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陰差陽錯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鄭朗是宋朝子民,應爲宋朝出力。況且趙禎對鄭朗如此器重,鄭朗更應當主動替趙禎分憂解難。

可是這個命題太大了!

一個國家的節流開源,近一億百姓的節流開源!只要輕輕一動,就能牽涉到多少人家的利益?

鄭朗也反覆考慮過王安石變法一些得失,某些變法進行一些改良,還是可以推廣的。關健能不能說!無論怎麼變,象呂夷簡他們這些保守的大臣多是反對,然而對於范仲淹這些『激』進的大臣來說,有可能是在長夜漫漫裡看到了指明燈,能無限的將它放大,肯定執行不下去。可是自己卻成了什麼?將會成爲一隻皮球,呂夷簡他們一腳踢過來,范仲淹他們一腳踢過去。

就是那樣了。

無論小皇帝怎麼懇求,也不會幫助了。能幫助,但不是現在這個時候,一無聲望,不是眼下這個聲望,遠遠不足!二無資歷,三無地位,四無黨援,非是呂惠卿之流的黨援,那是自找死路。眼下不能說,只要說出來,比皮球還要慘。

所以對江杏兒說了一句:“到長慶樓訂一桌酒席,我馬上就回來,辨叔兄臺,也勞煩你去長慶樓稍等一會。”

東宋『門』外仁和店、姜店,州西宜城樓、『藥』張四店、班樓,金樑橋下劉樓,曹『門』蠻王家、『乳』酪張家,州北八仙樓,戴樓『門』張八家園宅正店,鄭『門』河王家,李七家正店,景靈宮東牆長慶樓,等,都是東京最有名的酒樓。

鄭朗這樣吩咐,可見他有沒有打算深說?

進了皇宮,眼睛掃視一眼,『插』了這麼多次的腳,認識更多的大佬,除了幾位宰相在,還有範諷這樣的重臣,畢竟財政是三司使的主要職責所在。

一一見禮,無奈,在座的那一個人都高了他一千尺、一萬尺。

趙禎和顏悅『色』地問道:“鄭解元,此次省試如何?”

“稟陛下,臣不好說。”

“何來此言?”

“非是臣說好就會好,說壞就會壞。”

等於沒有回答。但小皇帝看了看他臉『色』,不是很失落,知道有了,道:“朕派了黃『門』將你迎來,辛苦了你。”

“陛下,臣不敢。”

“你坐。”

鄭朗老老實實坐在下首。

“昨天朕與幾位宰相說起節流開源之事,朕忽然想起,你上次言之未盡,可否將它一起說出來。”

言之未盡?難怪小皇帝惦念着自己。鄭朗後悔自己『插』得太深了,因爲感謝小皇帝的信任,自己說了太多與自己身份不相符的話。道:“陛下,之所以言之未盡,是臣沒有考慮好,不能對陛下說出。”

“也無妨,你說出來之後,讓諸位相公商議一下,進行補充,看能不能執行下去。”本來財政因爲去年的大災折騰了一下,很是緊張,再聽到鄭朗說有可能還有災害,小皇帝心中很緊張。病急『亂』投醫,正是他現在這種心態的最好寫照。

但越是這種心態,才容易出事情,比如後來的范仲淹,還好,范仲淹的變法,雖然迂闊了一點,並沒有發展王安石那種地步。鄭朗徐徐道:“非是臣不說,乃臣下面所思一些方略,不但是節流開源,也是改變祖宗法制。是非不提,陛下,但需陛下有莫大的勇氣與魄力執行,試問陛下有沒有做好準備?”

這使小皇帝想起劉娥才死的那時候,鄭朗也這樣問題,陛下,你做好做皇帝的準備嗎?當時自己一笑了之,可現在卻是笑不出來,皇帝,是很不好做的!

“變法,又需上下一心,羣策羣力,陛下,試問今諸臣是否上下一心?”

小皇帝又不能言,朝堂格局他同樣清楚一點。不分裂就是好事了,何來上下一心而言。

“陛下,變法需要一個強力的大臣爲首,手握更多的權利,這才能順利執行新法,一旦此例一開,以後必然有權臣產生,好是國家棟梁之材,壞就能遺害千年。陛下,你有沒有爲這個後果做好準備?”

三個問題,趙禎一個都不能回答。

趙禎踱了幾步,道:“鄭解元,朕只是治理國家,爲何非得動祖宗法制?”

