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走隊

“仝明,你爲什麼要告訴本官,莫要說什麼德化,本官來杭州半年,幾乎沒有任何動靜,更無從談什麼德化。”

“有所求,人無利豈會往?”

“那你貪的什麼利?”

“鄭知府寫的那本中庸,在下看過,很精闢啊。”

“直接說出你的來意。”

“你的中庸之道是調和陰陽之道,鄭知府身邊不乏能人異士,包括幾個學生,天資都很高。鄭知府本人更是天資過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我沒那本事,你直接說。”鄭朗皺眉道,他最怕聽到的就是這句話。

才高也會招人忌。

其他朝代,才越高忌諱越多。換作疑心的君主,自己十有八九得到不好的下場。就是趙禎朝,自己也要防止三人成虎。

“請鄭知府耐心的聽我說,”仝明不以爲意,又徐徐說道:“論國家大事,論才學,琴棋書畫,詩歌賦文,我不及鄭知府遠矣,然而鄭知府行事光明磊落,包括府上的學生,陽重,陰卻少了。陰陽不調和,何來中庸?”

老子的中庸竟然讓你這樣曲解,鄭朗啼笑皆非,道:“你意思是你給我帶來一份陰氣?”

“也不是陰氣,是一些小手段,但絕不是雞鳴狗盜,能拿得出,就象鄭知府給有本領的工匠年薪一千貫,在下的旁門左道不亞於這些工匠,所以在下毛遂自薦,期求投入鄭知府門下做一門客。”

“做我的門客不難,我也缺少門客,”什麼陰啊陽的,鄭朗沒有當真,可家中門客僅施從光一人,要麼鄭州的作坊管事柴克明,隨着自己這攤子事越來越大,人手已經不足。

司馬光離開後,王安石一個人也變得安靜下來,嚴榮有什麼資格與他爭,範氏兄弟更不想爭,於是無聊之時,跑到於潛與司馬光吵,司馬光高興的不亦樂乎,先敬若上賓,然後再吵。這件事也成爲杭州的雅談。但兩年後王安石也要去科舉,家中更缺少商議的智囊。

鄭朗從沒有小視別人智慧,自己高明的地方,是後世的知識,終需要人補漏拾遺,因此早晚要增加門客。

繼續說:“但我也有底線,你說的韓信,我懂,是有作用,是陰着……可你觸犯了我的底線,小者爲家,大者爲國,同是宋朝子民,無論他們犯下什麼錯誤,都是同國的人,同家的人。有本事懲戒就懲,沒有本事懲戒就不懲,不得借用任何他國力量進行處罰,除非他已經逃離我朝。至於國與國之間,可以縱橫捭闔,但是外交,卻不等同用外國的力量對付本國人。這個韓信之策,我不接受。想做我的門客不難,只要你想出他策,我會讓你投於我的門下。”

仝明愕然,這是什麼古怪的底線,嚅嚅道:“它是最好的辦法。”

“我知道,想辦法與那個郡主聯姻,船上還有許多倭奴國的貴族女子,她們仰慕我們中國文明,只要擇一些家世好,又與此案沒有牽扯的人家,那麼不但倭奴國的皇族,有可能一些貴族,會競相與我國交好。不但可保兩礦太平無事,也可指使他們協助我們進行抓捕。也就是君所說的韓信。”

“是啊,不用付出多少,何樂而不爲?”

富弼琢磨一下,道:“這個辦法好。”

“好什麼啊?太宗攻打幽州,沒有攻克,你知道堅守幽州城與我朝血戰的是什麼人嗎?九成是我們漢人!一個最看重根的民族,一旦到海外,立即不認祖宗,古怪來哉,爲什麼,是因爲我們國家沒有善待,不給怎求?只有給了,幫助了,他們纔會想家。還有,一直沒有培養國家觀念。”

大家盡忠的不是國家,而是皇帝。

一個是國家,一個是皇帝,兩者會造成什麼反差?

鄭朗說完揉腦袋,也不能怪仝明,家國觀念並沒有深入人心,也確實是好主意,可沒有人明白他的內心。其實私鹽他根本不想動,頂多改善一下亭戶,稍稍打擊大亭戶,不難做到,兩浙江淮七千亭戶,免一免稅,也不過三萬貫收入,朝廷損失不重。真正可惡的大亭戶也不過一兩百戶,能動得起。

但私鹽動不了。

這玩意兒幾乎是十倍的利潤,比後世販毒利潤還要大,又好脫手,誰個有本事阻止?

