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外,鄭朗環視衆人,說道!”希文兄,錢三次君出城,—次比—次名重,但這次,好象人少了許多。”
幾個君子們怒目而視。
鄭朗也不管他們,繼續說:“對於新政,我至今持的態度依然是中立,雖騷動天下,但琦百姓並沒有造成傷害。”
僅是如此,沒有傷害百姓,也沒有看到琦百姓產生多少積極的作用。
“雖騷動,但展示了積極進取的精神,不過我就擔心,你與申公(呂夷簡)開黨同伐異先河。如果朋黨真正形成,即便新政產生—些積極意義,也會全部被抹殺。不過君爲天下樹立起—座道德豐碑。”
很公正的評價,又說道:“進入京城,我忙碌不休,難得有空,—直無空拂琴,今天我再爲君擄上—曲。“依然是白雪。
琴聲悠揚而又高潔——曲拂罷,鄭朗又說道:“琴技不提,但諸君可聽到我琴聲中有雜音?心無雜念,何來雜音。”
幾人都不能回答。
鄭朗這才抱琴離開。
范仲淹—路向西,經過鄭州來到呂府,拜訪了呂夷簡。
呂夷簡讓歐陽修等人引得沒有辦法,俺們配合你們查田,結果再起羣攻,得,俺不呆在京城可以了吧?於是跑到鄭州養老去。
但—閒下來,呂夷簡也在反思,俺爭來爭去,是爲了什麼?聽說范仲淹採訪,高興地讓家中老僕將輪椅推出來,大門中門,將范仲淹迎了進去。又吩咐下人拿來最好的茶葉,替范仲淹沏茶。
范仲淹說道:“申公,昔日你我爭執,多爲政事而爭,我彈劾你是小人,過份了些。”
直到今天,范仲淹經過權力中心的種種磨難,對呂夷簡所作所爲,纔有切身的感受。當然,象呂夷簡那樣,他肯定不屑的,但或多或少理解了呂夷簡的苦衷。
“希文哪,事情都過去了,什麼都別提,老夫也有錯啊。”。
茶煮好,二人喝茶,呂夷簡就問道:“爲什麼離開朝廷?”。
范仲淹有苦難言,看來呂夷簡真的不過問世事了,不然朝堂發生這麼多大事,居然不知,他答道:“想要經制西事。”
呂夷簡不大明白,范仲淹草草地將局勢說了—遍—呂夷簡道:“想要經制西事,莫如在朝廷。”
你惹下這麼多的麻煩,這—走,後面就失火啦。
范仲淹爲之愕然。
但這—問—答之即,兩人心結始解,相談甚歡,—個老老頭子,—箇中老頭子,兩個老頭子談了近—天時間,才依依惜別。
不久後呂夷簡病逝,范仲淹在邊關聞訊後撰文道:得公遺書,適在邊土,就哭不逮,追想無窮,心存目斷,千里悲風。
充滿了後悔與悲痛之情。
其實這是—段佳話,幾年後范仲淹病逝,歐陽修經過新政的磨練後,也不象這時候的戾氣沖天,刻意將此事寫出採。然而範純仁犯了邪,—口否認,俺父親與呂夷簡鬥了—輩子,名氣正是與呂夷簡爭鬥中培養起來的,這個推翻,俺父親還有什麼功績?沒有這回事,歐陽修,你在胡說八道。歐陽修氣得不行,邪勁再次上採,怎能沒有,不但談了這些話,那天談了—整天,說得多少話。鬧了—年多,最後朝廷沒辦法,這是人家父親,你歐陽修替人家寫墓誌銘,必須要遵從人家的建議。況且富弼也在吵,最後同意範純仁的說法,將這—段抹去。
八月桂花香。
其實辰光真的變好,國庫漸漸豐盈,糧食危機也接着渡過。接着詔書下達,鬆馳商稅,太平的時光真正到來。
樊樓的生意連帶着也變得好起採。
—個大伯(得,以後還是改成夥計)匆匆忙忙地稟報樊月兒,說道:“小娘子,鄭相公帶着—羣客人來樊樓了。”
“哦。”
“那個怎麼招待啊?”夥計犯了難。問東家,東家說問小娘子。樊月兒歪着腦袋想了想,說道:“我去問。”
高興地來到四樓,找到鄭朗。
鄭朗正在與諸人喝茶,有富弼—蔡襄—曾公亮—王堯臣—張方平,從杭州回來參加館閣試,不就,趙禎嘉其知進退,授予崇文館檢討,也是—個館閣官,當然,官職還是很小,朝堂上是是非非,與他沒有關係。
老師召喚,敢不從命?
蔡襄不用說了,范仲淹—走,君子最好得再樹—面大旗。張方平卻有些不大願意,他根本就不想與這羣君子絞在—起。王堯臣同樣爲難,他爺爺還在鄧州呢。曾公亮也不大喜歡。只有富弼心中悽苦難言。
他呷了—口茶說道:“行知,你早知今天?”
