趣,但當李恪站在玄都觀的觀門口,卻也被這眼前的氣象驚到了。

玄都觀位於矮丘之腰,自下而上合計有石階一百零八級,暗合天罡地煞之數,分毫不差。

李恪踩着石階緩緩往上走去,雖還未見觀門,可入鼻的已是淡淡的檀香氣,看見的也是嫋嫋入雲的輕煙,再加上耳邊這陣陣悅耳的撞鐘聲,倒也頗有幾分世外清淨地的意思了。

玄都觀外的石階並不高,李恪不過登了片刻便到了觀門口。

在觀門的兩側,首先入眼的是一對一人多高的石獅,目如圓鈴,頭披卷毛,張嘴揚頸,煞是威武。

李恪擡頭望去,一面一丈餘高,三丈餘寬的門牆便橫亙在了李恪的眼前。灰牆褐瓦,兩側飾以龍鳳紋飾,在門牆的上沿,古舊的金匾上書筆力蒼遒的“玄都觀”三字,而在金匾之下,則是一對道聯:“天近元門,上極鬥牛之氣;雲開黃道,永依日月之光。”

龍鳳紋飾本是皇室獨有,普天之下的道觀中,能用龍鳳的恐怕也就只有青雲道長所掌的玄都觀了,有此可見玄都觀位份之高。

楊妃的身份高貴,玄都觀上下自然也怠慢不得,玄都觀的監院出面,延請楊妃入內殿飲茶,講授道學經典。

道藏三千,大多晦澀難懂,除去一本道德經李恪還知道一些外,其他的大多連名字都不曾聽過。

李恪對這些玄之又玄的道家典籍所聞甚少,興趣缺缺,自然待不下去,不過跟着楊妃一起飲看了兩杯香茶,聽了片刻,便藉口屋內胸悶,便帶着春雨、秋香等人往後院走去。

玄都觀後園佈局精巧,景色幽致,後院滿是桃樹,金秋八月,正是桃子成熟的季節。

夭夭灼灼,棵棵株株。夭夭灼灼花盈樹,棵棵株株果壓枝。果壓枝頭垂錦彈,花盈樹上簇胭脂。先熟的,酡顏醉臉;還生的,帶蒂青皮。凝煙肌帶綠,映日顯丹姿。樹下奇葩並異卉,四時不謝色齊齊。

李恪看得喜人,忍不住摘下一枚,用手微微一擦,便迫不及待用力一咬,一股甘甜的果汁水便侵入心田,讓人神清氣爽,妙不可言。

李恪沿着小徑,順着兩旁適時盛放的秋菊緩緩前行,不知不覺,走到了一方竹亭處。

這竹亭依水而建,四圍翠鬆環繞,顏色墨翠,縱是天寒,也是鬱鬱蔥蔥的一片,不顯半點荒蕪。

“殿下,我們去前面的竹亭稍作歇息吧!”秋香提議道。

“也好!”

說完,自己當先曲蜒沿着小徑往住竹亭的方向走去。

竹亭隱於翠竹間,李恪初看時只能隱約見得竹亭的一角,看的並不真切,當李恪近了這亭子才發現,原來亭中已有旁人了。

亭中有一石桌,石桌旁邊有四個石凳,石凳上面坐着兩位道人。

一位稍顯輕瘦,髮髻高挽,橫插一支木簪固定。

一襲月白色的道袍整齊簡潔,穿在他瘦高的身上隨着山風鼓盪,隱隱有隨風而去的灑然,足蹬雲頭履。

劍眉修長,目若朗星,鼻樑挺直,瘦削的臉頰微微凹陷,配上頜下三縷黑髯,頗有幾分仙風道骨的出塵風姿。

另外一人已年近五旬,身形瘦削,披着灰色道袍,深灰色的長鬚中偶爾透出一絲疏星般的花白,眼中卻散發着與年紀大不相配的靈動。

以李恪的閱歷,自是看出這道士的不凡,便起身拱手道:“兩位道長有禮。”

兩位道士自然也看出了李恪的不凡,還禮道:“小哥多禮了……”

李恪隨意道:“兩位道長也是這座道觀中人嗎?”

年長的道士含笑說道:“非也,只是貧道近日遇到一些難題,便到此處小住,靜靜思慮。”

李恪點頭道:“這倒是個精心的好地方,只不過抱歉了,想來必是我等忽至,擾了道長的清修?”

