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進攻

這一刻鄭朗臉上表情很古怪,一會兒興奮,一會兒擔心,一會兒恐懼,一會兒憧憬,不停的扭曲。

黃知軍與馬知州來了太平州好幾次,也見到好幾次鄭朗,看到過鄭朗各種表情,總體而言,用四個字就可以形容,風輕雲淡。

看着鄭朗表情,馬知州有些害怕地問:“鄭知州,什麼衝動?”

鄭朗沒有回答。

他在想青苗法,王安石用意是好的,能爲國家利謀,所放利息也不高,百分之二十左右,但用國家的國庫去放,那怕收回來百分之十,利潤也是可觀,至少會超過蔗糖所帶來的“開源”財富,也減輕百姓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二百的高利息負擔。沒有這個高利貸,許多百姓就不會破產,不會破產,國家就可以徵稅,形成一系列的良姓循環。

但什麼事經過官府,並且全部由官府出面主持,事情會變了味道。

是青苗法失敗原因之一。

奪大戶之利,收爲國有,豪強反對,是失敗原因之二。

王安石急需向世人證明,斂財斂得快,又是以國家爲主,百姓爲輔,百姓擺到很次的位置。是失敗第三個原因。

但馬知州與黃知軍的求助,給他一個機會。

那就是銀行!

不要救國又救民了,只要國家有錢,百姓稅賦壓力也會松下。

不是根本所在,三冗不解決,法怎麼變也會失敗。但會一步步緩解國家壓力,或者說從急姓自殺變成慢姓自殺。

也不必經過官府折騰,比如來一個五五分賬,官府給大戶一個正大光明放利息的機會,經營由大戶人家來經營,官府派人監督。中庸之道就有了,其實下調了利息,已給了百姓活路。如今存錢,運錢,皆需要手續費,保管費,放利息更要收錢,只要存錢稍給一些利息,放貸的資本會變得充足。

這是百分之二十的利。

一旦滾雪球滾了起來,會產生什麼樣的利潤。並且各大豪強會參與進去,真不行,可以來一次變相的“資產重組”,皆得到利,就會維護這個利。

將一切擺到檯面上。

再從利益角度分析,國家得利無疑,豪強得利無疑,百姓得利也是無疑,只是得到的比較隱晦。

即便有一些黑心的,專靠放高利貸起家的大戶人家,面對這龐大的利益集團,也不敢做任何抗拒。

但當真如此?

人心,沒有知足的時候。

也沒有十全十美的制度,自己想的是這麼一回事,象王安石變法一樣,每一項法令出來,全是用心良苦,可實施下去,早晚會讓人找到漏洞。

想到這裡,終於搖頭。

暫時不是俺玩的。

還是乖乖地做一個小知州吧。

臉色迅速平靜下來,然後盯着兩個太守。

周邊有數州在興圩,有的做得很好,利益兼顧,有矛盾衝突,但不大,在靜悄悄的執行。也有一半沒有做好,將自己的做法偏向兩端,舒州太守是其一,過於考慮各大戶利益。

若沒有自己舉動,也許會成功。但有了自己舉動,百姓服不服?聽說他爲讓大戶不作聲,竟然默認各大戶人家甩幾鍬泥巴,往湖澤中一扔,俺圈了圩的。號稱宋朝新的第一大圩,佔地三千頃,實際耕地面積有可能一千五百頃以上,居然未圈之前,一千一百多頃圩田成了有主之地。

黃知軍與馬知州更好玩,差一點要來一個均貧富。

兩者都不可取,但後者比前者情況要好一點。

於是說道:“我說一件事給你們聽,太祖說過一句話,軍國所資,鹹出於租調。於是建立我朝以後,不斷的派出官吏檢田,館陶令程迪因括田不均,杖流海島,商河令李瑤被杖死,袁鳳自右補闕降爲受曲阜令,太宗與先帝也多次下過詔書,均分田產。”

“是啊,”兩人點頭。

這一句話很重要,宋朝文人動輒喜講祖宗法制,不是我說的,是趙匡胤兄弟到宋真宗都說過做過,這就是祖宗法制,它比夫子的話還要管用。

“淳化四年太宗說過,兩稅蠲減,朕無所惜,若實惠及貧民,雖每年放卻亦不恨也,今州縣城郭之內,則兼併之家侵削貧民,田畝之間則豪猾之吏隱漏租賦,虛上逃賬,此甚弊事。”

“原來太宗也說過,”馬知州愕然道。

鄭朗苦笑,當真上面不知道下面貧民之苦,豪強的惡劣,小吏的爲虎作猖?繼續道:“太宗在至道二年與寇準對答時又說,自秦變阡陌,井田之制不復,故豪猾兼併,租稅減耗,遂致棄本逐末……俟三五年,歲時豐稔,民庶康樂,必擇強有執守之人,先自兩京立法,止取土地頃畝,不以見墾及荒田,繁重者減省,僥倖者增益之,嚴其法制,務在必行,庶使百姓皆足,訟端永息矣。太宗不可不謂明君,寇準不可不謂強有執守之人。爲何議者止?”