韓絳與呂公弼已經將紕漏捅開,又出了人命。若是李用德殺的人,謝天謝地,案子了結吧。俺不想再過問。但人不是他派人殺的,查不查?或者自己也學其他的官員載贓,將命案載到李用德頭上?

不得不查下去,可對方的勢力讓他忌憚,看樣子,自己還低估了些,那麼此案辦的難度更大。

放下手指頭,又問道:“仝明,本官問你,你是哪裡人氏?”

“在下是仁和北關人氏。”

“聽你的話,你也是一個有本事的人,爲什麼屈於我門下,想做我的門客?”

“算是有本事吧,可非是正途,青年時幾度科舉,連一個舉子都考不中,做學問不成,可學問放在其他方面,卻屢屢建樹。比如經商,在下幾個不小心,家產便有幾萬貫。”

聽他說幾個不小心,崔嫺在邊上笑了,道:“仝郎君,喝茶,喝口茶再說。”

“謝過崔娘子。”

等他喝過茶後,鄭朗又問道:“你如何知道本官的安排?”

“與他們,我也有些來往,雖不知道他們究竟在做什麼,大約的我能猜測出來。本與我無關,這段時間見他們有些惶恐不安,心下狐疑,正好今天聽鄭知府說起契股的事,又想到鄭知府那首曲子,忽然恍然大悟。”

“於是你脅迫本官,收你做門客?”

“我不是鄭知府,”仝明看了一眼邸報,微笑地說:“機會到來,若不知道把握,那就是我的過錯。科考也許終生無望,但投入鄭知府的門下,也是一條進入仕途的辦法。”

俺投入你門下,正是爲了做官的。

富弼無言,果然是一個陰人。

“行,說吧,除這個韓信之策,還有他策?”

“若不用此策,那就麻煩了,讓在下想一想,鄭知府不喜歡用外人的力量,但邀請倭國派出使者來我朝謹拜,算不算借用了外人的力量?”

“不算,那是朝拜。”

“鄭知府可以託王內侍邀請倭奴國派使過來,我朝雖是爲礦藏之事,但派了使節過去倒是真的,他們不派使節回訪,也是對我大宋的藐視。”

“還有什麼好藐視的?”鄭朗譏諷道,可明白仝明的用意,又道:“這是一策,可起的作用不大。”

“先聽我將話說完,還有一策,鄭知府打了草,也驚了蛇,如今之計,收一收,馬上宣判李用德等人的處決,他們會心安。再者聽鄭知府說礦有數十處之多,能否多放出數礦,讓他們爲之心動。一安一拉之間,暫時不會危害到倭奴國礦藏的安危。在下認爲,這纔是頭等大事。”

“嗯,你說的有理,富兄,等下回去後,你將這幾十人依律判決吧,秋後問斬。”

“鄭知府,明曰錢地可以全部付到州衙,大約春天鄭知州就要大治杭州,然而大戶們能解決,法海們卻無法解決。他們不解決,連西湖後面治理都無法進行。所以鄭知府讓人唱白蛇傳……”

富弼咦了一聲,這個陰人果然有些本事的,居然看出鄭朗放出白蛇傳唱本用意,這個用意自己還是過了好久,鄭朗做出一些提醒,才領悟過來的。

不簡單啊,這個陰人。

“讓我想一想,真不行秋後吧。”

“屬下也認爲到秋後爲妙。”

“不得以屬下自稱,我還沒有收你爲門客呢,你這幾條辦法,都不能解決問題。”

仝明愁眉苦臉地想了一會兒道:“真沒有他法,他們的根一半紮在倭奴國,那邊不動,僅在杭州動,不行啊。要麼,我與他們多多親近,看能不能打聽到更多的消息。”

“也罷,但你要小心。”

既然要做內探,不能再逗留,說完仝明立即離去。

富弼看着他的背影說道:“這個人倒有幾分本事。”

地位不一樣,看待問題眼光也不一樣,若是仝明擠到朝堂裡擔任重職,以他這種不計手段做法,富弼會很反對的,不過做爲門客,確實是一個幫手。鄭朗道:“不能小視天下人,有本事的人很多,不一定非得中進士,比如張元吳昊。”

提及這兩人,富弼不能言,不服氣不行啊。

商議一會,富弼也離開。

鄭朗對王原說道:“你去將那個郡主喊來。”

“喏。”

“官人是……”

“嫺兒,你又在亂想。”

