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春雨

一覺睡得很沉。

當真住在草棚裡有家裡面舒服?

第二天日上三竿鄭朗才醒過來,聽到外面四兒驚奇地喊道:“你們快看,桃‘花’都開了。”

鄭朗爬起來,看到四兒正手拿着一枝奼紫嫣紅的桃‘花’顯擺。

‘春’天正式到來了。

但鄭朗又出發了,去了蕪、湖縣城。

將一干大戶召集過來,說了幾句話,不僅給他們勾劃一塊更大的餅子,還有一個用意,商稅與城郭賦。

田宅等不動產與農畜等大宗商品‘交’易必須立契約,官府從中徵百分之四的稅率,又叫田契錢或印契錢。城廓稅分屋稅與地稅,屋稅分十個等級按間‘交’納稅務,地稅是指屋舍地基與空閒地段或者菜園子,稅率不是很高,勝在量大,也是朝廷重要的稅務之一。

還有各種形式的商稅,包括鄭朗讓百姓買的農具,也要‘交’稅,以及匠役、和買、科配,一些勞役,特殊的城市會‘交’榷場稅與舶稅、礦業稅,以及朝廷專營。

拋去專營所得,商稅也在朝廷錢稅裡佔着很大的份額,低時六分之一,高時二分之一還強(宋朝錢不足,有用錢納稅,還有用絹、糧、草或者其他雜物納稅,錢稅大約佔到三成多、四成多)。所以只要有商業存在,宋朝這匹馬車就能慢慢地跑,別急於求成,將馬車‘弄’壞掉了,什麼都跑不起來。

田契錢讓太平州得到了兩萬多緡錢,不少啦,馬上秋後一開工,以錢糧換工,那個錢用得會比流水還要快。還會有,以後隨着各個大圩修好,糧米絲麻出來,會陸續的有人買地做商鋪與作坊,一部分百姓象去年那個四等戶所說的,家中只有三四十畝地,不能兩處經營,租兩邊管理又不值得,不是主戶,家中沒有那麼多人手去收租子,於是賣掉,又可以得一部分錢。

城廓稅與商品‘交’易稅,後者在開始徵收,前者沒有動。也要動彈的,可只看到投資,沒看到回報,大家心中不會很服,若去徵,又會有反對聲音。

提前給他們一個餅,讓他們減少一部分怨言。

也要到秋後,兩圩糧食上來,使他們看到美好的前景後再去徵。

先過來看一看,僅是地契錢得了兩萬多緡錢,存在多少‘交’易?

下了船,登上‘雞’‘毛’山鳥瞰,想看得遠,要上赭山,‘雞’‘毛’山與赤鑄山這些丘崗太矮。不過重心不是在赭山地區,還是以‘雞’‘毛’山爲主,或者向南延伸,或者向北延伸。

乍一看是不錯的,參差十萬人家沒有,參差七八千戶人家是有了,也不象纔來時,一眼望去,盡是小茅草棚子,許多人家蓋了漂亮青磚褐瓦房,留出漂亮的大街。

不留不行,雖然經濟意識趕不上後人,簡單的經濟意識總歸有的,鋪面會比住房更值錢,更昂貴,想要鋪面就得存在街道,全是自發組織的,一條條街道很是整齊。

最後是那條街道成爲繁華的街道,天知道?

不但建房,也有少許人在炒地,好地段漲到每畝地六十緡,平均地價也從原來三五緡錢漲到三十多緡。越漲越買,一些三等四等戶也將腰帶勒了勒,購了一些地產。鄭朗沒有管,兩世爲人,一平方米按實物計算僅二十幾塊錢……還算錢嗎?

自己若傳授一些“發家致富”的經驗,有可能讓一些聰明人生生炒到一畝一百二百緡錢,地價總體來說,還有些虛低的。但各大戶人家害怕起來,這個房屋蓋在這裡,會不會有用哪,幾十緡錢好買十幾畝的耕地。慢慢風氣才消停下來。

但現在哪來這麼多商業‘交’易?