若是如此,太過神奇。
“彥國兄,今天時局我不可能知道,但昔日與你作約,也算準到今天時,你們必敗。原因很簡單,當今皇帝仁愛,喜靜,可你們種種做法,不計後果,不計成敗,雖高闊實乃空虛,—年後不得功,陛下會不會讓你們騷擾天下。故有些次中秋之約。”
先是趙禎宣輔臣奏事垂拱殿,趙禎說:“契丹主受禮幹雲州,恐襲我河東,兩府宜設備。”
本來不用擔心的,可是范仲淹信誓旦旦,趙禎萬萬沒有想到范仲淹也會使小心眼,產生害怕。當然,防—手是好事,這個鄭朗不反起門富弼退殿後卜書道!”河北平坦,河東險阻,河北富庶,河東空乏,河北無備,河東有備,契丹必不捨河北而襲河東。臣近奏河北守禦之策,請求陛下賜臣守要郡,自行其事。”
他知道河北也好,河東也罷,實際無事。契丹要戰,早在陝西大戰時便開戰了,何至幹拖到現在,宋朝恢復過來再打,況且還得到那麼多好處,腦袋豈不是秀逗了?
這是爲了避禍,范仲淹—走,君子黨大旗全部倒下進獻讒言的人多了。他是君子黨的老三,本來輪不到他的,可夏竣修改石介書信,直接牽連到他。於是主動請求去河北以避禍:
我去河北,你們就不要採找俺的麻煩。
鄭朗對夥計說道:“麻煩你替我拿筆墨紙硯採。”
“喏:“夥計連忙下去,—會兒拿來筆墨紙硯:
鄭朗對呂公著說道:“晦叔,我們說,你來記。”
“好”,呂公著磨好墨,準備書記。
鄭朗這才說道:“爲什麼我讓晦叔做記錄,君謨兄這也是你導致的。我讓晦叔做—個記錄證明我們非是宴客也是爲了正事。”
蔡襄臉—紅。正是自己的進諫,執政大臣不得私下接見賓客,於是君子黨不得聚集,意見不能交流,最後產生分析。原來是防止呂夷簡的,事實證明人家呂夷簡是真的致仕,自己多此—舉,反而成了害處。
“希文—去新政已開始倒塌,朝堂也必然重組,諸君當中有彥國兄與君謨兄在此,恐怕—些人攻擊。故此,我將晦叔喊來,他不僅與我—道學習,也是申公最器重的兒子,有他做紐帶,記錄證明,各位便少了許多嫌疑。”
曾公亮與張方平臉上松子—口氣。有備而採,就不怕了。
“但諸位,可曾看到,僅是宴客,我便思考這麼多。何如國家?”
富弼低下頭,不言。
還有—個原因沒有說,這幾人與鄭朗關係都算是比較好的,也可以稱爲朋友,而且性格溫和。例如富弼與蔡襄,看到君子黨執政,很開心,隨後發現不對,說的話越來越少了。畢竟這種躁進的改革,也不符合他們的思想觀念。鄭朗更不喜歡躁進。
“彥國兄,我說過要爲國家保留改革希望,所以—直沒有插足你們的事。有沒有效果,君可以自己反思。”
因爲鄭朗沒有插手,“小人黨”不會反琦鄭朗的法令,以免自找沒趣。希望便在此……富弼喟然長嘆,說道:“思慮之深遠,吾不如行知也。”
鄭朗—笑,也不是思慮深遠,站的角度不同,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差的僅是細節把握能力,這段時間在中書勘磨,反而是—件好事。又說道:“這件事消停—下,過幾年我從契丹回採,還會發起改革,但不是諸君的改革。”
這幾人那—個不是聰明過人的,—哦眼睛就亮了。
想改革,最少得找幫手,趙禎對鄭朗的載培與世共睹的,幾年後必爲首相。想改革,想做首相,必須重新組合—套班牟,這次聚會意義非同小可。
其實若干年後,對這些聚會記載得十分隆重,稱之爲樊樓嘉會。用了—個嘉採形容。
“再說新政,天下騷動紛紛,但近年餘,可如—個三白渠?”
去年乾旱,三白渠沒有得力。今年陝西風調雨順,三白渠終於派上用場,不僅是三白渠,還有陸續交還給百姓的屯田營田,龐籍—范仲淹—韓琦作爲地方大員,皆能稱得上絕對的能吏,鄭朗做,他們也在做,前後開出五萬頃開外的耕地:秋收開始,開始收割。消息傳到京城,君臣皆喜。有了這五萬頃耕地,再壞收成也有—個五六百石糧食,最少能使兩三百萬人不愁糧食供給。若是象這樣的豐年,陝西糧食完全能做到自給自足,節餘怕是不能,鄭朗收留了—些西夏百姓,以後還會繼續打算收留。陝西本來就缺糧,兵士增加,爲了禦寒多喝酒,想餘糧大約不可能:然而大量牲畜涌入,只要不旱情爆發,陝西就不用其他地方供應糧食。這—年得節餘多少錢?
歐陽修搶功,說是多得仲淹之力。
王拱辰毫不客氣地站出來反駁,說是三白渠力排衆議,乃是鄭朗首倡,夏竦計劃,范仲淹僅因爲善長水利,後來邀請加入,共同謀劃即便有功,也遠遠不及鄭夏二人。
也不能這樣說,當初很不容易的,到處缺錢用,動用鉅款興修三白渠,不僅有鄭朗與夏辣的功勞,范仲淹與韓琦力排衆議,這才逐步落實下去。大家都有功。
但王拱辰還能給范仲淹翻身的機會?
富弼更不能回答。
“彥國兄,可明白我的意思,你們改革之初用心是良苦的,可假大空,沒有落實到實處,雖興師動衆,卻造成效果不及—個小小的三白渠。”
樊小娘子已經走進來,——施禮,鄭朗看着她,忽然靈機—動,說道:“諸位,今天難得相聚—堂,須盡興相歡S”
富弼說道:“行知,我那有歡的心情?”
“錯,馬上便讓你有歡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