“爲何?”

鄭朗不答,繼續說:“先帝時,監察御史張廓上言,天下曠土甚多,望子成龍依唐宇文融條約,差官檢估。先帝說,此事未可遽行,然人言天下稅賦不增色,豪強形勢者田多而稅少,貧弱地薄而稅重,由是富者益富,貧者益貧。王旦曰,田賦不均,誠如進旨,但須漸謀改定。這一漸,連議謀也未看到,先帝也是愛民之君,王相公更是賢相,爲何又未實施?”

不能說這幾人都不好,寇準是國家扭轉乾坤的重要功臣,王旦位居中書,是宋真宗晚年最重要的倚杖。兩個太守都不知如何回答。

不是不改,寇準與王旦很聰明。明知道一改麻煩事很多,不如提前做退縮。後來郭諮在蔡州僅檢一個縣,即得田26930頃,鄭朗在太平州辛辛苦苦,僅弄出七千幾百頃,而一個縣逃匿的畝數卻接近兩萬七千頃,幾乎是其四倍!然後“重勞人”,停下了。隨後多次清查,皆不告而終,包拯任三司使時,也不服,帶着五六官員下去查,查了數州後,很自覺,上書說其於天下不能盡行,俺沒法子查下去。逃回京城。

不查還好一些,做一頭紙老虎,一查更壞,朝廷原來如此,於是“自皇祐以來十幾年墾田四十七萬頃,然田籍少田八十六萬頃“。

兩人還沒有弄明白,又問了一句:“爲何?”

是真的不好查。

比如現在,趙禎不會包庇曹家,但救了他一命的魏國大長公主出來央請,怎麼辦?

清流的大臣查到王家蔡家怎麼辦?“小人”們查到呂家又怎麼辦?

但鄭朗不會去回答。繼續說:“不要問爲何,你們想成功,卻有一個辦法。”

“是何方法?”

“今年你們的圩田大約分配下去,沒有分配下去,也沒有多少多餘的圩田出來。”

“是,”馬知州答道,讓他很有成就感,幾千戶赤貧的百姓,從此有了着落。

“你們只要對那些圩主們說一句,你們會做一些退讓,下半年圈圩時,會補償他們一半圩田。他們是小圩,十年兩三破,這是大圩,姓質截然不同。那麼你們就可以成功了。”

“是讓我們向他們做出讓步?”

“退一步海闊天空。”你們心是好的,可象這樣下去,很快就要貶官,還談什麼圩。

說着走了出去。

一會兒兩個中年人走進來。

馬知州與黃知軍也不在意,太平州的事務繁多,他們坐在這一會兒,看到鄭朗處理了好幾件事。

可兩個中年人徑直向他們走來,其中一個瘦高個問道:“你們是馬知州與黃知軍?”

“是,你們是……”

“我們是作糖監管事,我姓宋,他姓唐。”

“原來是宋管事與唐管事,你們找我們……”馬知州狐疑地問。

糖坊有六個管事,負責商人集團與作糖監的作監共同管理糖坊,這件事早就傳揚開來。但兩人似乎是有意找自己的,馬知州與黃知軍有些不解。

“是這樣的,我們偶爾聽到兩位太守需要用錢,我們可以借給你。”

“你們?”

“不是我倆人,是以糖坊的名義借給你。”

馬知州與黃知軍相視一眼,眼中有些茫然。

“想要請跟我們來,若是我們聽錯了,那就不打擾兩位。”

爲什麼不想要?不過提到商人,他們都想到黑心的高利貸,黃知軍問了一句:“年息幾何?”

“年息一成半分,若今年還不起,明年償還三分。”

“怎麼可能?”兩位太守有些糊塗了,整個宋朝也沒有這麼低的利息,這比前年鄭朗對百姓發放的糧貸與牛貸還要低上五分。

“請相信,這是一個奇蹟之城。”

稀裡糊塗的被帶到作坊,兩人將其他幾個管事,以及作監陸二郎召集在一起,說了放利息給馬知州與黃知軍的事。

說的道理很簡單,一條長江之隔,往北去的更遠,有可能因爲氣候差異,蔗已經不甜,但可以在江邊一些地方種植大量甘蔗。

馬黃二人點頭。自己不象鄭朗初期,田地分得多,僅靠糧食是不夠的,況且都是赤貧之家,沒有額外的副業,秋後到來,稅務一加,若家中發生了什麼事,一成半分的利息,也未必償還得起。

自己向鄭朗討要蔗種與棉種,正是因爲這個原因。

兩個管事繼續說道:“想要作坊有前景,周邊地區必須有大量蔗源,這次資助,不但是幫助無爲軍與和州圩民,也是等於幫助糖作坊自己。說不定宣州與廣德軍也可以學習甘蔗載種,以後不用從遙遠的江浙,就可以調運大批蔗源提供作坊生產。再說,兩個太守也是美意,又有一些年息,各貸民們手中又有地契,以地契作擔保,爲什麼不能放貸?”

