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七十四章 太子四

七百七十四章 太子 四

趙禎靜靜地問:“司馬卿,是鄭朗的意思?”

司馬光道:“不是,陛下,是臣的意思。早在嘉祐元年前鄭郎就對我們再三寫信,不要插手皇儲一事,以免會讓陛下……陛下……”

“說吧,朕知道朕的家事就是國事。”

“是,陛下,鄭朗的意思就是不支持不反對也不讓我們介入,臣在上奏摺之前,更不敢寫信給他,怕遭到責備。但臣以爲鄭朗對陛下私心重於國事,過份考慮到陛下的感受,而忽視了國事。”

“朕就知道。”趙禎露出一絲微笑。

笑容是如此的純淨,彷彿一剎那間,所有秋菊在這笑容裡都變得格外燦爛。

然而司馬光此刻卻梗住不能作聲。

“陪朕走一走吧。”

“喏。”

兩人走出宮殿。

秋天漸漸到來,天空高爽,萬里無雲,就象一面鏡子澄明晶瑩。

“一定要選宗室子弟爲嗣嗎?”過了好一會兒,趙禎喃喃自語道:“這可是忠臣之言哪,一般人不敢說的。”

司馬光卻不能回答。

忽然平空掀起一團秋風,接着一片片雲團從天際涌上天空。

“爲什麼不說話?”

“臣上此奏,自謂必死,未承想到陛下開納。”司馬光硬着頭皮答道。

“說得言重了,你也是爲國家着想,選宗室爲皇嗣,古之就有故事,你將奏章交給中書吧。”

司馬光內心越來越慚愧,勉強剋制着,平靜地說:“此事關係重大,請陛下自喻中書。”

說着躬身退下,臨離開時瞅了趙禎一眼,雲團此時大團大團的升到天空,明明剛纔明亮的天空突然間暗了下來。一層層晦暗漸漸將趙禎瘦弱的身影淹沒,秋風吹打着趙禎的衣裙,單薄的身體彷彿搖曳起來,就象風中弱小的野菊花。

達成心願,這是範鎮、唐介、包拯等名臣都沒有做好的事,居然讓他一章就將事情水落石出,司馬光卻感到不開心。

司馬光退出內宮之後,來到中書說江淮私鹽之事,韓琦問道:“今天與皇上說了什麼?”

“說了宗廟社稷大計。”司馬光惜口如金,八字回答。

韓琦看着司馬光表情,微微一笑,沒有再問。

但一過又是數十天,韓琦並沒有聽到任何動靜,正好朝廷詔令殿中侍御史裡行陳洙詳家行戶利害。韓琦對陳洙說道,聽說你與司馬君實善,君實前幾天建言立嗣,能不能先將所言送到中書。想做這件事,別自立門戶。至於行戶這件事,就不煩勞你了。

說完用眼睛盯着陳洙。

陳洙無奈,得罪不起,只好找到司馬光從實將經過說了一遍。

韓琦急啊,這小子搞什麼玩意,我都暗示過了的,爲什麼對我也不講講經過。這小子有沒有聽我的話去做,或者是在耍我,韓琦懷疑了。

司馬光仍然不作聲。

回到家中,又寫了一奏,臣上次奏早定嗣事,陛下即垂聽納,臣指望能聽到陛下朝夕發德音,宣告大臣施行其事。可過了一月,未有聽聞。難道陛下以爲茲事重大,精選宗室,未得其人,或者左右之人,有所間沮,熒惑聖聽?臣不得而知。漢成帝即位二十五年,年四五十歲,未有繼嗣,立弟子定陶王欣爲太子。今陛下即位之年及春秋皆已過之,豈不爲宗廟社稷深思熟慮?臣不敢指望陛下以正東宮,但願陛下自擇宗室仁孝聰明者,養以爲子,官爵居處,稍異於衆人,天下之人,皆知陛下意有所屬,以系遠近之心。他曰皇太子生,復使之退歸藩邸,有何所傷?此誠天下安危之本,願陛下果斷而速行之。

又復借自己修起居注之便,面奏道:“臣曏者進說,陛下欣然無難意,說即行也。今寂無所聞,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子孫當千億,何急着做此不祥之事。小人無遠慮,想要乘倉卒之際,援立他們所厚善的人。唐自文宗後,立嗣皆出於左右,以至有定策國老,門生天子,此禍可勝言?”