“陛下,請且臣一言,秦以法家立國,又以法家治國,於是天下失。漢懲秦治,初以道家無爲,後以被曲解的僞儒真墨治國,於是法紀壞,綱常鬆,外戚先搖於西漢,猖獗於東漢,又有宦官之『亂』,各地豪強不聽國家法令,張角起,漢亡。所以諸葛亮與王猛用法苛嚴,卻被時人稱爲賢相。隋唐又懲於五胡踐踏中原,於是振興武力,疆域固然寬廣,然又有藩鎮割劇、安史之『亂』之禍也,延至五代、十國。爲何?始立國初一變,立國中一變,猶人之穿衣,冬暖夏薄,因時增減,與時俱進,國祚才能久長也。陛下,宋初猶寒冬,需暖衣宜人,時至今天,猶烈夏,而穿彼時之衣麼?所以易之無永卦,每卦無永爻,一理也。”

就是說這些,都會有小麻煩,但沒有涉及到具體的利益,看在小皇帝對他信任的份上,鄭朗一股腦說了出來。

這個說法很新穎的,幾個大臣未必全部同意,可也未必全部反對,皆靜靜的聽他繼續說下去:“比如冗兵,太祖太宗之時,國家初立,歷經五代替更,遍地殘蕪,地廣人稀,國家由『亂』入治,人有所耕,『婦』有所織,即便以廂兵容流民,又能有多少流民。所以範司諫說不動東南漕運,國家用度自足,兵不冗費用自然足也。然今百姓衆多,地益擁擠,一有災害,流民遍地,兵又未久戰,兵不『精』將不勇,有戰事起,更以人數彌補戰鬥力,於是兵益冗。延至後人,此弊更重。陛下,此時祖宗法制不做調動,可乎?”

“如何調?”

鄭朗望了望幾位宰相,又看了看自己,苦笑,道:“陛下,臣還年幼啊。但陛下既然問起,臣有一諫當諫之。”

“說。”

“先給臣繪畫工具。”

這更新穎,繪畫與進諫有何關聯?

趙禎好奇的讓太監將繪畫工具拿上來,鄭朗問:“陛下想臣畫一朵什麼樣的『花』?”

“梅『花』吧。”

“喏。”鄭朗調好顏料與墨汁,在黃絹上很快畫好一朵梅『花』,還有一根枝子。如今他畫藝略有長進,雖一朵『花』與一枝,居然讓他畫得栩栩如生。

又問道:“陛下,這一回想畫一朵什麼『花』?”

趙禎古怪的說:“桃『花』吧。”

“喏。”但鄭朗沒有重新選畫帛,只是在梅『花』上做修改。生生將一朵梅『花』改成一朵桃『花』,雖很相似,但這個難度可想而知,畫了好一會兒,用墨汁與顏料才勉強的將這朵梅『花』改成了桃『花』。

丟下畫筆,說道:“陛下,治國也比如繪畫,立國之初,百廢待興,想怎麼畫就怎麼畫,但畫好了,後人只能根據這個畫小心的做修改。還不能改得太離譜。陛下讓臣改成桃『花』,皆是小瓣『花』卉,勉強爲之。若讓臣改成芍『藥』、牡丹、荷『花』,那麼只好這樣。”

一下子將畫帛撕掉,道:“推翻一切,重新來畫。”

這個推翻一切,幾人皆懂的。

在鄭家莊,鄭朗對王安石與司馬光說過類似的話,此時爲了加深小皇帝的印象,不僅說了,還親自做了繪畫。

“祖宗法制主體不能動,此宋立國根本也,然須做一些細微調動,與時俱進,此過程必須兢兢業業,如履薄冰,故魏徵多次說守成更難,或如法令,也許陛下頒發時是好意,到了下面呢?陛下,臣不說未來新的利國法令,僅說已有的。田賦,朝廷法令,中田賦一斗,不足什一,可在民間產生了什麼?聽臣數一數,移支,朝廷需要將大部分糧食運到邊境,河南北、江淮等地,民衆不得不多出這份負擔,有的民衆不願『交』,朝廷也是美意,讓民衆『交』納腳錢代替,然時間推移,移支繼續,腳錢又成了新的附加稅種,臣家在鄭州,京畿要地,每一年也在納移支與腳錢。甚至還有起綱錢、僱船錢等等。折變,各地物產不一,朝廷也是美意,讓民衆用他物折納代替,可各地折納不當,反覆折納,重摺高估,又成了一種新的苛民稅種。加耗,因爲運輸與保管過程中有一些損耗,朝廷允許各地官府加百分之一的加耗彌補。政令一出,名目繁生,倉耗、省耗、官耗、秤耗、正耗、腳耗,或時超法定數倍。斛面,徵稅時,刻意將斛與鬥平面堆高,往往超過實際數額一到三成,甚至遠遠超過器皿容量堆起範疇。還有附加稅錢、勘合錢、市例錢、縻合錢。或如口賦,朝廷立國之初僅在四川以外南方諸路徵收,祥符四年先帝也下詔廢除了,以其他輕薄的稅種代替。然新的稅務生成始收,舊的口賦各州縣並未減。陛下,想對國家改良,出臺新的法令,勢在必然,可陛下,臣斗膽問一句,下面的官吏是否能全部聽陛下的詔書,將這些法令原封不動的執行下去?”