“妾沒有啊,只是不解剛纔你說的不用那個韓信之策,又要喊她。真若是官人將她納入門下,也不是不能,她是郡主,雖是一個島國的郡主,地位也十分尊貴,納入鄭家是鄭家的光榮。”

“你知道就行,她是郡主,再怎麼說也是郡主,怎麼可能會做我的小妾,不要胡思亂想,對這個國家我沒有多大好感。”光榮啥啊,這些倭人,倒貼他一千萬貫,也不會納之。

崔嫺只是笑,眼睛笑眯成一條縫。

“開心是吧,不再擔心我象別的士大夫,家中養有幾十個家記。”

“你真喜歡,養就養,但不能養幾十個。”崔嫺心虛的說。

“去,別與我玩心眼兒,杏兒,四兒,環兒。”

“官人在。”

“從今天起,到你們陪宿,每人一月一旬。”

“那不對,”環兒說。

“哪裡不對?”

“一人一旬,一月只有三十天。”

“某一個人不用管她啦。”

“爹爹,什麼叫陪宿?”

崔嫺翻了一個白眼,道:“女兒不小哪,你說話也不注意。”

鄭朗也翻白眼,還沒有三週,有什麼好注意的。

俺是穿過來的,女兒不是穿過來的。

笑鬧一下,延子與通譯被帶了進來。

“見過鄭知府。”

“坐。”

“不知鄭知府找我有何事務?”

說話十分不方便,什麼都要通譯來翻譯,鄭朗道:“找你有兩件事。”

“請明示。”

“自唐朝後,你們國家發生了許多事,我們中國也發生了許多事,除民間商貿交往外,兩國已經很長時間沒有互派使節。我想提議,邀請你們天皇派出使者,來我們京城,參加我們陛下。”

“這個好啊,”延子眼睛放起光,與中國打交道划算,回贈厚,還指導技術,來杭州時久,看到許多好東西,看能不能央請宋朝皇帝將這些技術也傳授給自己國家。

不是她想得美,是中國喜歡做這個冤大頭。

“另外一件事,感謝你們天皇對我們使者的招待,因此,我特地送一幅字畫給他。”

“謝過,”此事延子也聽說過,爲得到他的字畫,北邊那個皇帝契丹特地派人偷竊,只是此人不喜贈送人字或者畫,聽到他的字漂亮,可沒有幾個人得到過。

今天給自己叔父送字,也是一份厚厚的情義。

鄭朗也不想送,沒有辦法,牽連太廣,自己只好這樣做。拿出一張藤紙,在上面寫了白居易的《長恨歌》,不要給高深的詩歌,倭人與高麗人看不懂,只有白居易的詩歌淺顯易懂,因此在這兩個國家內,白詩流傳甚廣,杜詩與李詩,他們反而很陌生。又畫了一幅仙子圖,楊貴妃成了仙子,成了真人。

花了一個多時辰,才畫好寫好,交到延子手中。

延子千恩萬謝的離開。

鄭朗又對王直吩咐道:“你悄悄去來記客棧,對劉大海他們吩咐,讓他們先回去,不要再查了,以免驚動。回太平州等我音訊。”

“喏。”

範純祐嘆息一聲:“何故如此?還有王法嗎?”

鄭朗一笑,說道:“爲什麼如此,你父親就在江東,爲什麼不寫信去問一問?”

休說自己,換范仲淹過來,也頭痛,恐怕大半不願意碰這個黴頭。

奶奶的,韓絳與呂公弼這兩小子是不是在意在坑自己?

第二天繼續開會。

獻給倭奴國各方勢力近四十萬貫的物資,要分攤的,朝廷拿出二十萬貫,其餘的私人分攤。但朝廷不僅是這二十萬貫物資,去年冬天又訂購了二十萬貫的船舶,前後達到四十萬貫。

一時半會不能交付,有的船塢速度慢,製造一艘大船要兩年時間,快也要大半年。並且每艘船造價十分昂貴,虔州上浮船塢最高峰時一年造船三百艘,費用四十萬貫,這是官塢,不能作準,貪墨太厲害了,但海船要求更高,私塢造一艘面闊三米八,身長十五點五米,可容五十人,排水量僅四五十噸的標準釣槽船,需花費四百貫。

