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2 上官儀

江南文士是在隋朝統一南方之前就已經存在的世家大族,他們一方面參與唐朝政治制度、典章則例的制定,另一方面又在江南地區繼續發揮影響。這三支力量對於唐朝的建立和前期國力的恢復壯大都起了很大作用。

而眼前這位,將是貞觀後期,江南文士的領軍人物,李恪望向對方,就彷彿看見一大波人才在向自己靠近。

李恪知道,自己要想奪嫡成功,成爲未來大唐帝國的皇帝,就不能不重視這三股力量。

但是,重視歸重視,但要讓這三支力量認可自己,讓他們支持自己,除了江南文士這一股勢力之外李恪還有點把握,其他兩股勢力目前來看基本不可能,特別是關隴集團,除非李承乾在奪嫡之爭徹底失敗,他們纔有可能考慮支持自己,所以這一切都需要從長計議,是根本急不來的。

而除此之外,首要的問題就是發展自己的力量。做任何事情沒有人是不行的,而眼下李恪最缺的就是人,現在他身邊可謂一個信任的人都沒有,更何況是那種爲他出謀劃策的心腹了。

血淋淋的歷史讓他明白一個道理,沒權沒勢的王爺是鬥不過手無實權的權臣。所以,他要是跟李承乾爭皇位,跟李泰和李治爭皇位,必須要有權利。

所以,他需要的是一個忠於自己的集團,忠於自己的文官集團和軍方集團。只要有了這樣的勢力,他纔有跟能力跟他們爭奪皇位,纔有資格走上爭霸的道路。

想到人才李恪第一個便想到就是眼前的岑文本,因爲這哥們就是李恪歷史上的老師,和現在的李恪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

而且這哥們不僅是一位萬中無一治世幹才,還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頂尖權謀大師。

歷史上的岑文本,作爲李恪的老師,畢生都在爲李恪入主東宮而努力,可謂是鞠躬盡瘁、赤膽忠心、費盡心思,爲了李恪,他甚至拋棄個人榮辱,委身於魏王李泰,最終讓李承乾和李泰水火不容,兩敗俱傷,但最後還是敗給了老奸巨猾的長孫無忌,含恨而終。

現在李恪重活一世,肯定不會讓這位忠心耿耿的權謀大師功虧一簣、慘淡收場。

對於人才,肯定是越多越好,除了岑文本,李恪還想到馬周,馬周是李恪必須要收服的,他早就想好了,待收服二人後,便了讓封德彝負責扶持岑文本,蕭瑀扶持馬周,讓他倆竭盡全力幫助岑文本和馬週上位,最好能接他們二人的班,一人爲尚書左僕射,一人爲尚書右僕射。

除了岑文本和馬周,李恪又想到了兩個人,他們分別是上官儀和許敬忠。李恪之所以想把這二人也納入自己麾下,是因爲他記得這二人都做過高宗時期宰相,能官制宰相,那能力肯定是出類拔萃,高人一等。

上官儀,是唐朝時期河南人,祖上從西漢時起,到晉朝、北周隋朝,都世代爲官。

隋煬帝時候,他的父親在農民起義的兵變中被害,當時上官儀被家人藏起來,才僥倖逃脫。爲了躲避亂兵的追殺,他只好剃去頭髮,到寺廟裡當僧人。

在這期間,他專心學習佛經和史學書籍,文章寫的也很好。太宗當朝時,上官儀參加了科舉考試,考中進士,在皇帝身邊當了官,深得太宗信任。

太宗去世後,高宗登基,他繼續被高宗和武皇后器重。先是在太子李弘的宮中掌管事務,後來又晉升到宰相職位,一時風光無限。

上官儀還是初唐著名詩人,他的詩“綺錯婉媚”,具有重視詩的形式技巧、追求詩的聲辭之美的傾向,形成當時爭相模仿的新詩體——上官體。在唐詩發展史上,上承楊師道、李百藥和虞世南,又下開“文章四友” 和沈佺期、宋之問。

上官儀對詩歌體制的創新,主要在體物圖貌的細膩、精巧方面,以高度純熟的技巧,沖淡了齊樑詩風的浮豔雕琢。

公元664年,皇后武則天,秘密地引宮外的一位道士入宮,讓他在後宮實施法術,迫害蕭淑妃等人。不料這件事情被一個叫王伏勝的太監知道了,他把武則天的這個舉動報告給了高宗皇帝。

當時高宗早就被武則天的強勢干預朝政壓制得很不痛快,這下聽說她私下搞這種禁忌的邪術,新舊煩惱加起來,就對武則天更加不滿了,一時竟起了廢掉武氏後位的念頭。

於是高宗找來了他最信任的上官儀,和他商議。上官儀聽了高宗的訴說,也憤憤不平地表示:“皇后既狠毒又專橫,讓皇帝失望,百姓非議,理應廢黜,才能順應天心民意。”於是君臣兩個就這樣商量好了,高宗就讓上官儀寫一份詔書。

詔書還沒發佈,武則天就得到了消息,她肯定不依啊,於是就又哭又鬧地來到高宗面前,向他辯解喊冤。高宗的個性本就懦弱,武皇后這麼一哭,花言巧語表白一番,他就又心軟了,看武氏哭得那麼傷心,怕她生氣,就心虛地哄她說:“我當然知道你是朕的好皇后,朕怎麼捨得你難過呢?這是上官儀的主意。”

