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天有情,天無情

聽從讀者意見改了一下版,每一章從三千幾四千幾的字,改成了五千幾六千幾,這樣好不好些,請大家討論一下。

崔嫺敢說我就要做房妻?只要她敢說,保證鄭朗敢出之!有這心思也不能說,腦筋轉了一轉,說道:“鄭郎,你看,如今你有杏兒妹妹,四兒妹妹,將來妾出閣,還會帶上環兒,當年你爹爹在的時候,本來也不想納這麼多娘娘的,是因爲鄭家一直單薄,所以才納了,對不對?”

咱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行麼。

鄭朗讓她的小心思弄得呵呵一樂。

他一笑,崔嫺膽子更壯,又說道:“況且你也是一個散淡的人,家中真的小妾多了,妾不會吵,可這些小妾們當真一個個都是省事的主?多了,矛盾必然多,肯定會吵。鄭郎,你也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出現吧。還有呢,杏兒與四兒你知道,環兒我知道,可宮裡的人出來,我們都不知道。萬一是好幸運,萬一不好呢,她們是陛下的人,誰個敢說?”

“你別繞,直接說你的意思。”

“以妾看,最好拒……之。”

“如果陛下不同意呢?”

“陛下仁愛,性子軟,只要你堅持,陛下一定不會強迫的,”說到這裡,崔嫺腦袋瓜子又轉了,不對啊,自己這個小丈夫連自己的一些“小毛病”都不能忍受,萬一皇帝賞下來的女子脾氣不好呢?豁然開朗,說道:“他要強迫你,他是君,你是臣。那隻好聽天由命。”

“又在用小腦筋了,”鄭朗在她頭上敲了一下,無奈回屋。大約讓她不知道從哪裡識破,玩不下去,不玩了。

準備車輛,車子多。崔家兩個哥哥帶了兩輛車子過來,鄭朗帶了兩輛車子過來,此次又僱了三輛車子。崔嫺拉着大娘的手說道:“大娘,我也想去。”

“傻孩子,陛下沒有召你進去,你怎麼好去?”

“妾就坐在車子上等你們。”

“皇城也不是看不到。”

坐在車子上無非在皇宮外面等候,然而東京城的皇宮,非是唐朝的洛陽與長安,因爲五代動亂,國家不穩定。所以前幾代雖然將開封選擇成了臨時都城,可是建築很簡陋,就着原來的州衙慢慢擴建起來的。幾乎就在開封城的正中心位置。進皇宮一般百姓不要想了,可想看一看皇宮的城牆、皇城的大門,還是不困難的。

“意味不一樣。”

是自己小丈夫進皇宮,自己做爲妻子身份在外面等候,所以說意味不一樣。但鄭朗還是搖頭,當真她是這個意思?雖讓自己訓斥了一下。改了一改,想完全改掉大約不可能。

也不是很排斥,想她做到一點不吃味,那是奢望,包括大娘大內。當真看着亡父將一個個小妾領回家,心裡面很開心?只要能象大娘一樣顧全大局就行。

至於那個才華什麼的,鄭朗根本不在乎。有不反對,無也不岐視。相貌足矣,那怕稍差一點,也足夠了。關健就是能有大婦的容人之量,不能拖自己後腿。

臘月,晚上的天氣寒。可是東京城太大了,那怕就是這個寒冷的夜晚,街上有的是不怕冷的人,一大半的店鋪開着門,繼續在做生意。到了皇宮,鄭朗與七個娘娘在閻文應的牽引下進了皇宮。

崔嫺爬到杏兒與四兒的牛車上,問:“你們以前是不是這樣在皇宮外面等?”

“是啊。就是那一晚鄭郎沒有回來,奴很擔心,然後讓宋伯駕着車子在外面等了一夜,結果第二天鄭郎出來時,卻被送到了開封大牢。從哪以後,奴每次看到鄭郎到皇宮。奴就很害怕。“江杏兒說道。

“那是也一種光榮。”

“崔小娘子,若是奴想,寧肯不要這種聖恩與光榮,也不想擔驚受怕。”四兒說道。江杏兒雖知道不可能,也贊同的點了一下頭。崔嫺看着她們說話時平靜的眼神,默然。

……

進了皇宮,小皇帝很好奇。

幾個娘娘平時做了一些好事,心地不錯,又加上有了鄭朗,於是京城也在傳,小皇帝就聽到一些。

心中又有些豔羨,事情過了許久,對劉娥恨意越輕,可生母之痛,還是讓他很傷,鄭家子說得對,若是養母再軟弱一點,那怕讓他尋幾個藉口,見上幾面,也能了卻心中的遺憾。在這種心思下,趙禎更覺得鄭家的大娘難能可貴。

但小趙禎,你可想過鄭家僅是一個平民家庭,小官宦家庭,保持這種和平是可能的,你那個家是什麼?是皇宮。古今往來最醜惡的地方。估計與他講這個道理也講不通,看他自己苛得吝得,苦逼得,還象一個皇帝麼?