宋朝是天子門生,他來了一個門生天子。

但防一手總比不防爲好。

萬一真到了這地步,宋朝基業怎麼辦?

這就是說話的技巧,趙禎又被他說動,說道:“送中書。”

這一回司馬光沒有再拒絕,立到中書,將事情簡潔的一說,大家面面相覷,這小子牛啊,怎麼說動皇上的?

一個個全部在犯傻。

司馬光焦急地說道:“陛下決議立皇子,若今天諸公不及時商訂,他曰半夜之中,禁中出寸紙以某人爲嗣,則天下莫敢違也。”

韓琦與歐陽修等人一個個全部忘了自己身份,一起唯唯諾諾,說道:“敢不盡力。”

司馬光退下去了,沒有他的事。

諸人開始草奏章,陳洙激動之下,將奏章寫好,發了出去,對家中人說道:“我今天入一文字,言社稷大計,若得罪,大者死,小者流竄,你們當防備。”

流竄也許有可能,那有那麼多必死的。

又是激動又是緊張,又是害怕,又是擔心,大約這個老小子心臟功能不好,當夜暴斃。

陳洙之死,無人過問,韓琦率着同列來到垂拱殿,準備讀司馬光與呂誨的奏章,呂誨也上書,不過他在打擦邊球,沒有起多大作用。奏章還沒有打開,趙禎說道:“朕有此意久矣,但未得其人。”

心中又隱隱有了後悔。

不過君無戲言,到了這時候反悔也沒有用,又改口問道:“宗室中誰可者?”

韓琦答道:“此事非臣等所可以議,請陛下選擇。”

皇宮連妃子偷了人都傳出去,養了兩個宗室子弟,那個大臣不清楚?不要說大臣,連普通百姓大約都能知道一點兒。得將自己撇清了。

趙禎道:“宮中曾養二子,小者小時候很純善,近來不惠,大者可以。”

不管是那一個小的,實際真的不公平,趙禎雖與曹皇后沒有那麼親近,畢竟是皇后,執掌後宮。有她在做後腰,不要說一個小的,十個小的也不管用。什麼叫好,什麼叫壞,還不在於人嘴中一句話?

但是韓琦一本正經,大步上前問:“陛下,何名?”

趙禎居然同樣一本正經地回答:“宗實,今三十許歲矣。”

以爲韓琦乃是第二個呂夷簡,因做事穩重,才問了一個不當問的問題。

韓琦以退爲進,不管怎麼說,趙禎待他不薄,一再逼趙禎立儲,對趙禎能不說是一個深痛的打擊?自己也有了想扶立的嫌疑,因此又大義凜然地說道:“此事甚大,臣等未敢施行,陛下今晚再深思之,來曰取旨。”

走出垂拱殿,歐陽修抱怨道:“稚圭,爲何退卻?”

“諸多臣工聽到陛下的口旨,再無反悔餘地,何必急在這一時?”韓琦答道。

歐陽修也認爲是,於是不再言。

但這一夜,韓琦寢食不安,與他一樣,許多人這一夜皆沒有睡好。第二天他與司馬光一樣,怕皇上反悔,又帶着大臣入垂拱殿謹見,再啓此事。

趙禎道:“決無疑矣。”

就不要再問了,我下定主意。

韓琦再退一步,道:“事情當循序漸進,不能立即立儲立嗣,可以先授一官職。”

從司馬光奏摺上得到的靈感。

小子行啊,腦袋瓜子夠用,以前只想立即扶正,立爲皇太子,皇上能同意麼?現在扶爲養子,皇上顧慮便會少了一大半。因此韓琦再退一步,先授一官,再進化爲養子,進化爲皇太子。