一艘排水量達到五六百噸的船舶,造價達到五千貫,大型上千噸排水量的船舶,造價超過一萬貫。鄭朗花了四十萬貫,也不過訂製了六十五艘。但不怕貴,一定要好。

如今杭州官場的清廉,更保證了船隻的質量,至少不會吃回扣,宋朝也有回扣的。

這些用最新技術,最好木料裝備的船隻,更能保障以後海上航行的安全姓。是根本所在,因此新船下水後,會將眼下的船隻全部替換。

還有火藥、武器,不能按照五五開攤派,眼下朝廷佔了五十份,其他各戶只佔十五份,用費也必須按照這個比例攤派下去,保證絕對姓的公平。

以及人手,先前朝廷會派駐兩千五百士兵,銀礦那邊是一千五百人,金礦那邊是一千人,還有一千五百名私人武裝,半兵半工。不算虐待,畢竟付了高薪的。若做得好,一年付兩百貫,就是在京城,也能過上舒服的生活。

主要還是從當地獲取勞力。

因此另外準備了近十萬貫貨物,包括供給。

接着又宣佈另一件事,再派人查詢五處銅礦,不僅是宿務島,有的更遠,比如棉蘭老島Tampakan銅礦,藏精銅有一千多萬噸,還有幾百噸黃金。是理論上的儲藏量,以現在的本事,能開採出來十分之一就很不錯了。還不是最遠,比如格拉斯貝格銅礦,同樣是特大型銅礦,但在伊裡安島。

肯定有,但找多少天才能找到,沒有人能知道,越往深處去,人煙稀少,雨林密集,氣候惡劣。這些地方又有大量的土著人,還有食人族,糾紛戰鬥是難免的。

而且鄭朗有一個最大的遺憾,這幾座大銅礦皆是含銅量很低的斑岩礦,最高不足百分之一,低的只有百分之零點四五,以現在提煉技術,會糟蹋更多。

最好的,還要往裡面去,估計眼下不成,太遠,別將幾十艘船繞來繞去,繞得連家都回不來。

就是有了指南針,有了他這張詳細的海圖,鄭朗對遠處伊裡安島依然很擔心。太遠了。弄不好自己都無從解釋,地學,學什屁,這些地方聽都沒有聽說過,自己怎麼就知道的?

呂宋島上沒有動,上面住的原住民太多,雖有數礦,也知道具體位置,但不易動,且多分散,動之不划來。用一些物資,與他們交換,當作未來的供給點。

不要問多少,只要能找到,隨便糟蹋,三四百萬噸銅是能得到的,有可能還外得幾十萬兩黃金。

提前拋出來,不是因爲仝明所說,是趙禎逼的。

鄭朗也急啊,馬上就要開戰了,國庫裡有多少錢,他很清楚。這一急,會多死多少找礦的人,不管了。

他不管,其他人更不管。

這一消息立即炸了營。

能算出來的,按鑄錢算,三四百萬噸銅也能鑄十億貫錢,但要扣去大量成本的,可這個數字也讓所有人眼睛綠了起來。

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開始登記註冊,那些代表要註冊的,以後不可能動輒將所有人聚集起來商議,有事找代表。

шωш◆ттκan◆¢ o

散會。

富弼撫胸道:“這一下朝廷危機化解。”

“錯也,遠水解不了近渴,這些銅礦品質也不高,想要開採提煉出來,有的最少得花三百年,甚至五百年。”慢慢採吧。走了幾步,又說道:“仝明說我到排陣的時候,索姓走隊也開始吧。”

“何謂走隊?”

“撥一些款子,用最快速度修三十艘海船,不用大,兩千料即可,這些船也不是用來裝載貨物的,也不載客,專門裝載士兵,用於海戰。”

“海戰?”

“有近憂,也有遠憂,不但近憂有可能在海上作戰,後面也有可能在海上發生一些糾紛,夷人不懂孔孟之道,對他們更要恩威並用,以威爲主,以恩爲輔。象倭奴國,正是唐朝將他們打怕了,纔對我們中國必恭必敬。走隊吧。”

走隊就走隊吧,反正這支海上的水軍遲早要建立的,不然海上的運輸無法保障,以前是私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將來一半財富是朝廷的,不能不管。

鄭朗又說道:“也不是一無是處,我們是官府,代表着朝廷,對方難纏,終是見不得光的。他們是被動應付,我們卻可以從容地將這曲十面埋伏彈完。”

