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四十四章 曹國舅

八百四十四章 曹國舅

對司馬光與王安石,有人倒,有人挺,公平地說,用心皆是很良苦,但皆辦錯了事,嚴重一點,他們是宋朝走向衰退的罪人,遠勝於治平時的韓琦與歐陽修。

但鄭朗還是很感謝這個學生。

王安石變法讓他吸收了許多有益的一面,例倉法、農田水利法,坑礦的二八分制,不過鄭朗將它變成三七分制,朝廷受益更大。免役法與保甲法也是從史上的免役法與保甲法進行改良過來的。

第一次改革,改的是體制,與王安石變法無關,新商稅法更無關,但裁減官吏,卻也是借鑑了王安石與宋孝宗的一些措施。

第二次改革,改的是軍制,團制度與選撥制同樣與王安石無關,裁兵多少也借鑑了一些。

下面第三次改革大多數與王安石還是無關,還是監鑑了坊場河渡錢制。

王安石看完,又重新看均輸法與市易法。

自均輸法出現後,變法就開始遭到大家反對,但王安石遭到反對的非是均輸法,第一是青苗法,第二是市易法,第三是免役法,第四是保甲法。因爲發運司供給確實存在着一些弊病,發運司權限不大,不能在第一時間瞭解京師諸庫存儲以及各項物質的需求,又無掌握諸路上供物品的權力,導致供求脫節,形成嚴重的浪費。

均輸法就是針對這一時弊而去的,加強發運司的權限,讓發運司總攬東南六路(兩荊、兩江、淮南與兩浙)財賦,兼管茶鹽酒礬稅收,將權利集中,管理集中,又能周知六路物資生產與京師需求的情況,機動地向民間購買一些物資,一可以滿足京師供給需要,二可以爲朝廷謀財。

主要是糧食。以及一些百姓的生活日用品,並不是所有商品,因此朝廷從內庫撥出的資本乃是五百萬緡錢與三百萬石米。

侵害了一些商人利益,但不嚴重。

而且它並非創舉,乃是祖宗之法的糴買制與折變制的沿用與擴大化。

故初執行時反對聲音很多,可執行後反對聲音越來越小。

在仁宗朝不行的,危機沒那麼重,更沒有取得支持的空間。此時倒是可以考慮考慮。

鄭朗擔心的是後面一法,市易法!

其實也執行了,乃是在渭州執行的,當時鄭重地與趙禎一再申明,只能在渭州特殊的情況下執行,就是渭州也不能長久執行。不然就會產生不好的後果。

何謂市易法,史上執行時有很多措施,實際簡單一點說,就是國家開辦的一個超級大買辦公司,史上資本有多少,前後投入達到一千兩百多萬緡錢,唐朝的半年國家總收入,契丹的兩年多國家總收入,西夏還不知多少年國家總收入。做爲資本,涉及到各個商品領域,國家一插手就是壟斷的,後世也許地球人都知道一但壟斷,意味着就是暴利,但是否賺了錢?

賺了,十五年利息九百萬,失陷七八百十萬緡,實得一百二十萬緡。一年不足十萬貫。那麼大規模,不知道得罪了多少權貴。動用了多少官吏,一年所得還不如一家樊樓所得!

王安石將奏摺傳遞下去,問:“鄭公,難道它不對嗎?”

鄭朗道:“不急,我先說條例司。祖宗法制,政軍財分治,以免產生權相,但因此分治,有諸多不便,以至富弼曾一度在慶曆戰爭時要求兩府聯手。若有明君,宰相又能力,例如仁宗,宰相又是呂夷簡與龐籍,相權集中,政令會更加通暢。但若是唐明皇晚年,李林甫之流呢?”

