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5 瘟疫

一位災民突然發現李恪等人的到來,立馬驚喜的大喊道:“漢王恩公來看我們來了,大家快出來迎接!”

隨着他這一聲吶喊,所以的災民都被驚動了,都不約而同的向李恪這邊跑來。

李恪看着越聚越多的災民,心裡五味雜陳。

災民見到李恪,不知是誰起的頭,忽然亂哄哄的像是風吹麥浪一般,吵吵嚷嚷的全都跪下,給李恪磕頭。

“多謝恩公活命之恩……”

“王爺長命百歲,永遠富貴…”

“王爺宅心仁厚,菩薩心腸…”

聽着這些讚頌之詞,看着眼前幾百號人向他磕頭謝恩,李恪只覺得有股子熱血直衝頭頂。

眼前這些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災民,卻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老百姓!

也是世界上要求最低的百姓,他們只有一個最簡單最樸實最原始的奢望——吃飽飯!

李恪跟着災民巡視了一遍棚舍區,一遍走完,李恪眉頭緊鎖,災民看見李恪臉色不好,都被嚇到膽戰心驚,現在的災民神經都很敏感,他們都怕李恪一氣之下,不再管他們,任他們自生自滅,那他們就只有死路一條。

他們都不明白李恪爲什麼不高興,剛開始還有說有笑,興趣愉悅,巡視一週下來,便面露難色,一言不發。

李恪之所以眉頭緊鎖,是因爲這棚舍區太亂太髒太臭,這些災民完全沒有衛生意識,隨地大小便,把整個湖邊搞得烏煙瘴氣,臭氣熏天。

李恪知道這樣下去,災民的生活環境會越來越惡劣,還極容易引起瘟疫,這是李恪所不能接受的,這樣的現狀必須改變。

這時李恪才發現災民們唯唯諾諾的看着自己,不由得心中苦笑,看來這些災民把自己當成他們的最後一顆救命稻草,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影響着他們脆弱而敏感的神經。

李恪臉上一掃之前的陰霾,面露悅色道:“各位災民們不用擔心,本王竟然領下了這份差事,就一點會負責到底。但是百姓們啊!不能永遠指望着朝廷那點救濟糧,我們也得自救。”

“俗語說,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只有自己最可靠,最好的人生就在你自己的掌握中,人活着,最重要的是尋找一片屬於自己的世界,這個世界是別人給不了你的,是要靠你們自己去爭取…”

這些災民被李恪的一碗毒雞湯灌得熱血沸騰,齊聲嚷嚷着李恪就是他們的人生導師,李恪這麼吩咐他們就怎麼幹。

李恪豪情萬丈道:“好,只要你們願意願意聽本王吩咐,本王不僅能保證你們人人有飯吃,還能保證你們人人有地種、有事做、有屋住。”

“本王甚至還會開設一所學堂,免費教你們的孩子們識文斷字、術數醫科!只要孩子想學,本王就教,而且永遠免費!”

“轟!”

人羣裡像是引爆了一枚地雷,羣情激烈。

“王爺,此言當真?”

“這得花多少錢,莫不是欺騙我等?”

對於百姓來說,什麼最難得?

不是山珍海味、不是廣廈美屋,是教育!

在這個文盲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年代,認識幾個字就可以到縣裡當一個文書,會一點算術就能當一個掌櫃,至不濟也是一個賬房先生!

吃喝不愁、不用再去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跟老天爺掙命,這簡直就是所有農民最最最終極的理想!

可就是這麼一個理想,卻有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的人終生也無法達成。

爲什麼?學問太難得!

學習的成本太高,資源太少!

李恪一臉傲然道:“本王堂堂親王,一諾千金,有必要騙你們嗎?”

“王爺贖罪!”

人羣裡面,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老淚縱橫,淚水沿着溝壑縱橫般的老臉肆意流淌,在孫子的攙扶下顫巍巍的起身,轉身面對災民,激動地說道:“王爺能於此時站出來接受吾等無用之人,已是天大的恩情,不啻於父母的養育之恩!何敢再去索求?從今以後,吾等即爲王爺的僕役家臣,自當忠心侍主!活下來,那是二郎的恩德!活不了,那是你的命!若有人敢有一句抱怨,老子白彪與他勢不兩立!”

災民們唯唯諾諾,紛紛出言贊同。

狄知遜低聲在房俊身邊說道:“這老兒乃是長安城外白家村的村正,今年已逾八旬,平素很是德高望重。原本此等祥瑞,朝廷另有安排,不至於同災民流散荒郊野外。但此老對於本村受災之後凍餓而死的災民心有愧疚,將朝廷賜予他的錢糧盡皆散於危重災民。”

在這個年代,限於生活水平和醫療條件,一個普通人很難活到七十歲,超過八十歲,便被視爲祥瑞,會定期得到朝廷的獎賞。

而這白彪居然捨棄優渥安穩的生活,自願將自己的賞賜分與災民,這份品德讓李恪肅然起敬。

“好,竟然大家願意聽本王的,那本王要交代下來的第一件便是,立馬在你們居住的棚舍區附近挖幾個茅房,以後所有人都必須去茅房大小便。”李恪一臉嚴肅道。

災民們聽到這個要求都有點莫名其妙,顯然這些災民根本沒有意識到講究衛生的必要性和嚴重性。

李恪見災民都是一臉懵逼,便耐心解釋道:“你們這樣隨地大小便,不僅讓你們的生存環境變得烏煙瘴氣、惡臭難聞,還極容易滋生細菌,產生瘟疫…”