閻文應將七個娘娘帶了上來。

崔嫺是不能召了,一是沒有正式成親,來到京城是救急,本身多少逾了禮數的,二就是成了親,他不是老太太,能召,差不多大小,有忌諱,若召,只能以後宮嬪妃爲藉口召見。

倒是江杏兒與四兒僅是妾婢的身份,召見進宮,沒有爭議。

小皇帝看了看,鄭朗來到鄭家七個年頭了,七個年頭過去,連七娘都四十出頭,鄭家莊平靜的生活,大娘的薰陶,幾個娘娘臉上閃着和善的神情。

第一眼讓小皇帝看了很喜歡,看相貌就知道是心地善良的幾個母親,沒有這樣的母親,怎麼養出這樣的兒子。

不過緊張是有的,幾個娘娘皆有些侷促不安。

顫着聲說道:“見過陛下。”

要往下伏。

其實就是跪,這時候還不興跪,伏看怎麼樣伏,若行大伏禮,與跪差不多。

“幾位大娘請起。”趙禎虛扶。衝閻文應使了一個眼色,他不好扶的,可是閻文應好撫,將她們一一扶了起來,說道:“請坐。”

愛屋及烏,客氣得不行。甚至連椅子早準備好了。

幾個娘娘如坐鍼氈的坐上去。

小皇帝又說道:“朕早聽說幾個娘娘的慈愛之名,今天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陛下,妾身哪裡敢當得陛下的誇,只是做一些份內的事,倒是陛下仁愛之名,妾身聽兒子時常提起。”

趙禎又用溫暖的眼睛看了鄭朗一眼,這個少年人,對自己是很忠心的,說:“鄭解元。朕打擾你學業,喊你前來,是一件事要說一下。內宮中有許多織女,不僅是刻絲、絲繡,還有一些織絹織絲的織女。數量很多,養在深宮,內宮每年會用去很大一筆開支,朕又不想用這些奢侈的絲帛。於是成了浪費。可隨便將她們出之,有可能會讓她們迎來艱難的生活。朕想到了你家,若有家眷者,想返回家中的,你安排一下。將她們送回去。並且也能甄別,有的人回去後,物是人非,未必在家中受歡迎。若不想返家者,朕也看到了,你能將她們井井有條的安排。也算了結朕一件心願。”

這纔是小皇帝送的人。

明年會因此送更多的宮女出去,然後更吝。

“陛下,臣受之。不過臣也有一言要進諫。”

“說。”

“陛下苛於自己。內宮嬪妃卻不能太苛薄了,畢竟她們多是青春年少之時,呆在深宮,長年不見人間日月,有一些小小的不算過份的要求,陛下應當滿足。臣建議留下一些少年織女,維持內宮正常供給。多餘的才能外放。以後也能成爲一種定製,年過三四旬,又不受聖恩寵者,適度讓他們回家與家人團聚,以讓她們享有天倫之樂。這也是一種仁愛之道。”

“鄭解元,你此言很好。”看看。這纔是良臣,換其他的一些大臣很有可能一聽,好啊,全部放啊,最好內宮不要一個人服侍,可能嗎?

趙禎又走了走,道:“爲什麼答應得如此爽快?”

他說得很客氣,可這一放,不僅是東京,還有應天府與河南府的兩處皇宮,有可能多達兩三百名織女,這些織女就算留下一半人,對於皇宮是浪費,但對於鄭家來說,卻是一個寶貴的資源。

沒有去過民間,可也知道這些織女的手藝,無一不是出類撥萃的。

鄭家子爲什麼坦然受之呢?

肯定不能歪想,他不是那種僞君子。

“在路上臣就想過,陛下要送臣人,只能送織女。”

“爲何?”