這個很關健。

王安石就曾在韓琦基礎上,進一步將相權集中,改革容易了,司馬光上臺,相權集中,廢法也容易了,然後一批批來,再改再廢再改,直到蔡京,一切結束,一起逃到西湖邊直把杭州作汴州。

趙頊眼中也閃過一絲警覺。

他與高滔滔對鄭朗最欣賞的地方,不僅是理財本領,還有不貪權,主動分權。皇權可以讓出一部分,但相權也必須讓,否則皇室地位就會很危險。

鄭朗又說道:“我朝制度與唐朝不一樣,立國時久,已自成系統。介甫,你用心是好的,讓兩府兼管着財權,以利於第一時間調動。但因爲這一撬動,會帶動一系列制度的倒塌。先說兩府,你提議讓東西兩府參與,西府僅有軍事權,與民權無關,與財權無關。西府插足根本沒有任何意義。早遲這個財權必集於東府。東府就這麼幾個相公,不可能讓宰執一一參與,按照制度只能歸於司農寺,司農寺與三司峙立,結果無用置疑,因爲身後是東府,三司遲早被架空,失去存在意義。既然沒有作用了,國家不可能留下一個雍腫的龐大機構存在,早晚裁去。一旦三司裁去,東府又有諸多不便,朝廷只能恢復唐朝的三省六部體制,重新恢復戶部職權。”

曾公亮等人額首,這不是假若,細細推理,是謂必然。

“唐朝戶部職能沒有問題,在我朝就會出現許多弊病,如自國初就存在的內庫機制,還有朝廷的一系列錢物系統,御前錢物,諸局所錢物,取索支用,各不相照,原先三司的存在是形成一些掣肘與浪費,冗慢政事處理能力,可因爲有三司這個獨立機構的存在,能兼顧四方。放在戶部,我朝已權空的戶部能行嗎?戶部不能制,利權一分,用財必無節制。難道再來一個制度重組,徹底地恢復到唐朝時那種機制,包括內藏庫也撤消了?陛下,你讓不讓內藏庫撤消?”

“哈哈!”趙頊不知怎麼回答,只能乾笑兩聲。

這個問題是幾乎大多數史學家忽略的嚴重問題,事實它確實就存在了,其他變法或者有好有壞,但在這個條例司上,王安石變革帶來了一系列惡性循環。

“實際前年改制,強化各司各部職責所在,就是針對冗政而去,提高處理政務的效率,讓政令暢通。對祖宗家法進行進一步的完善。三司是有一些弊端,條例司也有它的有益一面,但不能牽連到兩府,必須保持三司的獨立理財機制。若嫌冗政與浪費,可以將三司勾院(掌三部金谷百物出納賬籍)、都磨勘司(驗勾三部出入)、都主轄支收司(掌已支未除物官物,籍報有司對除)、拘收司(支收財利未結,籍其名件督之)、都憑由司(覆視部支官物無虛謬)、開拆司(富敕諸州申牒,以放勾鑿催驅受事)、發放司、勾鑿司(勾校三部賬薄)、催驅司、受事司、衙司、三司推勘、勾當諸司集爲一部。再次進行整合,以便最大限度剷除三司內部滯政,財政不明現象。但它只能在三司內部進行。”

吳充道:“這個倒是可行之策。”

也不能將王安石所有提議全盤否定,三司部門太多了,除了上面的三司總轄,還有三部。每一部下屬又有許多官員,再加上十幾個掣肘監督的諸司,縱然鄭朗進一步明確各司職責,仍然讓人頭昏腦脹。

這就是宋朝進一步的掣肘架空重疊結果,三司成立後自宋太宗到仁宗陸續塞了許多司進去,實際這十幾個司有許多司許多權利是重疊的。

鄭朗改制,依然讓宋朝機構分權,但一邊在分,一邊在明確。在分的大前提下進行最大限度的集中,以減少冗政與冗官。

不過若是將這十幾個司歸於一個部門,就要動大手術了。

趙頊思考了一下,道:“準,王卿,你擬一個策子上來。”

最少比將財權又重新劃到中書要好,但還是交給了王安石處理。

“喏,”王安石答道,又問鄭朗:“鄭公。還有呢?”