於是這事兒就這麼擱置下來了,但是武則天的心裡分分秒秒在記恨着上官儀。過了一段時間,她指使自己的心腹在朝堂上奏本,誣陷上官儀,和那次向高宗告發過她的太監王伏勝,說他二人勾結先前被廢掉的太子忠,企圖謀反。

這次誣告,武則天和她的手下做好了周密的準備工作,目標是一擊必中。

所以上官儀他們根本沒有反駁申訴的機會,武則天一黨成功地將上官儀及王伏勝、廢太子忠處死,連上官儀的兒子也被牽連誅殺,上官家沒收全部財產,女眷全部收入宮中爲奴婢。

其中上官儀的小孫女婉兒還不滿一週歲,也跟着她的母親一起,從小成了奴婢身份。婉兒天生聰慧,知禮賢惠,長大後得到武則天的喜愛,任命她協助自己管理後宮。到了中宗李顯繼位,納婉兒爲昭容,就是比妃位低一級的嬪位。在婉兒的積極爭取下,上官儀被平反,並重新厚葬。

574 孔穎達540 羣情激奮453 不愧名相312 楚王在行動273 禮部456 西征高昌289 大唐第一次足球聯賽的設想551 背後之人518 趣話0175 有女名婉246 李恪的憂慮404 見好就收605 貞觀十五年423 席君買(四)437 行刺0007 一羣小蘿莉481 蠢蠢欲動640 據理力爭272 李唐皇室0027 初露鋒芒623 以不變應萬變359 對話軍神631 令狐德棻423 席君買(四)321 入宮0155 羣魔亂舞461 曉之以利476 針鋒相對533 迷局234 突厥犯闕338 幷州大都督0173 燈火闌珊0124 炒茶0111 文臣武將0162 紛紛入轂0081 岑文本388 慶功宴548 報復(二)0098 塵埃落定544 造反團伙383 班師回朝(二)465 塵埃落定0019 被李世民暴揍0052 謀定而後動495 薛仁貴立功502 縱兵劫掠305 演練賽結束0204 漁者樂水554 伉儷情深249 突厥王帳465 塵埃落定581 薛仁貴臨危受命236 後知後覺243 各方反應308 各自謀劃282 外戚0081 岑文本426 梟雄老矣345 議事484 李恪的謀劃463 計成279 爭論571 初雪0011 李淵0180 世家的興衰617 上朝294 事成269 凌煙閣第二463 計成255 風聞奏事239 針鋒相對434 重耳故事276 蓄勢待發599 西域捷報432 梟雄亡(二)0197 鹽礦274 定計0039 長孫無垢的憂慮522 三國的魅力0183 貞觀元年0107 酒樓開業252 嶺南馮家350 鋒芒421 席君買(二)482 李泰在行動608 井水澆灌299 足球比賽317 天字第一號454 和親之議508 挑撥306 運動會0054 新皇登基0087 神仙居416 禍兮福所倚515 迎親473 太子發怒531 弱秦之計0151 謀而後動329 太子大婚526 三國迷
574 孔穎達540 羣情激奮453 不愧名相312 楚王在行動273 禮部456 西征高昌289 大唐第一次足球聯賽的設想551 背後之人518 趣話0175 有女名婉246 李恪的憂慮404 見好就收605 貞觀十五年423 席君買(四)437 行刺0007 一羣小蘿莉481 蠢蠢欲動640 據理力爭272 李唐皇室0027 初露鋒芒623 以不變應萬變359 對話軍神631 令狐德棻423 席君買(四)321 入宮0155 羣魔亂舞461 曉之以利476 針鋒相對533 迷局234 突厥犯闕338 幷州大都督0173 燈火闌珊0124 炒茶0111 文臣武將0162 紛紛入轂0081 岑文本388 慶功宴548 報復(二)0098 塵埃落定544 造反團伙383 班師回朝(二)465 塵埃落定0019 被李世民暴揍0052 謀定而後動495 薛仁貴立功502 縱兵劫掠305 演練賽結束0204 漁者樂水554 伉儷情深249 突厥王帳465 塵埃落定581 薛仁貴臨危受命236 後知後覺243 各方反應308 各自謀劃282 外戚0081 岑文本426 梟雄老矣345 議事484 李恪的謀劃463 計成279 爭論571 初雪0011 李淵0180 世家的興衰617 上朝294 事成269 凌煙閣第二463 計成255 風聞奏事239 針鋒相對434 重耳故事276 蓄勢待發599 西域捷報432 梟雄亡(二)0197 鹽礦274 定計0039 長孫無垢的憂慮522 三國的魅力0183 貞觀元年0107 酒樓開業252 嶺南馮家350 鋒芒421 席君買(二)482 李泰在行動608 井水澆灌299 足球比賽317 天字第一號454 和親之議508 挑撥306 運動會0054 新皇登基0087 神仙居416 禍兮福所倚515 迎親473 太子發怒531 弱秦之計0151 謀而後動329 太子大婚526 三國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