然後與諸位大臣低聲商議一會,道:“可起爲秦州防禦使,知宗正寺。”

趙禎十分開心,這更好了,有兒子連嗣都未立,妨礙不會大,沒有兒子已扶爲知宗正寺,也有了司馬光所說的以示區別。道:“甚善。”

韓琦再退一步,道:“事不可中止,陛下既然決議已定,請從內宮批出。”

還要皇后的一道懿旨。

趙禎道:“此豈可使婦人知之,中書行旨即可。”

自始至終,因爲韓琦兩次退,趙禎根本就沒有產生懷疑,相反的,趙禎更加寵信韓琦,一直到駕崩前,韓琦始終擔任着首相。

不拋開時斷時續加在一起的時間,僅說一直呆在首相位置上的時間,韓琦此次能在宋朝排進前五位。

皇儲一案終於水落石出,舉城歡慶。

但這天晚上司馬光腦海裡不停地浮動着趙禎溫和的笑容,乾淨的眼神,籠罩在烏雲下瘦弱的身影,喝得酩酊大醉。

事情還沒有完。

詔書下達,趙宗實的父親才死兩年,要求請喪。這個請喪也就是守滿三年喪期。在這個守喪時間內,不能接受任何官職。

守孝也不能說不對,關健趙宗實的身份。

後來明朝也有相同的一幕,嘉靖皇帝的大禮儀,看似類似,趙宗實處理手段更溫和,實際不是。嘉靖皇帝並沒有自幼收養在宮中,更沒有養子的名份。

這個在古代很有講究的,一旦做了人家的養子,出家就不能再認家。

還有一個,上門女婿,換成後世,若是有一個白富美看中了,上門女婿就上門女婿,保準無數狼們嗷嗷叫要做這個女婿,但在這時不同,一旦入贅,身份低下,以後有子女也只能隨妻子姓。那怕就是白富美都不行。象鄭朗的兩個女兒乃是宋朝頂尖閨秀,這是指嫁出去的,一旦崔嫺放出風聲說俺們鄭家不嫁,想招上門女婿,身份馬上就會有天壤之別。

或者就象司馬光養了司馬康爲養子,司馬康親生父親大哥司馬旦死了,司馬康能不能爲司馬旦請喪?前面一請喪,後面整個司馬家族都會找司馬康談心,甚至讓他進小黑屋子。

皇上忍着痛,準備讓趙宗實做皇嗣了,這時候趙宗實卻在爲親生父親請終喪,韓琦氣得差一點要噴血。他又不能直接闖皇宮去問,只好找心腹問高遵裕,這是怎麼一回事。

一直沒有答案。

實際高滔滔在內宮裡也在勸,可丈夫犯了邪似的,就不聽,高滔滔勸得也來火。上哪兒給韓琦答案?

趙禎問韓琦了,他也氣得不行,雖然趙允讓你是親生父親,可你打小就養在深宮裡,朕待你不薄啊,你若想給你父親正名,朕以後怎麼辦?弄不好連父親的陵真宗陵都沒有人祭奠。

他感到後悔了,不是親生的倒底不是親生的,不行,朕還得造子。

韓琦也不能解釋,別急,纔開頭呢,這個攤子他有的收拾,答又不能答,只好說道:“陛下引既知其賢而選之,今不敢立當者,是因爲器識遠大,臣以爲乃賢也。願固起之。”

趙禎想了想,也就算了,宋朝以孝立國,雖然這個侄子有點兒不識擡舉,其心還是可嘉的。道:“韓卿,就交給你吧。”

韓琦氣得不行,先是直接將趙宗實的記室孟恂喊來詢問,讓孟恂傳話,世子,見好就收吧。

然三次請未請動,韓琦一怒之下,直闖內宮,找到趙宗實,一番交談後,乃從其請。

韓琦這個累啊,鬆了一口氣,跑回家中矇頭大睡。不過終於放心了。

別急,趙宗實想了一想,俺還是不能受,終喪未過呢,上表,繳還秦州防禦使、知宗正事敕告。

韓琦正在處理公務,一大堆事務,國家的,河工的,還有西北的,忙得不可開交,聽到後一屁股坐在地下,心裡道,俺不過就是想貪這個扶立之功麼,不貪俺下去照樣還是一個知州,能將俺流放不成?