“若是均輸。所動商品不多,倒是可以協商。若是市易,那是萬萬不能。”

“爲何?”

“新商稅實施會增加幾何?榷茶几何?”鄭朗不答,反問了兩個問題。

趙頊有些蒙,看着鄭朗,鄭朗拿來筆墨紙硯,寫了一行字,遞給趙頊。趙頊不解地看了鄭朗一眼,先行起身,奔向後宮。王安石在沉思,鄭朗薰陶未必不起作用。

起的,只是作爲一個有良心的士大夫,看到國家窘迫如此,心中發急,這才拋出條例使與類似均輸法、市易法的想法。

只想了一會兒便明白過來。

鄭朗將免役法改良後,造就了一些中小商人的崛起,還有其他一些善政,治平僅三四年光景,破壞的主要是國家財政,民間財政有傷害,不大。隨後朝廷頒旨,承認了以前的欠付。中間還有一個關健,那就是銀行,有了銀行的低息借貸功能,進一步造就了商業繁榮。實際就是沒有新商稅法,若吏政清明,政令通暢,徵到一千七百萬緡也不是難事。也就是新商稅法僅從大戶權貴手中咬下兩百萬緡左右的稅錢。若鋼監發展起來,甚至不及鋼監三百分之一的市值。爲了安撫這些人,鋼監一半股契一文不取,讓出去了。況且還有以前數監,給這些權貴們帶來多少收益。

就是這兩百幾十萬緡,卻遭到強烈的反對聲。

但改革嘛,必然會帶某些人帶來傷害,想兼顧所有人的利益,那是不可能的。甚至執行時,爲了壓制反對聲音,必須使用大量的暴力措施,就象司馬光下去,也用了一些暴力措施,鄭朗卻認爲遠遠不足,導致今年下半年必推出更多的暴利舉動,才能將前年清查隱田成果得到鞏固。

因此有了後面一句話,榷茶几何!

宋朝一億人,一年消耗多少茶葉?並且宋人還喜歡喝茶,這個茶葉數量簡直不可估量的。況且還大量出口,周邊諸國,到大食歐洲!若是專營全部歸於朝廷,說四千萬五千萬也許有點難度,兩三千萬緡總歸有的,事實到了後來,一年一度只有幾十萬緡。若將各個官吏開支與雜費扣除,國家在虧本經營!

這是茶政,比較簡單的一種經營方式,政府派小吏將茶戶茶葉運來,再運到銷售點批發給茶商,ok了。若是朝廷來一個買辦公司,那就是真正的經商。經商容易麼?

真正懂經商的官吏未必有幾個,但將錢往口袋裝個個皆會。到時候,朝廷未必會盈利。相反的,將商人,特別是真正納稅戶中小商人,會有許多人在朝廷這個龐然大物壓迫下紛紛破產,將他們的損失用在浪費上,用在貪官墨吏上,天下洶洶,朝廷也未必會盈利。

事實王安石種種變法當中最失敗的就是市易法與保馬法。

不提違背先進的商品自由經濟。站在國家的立場,商品自由經濟,國家受益並不大。但動用這麼大的成本,一年僅盈利十萬緡值得嗎?就是那些破產的中小商人一年交的商稅最少也有幾十萬吧。而且一旦執行,那些權貴們會怎麼樣想?想到此節,鄭朗臉色能不發白嗎?

不但鄭朗。除非發改委的官員,除非一些留給子孫的官員,只要有良心的官員,想到此節,心中都會緊張。

鄭朗的新商稅法截然不同。

它的爭議也不小,但想收益,勒令下面官吏緊一緊,收益會立即見效,朝廷並沒有動用任何成本。其次有效的保護了一些中小商人。減少他們被酷吏勒索的機會。簡化政令,甚至能減少各州縣一些不必須商務所的存在,也減少了小吏數量。

慢慢的,也有其他大臣會意。

呂公著說道:“介甫,三思啊。”

王安石臉上也涔出一些汗水,嚅嚅地問:“它是錯誤的?”

