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六十五章 兩個瘋子

八百六十五章 兩個瘋子

提起董氈,鄭朗心情未必好,因爲馬上就要對付人家了。前世種種爭論,說宋朝打吐蕃佔不佔理,鄭朗一直未乾涉,現在出來了,不佔理!百分之百失去了道義。打是必須打的,就是不佔理,爲了軍事需要,也要河湟開邊。但若是董氈此次出兵替宋朝解圍,又不知道朝堂一些人說什麼閒話了。

“董氈?”趙頊狐疑道。

“這樣吧,陛下可請一人前來。”

“誰?”

“章楶!”

“不錯,朕差一點忘記此人了。”趙頊開心地說道。與忌憚無關,畢竟朝中需要一些懂財政、軍事、政治方面的士大夫,否則鄭朗一旦出事,難道宋朝象蜀國那樣,那就無人可用了。從國家需要,也要有大量人才儲備。

章楶帶了上來。

進入館閣,崇文院校書,並且在秘書省擔任一個職位,沒有辦法,誰讓館閣官貴呢。不過職位仍然很低,沒有資格參加都堂會。

趙頊讓他坐下。

鄭朗這才說出兩種辦法,說道:“臣以爲董氈必出兵,原因有四,吐蕃唃廝囉三子分裂,吐蕃由是勢弱,然三人皆是唃廝囉的兒子,虎毒不食子,然而董氈不同,吐蕃分裂事實讓吐蕃自此削弱也。因此董氈會非常憎恨繼續分裂。”

這個道理對於吐蕃來說,還好一點,中原王朝自西漢時就明白了。

“董容再次意欲背叛吐蕃,西夏又試圖用姻親關係,誘使董容在武勝軍並立諸羌諸蕃,甚至將手伸到河州董氈勢力範圍,雖因王韶招降諸蕃,導致董容計劃失敗,但董氈能高興嗎?西夏南下,原來僅得到北會州與蘭州以西地帶,現在卻將勢力延伸到龕谷與古渭州一線。南侵了數百里,包括武勝軍一些部族先後投降。董氈能高興嗎?唃廝囉去世,董氈威望不高,也需要一場勝利來樹立威望。西夏國小,居然敢抽出近三十萬軍隊,無論河西走廊或者天都山皆已兵力空虛。一旦吐蕃出兵,涼甘二州皆無兵可以防守,那麼就能度卷大量的財物與人力。並且這些人力多是六穀部吐蕃人。兩個仇恨原因,兩個出兵理由。董氈會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朕想,應不會。”趙頊微微笑道。只要董氈出兵,西夏人必從慶州撤兵,不然慶州未攻下來,河西走廊丟失。那太得不償失了。而且讓吐蕃得到河西走廊,這個世仇壯大起來,宋朝再與吐蕃聯手,西夏滅亡遲早而己。一撤兵,慶州圍解。

“萬一董氈懦弱,還有第二個方法,質夫,你來說。”

“鄭公,你說吧。”

“不。還是讓你來說,在軍事上我不及你。”

章楶不知道鄭朗說的是好話,還是歹話,嚥了一口氣道:“陛下,臣就獻拙了。我朝與西夏邊境長達兩千裡,都勝過了與遼國的邊境線長度,故防禦起來很吃力。原來還好一點,西夏只蔓延到北會州,南邊想入侵。只能從九羊谷或者沒煙峽入侵涇原。然現在不同,若出兵。都能危害到德順軍與秦州,又向南蔓延了七八百里路。”

這是才真正頭痛的地方。不然,無論王韶說得水點着燈,朝堂中的大佬也不會同意王韶開邊河湟。

“若是我朝懦弱,邊境越長,對我朝傷害越大,可反過來,邊境越長,同樣不利於西夏。比如此次西夏調動舉國兵力入侵慶州,其他地區兵力全部空虛,延鄜路保安軍也在慶州兵力攻擊之下,延州無法出兵,但涇原路那邊可以,若我朝再度出兵天都山,可以乘虛將天都山錫斡井大本營拿下來,生生將靈興與會州一切兩斷,再借機招撫諸族,西夏大軍必撤回矣。”