除了原縣城與新碼頭,以及以物格院一帶,形成三個商業點,其他地方只看到房屋,要麼在繼續修建,要麼建好了鐵將軍把‘門’,‘門’庭羅雀。倒是大量建築材料涌來,讓州府又得了一萬多緡錢的商稅。大戶人家沒有發財,先是州府發了一筆小財。

汪縣令帶了幾個小吏迎過來。

鄭朗道:“汪縣令,辛苦了。”

“不敢,不敢,再苦也沒知州苦。”汪縣令搓着手道。他心中忽信忽疑,兩個大圩修建起來,看到那個圩堤,放鬆下來。這樣的大堤破掉,整個太平州所有小圩也別想保得住。

可是另一件事讓他心中忽上忽下的,狐疑地問道:“鄭知州,縣城人是不是太少了?”

不大好說明說,這麼一圈,所有大戶人家都來買地蓋了房屋,萬一發展不起來,同樣很悲催。

“不會少,再過兩年你就能看到,以後還會繼續要蓋房屋,否則不夠住。”但到那時候,自己必然已經離任。

王安石道:“鄭大夫,我有一個主意,由州府組織一監,成立一個織作,如何?”

“那是與民爭利。”

可鄭朗說完,一起笑起來。與民爭利,那是猴年馬月的說法!到了宋朝,不但與民爭利,甚至許多行業霸道的設了專營。只要能賺到錢,不管是黑錢還是白錢,都是好的。

但幾個學生會意,老師的說法不是與民爭利,是考慮到各個大戶的心態,本來只是投錢下去,看不到錢,官府再來搶他們未來的利潤,必然更多不快產生。

王安石琢磨了一下,道:“鄭大夫,這也是中庸之道,若將國家分爲三個羣體,一爲朝廷,二爲各個富戶,三爲貧困百姓。最窮的是國家與貧困百姓,同樣是調濟之道。”

似乎很有道理,有錢的是富戶,那麼必須將他們的錢擠出來,分給國家與百姓。他在史上就這麼做過,劫富也劫貧,濟國……於是鄭朗說道:“不但如此,國家有許多大宗買賣,比如糧食、絲帛、瓷器、‘藥’材等,都是由商人經營,往往江南一件物品僅值十文錢,到京城能值三十文錢。若遇到災害,五十文錢一斗收來的米,能賣到一百多文。”

“是,‘奸’商可恨。”

“可不可以全部讓朝廷出資,統一經營,既不會賺取貧民的昧心錢,朝廷也會營巨利?”

“這法子好……”

“似乎是好,可你想想以朝廷呆板僵硬的體制,下面存在腐敗的官吏,能不能經營得好?”

汪縣令奇怪地問:“爲什麼商人能做得好?”

“人心,一個爲了自己,自然盡心盡力,爲了國家,‘性’質截然不同。商稅是何等的重要,一旦全部‘交’給國家經營,不提糾紛,要不了十幾年,商業全部萎縮,失去商稅,難道想學唐朝?”

幾人哆嗦了一下。

朝廷近億緡錢的年收入,仍入不敷出,象唐朝那樣一年只有兩千緡錢不足的稅務,會成什麼樣子?

“有能力將商業做大的,還是大戶人家,他們是害,也是利,只能調濟,不能一概論之。”鄭朗道,說得多少有些昧心,宋朝貧富分化很重了,但如何節制?再說宋朝非是窮,是錢全部用在不當之處。

“比如這次新圩的安置……”呂公著小心地說。

“算是。”

“爲什麼是?”汪縣令聽着這五個師徒的對話,覺得聞所未聞,幾乎是他以前根本沒聽到的理論,這句話更是沒聽懂。

“鄭大夫做法是仰制大戶,反對聲音很大,後果也多,於是不抑制他們,但通過圈圩製造更多的富裕人家,比如安置八千戶,只要他們不好吃懶做,又得到這麼多良田,三五年後,會全部變成三等戶四等戶,也是一種調濟。”

“原來如此……”汪縣令喃喃道,然後與身後的兩個小吏狠抹了一把汗。心想,果然有非人的師父,就有非人的學生,這幾個少年歲數不大,可不能將他們真當少年人看待。

嚴榮說道:“但是我認爲王三郎主意好。”

“說說原因。”

“鄭大夫,比如京城一個有名氣的食鋪,四周會有許多小食鋪沾到這個食鋪的利……”

“倒是一個說法,”鄭朗不由沉思了一下,自己與別人不同,可以從張家莊將那些織‘女’調過來,反正是官府的作坊,所得也是朝廷所得,在她們帶領下,會出現一幅幅‘精’美的絲織作品。現在就可以成立,爲了加速度,鄭朗勸導兩圩百姓買半大的桑苗過來,不要買小桑苗,成長快,收益更快。馬上成活下去,就可以採摘一些桑葉,量雖不大,可圩內有一些百姓已經養殖‘春’蠶。其他地方同樣有大量的桑麻,生絲在江南也遠比京城一帶便宜。若是安排好,數月後就可以盈利。