◆ttκǎ n◆C○

問題是趙禎讓這個詔書從中書發出,因此每一次辭表趙宗實如實以又遞到中書。

韓琦用硃砂憤怒地批上兩個大字,不許!

直接讓孟恂送了回去。

自此以後,韓琦悲催了,每一天生活就象惡夢一樣。司馬光擔心韓琦在河工上動手腳,他有這個閒功夫麼?

詔書遞到趙宗室的寢殿慶寧宮,沒幾天,第二封辭表又遞迴了中書。

又詔不許。

第三封,第四封,第五封,第六封,一共十八封!

韓琦憤怒地問孟恂:“世子究竟想要做什麼?”

孟恂不敢回答,實際此次他撈了很多好處,趙宗實對他說,你每替我寫一道辭表,我就給你十金,十八道辭奏,一百八十兩金子,一千八百緡錢,發了一筆小財。

這一過就是一年多時間了,開始韓琦還瞞着,後來趙禎漸漸聽聞,將韓琦找來,說道:“既然他不願意,就算了吧。”

反正他一門心思想着那個親生父親,不重視自己這個養父,甚至自己偶爾生了一個小病,也不過來探望,這個養子留下來還有什麼意思,更不用說以後還要將他推到天下第一人的寶座上。

至於後嗣之人,宗室子弟不要太多。僅是父親親叔伯的孫子就有好幾十個,從中挑一個品行端正的有何難處?

他信任韓琦,就沒有想到韓琦將所有政治資本一起押到趙宗實身上,到這時候,韓琦與歐陽修皆騎虎難下。韓琦說道:“此事安可中輟,希望陛下親自賜以手札,使其知道出自聖意,必不敢辭。”

趙宗實運氣真的很好,他碰到一個千古未有的仁者之君,換任何一個皇帝,不要說皇嗣沒有了,腦袋都有可能沒有了。

聽了韓琦的話,趙禎想到,這孩子一向很老實,大約面對這個皇位,心裡有些恐懼。不錯,原諒他一回吧。於是親自命中使召之。

慶寧宮人出來了,對中使說道:“世子病了,不能入。”

韓琦腦門上青筋直冒,將大傢伙一起召集商議,這些人都是他的親信,也是一次私議,趙宗實並不傻,不然以前不會有那麼多小動作,以至自己這些人全部拖下了水。是什麼原因讓他在犯邪?

想到一條原因,僅有宗正之名,還沒有皇子之名,這個世子所以在鬧呢。

於是入對,趙禎想了想也同意了,說道:“勿更他名,便可立爲皇子,明堂前速了也。”

都成了什麼?居然上了十八道辭表,再加上前面四道拒表,一共二十二道。整成了一幕肥皂劇。立皇子需要樞密院同意了,韓琦便請樞密院官員過來諭旨。

這都是韓琦與歐陽修私下裡商議謀劃的,大多數大臣蒙在谷裡不知道。立皇儲嘛,是爲國家計,很正常。可因爲趙宗實太能折騰了,爲了商議,韓琦與歐陽修不得不鬼鬼祟祟地時常呆在一起謀劃。

因此張昇產生了懷疑,問:“陛下不疑否?”

整件事不對啊,陛下,你要好好想一想。

趙禎誤會,道:“朕只想民心有所屬也,只要趙氏宗氏就好了,沒有什麼好懷疑的。”

張昇還想說話,忽然想到鄭朗去年冬天時進京的一些事,住了下來,再三拜賀。其實不但張昇,許多大臣皆產生懷疑,這爲後來埋下了一個很大的火藥包。韓琦讓朝林學士王珪草詔,王珪說道:“此大事也,非面受旨不可。”

其餘幾個翰林學士一起用警惕的眼神盯着韓琦。

韓琦是首相,還是一個很有權的首相,然而衆意也不違,只好等到第二天,請王珪一起入對,說道:“海內望此舉久也,是否出自陛下聖意乎?”