“章楶,你說得輕巧,老夫問你,此時決議,命令到達前線,再做準備,最少十幾天時間,纔可以出動兵力,那時,爲時早已晚了!”文彥博喝道。

章楶可不敢得罪文彥博,拱手說道:“文公,無妨,西夏人是瘋狂,然文公疏忽了他們的一條短處,不善攻城!元昊不可謂不猛矣,可每次率兵,僅攻下數座小的寨砦。定川寨大戰時,元昊幾乎發出西夏國內所有大軍,決戰定川寨,所破的寨砦又有幾個?而且這些寨砦又有幾個能稱爲大砦大堡?即便連彭陽城都未拿下來。再就是春天時葫蘆川戰役,非是樑乙埋有能力破寨也,而是我軍刻意放其破寨,誘之大軍深入。否則,以樑乙埋,即便蕩羌寨也未必能破得。相反,我朝軍卒野戰雖有種種缺陷,然攻城撥寨卻遠遠勝過西夏。此次西夏兵雖多,然率軍之人乃是樑乙埋,慶州諸堡寨幾十年的經營,遠比昔日諸寨更加堅固高大。至少戰至現在,雖有小堡淪落,可有那一個大堡寨淪落?休要說十幾天時間,就是一個月時間,慶州城也不會失守,就是慶州失守,前方諸堡不撥,西夏敢揚長深入乎?若不是認爲國家財政吃緊,實際此次西夏出兵,若調兵遣將,又是一次大好的反擊機會。”

又看了看鄭朗,說道:“不過樑氏很瘋狂,以西夏國力居然出動了三十萬軍隊,後一方雖能化解,我擔心西夏太后會更惱羞成怒,可能迅速蔓延成兩國真正的大戰,這兩年不是大戰的時機啊。”

就是宋朝出動三十萬軍隊,也會吃緊的,況且一個小小的西夏!

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

梁氏的瘋狂都震住了章楶。

鄭朗一笑,他忽然想到了什麼,可一會兒微微有些失望,想到的是不斷的出兵,梁氏不斷的報復,只要幾年下來,西夏國內必疲憊不堪。但也不大好說,梁氏雖瘋狂,但不是瘋子,折騰的就是這幾年,隨後國力漸漸跟不上來的時候,眼睜睜地看着宋朝出兵河湟,也沒有敢動了。並且後面有河湟,有旱災。財政壓力也逼得鄭朗不得不希望西北能有暫時的和平。

章楶又說道:“鄭公,我說得對嗎?”

“質夫,與我意見完全一樣。此也是石門峽大捷之緣由。但西北如此,諸位,再想求和,非是求和愛民,而是賣國了。”鄭朗語重心長地說。

未必所有人會同意,但在眼下。是無話可說的。西夏如此強橫,若是契丹倒情有可願,誰叫人家乃是當世第一強國。可西夏終不是契丹,並且數敗於宋軍之手。然而現在整反過來了,宋朝不是宗主國,象西夏是宗主國。宋朝是蕃臣國,動不動就用武力來教訓。

韓絳說道:“鄭公,當初就不當將三萬多戰俘釋放回去。”

趙頊眼中同樣有些惋惜,若不釋放,西夏等於無形中減少了三萬多戰士,性質會截然不同。

鄭朗手一攤說道:“當初反對的人多,子華,我的性子你不是不知道,不想爭吵。爲了改革國家弊端,已經發生太多太多的爭吵,不想再爲西北又掀起無窮無止的爭執。只好謙和,可沒有想到我誠意十足,西夏仍發起兇狠的報復。”

“若非李復圭惹事生非,何故來此事?”文彥博說道。

“寬夫,李復圭僅是出了兩次兵,規模也不大,並且於鬧訛堡大敗。若此。這些年來,李諒祚夫婦二人多次挑釁我朝。我朝豈不是要出動五十萬軍隊報復乎?”

章惇強橫地說道:“文公,西北侵犯,乃是從治平時開始,正是你爲樞密使之時,其失不可謂不小也。”

好歹章楶是他的堂兄弟,文彥博剛纔說話時語氣輕蔑,讓章惇生氣了。他連老虎都不怕,哪裡怕什麼文彥博。

“陛下,章惇這是在污陷老臣,治平西夏侵犯我朝,老臣是在西府,隨後西夏侵犯我朝,臣在哪裡?”文彥博氣憤地說。

趙頊擺手道:“鄭公說得對,不能爭執,慶州安危乃當務之急,下詔讓蔡挺準備吧。”

司馬光草詔。

曾公亮突然說道:“陛下,臣不才,又年老,請陛下準臣致仕。”