人手也有,不得不佩服這些大戶人家的神通廣大,自己安排了三千戶人家,居然又不知從何處‘弄’來兩千五百戶人家,還沒有中止。不過他們到來,不是爲了作坊,是爲了租地,做佃農的。

這個不能指望,可原來縣城裡還有一些人家,他們家中多有‘婦’‘女’,自己就是利用流水線式生產,也不可能‘弄’出一個千人大作坊,頂多兩三百人,以後桑麻正式發展起來,發展成五六百人的大作坊,就是不錯了。人手能夠完全解決。

神情還有些猶豫不決。

司馬光道:“有一策安撫,比如放他們參觀,正好知州在太平州,傳授技術,樹立一個良‘性’發展的模式供他們學習。那麼無人可怨,相反會對知州拍手歡迎。”

“不錯,你們再說一說。”

“知州在,還有一個好處,可以善待僱工,也是一個樣板。”呂公著道。

“人少了,商品少了,以官府這個作坊帶領,可以提前將各地商人引來,漸漸城市繁榮。”

鄭朗呵呵樂了起來,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漸漸可能了,又說:“依你們之見,我們再想一想細節……”

師徒五人在汪縣令目瞪口呆中,開始商議這個作坊的每一個細節。

……

說做就做,在城南購買十九畝地,都換了地主,四戶人家,當初買來時有十幾緡錢,還有一戶人家只‘花’了三緡錢,但如今不同,鄭朗說不準強買強賣,官府也要做到言行一致,與四周價格比了一下,一畝地三十二緡購回來的。

鄭朗嘆了一口氣道:“早知道官府也出資多買一些地。”

司馬光四人高興地笑起來。

無比‘精’明的老師也有失算時候。

但不知道鄭朗早就想到,可不會去做。

好在未來各個倉庫的地皮早就準備好,留了下來,在更南邊的青弋水邊上。

撥出一批錢帛,將十九畝一切爲三,前面留兩‘門’,分別用院牆隔開,中間拱‘門’相通,西邊是倉庫,東邊是作坊,長約達百米,寬達近十米,中間只有少許牆壁與頂柱支撐,成爲一個整體,保留巨大的空間。院子裡種上一些‘花’樹,還挖了一個池子,裡面載了蓮藕。一旦成長起來,會是一個很雅約的小院子,所以鄭朗寫了三個字:錦鏽苑。後面則是幾排房屋。這不是傳授技藝,而是常住。夫妻二人過來,‘女’子在作坊裡做工,男子可以教他們識一些字,一些算術,甚至教他們算盤珠算,以後也會有就業機會。規劃好了後,寫兩份奏摺。

張家作坊‘交’給了朝廷,討人要經過朝廷同意。

用錢的地方很多,我不向朝廷要錢,朝廷暫時也不能向我要錢要糧。要納稅,再過兩年,到時候我會將所有賬冊‘交’給朝廷,所得多少,所用多少,一一讓朝廷清查。

再讓差役騎着小青到京城將這兩份奏摺遞上去。

有一匹馬,也有很大的好處,會提高速度與辦事效率。

這纔回太平州。

司馬光站在船頭上問:“什麼時間修中庸?”

問了好幾次。

不完全是貪圖功勞,在他心中認爲這本態度溫和的書,會對朝廷有幫助,早出來早好。

也不對,這本書一旦成功,所傳達的意義還是變革派,但不是那種‘激’進派,可這種溫和一旦顛覆起來,對現在宋朝腐朽的系統催毀力更巨大。

“暫時不能修。”

“爲什麼?”

“看一看錦鏽苑。”

“錦鏽苑?”

“我自己思想沒有成熟,如何修書,如何將思想準確的通過文字傳達出去。”

司馬光有些暈,等思想成熟要等到那一年?

“是想修的,可這幾天我也想過,一旦秋收上來,兩圩水稻成熟,百姓們會有什麼想法?其他百姓會有什麼反應?這不是我們想就能想得到的,比如上個月,我以爲沒分到田的百姓會鬧會反對,最後是什麼結果?”