小皇帝聽傻了眼,道:“別,別,鄭卿,你說慢一些。”

還不是大臣呢,卿字都出來了。

鄭朗又重新將這一段說了出來。小皇帝呆呆的看着幾位大佬,問:“諸卿,下面會是這樣?”

讓幾個大佬怎麼回答?

就是那位範大老爺子,官坐在這份上,享受着多高的薪酬,並且一生清名,臨走時還順手牽羊了一回,鬧了一個大大的事件出來。況且下面的薪水更薄的小官小吏。

趙禎就象被澆了一盆冷水,從上涼到下,朕可憐爲了擠出一些錢帛出來,熬吃熬穿,但下面怎麼會這個德『性』,喃喃道:“本朝對官吏不薄啊。”

鄭朗道:“陛下,人心本無足意之時,但相對而言,本朝官員貪墨之風比其他朝代要好得多。陛下不能爲此煩惱。但正是官吏的執行不力,所以每推出新法時,陛下要三思之。動作越大,很可能對民衆傷害越大。所以臣不能言也。”

自始至終,鄭朗一條新法沒有說出來,小皇帝對他關愛有加,可他終是臣子,到了要命的時候,漢景帝同樣會斬掉愛臣晁錯的。自己算什麼?

“那怎麼辦?”鄭朗的話打擊趙禎了,這一刻,他幾乎六神無主,心『亂』如麻。

“陛下賢明,羣臣得力,只要有心,徐而矯之,一切皆有可能。但不能焦急啊。”

出了皇宮,心中慼慼,自己因爲敬佩小皇帝,差一點掉到坑裡了。自己以前還警告自己,不能卷得太深,可不知不覺的,已經卷得很深。嘆了一口氣,心中暗想:這一輩子想做一個快樂的士大夫,大約是做不成啦!

但也不是沒有好處。

目送他離去,宋綬說了一句:“此子果心裝天下也,陛下未來當重用之。”

不心裝天下,怎麼能看到國家那麼多弊端。看不到弊端,就不知道從哪裡着手治理。大者若國,小者若家,大治者是臣,小治者是醫,『性』質差不多。醫生想要看病,首先得知道患者生的那一種病,這才能着手診治。

範諷冷哼一聲,不以爲然,到這時候他還沒有放棄自己的觀念,認爲鄭朗是一個大忠似『奸』之輩。但輪到他自己,已經進一步在做不要臉面的事了,因爲呂夷簡的推薦,從龍圖閣直學士遷爲龍圖閣學士。可心不滿足,向呂夷簡央求讓他進入東府,三司使做得不過癮了,想做一個宰相玩一先。呂夷簡看到他的才能,未允,於是重新投入李迪懷抱,怨懟始生!

不是他一人,還有君子黨以後會逐漸步他的後塵,如韓琦,如歐陽修,或者其他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

……

外面的事,章得象他們不知道。

一般來說,省試需鎖院一個月時間。這個過程包括出題、考試,到批卷,後面『花』費的時間更長。但也不一定,有的快,二十來天就好了,有的慢有可能需要四十多天。

試卷一批批從謄抄處用驢車,在禁兵拱衛下運來。

幾個考官相視了一眼,一切皆在不言中。首先將一些拉圾刷掉,這個過程很殘酷的,往往十張試卷要扔掉八九張。須知每一張『花』了舉子多少心血,朝廷付出了多少經費,還有謄抄官們筆頭的書寫。但是無奈之舉,不能一一排名次,那麼將幾位考官累死,幾月時間也完成不了。

這一扔,僅剩下不足兩千份試卷,基本都能入這些個考官法眼了。

無論如何,鄭朗的試卷都在其中,連這個能力都沒有的話,也不值得剛纔幾位考官心有靈犀一點通的一眼對視。

然後再找,鄭家子對經義的熟悉,都知道的。不然他有什麼資格重整儒家學說?因此,他的墨義與帖經肯定比較合格。這一詮選,不足四分之一了。再者,詩賦不算,策論鄭郎喜歡用古散文書寫,並且是標準的十段文體。爲了『弄』清十段文體,幾位考官還提前惡補了一下。但多數舉子書寫策論時,依然在用駢文體,有的自信,居然全部使用四六分駢文體,或者使用現在的險怪體,半駢半古散文『性』質的。根據這個再次詮選,僅剩下不足百份試卷。

看看『花』了多少心血?