“陛下對自己要求太嚴格了,節約如此,出放宮女是必然,然而普通的宮女給臣有什麼作用?無非就是織女。”

“知我者,卿也。”小皇帝高興的在鄭朗肩膀上拍了拍。

幾個娘娘看了大喜,兒子什麼也不說,所以瞭解得不清楚。今天一看,陛下這一拍,對兒子真寵啊。不過同樣納悶,自己看到皇帝,不要看到皇帝,走到皇宮中如杏兒四兒一樣,兩條腿都軟了,兒子爲什麼不害怕?

“陛下,臣之所以沒有拒絕,是爲國家備糧也。不爲己謀私利,何必拒之?”

奇怪來哉了,小皇帝茫然道:“爲什麼備糧?”

“今年冬雪降得多,臣到處聽聞說明年會瑞雪兆豐年,也許,也未必。自古以來,災害分爲兩種,一種是天道有情,降災示警。一種是天道無情,所以不問是非,突然降下災禍,後一種往往會持續好幾年時間。這是最難的,比如唐高宗中葉,十年當中,持續災害,有人說女主兆現,於是上天賜警。非也。若如此,爲何武后爲帝時,國家卻風調雨順。當時國家昇平,人君仁愛,諸相兢兢業業,亦如今年,上天是無端賜禍。”

“嗯,說,”小皇帝很高興,雖然此說法很新奇,可凡事說一個道理出來,它就是道理。況且今天旱災與蝗災,確實爲他新政蒙上了一層陰影,若用鄭朗的解釋,是給了自己一個臺階下。

“這一種災害禍害最大,一般會持續好幾年,不是澇災。就是旱災,主明臣賢,國家還能勉強度過,若主昏臣暗,很有可能國家就此顛覆。不可不防也。”

“是啊。”

“因此,臣以爲還要防一防。不過天道幽遠。僅是猜測,沒有證明可出。但還有一條,陛下可不可以拿一張大宋的地圖出來。”

“閻都知。”

“喏。”閻文應將一張宋朝地圖拿了出來。

鄭朗指着地圖說道:“陛下,問題在這兒。”

是指河套與青海位置的。

“何解?”

“原來這裡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地方。可放牧的人多,草地樹林減少,有它們,可以吸附土壤,固定水源。沒有它們,水源會迅速流失。太陽蒸發,土壤變爲砂礫,再有暴雨來臨,注入大河之中。因此黃河水位越高,泥沙越積越多。唐朝時危害不大,到了我朝很危險了。水小因爲河牀高,會迅速東流入海,旱情來臨。水大黃河會有缺堤危險。所以河南河北之地。恕臣斗膽進一言,往後,會時有澇旱災之危。若天公無情,這幾年還會有災情發生。”

“不能當作證據。”

這纔是鄭朗苦惱的地方。怎麼說,他人無法相信。就是自己做了趙禎。又能如何,派人將大名府南邊的河堤加防,然而加固了大名府段的河堤,若在其他地方決堤又怎麼辦?

其實這樣說很勉強了。

甚至說鄭朗爲小皇帝,爲老百姓掏了心窩子,否則以他的性格,何必趟這個混水,惹來妖孽之說?

“臣也知道。所以臣不好確認,但陛下賜予織女,我會派人將她們安排妥當,然後將經營所得,於宋州處建一糧倉,有則能派上用場,替陛下盡綿薄之力。無。也可以用它來賑濟貧困百姓,權當回報陛下,做一做善事。”

只能這麼說。

“爲何在宋州?”

不在宋州,難道放在大名府?但還是不能這樣說,答道:“放於京城。京城乃國都,物價昂貴。若放於鄭州,路程太遠,運輸成本高昂。放在宋州運輸成本低,又能幅射山東江淮與河北。因此放於宋州,與劉知州無關。公是公,私乃是私,需要分明。”

小皇帝忽信忽疑。

證據不充分,假如興師動衆,浪費不說,會惹天下人笑柄。若不防備,真到了災害降臨時,糧價立即飛躍,賑濟成本更高。這個道理連那個司馬小三子都知道的,難道當真不顧國家,中飽各大地主,讓他們發國難財?

喜悅一下子消失,問:“鄭解元,此事不可玩笑。”

“不是玩笑,但陛下,證據不足,臣只能私自行動。不過說到節約之事,臣想到一條主意。”

“說一說。”

“陛下在內宮對自己很苛薄,怎麼苛,也苛不出多少財帛。不若將所有官員一起放回家吧,那麼一年省來的薪水將是很可觀的。”

“不可啊。”小皇帝有些昏了,官員一個不要,那成了什麼?