他是老了,七十二歲,但原因不在此,而是在下面的彈劾聲。屬於溫和派,爲人方正穩重,而且默默地配合着鄭朗改革,看似清靜無爲,實際這幾年也有功勞的。並且軍械監在他帶動下,發展很快,居功甚傳。不過其人有一個缺點,貪財,曾有人彈劾曾公亮殖貨至鉅萬,也就是斂財斂了幾十萬緡之巨。也有私心,藉着位居首相之位,將他的兒子與幾個親侄子陸續提撥,授人把柄了。

鄭朗發起改革,爭議不休,曾公亮擔任第一首相,這幾年他受到的彈劾書也不在少數。並且贊成鄭朗改革者,也不大滿意,你曾公亮何德何能,一直呆在這個首相位子上。若不是考慮到他也是樊樓宴的主角之一,兩相夾攻,早就將他掀翻下去了。新的舉報製出來後,對他的彈劾再度興起,今又有西北軍事,曾公亮打算趁好收手。

但問題的關健,鄭朗不敢擔任一號首相。

有人,將富弼調入中書,問題也不大,可西府那邊怎麼辦?東西兩府權利分轄清楚,西府獨立權更高,讓文彥博主手西府,鄭朗放心嗎?

鄭朗暗中衝範純仁擠了一個眼色。

範純仁會意,說道:“陛下,自舉報懲罰制以來,下面騷動不休,以臣之意,當鬆一鬆,不然西北有邊事,國家再不安,終是不美。”

“如何鬆?”

“規避商稅乃鉅商情陋行也,可小民當中也有不肖之輩,自舉報苛嚴後,時有誣陷之舉,官員真假難辨,又拘於政令,不敢不查,苦不堪言。故臣以爲,政令必須稍做修改,下詔允各地州縣官甄別輕重真僞,對舉報者的舉報可查也不可查。爲了防止官員鬆懈,再有中江慘案發生。再下詔令,若有豪強對舉報者報復或毆打者的後果產生,必須降職處罰,若有命案發生,無論何時何地,一律貶去所有官職。至於監察司那邊,乃是國家在地方的耳目,政令仍然不動。”

是鄭朗與範純仁說好的。

曾公亮在中書遭到很多彈劾,時萌退意,提出來時及時地用此挽留,並且緩一緩。

鄭朗反對兩極分化,在他解說下。幾乎所有人也意識到兩極分化所帶來的壞處,例如六等以下戶,朝廷救濟都來不及,能徵到多少稅務。一等戶與大商人又能徵到多少稅務。想要國家稅務正常,還是扶持更多的二三四等戶百姓,或者扶持中小商人。

這條已得到大家的公認。

不過臨到自己頭上,舍不捨得將利益放棄?

重新苛嚴舉報制後,中小商人將不滿與怨氣一起發泄出來。並且大商人貨物龐大,容易盯上,就是一些衙前也因爲家庭貧困,有仇富心理,於是配合這些中小商人舉報盤查,導致下面就象水煮一樣。挺了過去,所有人皆公平的徵商稅了,對國家經濟會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甚至可以進一步的降低商稅標準。

但關健能挺過去嗎?

不要說鄭朗,就是史上強橫的王安石也挺不過去,因此此次執行苛刻的舉報制度,實質意義還是緊一緊,緊過後重新放開。範純仁建議就是與鄭朗協商的結果。

比以前還是緊,不過比三個月前的條例會鬆了很多。

至少各州縣官員有權不接受舉報案。舉報的人便會漸漸減少,還有監察司,但一路只有一個監察司,設地各路首府所在,能及時向監察司反應彙報嗎?等到了監察司那邊,黃花菜都涼了。

不過鄭朗加了一條,若有人對舉報者報復,報復者肯定要處理,官員也要處理。不產生嚴重的報復。舉報的人會減少,但還會有。也就達到比以前緊,但比前一段時間鬆的目標。

趙頊凝眉想了一會,鄭朗沒有白教的,明白了其用意,嘆了一口氣說道:“準。”

不要說鄭朗了,自己是皇帝,也不敢與所有士大夫豪強做對的。

鄭朗這才說道:“明仲兄,國家還沒有真正變好,望明仲存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雄心,幫助陛下,治理出一個千古未有的盛世。而且此時乃是國家最重要的關口,兩三年真正邁過去,盛世也就到來了,邁不過去,你,我,陛下,以及諸位臣工,皆會是千古罪人。”

“行知,我是老啦。”

“曾公,勿得多言,公想逼朕做趙武襄王乎?”