然後再看文章,未必最好,可在解試考時的幾篇論策,幾人多看過,那時就不差了,況且現在。

這一挑,僅剩下三十幾份,入了他們的法眼。

還能挑,鄭家子與歐陽修一樣,無師自通的,因此想法新穎大膽,於是將這三十幾份試卷再看了看,只剩下九份試卷讓他們感到懷疑。其中一份試卷氣勢磅礴,最是可疑。但也不一定,先將這九份試卷擱在一邊,好的進入十名,差的夾在十名到一百名之間。但最可疑的那份,也不會給前三甲,爭議太多。

給一個六七名,陛下不會不高興,舉子也不會質疑。這是幾位考官的想法。

看了看這九份試卷,幾個考官鬆了一口氣。

皇帝對鄭家子的寵愛,從前任到現任的幾乎所有宰相的一致看好,幾個考官能不頭痛。壓力啊!

然後再看其他的試卷。

還要詮選,不可能一下子舉一千多名進士的。雖然臨進貢院之前,陛下再三吩咐過,數年未考,名額略寬。

於是再看,繼續『雞』蛋裡找骨頭,扔掉了一半試卷。

其實這一半試卷裡有一些比較可觀了。有的人還有些真才實學的,比如遇到江杏兒的丁氏,她的丈夫丁宗臣,就是這樣在考官寧缺勿濫的態度下,被一次次扔落了選。但沒有結束,還遠着呢,從這一半試卷裡再看,好的放在第一位,落在一起。稍次的放在第二位,再落在一起。再次的落在第三位。這些基本都能高中了。然後還有呢,有的選遺漏的,再看時不入法眼,於是再次扔到拉圾裡面。

大宋忽然“咦”了一聲,道:“好卷子。”

這情況數天來時有發生,時常能看到一些寫得好的卷子,幾個人看了一大堆拉圾後,然後圍過來欣賞,當作改善心情的涼茶。

好卷子出現,幾位考官放下手中的卷子圍了過去,不是一張卷子,分三次考的,好幾張卷子,翻看了一下,章得象看完後道:“此乃忠厚長者也。”

不但帖經墨義標準,簡直比他們答案還要標準,無論策論皆十分端莊沉穩,這些策論,雖用古散文體書寫的,也不象剛纔挑選的那九份試卷有新銳之氣,可那種老練、那種淳厚之氣,似是撲面而來。看着這些策論,彷彿是在聽一個飽讀詩書的老儒,在對着學生諄諄教誨。

章得象看後又看了一遍:“此乃劉學士、晏相公之誤也。”

寫出這種文章,歲數想來不會小了,最少有可能年近四十,否則寫不來這樣老成的文章。那麼也不會考一次,最少有可能經過了天聖五年與天聖八年的省試考,天聖五年是劉筠權知貢舉,馮元、石中立與韓億同知貢舉,天聖八年是晏殊權知貢舉,王隨、徐奭、張觀同知貢舉。所以章得象說是劉學士與晏學士之誤也。

但也很正常,在他們扔掉的那些拉圾裡面,當真沒有寶貝?所以省試,不僅是才華,還有一部分也是運氣使然。

幾個同知貢舉的考官皆是額首贊成。

又看了看其他的卷子,章得象搖了搖頭,只有這份卷子纔是國家的大臣之相,於是將它單放了一邊。還要看其他的卷子,“拉圾”不用去看了,看選出來的三大份試卷,這一回基本都高中了,除了極少數犯了些嚴重錯誤或者忌諱之言者,再次詮落外,其他的僅是排名次的區別。