第169章 最牛的學生(五)八百二十章 治平改制中第191章 橄欖枝第369章 天都石窟(上)第197章 省試(上)第78章 君子守德第103章 大家(下)第92章 爭琴五百九十二章 奇貨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四百六十四章 大計劃六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四百九十章 炮打範歐四百四十二章 始中六百二十三章 撈人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四百二十八章 替罪羊四百九十一章 慶曆士風第184章 美人(下)第57章 道(一)五百四十一章 信任的人四百零一章 大戲·成下六百十六七章 戰後下第17章 好兄弟九百零四章 春天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七百九十三章 帝王心七百六十四章 和約六百二十五章 大票上第32章 岳父的糊塗第33章 三變小妻子(下)第249章 母訓第30章 後生四百六十五章 大計劃七四百七十九章 降下七百二十九章 情怯下四百九十九章 迷信好四百七十九章 降下七百五十章 治國或平天下九百零二章 孟明視八百六十五章 兩個瘋子八百九十五章 大會戰七第243章 號角七百零五章 擒龍下第143章 問一(五)四百零九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五百五十五章 賭約八百零二章 老天都不怕九百十一章 崩潰第124章 火第31章 好多老浪花四百十二章 銷魂彭陽下三百七十六章 太子絞肉機五七百二十七章 營救四第14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上)八百十二章 秋後第133章 神秘女郎第349章 在路上(五)四百十四五章 老人五百五十五章 賭約八百七十二章 河湟五四百十八章 鳳凰第239章 出手(中)第27章 偶爾壞一回(下)第257章 菜刀第612章 賢相(上)四百二十二章 定川寨中第43章 花之戰·納蘭四百七十八章 降上七百十四章 親事五五百六十一章 追五百八十三章 坑第50章 小妻子,小心眼(下)第321章 金剛經的秘密(上)第331章 最強的聲音(下)六百九十二章 民與兵上第73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上)第2章 修剪九百十六章 風雪大斗拔谷七百三十七章 其實不重要下第6章 約定(下)四百七十八章 放上四百四十四章 良言第220章 處女地(二)四百四十章 託下五百十九章 相歡上第191章 橄欖枝四百二十八章 替罪羊八百十四章 恩欲歸己怨使誰當三百八十三章 帥才第121章 喜訊八百七十九章 高原雄風一第53章 鳴天下(二)四百六十三章 大計劃五五百三十三章 騎士禮五百九十一章 父子第4章 第一米五百二十章 相歡下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第41章 花會(中)
第169章 最牛的學生(五)八百二十章 治平改制中第191章 橄欖枝第369章 天都石窟(上)第197章 省試(上)第78章 君子守德第103章 大家(下)第92章 爭琴五百九十二章 奇貨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四百六十四章 大計劃六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四百九十章 炮打範歐四百四十二章 始中六百二十三章 撈人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四百二十八章 替罪羊四百九十一章 慶曆士風第184章 美人(下)第57章 道(一)五百四十一章 信任的人四百零一章 大戲·成下六百十六七章 戰後下第17章 好兄弟九百零四章 春天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七百九十三章 帝王心七百六十四章 和約六百二十五章 大票上第32章 岳父的糊塗第33章 三變小妻子(下)第249章 母訓第30章 後生四百六十五章 大計劃七四百七十九章 降下七百二十九章 情怯下四百九十九章 迷信好四百七十九章 降下七百五十章 治國或平天下九百零二章 孟明視八百六十五章 兩個瘋子八百九十五章 大會戰七第243章 號角七百零五章 擒龍下第143章 問一(五)四百零九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五百五十五章 賭約八百零二章 老天都不怕九百十一章 崩潰第124章 火第31章 好多老浪花四百十二章 銷魂彭陽下三百七十六章 太子絞肉機五七百二十七章 營救四第14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上)八百十二章 秋後第133章 神秘女郎第349章 在路上(五)四百十四五章 老人五百五十五章 賭約八百七十二章 河湟五四百十八章 鳳凰第239章 出手(中)第27章 偶爾壞一回(下)第257章 菜刀第612章 賢相(上)四百二十二章 定川寨中第43章 花之戰·納蘭四百七十八章 降上七百十四章 親事五五百六十一章 追五百八十三章 坑第50章 小妻子,小心眼(下)第321章 金剛經的秘密(上)第331章 最強的聲音(下)六百九十二章 民與兵上第73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上)第2章 修剪九百十六章 風雪大斗拔谷七百三十七章 其實不重要下第6章 約定(下)四百七十八章 放上四百四十四章 良言第220章 處女地(二)四百四十章 託下五百十九章 相歡上第191章 橄欖枝四百二十八章 替罪羊八百十四章 恩欲歸己怨使誰當三百八十三章 帥才第121章 喜訊八百七十九章 高原雄風一第53章 鳴天下(二)四百六十三章 大計劃五五百三十三章 騎士禮五百九十一章 父子第4章 第一米五百二十章 相歡下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第41章 花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