“臣不敢,”曾公亮伏了下來,於是暫時沒有言退了。

文彥博眼中閃過一絲失望,曾公亮退,他必會進,雖擔任樞密使,可有三個樞密使,富弼爲一,他爲二,呂公著爲三。只要曾公亮退讓了,自己要麼是首相,要麼是頭號樞密使。

瞅了一眼鄭朗。

鄭朗根本就不看他。

那怕文彥博再次示好,這一回鄭朗也無法相信了。

文彥博只好說道:“陛下,臣以爲自此西北多事矣,緣邊四路將士不能統轄,不如讓韓琦再至陝西吧。”

“陛下,讓臣去吧,”王安石說道。

很簡單的道理,如今竭力支持鄭朗改革的有王安石、韓絳、呂惠卿等重臣,大半支持的有司馬光、範純仁、曾公亮、呂公著、張方平等人,持中立態度有富弼、吳充、呂公弼等人,至於文彥博、呂誨、韓琦、歐陽修、範鎮等重臣,都是持反對意見的。

反對到什麼地步,只要鄭朗贊成的皆反對推倒,只要鄭朗反對的,便竭力支持贊成。

當然,越是這情況,鄭朗越將這些人提撥上來,名義是對自己掣肘監督提醒,實際也是一種容人之量,導致許多人反而漸漸投入鄭朗門下。磨得鄭朗很苦,可一直以來,鄭朗沒有落得呂夷簡小人的地步,正是因爲如此。

他們在朝堂或在地方反對,問題不要緊,若到了西北,後果不好想了,王韶是文臣,不敢將他怎麼樣,頂多掣肘,可武將呢,說不定傲傲的韓琦在不滿鄭朗情況下,能將種諤他們一起抓到長安,在長安城門處砍首示衆。

韓絳說道:“國家事務煩多,多勞煩介甫,介甫不可離京城,陛下,不如讓臣前去陝西吧。”

“準。”

以韓絳爲安撫經略招討使前去陝西。

韓絳非是好人選,不過鄭朗想了想,最終沒有作聲。

幾天後,果如鄭朗所料,董氈出兵涼州。宋夏爭戰,他坐收漁翁之利,在涼州擄了無數百姓牲畜,眼看涼州城岌岌可危,西夏不得不將軍隊撤回來。也不要說董氈存了好心,爲宋朝解圍的。與這個無半點關係,僅是撿便宜立威,順便報一氣之仇。

戰後一片慘淡。

慶州僅有一些小寨失守了。大寨沒有一個被攻破,但百姓多少遭到傷害,而且許多將士犧牲。西夏也未必撈得便宜,三十萬軍隊,不要說在宋軍反擊下,許多將士犧牲。僅是武器糧草,就浪費多少?雖風調雨順,百姓又再次過上苦不堪言的生活。

鄭朗並沒有放過這次良機。

新的詔令下達,大家一起會意的,鄭朗故伎重演了,又開始在做退讓。

其實到了這時候,鄭朗的良苦用心,全部會意了。非是爲了對付豪強,沒有。反而用諸監給豪強們更多聚財機會。只是不想他們兼併,爲非作歹,危害貧困百姓。不想他們隱田,漏稅,傷害國家利益。只要意思意思,鄭朗也不想多事情。也就是鄭朗說的法度,度可謙讓,法不能退讓。一部分是妥協了,還有一部分人繼續作對。就是這個意思意思。也未必所有人捨得。

反對聲還有,稍稍弱了一點。

於是鄭朗大肆宣傳陝西戰役的種種情況。比如西夏不將宋朝當作一回事,這些年來年年犯邊,爲何?比如一個小卒子張吉,西夏人僅是逼他喊幾句勸降的話,居然不怕死,就是不喊,相反地對城頭上的宋軍鼓舞士氣,這是何等的壯烈行爲。

將視線轉移。

韓絳前去陝西,隨後兩府發生一系列的人事調動,先是中江慘案發生,朝廷以趙抃大學士之職,知益州以安人心,自從張順起義後,四川那怕有任何風吹草動,朝廷都會十分得視,此次任命合乎情理。於是讓陳昇之爲參知政事,看似陳昇之現在很不錯的,對此人事安排,鄭朗略有些猶豫不決,隨後默然。