“那是知州帶的好頭。”

“這也是道德的力量,說明百姓心中有道德存在,否則我再帶頭,百姓爲了早得利,還會爭吵。”

“是……”司馬光眼中終於出現一絲‘迷’茫。

“不急,你與呂三郎過幾年就要參加科闈,以學業爲主。即便以後修書,也不能爲它分了太多心思。不過也快,到秋後吧,我們住在工棚裡,一邊處理政務,一邊與你們修書,如何?”

處理的事務越多,鄭朗反而產生一個個‘迷’‘惑’。想到這裡,對着浩瀚的江面發出幾聲長嘯,嘯聲遠遠傳揚出去,驚起數只江鳥飛向了天空,迅速消失在蒼茫的江面上。

……

“怎麼又去了幾天?”崔嫺嗔怪道。

鄭朗又說了錦鏽苑的事。

“主意好,”崔嫺道。

老百姓如何如何的,丈夫喜歡,可在崔嫺心中,更看重的是政績。眼下需要錢,不急,過上兩三年太平州各種收入呈上去,一看一萬緡錢,或者三萬錢,或者更多。外加大量的糧食與絲帛,就有了巨大的政績。

夜‘色’來臨,鄭朗又笑嘻嘻地看着幾‘女’。

幾天恢復,‘精’神氣要好一些。崔嫺使了一個眼‘色’,環兒與四兒走到裡面房,只剩下江杏兒。

“你們又想了什麼主意?”

“是崔娘子要奴陪你。”江杏兒說着,羞澀地寬衣解帶。

“是不是早了一點?”鄭朗有些遲疑。

“不早了,你答應去年冬天的……”江杏兒說着,將光滑的柔軀投入鄭朗懷中。

酥‘玉’一樣的‘胸’膛怦怦跳個不停。

一轉眼,五六年時間過去,豈不正等着這一時刻到來?

鄭朗沒有再說話,今年江杏兒二十一歲,對於現代,已經是一個可怕的年齡。

用手輕輕撫‘摸’着她的秀髮,任江杏兒緩緩解開自己衣服……

外面起了風,一會兒下起一場密密的‘春’雨,疏疏的打在瓦楞上,發出溫柔的聲響。

江杏兒卷宿在鄭朗懷中,嬌聲說道:“奴好快樂。”

“哪裡快樂,這裡嗎……這裡嗎?”

“官人,不要開玩笑了,是奴的心,這裡。”說着將鄭朗的手牽到她的‘胸’脯上。

這一夜,四個學生不知道。

但第二天司馬光敏銳地感覺有些不對,狐疑地問:“小師母,爲什麼你們今天神‘色’不對?”

“哪裡不對?”鄭朗做賊心虛的喝道。

可也想到了一個問題,幾個學生當中,司馬光與呂公著漸漸長大起來,再過一兩年,要不要替他們再買一棟房屋,隔成幾個小院子?

自己在想什麼!教他們“學壞”!

幾天後,又去了一趟兩圩。

有許多百姓過來看,遊客來看稀奇,大戶來看莊稼長勢,還沒有分到地的百姓更是關心,三兩天就過來看一次。

景‘色’很喜人的,這些淤泥都是經過幾千萬年的沉澱,積累了無數植物腐爛的營養成份,去年冬天圈了起來,經過數月暴曬,土壤是何等的‘肥’沃?其實不急,如果將它翻耕出來,再經過一冬暴曬,效果更好。

就是這樣,足矣,所有莊稼都在瘋狂的生長。

看着田裡的秧苗,有的百姓在發愁,這樣長下去,移載時必須要扣秧苗的,但要扣多少?