“也不是錯誤的,比如三司雖改制,仍冗餘,於三司內設條例司使之簡化。是一項好的條款。還有均輸法。不分權給條例司,條例司負責監督三部。而將權利下放給發運司,以糧食爲主,其他民生用品爲輔,會有爭議,然民以食爲天,綢貴了可以買棉布,棉布貴了可以買麻葛,但誰都不能一天不吃食物,反對聲音會漸漸平息。最終能替國家少斂一些財帛,主要是節餘更多的冗費。一進一出之即,十分可觀。”

唐介想說話。

鄭朗一擺手道:“子方,參知政事乃中書副相,非是御史中丞。”

別要整天吵了,做點實事吧。

幾個年青一點的臣子全部低下頭竊笑。

唐介本來讓王安石在朝會上不陰不陽的一句話氣得要心肌埂塞,再讓鄭朗這一臊,結果第二天就氣得背疽發作,不久去世。與鄭朗無關,主要是王安石歷歷數數氣的。

鄭朗又說道:“這條均輸法雖以前我想過,然怕爭議,況且慶曆之時,國家弊端也沒有這麼嚴重,因此沒有細想。諸位,如何執行,既利於國家又避免不必要的爭議,大家可以獻策獻力。”

趙頊也回來了,用不解的眼神看着鄭朗,鄭朗又寫了幾個字遞過去。

趙頊對條例司不大感冒,但對均輸法與市易法皆產生了興趣,至於傷害了權貴商人的利益,與他有何干系,他要的乃是國家富裕強大,而不是張王李趙劉家富可敵國。

於是鄭朗遞了一個小紙條,讓趙頊回內宮詢問太太后,太后,皇后,並且將均輸法與市易法細則講述一遍,看她們反應如何。

趙頊一時未反應過來,興沖沖地跑到內宮講了一遍,並且做了樂觀的推演,想一想,全國一年有多少商業盈餘,鄭朗說商稅徵得好就能徵七八千萬緡,那麼最少能賺一億兩億緡,只要斂其中的一小半,國用馬上就豐足起來。

還沒有說完呢,三個女人就嚷了起來。向氏如今還沒有發言權,曹太后只能勸說,高滔滔可沒有留情,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痛斥。並追問是那個混蛋大臣出的餿主意。

一時半會解釋不清楚,趙頊被罵得灰溜溜逃回來。

鄭朗第二張紙條上寫了兩個名字,第一個名字乃是向皇后的父親向經,第二個名字乃是鼎鼎大名的八仙之一曹國舅曹佾!(非虛誇,乃史實也)

外戚嘛,趙頊仍沒有看明白,想了想,將身邊一個老太監喊到一邊詢問。老太監一直站到現在,當然也隱隱猜出五六分,壓低聲說道:“兩位國丈家皆有經營。”

趙頊臉色灰暗了。

曹高向三家皆有生意,因此鄭朗推行市易法時,有意用股契對三家做了退讓。

這個過程中不可能鄭朗私自跑到內宮找高滔滔面對面談心,皆是借給趙頊侍講時對屏風後的高滔滔傳達,趙頊很清楚。但能讓鄭朗提起,身邊隨便問一問太監都知道的,這兩家生意做得有多大,可以想像到的。

也就是說,若說這些頂級大賈與豪門是國家的蠹蟲,岳父與曹國舅兩家是其中最肥的兩條。

鄭朗又笑了一笑,道:“陛下,還有諸工,既然如此決定,大家且散,如何決議,有好方案請擬條呈。”

中書還有一大堆事務要忙呢。

趙頊又擡頭看着鄭朗,什麼決議啊,自己剛纔離開了,不清楚。鄭朗道:“陛下,留介甫下來向陛下稟報吧。”

