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得償所願

岑文本原是李孝恭屬下,也是他推薦岑文本出任秘書郎,因此李孝恭對岑文本的情況知之甚詳。

李世民話音一落,河間郡王李孝恭出列道:“啓稟陛下,岑文本本爲荊州別駕,因治理地方有功,故被臣弟薦爲秘書郎。臣以爲岑文本爲人純孝,文思敏捷,博學洽聞,行事恭謹,可爲漢王師。”

李孝恭的話已經打消了李世民大半的顧慮,李世民對身旁的杜如晦問道:“克明以爲如何?”

杜如晦行事幹練,知曉輕重,臨機善斷,杜如晦斟酌了片刻道:“臣曾見過岑文本的奏章,此人文采着實不凡,不過岑文本現官拜六品,若是貿然提拔過高恐怕不妥,臣以爲可用岑文本爲從四品漢王府長史,代授漢王課業。”

李世民聽了房玄齡的話,當即應道:“玄齡所說乃老成謀國之言,準!”

“謝父王!”李恪喜形於色道。

李世民看了看李恪,又沉思了片刻,才欣然道:“虎頭既然你都漢王府已有了長史,那朕再給安排一位司馬吧!”

“啊!父王不用了吧!兒臣的漢王府又沒什麼大事,有一位老師就行了!”李恪已打算安排讓狄知遜作自己府中的司馬,聽見李世民要爲自己安排司馬,李恪想都沒想便直接拒接道。

“什麼不用,你小子性子跳脫,不找一個人管你一下,你還不得飛上天啊!就權萬紀吧,權萬紀有正直節,剛正不阿,敢犯顏直諫!”李世民微怒道。

李恪一聽是權萬紀,不由得一陣頭疼,這權萬紀在歷史上本該是李恪的長史,沒想到現在陰差陽錯卻成了自己的司馬,這權萬紀是出了名的老學究,死腦筋,倔脾氣,只要他認準了事,便會不要命的堅持,這就相當於爲自己請了一個打不得罵不得的活祖宗,李恪怎能願意。

歷史上這貨先是做了李恪的長史,處處嚴格要求李恪,在他的督導下,李恪收斂許多,還博得了尊師的美名,後來權萬紀卻因李恪狩獵破壞了農田,被唐太宗以師之過削去了封戶。

後改爲教導李世民第五子李祐,因萬紀多次犯顏勸諫,斥退昝君謨、樑猛彪等小人,引起李佑的不滿。貞觀十七年被李佑指使燕弘亮等率二十騎射殺肢解而死。

所以李恪纔不會給自己找不自在,急忙推遲道:“父王不是兒臣不願意,而是兒臣心目中已經有了司馬的合適人選!”

“哦!說來聽聽!”李世民饒有興趣的問道。

“長安縣令狄知遜!”李恪說完之後立馬給封德彝和蕭瑀使了一個眼色。

“狄知遜?”李世民又是一臉茫然,顯然對此人也不甚瞭解。

封德彝立馬上前道:“陛下,這狄知遜乃幷州太原人,此人秉性純良,嚴於律己,且不畏權貴,剛正不阿,自從去年升爲長安縣令,京城的治安好了不少,讓他當漢王府司馬再合適不過!”

“殿下封僕射所言非虛,那狄知遜確實嫉惡如仇,而且善於察言觀色,斷案入神,一般的小伎倆他一眼便能看穿,確實適合做漢王殿下的老師,呵呵!”蕭瑀故作一臉玩味道。

“既然倆位宰相都認同此人,那朕準了!”李世民微笑道。

“謝父王成全…”李恪終於如願以償的擺脫了權萬紀,自然欣喜萬分。

“平身吧!既然你已有了心儀的長史和司馬,那就讓權萬記當李佑的老師吧!”李世民一錘定音道。

“得,你還是去禍禍李佑吧!”李恪心想道。

早朝散會後,長孫無忌懷着沉重的心走出太極殿。

“輔機,看你眉頭緊鎖,似乎有心事,是因爲衛王李泰的事情嗎?”門下省侍中高士廉看着長孫無忌一臉憂愁,不解地問道。

“青雀我倒不擔心,青雀和高明都是我的親外甥,他倆不管是誰最終奪得帝位,對我這當舅舅的都影響不大,我擔心的是另一位王爺。”長孫無忌一臉嚴肅道。

“另一位王爺?是漢王李恪嗎?”高士廉有些詫異道。

長孫無忌點了點頭道:“舅父你覺得漢王李恪這個人怎麼樣?”

高士廉沉吟了一會才道:“漢王相貌堂堂,才華橫溢,知禮守節了,假以時日,必定會成爲一位難得的賢王!”

“賢王嗎?就怕他不甘心只做一位賢王!”長孫無忌幽幽道。

高士廉有些不解地問道:“輔機你的意思是漢王也有心奪嫡,但是今日朝會上,陛下準漢王擇師,漢王並未擇選三品以上朝中大臣,反倒擇選一個無職無權的秘書郎,由此可見漢王並無野心,性情也算敦儒,雖然我與漢王接觸不多,但也瞭解的漢王的志向是當一位無拘無束的逍遙王爺,他不是有一首說要歡歌狂舞三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可見他只圖享樂,並不熱心於權勢,輔機你是不是多慮了吧?”