這些災民雖然不知道細菌爲何物,當一聽到瘟疫,全都大驚失色。

由於古代受醫療條件的限制,瘟疫對人類來說就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在過去不久的隋朝末年就發生過一次大的瘟疫。

當年是春季,由於戰爭外加水患,長安城周圍除了長安本地州縣的饑民以外,還有大批沿着運河兩岸逃往北京的河北、山東難民,以至於填塞道路、餓殍遍野。但是,政府卻沒有多餘的餘糧,只得採取有償救濟的方法,按每石糧食白銀五錢的價格出售,身無分文的饑民得不到絲毫實惠,只好在城內沿街乞討,最終死於長安周圍。在長安地區連年爭戰,以及河北、山東數以萬計的難民羣聚京城而得不到安置的壓力下,長安終於爆發了大瘟疫。

百姓們便如麥子一般紛紛倒下,死去的百姓不計其數,這離現在還不過十年,其中就有災民親自經歷過這場瘟疫,怎能不讓他們害怕。

0012 長孫無垢0021 釣魚628 科舉制286 苛政猛於虎417 狩獵0036 改良技術561 分頭行動510 稱心427 阿史那雲323 暴躁的太子0152 朔望朝參431 梟雄亡501 高昌亡565 李世民的苦惱226 甘油0119 太子黨455 文成公主536 太子心灰意冷628 科舉制342 殺雞儆猴0131 與民爭利492 騎兵的優勢0001 帝都長安0184 衛王府謀劃0117 人才濟濟0068 李恪二次被揍441 議事296 準備289 大唐第一次足球聯賽的設想449 歐陽詢301 賽後影響(二)572 堆雪人599 西域捷報0185 楚王府謀劃384 回京629 主考官274 定計262 路遇惡奴223 殺豬菜0215 千牛衛463 計成439 被彈劾274 定計554 伉儷情深234 突厥犯闕431 梟雄亡274 定計0063 羣毆事件333 漢王大婚(二)0080 戲耍二道士0139 長樂公主0206 組建新軍504 秦懷玉發飆0032 十二時辰0078 袁天罡0205 烤魚289 大唐第一次足球聯賽的設想254 合作達成345 議事0161 城南杜家0059 舊時玩伴557 宣紙452 爭執428 破局391 揚眉吐氣0158 賑災365 初戰告捷0055 策封羣臣222 豬肉0096 三喜臨門541 撥亂反正597 褚遂良上門(二)574 孔穎達0031 黑衣衛603 游擊戰術532 悲情太子232 突利二汗439 被彈劾402 出手0091 攤上事了464 君臣反對574 孔穎達0169 五糧液0055 策封羣臣0116 府兵制620 油鍋洗手613 盡得關中民心341 漢王立威0020 《如夢令》524 信鴿0012 長孫無垢620 油鍋洗手509 計成620 油鍋洗手387 京中局勢314 決賽開始612 古人迷信259 塵埃落定490 襲擾後軍641 儒法並用
0012 長孫無垢0021 釣魚628 科舉制286 苛政猛於虎417 狩獵0036 改良技術561 分頭行動510 稱心427 阿史那雲323 暴躁的太子0152 朔望朝參431 梟雄亡501 高昌亡565 李世民的苦惱226 甘油0119 太子黨455 文成公主536 太子心灰意冷628 科舉制342 殺雞儆猴0131 與民爭利492 騎兵的優勢0001 帝都長安0184 衛王府謀劃0117 人才濟濟0068 李恪二次被揍441 議事296 準備289 大唐第一次足球聯賽的設想449 歐陽詢301 賽後影響(二)572 堆雪人599 西域捷報0185 楚王府謀劃384 回京629 主考官274 定計262 路遇惡奴223 殺豬菜0215 千牛衛463 計成439 被彈劾274 定計554 伉儷情深234 突厥犯闕431 梟雄亡274 定計0063 羣毆事件333 漢王大婚(二)0080 戲耍二道士0139 長樂公主0206 組建新軍504 秦懷玉發飆0032 十二時辰0078 袁天罡0205 烤魚289 大唐第一次足球聯賽的設想254 合作達成345 議事0161 城南杜家0059 舊時玩伴557 宣紙452 爭執428 破局391 揚眉吐氣0158 賑災365 初戰告捷0055 策封羣臣222 豬肉0096 三喜臨門541 撥亂反正597 褚遂良上門(二)574 孔穎達0031 黑衣衛603 游擊戰術532 悲情太子232 突利二汗439 被彈劾402 出手0091 攤上事了464 君臣反對574 孔穎達0169 五糧液0055 策封羣臣0116 府兵制620 油鍋洗手613 盡得關中民心341 漢王立威0020 《如夢令》524 信鴿0012 長孫無垢620 油鍋洗手509 計成620 油鍋洗手387 京中局勢314 決賽開始612 古人迷信259 塵埃落定490 襲擾後軍641 儒法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