馬黃二人再次點頭。

這就是商人與朝廷的區別,商人無時無刻地不在想將利潤如何擴大化,朝廷專營,那麼官吏除了搜刮出政績外,要麼就是貪墨。

陸二郎卻站起來反對:“不行,二月一過,蔗糖停下生產,所得盈利必須上繳朝廷,我不同意此舉。”

爭論很久,宋唐兩個管事說道:“那就投票決定。”

六個人六股,陸二郎兩股,以股份多少決定爭議結果。

但是馬黃對視一眼,心裡皆想到,還真來啊。

真的投票了,以舉手形式投票的,四人贊成宋唐管事的提議,都是外地那些大戶人家,他們整好佔據四成,背後的主子又有錢,不在乎馬上就有收成。

太平州自己的兩位管事選擇了棄權。

讓馬黃覺得很驚奇。

不過是有條件的,貸的利息低,每戶不能超過二十緡錢,多了必然償還不起,那怕是百分之十五的年息,而且以兩緡錢一畝地的價格以地契作保。償還年限最多爲四年。貸的時候必須要帶戶冊,證明是圩民,與戶等。種植的甘蔗必須歸糖坊所有。

諸如類似的一些瑣碎條件,但不算過份。

最後大家談好條件,馬知州與黃知州走出來,面面相覷。

這些於其說是條件,不如說是優惠,不要多,只要種上十畝地的甘蔗,有可能糖份不及長江以南地區的糖份,但僅隔了一條江,相差不大的,種得好,可能一年就償還了這筆欠債。

這不用考慮的。

讓他們驚奇地朝廷的作監意志,居然真的讓作坊其他的管事聯手抹殺。

又找到鄭朗磨了一會兒牙,鄭朗磨得吃不消,只好答應,派人到福建路購買棉花種籽。兩人高興地回去。

看着他們離去的背影,崔嫺搖頭:“他們心是好的,可才能很差,居然沒有醒悟。”

“不會差到如此地步,一時心急,考慮不到,”鄭朗道。

崔嫺咯咯笑了起來,鄭朗這種做法還等於是掩耳盜鈴,不過換了一換,想來朝廷中那些大佬們也會啼笑皆非。

不在於此,只要這兩位太守將大戶穩住,畢竟原來什麼得不到,現在還得到了一半圩田,會喜出望外,不會支持,可爲了這一半圩田,也不敢鬧事。只要他們不鬧事,黃知軍與馬知州能堅持到秋後。秋後產量一出來,這纔是最實際的,至少比舒州那個姜太守好。那麼這兩人位子也就保住了。

但是鄭朗心情有些恍惚。

對借錢給和州與無爲軍,鄭朗不在意,那個地契都是一個幌子,與我無關,是糖坊管事的主意,他們是商人,自然想着如何將利益最大化。但真還不起,鄭朗會讓他們將老百姓家中的地奪下來?

太平州的百姓是宋朝的子民,無爲軍與和州的百姓不是宋朝的子民?

堵言臣的嘴巴纔是真的。

他是在想銀行。

想一想,真的很不錯。

宋朝的高利貸太驚人了,僅一條高利貸就讓多少百姓家破人亡。

一旦有了這個銀行,什麼六七八等戶無法享受,但至少四五等戶若有急事,不必背上高利貸的負擔。一些中小商戶手中有了商機,也可以用相對比較低的利息借貸發家,進一步抵消一些豪強的衝擊。

但不是他說上就上的。

條件成熟了,以他現在的身份,也絕不能夠做出這件大事。

他想的是以後,能做不能做,也不是他說的算,要看趙禎什麼心理。想到這裡,他開始寫一份奏摺,是以錦鏽監爲代價,向朝廷發動的一起小小進攻,也是一次試探。

王安石正好進來,看着他寫這份奏摺,不解地問道:“鄭大夫,不用寫,以太平州現在的條件也可以去做,寫了朝廷未必同意。”

鄭朗微微一笑,道:“我是想釣另外一條更大的魚,錦鏽監是魚餌。”

