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 彈劾

李世民見衆人都贊同李恪的辦法,心中很爲李恪的才能感到高興,他對房玄齡道:“尚書省再好好拿出個詳細的方案,明天早朝的時候大家再討論討論。”

房玄齡拱手道:“臣領旨。”

衆人見到李恪又出風頭,心中想法不一,封德彝和蕭瑀是高興,房玄齡和杜如晦是驚訝,高士廉則是一臉的沉思,長孫無忌除了嫉妒,還開始對李恪更加戒備起來,他沒想到李恪三番兩次在李世民面前展露才華,如此怎麼能行呢?該是想個辦法的時候了。

李世民接着又討論了幾件大事,李恪沒有在發表任何觀點,即便李世民向問,他也故意找藉口推脫掉,因爲李恪今天已出盡了風頭,做人不應該太貪心,總該給別人留點機會吧,不然會遭到集體針對的。

果不其然,見李恪保持沉默,李承乾和李泰便開始針鋒相對起來,李承乾和李泰可都不是單打獨鬥,後面有一大票支持者,於是場上引經據典,脣槍舌戰,好不壯觀。

李恪津津有味的看着場上的各路大神打嘴仗,差點忘乎所以,忘了今天的正事,還好有李孝恭在一旁使眼色提醒。

眼看已到了晌午,李孝恭覺得事情該開始了。

還不待李孝恭開口,就有人先忍不住了。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監察御史王洎出班奏道:“微臣彈劾趙國公長孫無忌,欺壓關中商賈,打擊西域胡商,利用職務之便利,謀取不義之財貨,此人不懲、此風不除,恐自此以後西域商路斷絕,關中財貨凋敝,請陛下明鑑!”

此言一出,大殿中響起一片倒吸涼氣的聲音,大臣們紛紛瞪大眼睛看着這位監察御史,這是要搞大事情啊!

關鍵是這王洎是李泰的鐵桿支持者,難道是衛王要對付自己的親舅舅,大家都一臉詫異的望着李泰,但他們發現自己猜錯了,因爲此時的李泰一臉鐵青。

李泰之所以生氣,是因爲這王洎沒有按照自己的計劃來,李泰之前就得到消息,今天有人會對長孫無忌下手,長孫無忌也是他的政敵,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於是便商量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幫襯一把,起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順勢而爲把長孫無忌搞下去,並沒有說要率先發動攻擊,引起長孫無忌的仇視。

說白了,李泰還是非常畏懼他這位位高權重的舅舅,對這次針對長孫無忌的風暴並不是很有信心。

但王洎又有自己的想法,他身爲御史,彈劾大臣是他的主要職責,強大的自尊,不允許他拾人牙慧,等別人彈劾過後他纔跟風彈劾…

唐御史臺分爲三院,監察御史屬察院,品秩不高而權限廣。《新唐書·百官志三》有載:“監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縣,獄訟、軍戎、祭祀、營作、太府出納皆蒞焉;知朝堂左右廂及百司綱目。”

簡單來說,這幫傢伙官兒不大,但是管天管地甚至管皇帝,就沒有他們管不到的!

最關鍵的一點,這幫監察御史可以“風聞奏事”!

風聞奏事,源於漢代的“三公謠言奏事”,東漢三公府掾及公卿均可以根據傳聞劾奏刺史二千石以下官僚,稱爲“謠言奏事”,至南北朝乃成爲御史的特殊權力,到了唐朝,已經成爲國家律例。

顧名思義,所謂的風聞奏事,就是隻要聽說了,可以去核實,也可以不覈實,都能作爲彈劾的基礎。

當然,單純的道聽途說的風聞奏事與覈實過材料之後的“與風聞雷同”,意義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威力足夠!

尤其是對於名聲很差的官員,簡直就是致命的!雖然不一定能令其領受國法的制裁,但是降職罷官,卻對輕而易舉!

所謂“三人成虎”,這麼多的監察御史全部彈劾一個人,罪名又是如此的五花八門,按照一般情況來說,這個被彈劾的官員簡直就是“壞透了”,已經成爲官場的恥辱,打入十八層地獄也不爲過……

但這也只是針對一般的官員,他長孫無忌是什麼人?

當今皇帝的大舅子,太子的親舅舅,關隴集團的扛把子,是能順便彈劾的嗎?

居然有人敢拔其虎鬚,是吃了豹子膽,還是有人給撐腰?

形勢不明,沒人敢輕易發表意見,即便是親近長孫無忌的大臣,亦是沉默以對,靜觀其變。

御座之上的李二陛下英武的容顏平靜似水,不見喜怒。

王洎身邊另一位監察御史出班奏道:“微臣監察御史王壇,彈劾申國公高士廉,縱子行兇,屢次辱罵親王,毆打重臣、官員,甚至於長安街頭將僧人毆打至重傷,囂張跋扈、目無王法,懇請陛下明察,將其嚴懲,以正國法,還關中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衆人又是一驚,今天這是怎麼了,彈劾完長孫無忌還不夠,怎麼還彈劾起高士廉來了,高士廉不僅是長孫無忌的舅舅,更是門下省侍中,當朝宰相,德高望重。

王壇話音剛落,又有一人出班奏道:“微臣監察御史張釗,彈劾趙國公長孫無忌結黨營私,禍亂朝綱!”