“那麼陛下爲何事無鉅細,一一處理,若那樣,要宰相,要諸部官員是做什麼的?”鄭朗指了一下小山一樣高的奏摺說道。

“李隆基晚年將政務交於李林甫,國家敗壞,朕不得不小心爲之?”

“陛下,作爲一國之君,遠離政務,那是不對的,可事無鉅細,陛下能處理得了?做比各部官員做得更好?臣嘗與崔知州交談,說丙吉不問羣鬥,而問牛。此事略有爭議。然而曹參爲西漢名相,何作爲也,整日飲酒作樂,爲何還稱爲賢相,調度好各部人才,隨着蕭何的制度治理國家,因此國家乃安。陛下,請三思之,就是陛下不爲自己身體着想,可天下百姓都需要陛下的身體平安。需過問,但不是陛下這樣過問的,過了,臣說過度啊。輕重適中乃度之所在也。”

“是啊,陛下,你穿的那件龍袍居然是粗麻,皇宮裡內侍是做什麼的?”大娘看到小皇帝態度平和,終於大着膽子說了一句。

閻文應覺得很委屈,不是我們不勸,是皇帝不聽,難道每天將皇帝強行按着,讓他穿上新衣服。誰敢哪?

“大娘,與內侍無關,是朕想以身作則。”

“這個……”大娘嚅嚅不能答,這是徹底顛覆她的認識。

鄭朗也沒有再勸,若強勸,又會招來君子黨們強烈批判。他們可以擁有幾十名美妹,皇帝最好不行房事,他們可以吃着山珍海味,皇帝最好連飯也不要去吃了。

再次跳過,道:“國家財政越來越緊張,想要國家財政難題化解,無非兩點,一曰節流,二曰開源。”

這個小皇帝很喜歡,他正要準備實施一些節流的計劃。道:“說說,何謂節流,何謂開源。”

“節流就是方方面面的節省,不僅是內宮,內宮裡又能省出多少,一年能省出一百萬緡錢,內宮用度就很緊張了。可這一百萬緡錢放在若大的宋朝,能做什麼?不過想要節流。要注意各方面的利益,否則會惹起天下大譁。但臣想到了幾條,比如科舉,每年舉子皆來京城,國家供給用度。可因爲國家有事,時常中斷,造成大量的浪費。是不是可以將它立爲一條定製,兩年一舉,或者三年一舉。除大事外,小事不得中斷。”

也未必全是壞事,大量的舉子來京,或多或少繁榮了經濟。然而未來。宋朝會很缺錢……所得不如所失,因此,從現在起,就要省一省。

“這是良策,”趙禎額首。

“我朝謀官,機構重疊,官員有階官、差遣官、職官、爵官、食封官種種之分。往往某一種官位上再進行細分,有的官員身負十幾個職銜,薪水重疊,官位重疊。不僅冗官,而且冗政。這也是一大浪費。本來是好事,正是因爲重疊交叉。纔不會有權臣害國的事發生。然而矯枉過正了。但這一點不大好動,立即裁之,天下官吏皆會動盪不安。但可以從現在起,逐步將它控制起來,不能再繼續加重這個重疊。一年不顯,十年下來,又會節約一筆開支,並且會提高政事的效率。”

“也是一個良策,再說。”

“再比如主客對佃農的租子輕重。有的佃戶遇到了一個好主客家,一年勤勞,耕作下來,交了租子,再交納稅務,勉強度日。有的主客苛薄,佃戶生活很艱難。雖然朝廷不禁人口流動,然佃農多是無奈,定居一處時,建一個草棚,都能用掉他們一年兩年的積蓄。移動不便。又,就是周邊有好一點的主客,離他們遠,不可能耕種一下,到十幾裡地外去耕種,一來一去,休要耕作,一天時間耽擱了。所以逼到最後,產生了一無所有的流民,這些流民朝廷又不能不管,同樣是浪費。”

趙禎不是晉惠帝,會問出爲什麼不食肉那樣的笑話,聽後眉頭緊鎖,問:“若立律法,強制田租數額如何?”

“陛下,切不可。主客有好有壞,一旦立下律法,爲了不招他主客嫉恨,即便好的主客也會提高田租。不好的主客,在地方上有優勢,不顧朝廷律法,當真好處理之?太多了,陛下,這一塊勢力,非陛下所能憾動的。”

“那如何是好?”