年長道士哂然一笑:“心不靜,便是獨處陋室,依然焦躁難平;若心靜,便是身處鬧市,依然凝神聚氣,何來打擾之說?”

這道士非但氣質灑然性情溫和,談吐之間更是充滿睿智,李恪大生好感。

便笑道:“道長此言謬矣,平心靜氣莫過於清心寡慾,道長既然心有所欲,如何靜得下來?”

兩位道士微楞,細細琢磨一番,頓感此言有理,便躬身長楫道:“小哥此言,天下至理也……貧道受教了。貧道袁天罡,這位是老道徒兒李淳風,敢問小哥尊姓大名?”

0139 長樂公主0164 驪山0207 百姓苦614 苦盡甘來587 漢王遇刺(三)502 縱兵劫掠262 路遇惡奴0015 宋體字0090 闖大禍了625 太子的拉攏(二)264 借題發揮396 勸告0016 東宮家宴0002 決定奪嫡242 被迫和談457 危機468 漢王納妾267 長孫衝低頭0118 其樂融融0214 蘇定方0061 冤家路窄0095 儲君之位0198 精鹽0193 驚現馬周445 密談0054 新皇登基629 主考官307 陰謀0135 高士廉438 後續309 準備296 準備616 魏徵病重453 不愧名相463 計成501 高昌亡0120 後續影響0078 袁天罡581 薛仁貴臨危受命0172 孔明燈321 入宮615 憫農詩人不憫農0102 宗正寺297 演練賽296 準備396 勸告0009 宜秋宮0043 怒髮衝冠616 魏徵病重551 背後之人0219 裴行儉0051 密談0147 爲民除害547 報復0205 烤魚227 果酒0204 漁者樂水491 薛仁貴獻計352 排兵佈陣408 中秋0156 楚王李佑276 蓄勢待發463 計成500 兵臨城下325 遇刺0073 初唐四名相0134 廷杖437 行刺0057 醉臥美人膝0073 初唐四名相0211 陌刀0076 褚遂良291 體育司420 席君買0077 王珪563 早婚早育0007 一羣小蘿莉483 李世民的懷疑509 計成0048 後續影響314 決賽開始0082 上官儀462 門下省291 體育司578 龜茲0206 組建新軍578 龜茲511 亂起490 襲擾後軍339 都督府晚宴483 李世民的懷疑528 和親陷阱0144 世家338 幷州大都督302 賽後影響(三)231 頡利可汗381 《六軍鏡》267 長孫衝低頭607 挖井0122 軍歌嘹亮
0139 長樂公主0164 驪山0207 百姓苦614 苦盡甘來587 漢王遇刺(三)502 縱兵劫掠262 路遇惡奴0015 宋體字0090 闖大禍了625 太子的拉攏(二)264 借題發揮396 勸告0016 東宮家宴0002 決定奪嫡242 被迫和談457 危機468 漢王納妾267 長孫衝低頭0118 其樂融融0214 蘇定方0061 冤家路窄0095 儲君之位0198 精鹽0193 驚現馬周445 密談0054 新皇登基629 主考官307 陰謀0135 高士廉438 後續309 準備296 準備616 魏徵病重453 不愧名相463 計成501 高昌亡0120 後續影響0078 袁天罡581 薛仁貴臨危受命0172 孔明燈321 入宮615 憫農詩人不憫農0102 宗正寺297 演練賽296 準備396 勸告0009 宜秋宮0043 怒髮衝冠616 魏徵病重551 背後之人0219 裴行儉0051 密談0147 爲民除害547 報復0205 烤魚227 果酒0204 漁者樂水491 薛仁貴獻計352 排兵佈陣408 中秋0156 楚王李佑276 蓄勢待發463 計成500 兵臨城下325 遇刺0073 初唐四名相0134 廷杖437 行刺0057 醉臥美人膝0073 初唐四名相0211 陌刀0076 褚遂良291 體育司420 席君買0077 王珪563 早婚早育0007 一羣小蘿莉483 李世民的懷疑509 計成0048 後續影響314 決賽開始0082 上官儀462 門下省291 體育司578 龜茲0206 組建新軍578 龜茲511 亂起490 襲擾後軍339 都督府晚宴483 李世民的懷疑528 和親陷阱0144 世家338 幷州大都督302 賽後影響(三)231 頡利可汗381 《六軍鏡》267 長孫衝低頭607 挖井0122 軍歌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