看着所有人眼都熱了起來。

某一處,同樣一個奇蹟在悄然發生,沒有人知。可終於有人知道,某一天,一個漁民登上了黑沙州,向裡面看去,一張嘴巴張了起來,一直沒有合攏。

這又是一個奇蹟……

……

五百零一章 老大二第119章 解試八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74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下)第189章 第二抓·詩六百三十八章 新年新氣象六百四十二章 臨行上第612章 賢相(上)第260章 天網第91章 爲官大道八百三十二章 西進三百八十三章 帥才第52章 鳴天下(一)第357章 撫第69章 王老虎第347章 在路上(上)八百八十七章 琉璃珠下七百零三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第240章 出手(下)第169章 最牛的學生(五)第13章 刻絲(下)六百十五章 古風下第297章 走隊五百九十章 破趙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七百零八章 惰性第17章 好兄弟四百四十六章 稻草第263章 悲絲(上)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七百九十七章七百五十七章 拜第300章 打雞七百四十六章 三蘇八百四十四章 曹國舅九百二十六章 雪大結局二六百四十章 首相之淚五百六十九章 修正六百九十八章 三關五五百十二章 朋黨第198章 陰差陽錯八百四十四章 曹國舅第340章 難三百二十八章 平戎策第277章 無敵(上)八百二十四章 簡中上五百八十四章 最缺的第97章 講仁(五)八百五十六章 破蛹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第230章 大中庸(下)第179章 兩小鬥中丞·四季第25章 唱歌的時代第202章 捉女婿(中)六百九十一章 動員令下第20章 詩社(三)第281章 依(下)六百九十五章 三關二第369章 天都石窟(上)三百七十八章 太子絞肉機七四百零四章 大炮三百八十六章 阿干城一六百零六章 首相四五百五十五章 賭約六百零二章 宮變下九百二十章 平與正第213章 大三元(九)第282章 魚鱗塘第194章 送(下)第282章 魚鱗塘四百四十五章 不好啊第700章 逆轉(上)八百三十九章 最強弓七百四十章 權利一七百五十五章 罰與賞第47章 花之戰·:四翁六百三十七章 亂戰六百四十一章 五瘴說第220章 處女地(二)第277章 無敵(上)第225章 法輪四百五十章 我的名八百八十九章 大會戰一八百二十一章 治平改制下八百三十六章 少一塊不能說第281章 依(下)第110章 閉門羹(上)三百八十二章 收割九百二十八章 雪大結局四第317章 祗園精舍九百二十九章 雪大結局五六百九十章 動員令上五百十四章 糖果第49章 花之戰·普庵咒四百零四章 大炮七百四十四章 權利五第7章 坐禪七百五十六章 崑崙黃昏第99章 講仁(七)五百三十一章 救駕來遲四
五百零一章 老大二第119章 解試八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74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下)第189章 第二抓·詩六百三十八章 新年新氣象六百四十二章 臨行上第612章 賢相(上)第260章 天網第91章 爲官大道八百三十二章 西進三百八十三章 帥才第52章 鳴天下(一)第357章 撫第69章 王老虎第347章 在路上(上)八百八十七章 琉璃珠下七百零三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第240章 出手(下)第169章 最牛的學生(五)第13章 刻絲(下)六百十五章 古風下第297章 走隊五百九十章 破趙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七百零八章 惰性第17章 好兄弟四百四十六章 稻草第263章 悲絲(上)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七百九十七章七百五十七章 拜第300章 打雞七百四十六章 三蘇八百四十四章 曹國舅九百二十六章 雪大結局二六百四十章 首相之淚五百六十九章 修正六百九十八章 三關五五百十二章 朋黨第198章 陰差陽錯八百四十四章 曹國舅第340章 難三百二十八章 平戎策第277章 無敵(上)八百二十四章 簡中上五百八十四章 最缺的第97章 講仁(五)八百五十六章 破蛹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第230章 大中庸(下)第179章 兩小鬥中丞·四季第25章 唱歌的時代第202章 捉女婿(中)六百九十一章 動員令下第20章 詩社(三)第281章 依(下)六百九十五章 三關二第369章 天都石窟(上)三百七十八章 太子絞肉機七四百零四章 大炮三百八十六章 阿干城一六百零六章 首相四五百五十五章 賭約六百零二章 宮變下九百二十章 平與正第213章 大三元(九)第282章 魚鱗塘第194章 送(下)第282章 魚鱗塘四百四十五章 不好啊第700章 逆轉(上)八百三十九章 最強弓七百四十章 權利一七百五十五章 罰與賞第47章 花之戰·:四翁六百三十七章 亂戰六百四十一章 五瘴說第220章 處女地(二)第277章 無敵(上)第225章 法輪四百五十章 我的名八百八十九章 大會戰一八百二十一章 治平改制下八百三十六章 少一塊不能說第281章 依(下)第110章 閉門羹(上)三百八十二章 收割九百二十八章 雪大結局四第317章 祗園精舍九百二十九章 雪大結局五六百九十章 動員令上五百十四章 糖果第49章 花之戰·普庵咒四百零四章 大炮七百四十四章 權利五第7章 坐禪七百五十六章 崑崙黃昏第99章 講仁(七)五百三十一章 救駕來遲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