“所以臣說,儒家仁義,義也。義以仁爲本,乃仁之所發所節所中,許多事靠法家只會引發更多的擾亂。其實想改善一下也不難,比如象陛下這樣,接待臣的幾個娘娘,一年當中接待幾個,或者十幾個心地善良的主客,再讓文人寫幾篇文章讚頌,讓他們成爲榜樣。一旦成爲一個道德標準,天下不僅不騷動,會改善主客與佃農之間許多矛盾。減少流民,國家會更安定,也是一種節流。此乃正是義之所在也,律法乃是義之末,只可惜臣當時說仁義,許多人認爲臣曲解之,壞了儒家的仁愛。”

真的很不過份,趙禎再度高興起來,道:“不錯,這纔是真正的義也,再說。”

“其他的臣暫時沒有想清楚。想的還有很多,有臣的立身之道,有這個節流開源,還有言臣所帶來的困惹,因此臣還要想一想《中庸》。眼下又要科考……”鄭朗揉着腦袋,就是有作弊器也不行啊。

“唉,慢慢來,”趙禎歉意地說,還小,自己不能給他施加太大的壓力。能說出這些,能做出這些不容易了。

“是慢慢來,這都是大事情,一着棋錯,滿盤皆輸。容臣以後花數年時間好好的去想一想。”然後道:“那臣就告辭了。”

人也看了,送人也送了,小皇帝不好強留。

但鄭朗離開時,對閻文應說道:“閻都知,陛下是人,若操勞過度,你在內宮之中,侍於陛下身側,應當多加勸戒。真若有事,處理國政太晚,做一些夜宵端於陛下食用。衣服可以省一省,吃難道可以省嗎?陛下又能吃多少?”

大娘拽鄭朗的衣服,人家吃飯還用你操神。

可就這個吃飯,很有問題的。

然而趙禎心裡更暖和,目送着他們遠去,說道:“閻都知,陪朕到小娘娘哪裡去。”

也就是楊太后處。

看到了小皇帝,楊太后很詫異,因爲劉娥臨終前的一道懿旨,差一點讓楊太后將小皇帝的權利奪去。小皇帝心中慼慼,對這個小養母有些忌憚,很少來看望楊太后了。

“娘娘,今天我在御書房裡接見了鄭州鄭舉子與他的幾位母親。”

楊太后明白了,原來受了感觸,纔過來看望自己的。嘆息一聲:“那子的事,哀家也聽聞了一些,他是純臣。”

“娘娘,兒臣其他的不知,只知道他對我那種關心,發自肺腑。剛纔他臨走時說了一句什麼。”

“什麼?”

“他對閻都知說,若我處理國家晚了,讓閻都知強行勸阻。真若有事,讓閻都知備上夜宵,不能讓我熬壞了身體。”

“此乃陛下之幸。”

“是啊,”趙禎撓了撓頭,溫潤如此,可又不媚,國家有錯,自己有錯,他同樣進諫,可就是進諫都讓人感到如沐春風,暖意洋洋。又說道:“可惜他太小。”

我就是想大用也不行哪,不能十七歲的孩子,讓他擔任宰相,那豈不是會捅更大的馬蜂窩。

“禎兒,不用急,有了一個這樣的臣子,已是你福氣,不能再奢侈。哀家就擔心他想的事多,誤了省試。”

“應當不會……”

“沒有什麼不會的,往往預料之外的事時有發生,所以纔有意外這一詞。”

趙禎又要撓頭,殿試自己可以開一個小後門,照顧一下,省試不行。難不成,自己到時候問一下主考官的試題,再將試題通知他?

小皇帝,真要這麼做,那是大大的不好啦!