王安石留了下來解說。

鄭朗心頭長鬆了一口氣。沒有怪王安石,想國家好,急得。但最害怕的就是王安石固執,即便是自己,也未必能勸動。還好,結果不是太悲觀。也慶幸,少年時做的決定有多英明,否則現在朝堂上一個王安石,一個司馬光,就是自己,也夠喝上一壺。

京城開始對均輸法產生一些爭議。

這個問題不嚴重,實際史上均輸法雖反對聲音大,支持的人同樣很多,包括保守的小蘇蘇轍,保守的大程程顥。到了青苗法,改革党進一步分流,再到市易法,改革黨所剩無幾了,僅剩下少數幾個孤家寡人。而且因爲北方旱情,今年糧價出現一些上揚,也給了均輸法通過的好時機。就在這時,西北再度傳來噩耗。

鄭朗的“苟和”贏得大多數士大夫的贊成。

以和爲貴嘛。

不過略不如梁氏的意,梁氏想用一個土門就換回整個綏州,鄭朗也妥協了,一個土門代價太小,將土門周邊西夏佔有的二十幾個堡砦一起交還給宋朝,綏州你拿回去。誠意也能說是十足,梁氏卻不滿。

秘密調動數千精兵進入西使城,突襲甘谷城與雞川寨中間的劉溝堡。剖開歷史真相,宋朝兵將實際真的不軟弱,多次以少勝多,可上面苟和,主動出擊的次數少,顯得看上去很“弱送”,這就造成一個局面,一味的被動防禦。但邊境那麼長,僅是防禦,也註定多次戰役是成了以少敵多局面。不是每一個將領皆象三種楊文廣那樣。劉溝堡守將範願就不是,面對數倍於己的敵兵,戰敗,劉溝堡,一千多名宋朝兵將一起被西夏人屠殺,擄掠不可勝數。

接到前線奏摺,趙頊大怒,在朝會上拿着這份奏摺不停地在桌面上敲打:“這就是朝廷一年花幾十萬換回來的結果嗎?難道夏賊比遼國還強大嗎?”

給了契丹錢帛,契丹也能算是老實,雖在慶曆時敲詐過一回,並沒有真正出兵相向。然而西夏呢?

有的人想說,只要將綏州交換給西夏就平安無事了,但在趙頊暴怒之下,一個個皆不敢作聲。

趙頊又看着鄭朗,問:“鄭卿,你保薦的那名大將位在何處?”

“陛下,他非是將領,也是士大夫,進士出身。”鄭朗舉起牙笏答道。不能讓趙頊將王韶定成武將行列,否則王韶以後會很悲催。

“不管他是否是士大夫,他有軍事才能嗎?”

“臣認爲他有。”

“他在何處?”

“此時在麟州。”

“下詔,讓王韶率五千兵士,出擊銀州,不管是攻那一堡寨,朕要他奪下此堡寨,盡斃賊兵,還我大宋之威嚴!”奶奶的,憑什麼只准西夏侵犯大宋啊,難道我們不能反擊嗎?以直報怨,以牙還牙!