聽了高士廉的話,長孫無忌的擔憂不僅沒有減低,反而是加深了,長孫無忌一臉憂色道:“那舅父也如此認爲,如果那漢王這一切都是裝的,那他豈不是瞞過了天下所有人。”

“裝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漢王的心機也太深了!”高士廉隨後又思考一會兒道:“不可能,那漢王才十二三歲,心機再深,也不可能裝得這樣惟妙惟肖,輔機你多慮了!”

“但願如此吧,不過,從最近我和他接觸來看,總覺得他沒有表面上那麼簡單,他的很多行爲看似合理,但又好似暗藏深意,故意爲之,可惜的是具體如何你又說不出來!”長孫無忌一臉糾結道。

“輔機你是不是因爲和漢王有仇,才處處把他往壞處想,那李恪左右不過一個半孩子,縱然再有心機,恐怕也不至如此程度吧。”高士廉一臉古怪的看着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聽着高士廉的話,自己的心裡也有些拿不定了。

長孫無忌對李恪的猜測大多出自自己的直覺,他也在懷疑是不是因爲自己對他有偏見,才導致對李恪的猜忌。

599 西域捷報577 牛李黨爭384 回京511 亂起515 迎親472 六相0183 貞觀元年0023 飛白體514 李治的心機427 阿史那雲0044 暴揍長孫衝523 初唐四傑338 幷州大都督0188 微服私訪0088 再臨天香樓0188 微服私訪233 各懷鬼胎293 又見朝會315 隱太子餘黨320 來去如風428 破局0007 一羣小蘿莉550 呼之欲出610 軍民一家248 謀定而後動349 掌控都督府0029 安內必先攘外289 大唐第一次足球聯賽的設想552 長孫無忌的算計590 幕後黑手0094 消於無形0171 猜燈謎334 漢王大婚(三)0079 神人505 寸步不讓588 漢王遇刺(四)0085 突厥入侵619 殺鬼見血(二)432 梟雄亡(二)532 悲情太子0175 有女名婉478 投其所好0206 組建新軍598 翻臉519 噩夢261 豆腐腦0030 暗潮洶涌281 黨爭323 暴躁的太子495 薛仁貴立功308 各自謀劃577 牛李黨爭0134 廷杖642 王霸之道561 分頭行動351 刀兵再起0204 漁者樂水0165 瘟疫537 太子黑化0023 飛白體0181 科舉341 漢王立威371 決戰(三)362 定計399 勸諫0196 面君0021 釣魚463 計成0073 初唐四名相423 席君買(四)0138 棉衣465 塵埃落定511 亂起523 初唐四傑437 行刺404 見好就收0058 攜美遊街484 李恪的謀劃0082 上官儀256 羅藝反唐411 偶遇353 調兵遣將0149 以萬物爲芻狗556 太子魏王之爭0160 殺雞儆猴606 抗旱265 得理不饒人0039 長孫無垢的憂慮608 井水澆灌409 三位公主337 洞房花燭夜(三)278 彈劾291 體育司0153 朝會風雲(上)0038 玉如意402 出手376 兵不厭詐223 殺豬菜0107 酒樓開業0154 朝會風雲(下)
599 西域捷報577 牛李黨爭384 回京511 亂起515 迎親472 六相0183 貞觀元年0023 飛白體514 李治的心機427 阿史那雲0044 暴揍長孫衝523 初唐四傑338 幷州大都督0188 微服私訪0088 再臨天香樓0188 微服私訪233 各懷鬼胎293 又見朝會315 隱太子餘黨320 來去如風428 破局0007 一羣小蘿莉550 呼之欲出610 軍民一家248 謀定而後動349 掌控都督府0029 安內必先攘外289 大唐第一次足球聯賽的設想552 長孫無忌的算計590 幕後黑手0094 消於無形0171 猜燈謎334 漢王大婚(三)0079 神人505 寸步不讓588 漢王遇刺(四)0085 突厥入侵619 殺鬼見血(二)432 梟雄亡(二)532 悲情太子0175 有女名婉478 投其所好0206 組建新軍598 翻臉519 噩夢261 豆腐腦0030 暗潮洶涌281 黨爭323 暴躁的太子495 薛仁貴立功308 各自謀劃577 牛李黨爭0134 廷杖642 王霸之道561 分頭行動351 刀兵再起0204 漁者樂水0165 瘟疫537 太子黑化0023 飛白體0181 科舉341 漢王立威371 決戰(三)362 定計399 勸諫0196 面君0021 釣魚463 計成0073 初唐四名相423 席君買(四)0138 棉衣465 塵埃落定511 亂起523 初唐四傑437 行刺404 見好就收0058 攜美遊街484 李恪的謀劃0082 上官儀256 羅藝反唐411 偶遇353 調兵遣將0149 以萬物爲芻狗556 太子魏王之爭0160 殺雞儆猴606 抗旱265 得理不饒人0039 長孫無垢的憂慮608 井水澆灌409 三位公主337 洞房花燭夜(三)278 彈劾291 體育司0153 朝會風雲(上)0038 玉如意402 出手376 兵不厭詐223 殺豬菜0107 酒樓開業0154 朝會風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