趙禎道:“朕意已決。”

王珪只好寫草詔,韓琦與歐陽修緊張地站在他身上,草詔寫好,交到他們手中,但是王珪用鄙視的眼神着他們,歐陽修訕訕道:“真學士也。”

走了出來,兩人又鬆了口氣。

論腦袋瓜子兩人能排在整個宋朝前十位,可一年讓趙宗實磨下來,差一點整成了神經病。次年八月,趙禎親自將在京皇族聚集大內,宣讀詔書:人道親親,王者之所先務也。右衛大將軍、嶽州團練使宗實,皇兄濮安懿王之子,猶朕之子也,少鞠於宮中,聰知仁賢,見於夙成。曰者選宗子近籍,命以治宗正之事,使者數至其第,乃崇執謙退,久不受命,朕默嘉焉。夫立愛之道,自親者始,其以爲皇子。

又改趙宗實名爲趙曙。

曙光之意也,可見趙禎對他的看重。

聽聞後,韓琦與歐陽修撫手道:“大事終定了。”

歐陽修額首,但這時他不是高興,而是滿嘴的苦笑。韓琦話音還沒有了呢,又有小吏跑過來稟報道:“大事不好。”

授爲皇子,還要加禮的。隨後有一系列繁瑣的禮儀,當然,先是詔書通知,然而趙宗實倒很好,哭鬧着俺不受,不受就是不受。韓琦與歐陽修一下子趴在大樹上喘粗氣,你現在喊不受,何必當初。咱做的這個做孽的事哦。

豈止,還是很早着呢。

這是歷史上罕見的一幕超級肥皂大劇,但在這之前卻發生了很多事。

國家不能因爲趙宗實那些齷齪的心思而停止正常運轉。

狄青帶着軍隊撤回延州,少數人還是感到遺憾的。包括韓琦,不過他的精力轉到趙宗實身上,無心他顧了。狄青病了,也沒有多在意。這幾年狄青越來越老,經常生病,不能因爲生病就忽然了狄青的戰功。於是言臣紛紛上奏,請趙禎將狄青調回京城。龐籍偶爾也幫助一下,不爲自己,是爲了國家。韓琦又要分心趙宗實,默視了龐籍偶爾進出中書,過來協助。