可是,最後結果讓章得象與大宋他們哭笑不得……

……

第331章 最強的聲音(下)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第80章 較勁第230章 大中庸(下)第100章 區別(上)第219章 處女地(一)六百五十一章 崑崙關上第135章 小媳婦,你牛(中)第199章 放榜(上)第195章 天有情,天無情七百五十三章 皇儲五百六十五章 春情八百九十四章 大會戰六四百三十章 吳昊的下場第295章 排陣(下)第236章 割(五)第86章 第一觀(下)第144章 衣服第156章 交接九百二十四章 踏三百八十六章 阿干城一七百十八章 相會下第228章 大中庸(上)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八百七十七章 河湟十第245章 希望的田野第344章 目標定川砦(下)五百十三章 衣服六百四十五章 平安符五百十九章 相歡上六百五十章 蘇茂州第128章 中(中)五百六十九章 修正第25章 唱歌的時代四百四十四章 良言三百八十五章 回家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六第247章 春雨八百四十四章 曹國舅第179章 兩小鬥中丞·四季第328章 光榮第97章 講仁(五)第242章 揚帆第173章 走鋼絲(下)第96章 講仁(四)第182章 兩小鬥中丞·遠大八百九十六章 大會戰八八百九十八章 大會戰十第247章 春雨四百零六章 在風中二四百五十二章 負作用第346章 在路上(二)第88章 潔字(下)第201章 捉女婿(上)四百七十六章 放中八百五十三章 星光中七百七十四章 太子四四百三十四章 請使下八百十三章 捅第134章 小媳婦,你牛(上)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第120章 內定第302章 殺雞(上)五百五十七章 黑水濼第22章 三疊陽春(上)第364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一)七百六十章 凝望六百七十五章 幽蘭操下五百九十七章 科學的力量上六百六十一章 七天九百十五章 賣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二六百五十二章 崑崙關中第7章 坐禪六百二十五章 大票上第152章 八大王,你無恥(上)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第456章 不能答八百九十二章 大會戰四第273章 進攻五百十三章 衣服第318章 最神奇(上)第330章 最強的聲音(上)四百零九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七百八十三章 小重山一第253章 鬥法(三)第230章 大中庸(下)四百八十二章 敲打四百六十二章 大計劃四五百二十章 相歡下八百章 光暗四百九十一章 慶曆士風三百六十八章 花一樣的開第241章 黎明第94章 講仁(二)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第184章 美人(下)七百五十二章 決策七百六十章 凝望四百十四章 暗戰下
第331章 最強的聲音(下)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第80章 較勁第230章 大中庸(下)第100章 區別(上)第219章 處女地(一)六百五十一章 崑崙關上第135章 小媳婦,你牛(中)第199章 放榜(上)第195章 天有情,天無情七百五十三章 皇儲五百六十五章 春情八百九十四章 大會戰六四百三十章 吳昊的下場第295章 排陣(下)第236章 割(五)第86章 第一觀(下)第144章 衣服第156章 交接九百二十四章 踏三百八十六章 阿干城一七百十八章 相會下第228章 大中庸(上)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八百七十七章 河湟十第245章 希望的田野第344章 目標定川砦(下)五百十三章 衣服六百四十五章 平安符五百十九章 相歡上六百五十章 蘇茂州第128章 中(中)五百六十九章 修正第25章 唱歌的時代四百四十四章 良言三百八十五章 回家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六第247章 春雨八百四十四章 曹國舅第179章 兩小鬥中丞·四季第328章 光榮第97章 講仁(五)第242章 揚帆第173章 走鋼絲(下)第96章 講仁(四)第182章 兩小鬥中丞·遠大八百九十六章 大會戰八八百九十八章 大會戰十第247章 春雨四百零六章 在風中二四百五十二章 負作用第346章 在路上(二)第88章 潔字(下)第201章 捉女婿(上)四百七十六章 放中八百五十三章 星光中七百七十四章 太子四四百三十四章 請使下八百十三章 捅第134章 小媳婦,你牛(上)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第120章 內定第302章 殺雞(上)五百五十七章 黑水濼第22章 三疊陽春(上)第364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一)七百六十章 凝望六百七十五章 幽蘭操下五百九十七章 科學的力量上六百六十一章 七天九百十五章 賣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二六百五十二章 崑崙關中第7章 坐禪六百二十五章 大票上第152章 八大王,你無恥(上)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第456章 不能答八百九十二章 大會戰四第273章 進攻五百十三章 衣服第318章 最神奇(上)第330章 最強的聲音(上)四百零九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七百八十三章 小重山一第253章 鬥法(三)第230章 大中庸(下)四百八十二章 敲打四百六十二章 大計劃四五百二十章 相歡下八百章 光暗四百九十一章 慶曆士風三百六十八章 花一樣的開第241章 黎明第94章 講仁(二)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第184章 美人(下)七百五十二章 決策七百六十章 凝望四百十四章 暗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