張釗過後又有不少御史站了出來相繼發言,不是彈劾長孫無忌,就是彈劾與長孫無忌相近的人。

大殿內的氣氛凝重到將要窒息……

這時,黃門侍郎褚遂良上前一步,走出班列,啓奏道:“民間素有俗語:捉姦捉雙,拿賊拿贓。便是國法律例,亦講究人贓俱獲、物證俱全。沒有證據,如何能使罪人信服認罪?如今,多位監察御史聯名彈劾趙國公,所言之真僞,並無明確證據佐證,再說趙國公乃當朝重臣,德高望重,是以,臣請陛下三思。”

監察御史張釗便出聲道:“黃門侍郎此言差矣。臣等身爲御史臺之監察御史,風聞奏事乃是本朝律例賦予的神聖職能,但凡朝中官員皆可彈劾,何故長孫無忌便能例外?如此道德盡喪、罔顧國法之敗類,難道閣下還要維護他麼?”

426 梟雄老矣496 搶功634 徇私舞弊480 太子墜馬381 《六軍鏡》302 賽後影響(三)600 爭論232 突利二汗277 廢郡爲州0195 上達天聽276 蓄勢待發0200 驪山別院628 科舉制0192 蜂窩煤599 西域捷報477 塵埃落定391 揚眉吐氣0085 突厥入侵615 憫農詩人不憫農460 拜訪561 分頭行動227 果酒0082 上官儀472 六相563 早婚早育495 薛仁貴立功317 天字第一號587 漢王遇刺(三)285 平安無事601 幹仗0174 情竇初開581 薛仁貴臨危受命507 暗棋0016 東宮家宴482 李泰在行動0032 十二時辰521 鵝毛筆376 兵不厭詐348 收服諸將0021 釣魚352 排兵佈陣547 報復629 主考官471 美人詩0061 冤家路窄0216 三月桃花222 豬肉0155 羣魔亂舞378 楊政道301 賽後影響(二)616 魏徵病重230 突厥異動0184 衛王府謀劃638 儒學458 分封438 後續284 大獲全勝0205 烤魚222 豬肉509 計成596 褚遂良上門0055 策封羣臣469 喜事541 撥亂反正0133 再揍長孫無忌0203 入夢0033 練劍0097 早朝0099 漢王0128 標點符號639 平衡之道453 不愧名相289 大唐第一次足球聯賽的設想500 兵臨城下0215 千牛衛459 蕭美娘0007 一羣小蘿莉270 密談479 王謝袁蕭523 初唐四傑470 一妻二妾0118 其樂融融277 廢郡爲州453 不愧名相429 貞觀七年322 出宮549 事出反常必有妖0066 鎮定自若603 游擊戰術519 噩夢542 國之儲君452 爭執325 遇刺426 梟雄老矣297 演練賽387 京中局勢559 掙扎的太子497 侯君集的疑惑276 蓄勢待發379 大獲全勝
426 梟雄老矣496 搶功634 徇私舞弊480 太子墜馬381 《六軍鏡》302 賽後影響(三)600 爭論232 突利二汗277 廢郡爲州0195 上達天聽276 蓄勢待發0200 驪山別院628 科舉制0192 蜂窩煤599 西域捷報477 塵埃落定391 揚眉吐氣0085 突厥入侵615 憫農詩人不憫農460 拜訪561 分頭行動227 果酒0082 上官儀472 六相563 早婚早育495 薛仁貴立功317 天字第一號587 漢王遇刺(三)285 平安無事601 幹仗0174 情竇初開581 薛仁貴臨危受命507 暗棋0016 東宮家宴482 李泰在行動0032 十二時辰521 鵝毛筆376 兵不厭詐348 收服諸將0021 釣魚352 排兵佈陣547 報復629 主考官471 美人詩0061 冤家路窄0216 三月桃花222 豬肉0155 羣魔亂舞378 楊政道301 賽後影響(二)616 魏徵病重230 突厥異動0184 衛王府謀劃638 儒學458 分封438 後續284 大獲全勝0205 烤魚222 豬肉509 計成596 褚遂良上門0055 策封羣臣469 喜事541 撥亂反正0133 再揍長孫無忌0203 入夢0033 練劍0097 早朝0099 漢王0128 標點符號639 平衡之道453 不愧名相289 大唐第一次足球聯賽的設想500 兵臨城下0215 千牛衛459 蕭美娘0007 一羣小蘿莉270 密談479 王謝袁蕭523 初唐四傑470 一妻二妾0118 其樂融融277 廢郡爲州453 不愧名相429 貞觀七年322 出宮549 事出反常必有妖0066 鎮定自若603 游擊戰術519 噩夢542 國之儲君452 爭執325 遇刺426 梟雄老矣297 演練賽387 京中局勢559 掙扎的太子497 侯君集的疑惑276 蓄勢待發379 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