不過招來許多彈劾,若不是爲了河工進行到一半,防止出意外,龐籍一怒之下早就想回老家休息去了。看到這些奏摺,自保都沒有辦法,無奈,只好寫私信請鄭朗相助。

鄭朗信還沒有到龐籍手中,傳來一個驚人的消息,狄青病重去世。

第320章 最牛的居士七百零二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中四百十二章 銷魂彭陽下第122章 大功告成第6章 約定(下)八百七十六章 河湟九四百九十八章 解圍七百五十四章 趙禎的綠帽子第216章 官人,小心第225章 法輪第4章 第一米六百八十四章 迷失的聖人七百九十七章第197章 省試(上)八百二十一章 治平改制下八百零二章 老天都不怕第13章 刻絲(下)第164章 君子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第216章 官人,小心九百二十六章 雪大結局二第366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三)第75章 幽蘭六百九十二章 民與兵上第190章 膽大七百二十九章 情怯下八百六十八章 河湟一第115章 高山流水六百四十四章 臨行下三百七十六章 太子絞肉機五八百四十二章 條例司七百八十章 皇子上五百零八章 渾沌下八百九十五章 大會戰七第84章 臨江仙八百五十章 大麻煩第46章 花之戰·雅詞第172章 走鋼絲四百四十四章 良言九百二十七章 雪大結局三第187章 第二抓·求六百九十章 動員令上六百三十三章 皇佑之治五第64章 天堂(下)第286章 白蛇傳(下)八百十九章 治平改制上四百零三章 呂夷簡的心思下八百零六章 倒計時三六百七十一章 猴子下八百八十二章 高原雄風四第320章 最牛的居士四百十二章 銷魂彭陽下第346章 在路上(二)五百九十七章 科學的力量上六百三十五章 皇佑之治七六百七十五章 幽蘭操下第250章 謝七百十九章 很冷很暖一四百二十二章 定川寨中第177章 平靜第220章 處女地(二)三百七十六章 太子絞肉機五三百九十九章 大戲·救世主第50章 小妻子,小心眼(下)七百九十三章 帝王心第274章 老貪第125章 笑場第69章 王老虎七百三十六章 其實不重要中七百八十六章 小重山四第175章 興趣第300章 打雞七百二十一章 很冷很暖三五百十八章 五問第267章 草棉子第300章 打雞四百三十章 吳昊的下場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四百四十一章 始上五百九十四章 燙手下第283章 宋詩第235章 割(四)五百八十五章 兒戲八百七十一章 河湟四第46章 花之戰·雅詞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第114章 粉琴三百八十七章 阿干城二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四百二十八章 替罪羊八百零六章 倒計時三七百五十四章 趙禎的綠帽子六百四十六章 龐太師第294章 點將(下)七百八十四章 小重山二六百八十六章 風聲五百四十八章 小妾六百十三章 賢相下第222章 處女地(四)五百五十七章 黑水濼
第320章 最牛的居士七百零二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中四百十二章 銷魂彭陽下第122章 大功告成第6章 約定(下)八百七十六章 河湟九四百九十八章 解圍七百五十四章 趙禎的綠帽子第216章 官人,小心第225章 法輪第4章 第一米六百八十四章 迷失的聖人七百九十七章第197章 省試(上)八百二十一章 治平改制下八百零二章 老天都不怕第13章 刻絲(下)第164章 君子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第216章 官人,小心九百二十六章 雪大結局二第366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三)第75章 幽蘭六百九十二章 民與兵上第190章 膽大七百二十九章 情怯下八百六十八章 河湟一第115章 高山流水六百四十四章 臨行下三百七十六章 太子絞肉機五八百四十二章 條例司七百八十章 皇子上五百零八章 渾沌下八百九十五章 大會戰七第84章 臨江仙八百五十章 大麻煩第46章 花之戰·雅詞第172章 走鋼絲四百四十四章 良言九百二十七章 雪大結局三第187章 第二抓·求六百九十章 動員令上六百三十三章 皇佑之治五第64章 天堂(下)第286章 白蛇傳(下)八百十九章 治平改制上四百零三章 呂夷簡的心思下八百零六章 倒計時三六百七十一章 猴子下八百八十二章 高原雄風四第320章 最牛的居士四百十二章 銷魂彭陽下第346章 在路上(二)五百九十七章 科學的力量上六百三十五章 皇佑之治七六百七十五章 幽蘭操下第250章 謝七百十九章 很冷很暖一四百二十二章 定川寨中第177章 平靜第220章 處女地(二)三百七十六章 太子絞肉機五三百九十九章 大戲·救世主第50章 小妻子,小心眼(下)七百九十三章 帝王心第274章 老貪第125章 笑場第69章 王老虎七百三十六章 其實不重要中七百八十六章 小重山四第175章 興趣第300章 打雞七百二十一章 很冷很暖三五百十八章 五問第267章 草棉子第300章 打雞四百三十章 吳昊的下場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四百四十一章 始上五百九十四章 燙手下第283章 宋詩第235章 割(四)五百八十五章 兒戲八百七十一章 河湟四第46章 花之戰·雅詞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第114章 粉琴三百八十七章 阿干城二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四百二十八章 替罪羊八百零六章 倒計時三七百五十四章 趙禎的綠帽子六百四十六章 龐太師第294章 點將(下)七百八十四章 小重山二六百八十六章 風聲五百四十八章 小妾六百十三章 賢相下第222章 處女地(四)五百五十七章 黑水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