七百七十五章 諡號第20章 詩社(三)六百二十六章 大票下第309章 雞鳴山(下)第29章 大家一起來洗腳六百九十章 動員令上第188章 第二抓;拖八百八十三章 蕃候五百七十二章 吻三百七十二章 太子絞肉機一八百三十一章 文武三院第229章 大中庸(中)五百三十三章 騎士禮第11章 小鳥小飛(下)七百四十七章 高山流水第173章 走鋼絲(下)六百三十五章 皇佑之治七九百零一章 逆轉下四百四十四章 良言七百五十九章 少年派的美麗背後八百章 光暗七百九十三章 帝王心七百十三章 親事四三百九十二章 約定三百八十一章 太子絞肉機十第212章 大三元(八)第108章 天外飛仙(下)八百十四章 恩欲歸己怨使誰當第258章 問鬼(上)第53章 鳴天下(二)四百八十五章 買單者下九百十八章 扯皮八百七十二章 河湟五五百二十五章 高折六百三十八章 新年新氣象七百二十一章 很冷很暖三第346章 在路上(二)第299章 琴瑟五百九十三章 燙手上第7章 坐禪九百二十二章 來了第279章 天下第173章 走鋼絲(下)第259章 問鬼(下)八百三十五章 殺夫案四百七十一章 怒三百八十六章 阿干城一五百零三章 老大四第348章 在路上(四)三百八十二章 收割第153章 八大王,你無恥(下)六百十一章 天命第220章 處女地(二)四百零四章 大炮第796章 二更第25章 唱歌的時代三百八十七章 阿干城二第357章 撫五百二十七章 包養第229章 大中庸(中)四百章 大戲·成上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中)第26章 偶爾壞一回(上)七百九十章 強橫四百十三章 暗戰上五百零三章 老大四第293章 點將(中)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八百六十一章 夢中的美景七百六十五章 退九百零二章 孟明視四百九十章 文臣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五百八十章 指桑九百零三章 融合六百十九章 耳光與棗子上第百五十八章 三個臭皮匠第325章 小魔女(下)第184章 美人(下)第246章 嫁衣神功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第67章 跪門四百四十二章 始中第312章 刎第61章 道(五)七百七十章 未了的心願八百六十一章 夢中的美景第214章 古怪的婚禮(上)第361章 最強折家軍(三)七百十六章 反方向五百三十一章 救駕來遲四第197章 省試(上)第301章 拼爹第90章 三家祖第220章 處女地(二)八百九十六章 大會戰八七百九十一章 太傅八百六十章 鏟佃五百七十九章 紅顏
七百七十五章 諡號第20章 詩社(三)六百二十六章 大票下第309章 雞鳴山(下)第29章 大家一起來洗腳六百九十章 動員令上第188章 第二抓;拖八百八十三章 蕃候五百七十二章 吻三百七十二章 太子絞肉機一八百三十一章 文武三院第229章 大中庸(中)五百三十三章 騎士禮第11章 小鳥小飛(下)七百四十七章 高山流水第173章 走鋼絲(下)六百三十五章 皇佑之治七九百零一章 逆轉下四百四十四章 良言七百五十九章 少年派的美麗背後八百章 光暗七百九十三章 帝王心七百十三章 親事四三百九十二章 約定三百八十一章 太子絞肉機十第212章 大三元(八)第108章 天外飛仙(下)八百十四章 恩欲歸己怨使誰當第258章 問鬼(上)第53章 鳴天下(二)四百八十五章 買單者下九百十八章 扯皮八百七十二章 河湟五五百二十五章 高折六百三十八章 新年新氣象七百二十一章 很冷很暖三第346章 在路上(二)第299章 琴瑟五百九十三章 燙手上第7章 坐禪九百二十二章 來了第279章 天下第173章 走鋼絲(下)第259章 問鬼(下)八百三十五章 殺夫案四百七十一章 怒三百八十六章 阿干城一五百零三章 老大四第348章 在路上(四)三百八十二章 收割第153章 八大王,你無恥(下)六百十一章 天命第220章 處女地(二)四百零四章 大炮第796章 二更第25章 唱歌的時代三百八十七章 阿干城二第357章 撫五百二十七章 包養第229章 大中庸(中)四百章 大戲·成上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中)第26章 偶爾壞一回(上)七百九十章 強橫四百十三章 暗戰上五百零三章 老大四第293章 點將(中)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八百六十一章 夢中的美景七百六十五章 退九百零二章 孟明視四百九十章 文臣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五百八十章 指桑九百零三章 融合六百十九章 耳光與棗子上第百五十八章 三個臭皮匠第325章 小魔女(下)第184章 美人(下)第246章 嫁衣神功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第67章 跪門四百四十二章 始中第312章 刎第61章 道(五)七百七十章 未了的心願八百六十一章 夢中的美景第214章 古怪的婚禮(上)第361章 最強折家軍(三)七百十六章 反方向五百三十一章 救駕來遲四第197章 省試(上)第301章 拼爹第90章 三家祖第220章 處女地(二)八百九十六章 大會戰八七百九十一章 太傅八百六十章 鏟佃五百七十九章 紅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