第175章 興趣六百三十五章 皇佑之治七五百零十章 太監的反攻第40章 花會(上)第305章 疑問品第231章 黃河五百九十八章 科學的力量中第7章 坐禪九百二十九章 雪大結局五四百八十章 站隊上第612章 賢相(上)第361章 最強折家軍(三)六百八十八章 行路難第91章 爲官大道五百三十三章 騎士禮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九百二十四章 踏第352章 在路上(八)五百八十六章 良策第322章 金剛經的秘密(下)八百四十七章 聖人第109章 懸壁八百六十四章 第三者下八百十六章 坐臥者第24章 三疊陽春第149章 算計八百二十九章 收官四百四十一章 始上四百九十章 炮打範歐六百三十章 皇佑之治二第189章 第二抓·詩八百八十章 高原雄風二七百五十八章 不怕第185章 第二抓·誤第69章 王老虎第72章 糊塗第173章 走鋼絲(下)第223章 湖上,小露鋒芒五百八十四章 最缺的八百十四章 恩欲歸己怨使誰當第174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五百六十二章 歸第236章 割(五)四百五十三章 悲情的雨六百十一章 天命七百四十七章 高山流水四百八十九章 人類慾望史第298章 失信六百十章 夏雷第307章 鄭體六百零七章 首相五九百十一章 崩潰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第73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上)第218章 找朋友(下)p八百四十章不划算的生意四百二十四章 風騷的石頭六百五十一章 崑崙關上第4章 第一米第182章 兩小鬥中丞·遠大第32章 三變小妻子(上)三百三十七章 第二步八百四十八章 幫手六百六十八章 快樂第303章 殺雞(中)六百二十一章 御史的榮耀第284章 東風七百零三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六百九十一章 動員令下第167章 最牛的學生(三)第323章 返京四百十一章 銷魂彭陽上七百十六章 反方向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第38章 謝絕三百七十八章 太子絞肉機七八百八十章 高原雄風二八百八十六章 琉璃珠中第151章 抓五百七十八章 並七百二十五章 營救二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第113章 可愛貴、賤道寧(下)七百五十三章 皇儲第307章 鄭體五百四十章 太傅第104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上)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五百三十一章 救駕來遲四第246章 嫁衣神功六百十六七章 戰後下六百三十一章 皇佑之治三五百九十一章 父子第146章 恭賀四百九十九章 迷信好第209章 大三元(五)五百五十一章 三顆星星第65章 對眼四百二十八章 替罪羊第236章 割(五)
第175章 興趣六百三十五章 皇佑之治七五百零十章 太監的反攻第40章 花會(上)第305章 疑問品第231章 黃河五百九十八章 科學的力量中第7章 坐禪九百二十九章 雪大結局五四百八十章 站隊上第612章 賢相(上)第361章 最強折家軍(三)六百八十八章 行路難第91章 爲官大道五百三十三章 騎士禮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九百二十四章 踏第352章 在路上(八)五百八十六章 良策第322章 金剛經的秘密(下)八百四十七章 聖人第109章 懸壁八百六十四章 第三者下八百十六章 坐臥者第24章 三疊陽春第149章 算計八百二十九章 收官四百四十一章 始上四百九十章 炮打範歐六百三十章 皇佑之治二第189章 第二抓·詩八百八十章 高原雄風二七百五十八章 不怕第185章 第二抓·誤第69章 王老虎第72章 糊塗第173章 走鋼絲(下)第223章 湖上,小露鋒芒五百八十四章 最缺的八百十四章 恩欲歸己怨使誰當第174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五百六十二章 歸第236章 割(五)四百五十三章 悲情的雨六百十一章 天命七百四十七章 高山流水四百八十九章 人類慾望史第298章 失信六百十章 夏雷第307章 鄭體六百零七章 首相五九百十一章 崩潰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第73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上)第218章 找朋友(下)p八百四十章不划算的生意四百二十四章 風騷的石頭六百五十一章 崑崙關上第4章 第一米第182章 兩小鬥中丞·遠大第32章 三變小妻子(上)三百三十七章 第二步八百四十八章 幫手六百六十八章 快樂第303章 殺雞(中)六百二十一章 御史的榮耀第284章 東風七百零三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六百九十一章 動員令下第167章 最牛的學生(三)第323章 返京四百十一章 銷魂彭陽上七百十六章 反方向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第38章 謝絕三百七十八章 太子絞肉機七八百八十章 高原雄風二八百八十六章 琉璃珠中第151章 抓五百七十八章 並七百二十五章 營救二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第113章 可愛貴、賤道寧(下)七百五十三章 皇儲第307章 鄭體五百四十章 太傅第104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上)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五百三十一章 救駕來遲四第246章 嫁衣神功六百十六七章 戰後下六百三十一章 皇佑之治三五百九十一章 父子第146章 恭賀四百九十九章 迷信好第209章 大三元(五)五百五十一章 三顆星星第65章 對眼四百二十八章 替罪羊第236章 割(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