有可能會釣到,那麼連魚餌也收回來,有可能釣不到,那麼魚餌也就犧牲了。

說完,將這篇奏摺裝起來,立即送到京城。然而啞然失笑,自己想方設法減少紛爭,可忍不住給自己找了許多麻煩。

六百六十三章 變臉下之上五百十九章 相歡上第259章 問鬼(下)八百三十二章 西進七百五十章 治國或平天下第42章 花會(下)七百七十三章 太子三第333章 西風烈(上)五百八十一章 帝王心七百十九章 很冷很暖一八百五十三章 星光中四百三十八章 眼睛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七百十六章 反方向四百零九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第66章 法度第99章 講仁(七)第189章 第二抓·詩九百二十九章 雪大結局五第143章 問一(五)五百章 老大一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六百三十章 皇佑之治二第124章 火四百七十六章 放中六百零九章 首相七四百三十二章 各人心思下第183章 美人(上)四百五十八章 天長之戰下第99章 講仁(七)第27章 偶爾壞一回(下)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六百三十八章 新年新氣象五百零六章 渾沌上第275章 留七百六十七章 秋實上三百八十七章 阿干城二七百二十四章 營救一第224章 鐵板第277章 無敵(上)三百七十七章 太子絞肉機六四百三十章 吳昊的下場六百八十四章 迷失的聖人第164章 君子七百九十一章 太傅第132章 小皇帝又要使壞了七百七十八章 新篇章第317章 祗園精舍六百八十八章 行路難四百五十章 我的名七百四十四章 權利五五百零十章 太監的反攻第197章 省試(下)五百三十九章 各有主意四百七十八章 降上四百四十一章 始上八百五十四章 星光下四百四十二章 始中三百九十五章 提醒四百七十七章 放下八百四十二章 條例司五百八十二章 糖衣七百十四章 親事五三百七十八章 太子絞肉機七七百四十六章 三蘇第14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上)八百六十章 鏟佃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七百六十六章 沉睡五百零八章 渾沌下五百七十八章 並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二四百七十六章 放中第114章 粉琴第213章 大三元(九)七百五十七章 拜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五百六十章 魔術第333章 西風烈(上)第149章 算計四百二十八章 替罪羊七百四十六章 三蘇四百四十七章 地獄之門下第328章 光榮第314章 一荷渡湖四百八十六章 從西邊出來的太陽六百三十三章 皇佑之治五六百四十五章 平安符第206章 大三元(二)六百十一章 天命六百四十五章 平安符第158章 撫琴(上)八百七十六章 河湟九第194章 送(下)第310章 九里山大戰第121章 喜訊第60章 道(四)第251章 鬥法(一)八百五十六章 破蛹第6章 約定(下)
六百六十三章 變臉下之上五百十九章 相歡上第259章 問鬼(下)八百三十二章 西進七百五十章 治國或平天下第42章 花會(下)七百七十三章 太子三第333章 西風烈(上)五百八十一章 帝王心七百十九章 很冷很暖一八百五十三章 星光中四百三十八章 眼睛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七百十六章 反方向四百零九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第66章 法度第99章 講仁(七)第189章 第二抓·詩九百二十九章 雪大結局五第143章 問一(五)五百章 老大一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六百三十章 皇佑之治二第124章 火四百七十六章 放中六百零九章 首相七四百三十二章 各人心思下第183章 美人(上)四百五十八章 天長之戰下第99章 講仁(七)第27章 偶爾壞一回(下)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六百三十八章 新年新氣象五百零六章 渾沌上第275章 留七百六十七章 秋實上三百八十七章 阿干城二七百二十四章 營救一第224章 鐵板第277章 無敵(上)三百七十七章 太子絞肉機六四百三十章 吳昊的下場六百八十四章 迷失的聖人第164章 君子七百九十一章 太傅第132章 小皇帝又要使壞了七百七十八章 新篇章第317章 祗園精舍六百八十八章 行路難四百五十章 我的名七百四十四章 權利五五百零十章 太監的反攻第197章 省試(下)五百三十九章 各有主意四百七十八章 降上四百四十一章 始上八百五十四章 星光下四百四十二章 始中三百九十五章 提醒四百七十七章 放下八百四十二章 條例司五百八十二章 糖衣七百十四章 親事五三百七十八章 太子絞肉機七七百四十六章 三蘇第14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上)八百六十章 鏟佃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七百六十六章 沉睡五百零八章 渾沌下五百七十八章 並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二四百七十六章 放中第114章 粉琴第213章 大三元(九)七百五十七章 拜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五百六十章 魔術第333章 西風烈(上)第149章 算計四百二十八章 替罪羊七百四十六章 三蘇四百四十七章 地獄之門下第328章 光榮第314章 一荷渡湖四百八十六章 從西邊出來的太陽六百三十三章 皇佑之治五六百四十五章 平安符第206章 大三元(二)六百十一章 天命六百四十五章 平安符第158章 撫琴(上)八百七十六章 河湟九第194章 送(下)第310章 九里山大戰第121章 喜訊第60章 道(四)第251章 鬥法(一)八百五十六章 破蛹第6章 約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