東府變成曾公亮、鄭朗、王安石、吳充。

再到西府,以馮京爲樞密副使,又以司馬光爲樞密副使,司馬光屢屢拒絕,鄭朗相勸,韓絳一去,鄭朗對西府並不大放心了,呂公著與富弼性格溫和,馮京對改革是持反對意見的,很有可能西府讓文彥博掌控。因此苦勸司馬光進入西府,不使西府滑落。鄭朗內心還有一個用意,不主其政,不知其難,若有可能,讓司馬光再來中書呆上兩三年,讓他知道主持政務有多難,經此磨勘後,可能會更好一點。

西府於是又變成富弼、文彥博、呂公著、司馬光、馮京。

有改革派,有中立派,有反對派。

至少下面的人不能說鄭朗專權,排除異己。

這個不要緊,鄭朗卻關注了兩個小人物的人事變動。

第一個乃是前省元鄧綰,與蘇東坡一道省試的,但名次遠比蘇東坡高得多。分配到原州的東側寧州擔任通判,西北生活很苦的,哪裡及得上他老家成都,至少很難吃到回鍋肉了,呆得不安逸,看到改革帶來許多爭議聲,他做了投機,在舉報風波最大的時候上書支持,說陛下得伊呂之佐,諸多新法,民不莫舞聖澤,以臣所見寧州觀之,知一路皆,以一路觀之,知天下皆然,願勿移於浮議而堅行之。又條上時政數十事。王安石看到後十分欣賞,向趙頊推薦。

趙頊派人將他接到京城,親自會談,正好慶州被西夏入侵,先從邊事說起。鄧綰又條陳數事,甚得趙頊歡心。忽然問道:“鄧卿,識王安石否?”

未問鄭朗,非是鄭朗推薦的,再說,天下誰人不知鄭朗。

鄧綰說道:“不識。”

趙頊對王安石仍然很欣賞,乃是鄭朗重要的左膀右臂,因此說道:“今之古人也。”

這個古人二字在這時代意味着什麼?

主要還是趙頊太年輕了,無論鄭朗怎麼教導,肯定有欠缺的地方。一個古人,讓鄧綰心領神會。

趙頊又問:“識呂惠卿否?”

又答:“不識。”

“今之賢人也。”

張方平雖領三司使之職,鄭朗助之,三司最大的功臣還是呂惠卿。這一點鄭朗都無法否認,因此呂惠卿讓鄭朗難受了。用之弄不好就是一個白眼狼,不用那是浪費了一個重要的理財人才。因此在觀注着呂惠卿的動向,用是用了,防範在心中。在趙頊面前也點過一句,可鄭朗不能說東不西,說西不東。況且僅提過一次,趙頊都幾乎忘記了。此時在趙頊眼中,呂惠卿確實是一個人才,特別是今年財政進一步好轉,立功頗豐。

一番交談,鄧綰退下。

退見王安石,欣然如故交,大拍馬屁。但他不敢見鄭朗,鄭朗名聲赫赫,怕被鄭朗識穿了。兩人交談良久,鄧綰委婉地說我想助公行事。王安石同樣委婉地回答,你先回去等候消息。

然而事情傳到馮京耳朵裡,他十分不悅,與陳昇之聯手上書以鄧綰對邊事精通,請求朝廷將鄧綰調回寧州擔任知州。趙頊未想到其他,也就同意了。也等於是升遷,從通判到知州。鄧綰接到消息後大怒,敢情將我弄到京城來,還是讓我回寧州啊。於是呆在驛館不走,四處揚言:“急召我來,乃使還邪?”

有人就問:“那麼你想做什麼官?”

“不失爲館閣職。”

這真是一個不好聽的笑話,治平改制後,各個官員分權明確,館閣官名額也緊了下來,鄭朗將章楶開弄進館閣,費了多大的力氣?

問者抱着好玩的心態,又道:“能當諫官嗎?”

“那正是我的心願!”

臺諫機制恢復,權利增加,更難,章楶立下那麼大的功勞,又中了舉良方正科,也沒有得到諫官之職。這個笑話更冷。

不過不大好說的,以後他的家鄉會成爲西南最大的飛機場,因此鄧綰的一顆心想要飛得更高更高……

傳到王安石耳朵中,當時王安石想到的僅是馮京與陳昇之爲什麼要將鄧綰弄回去,於是在趙頊面前力保,還真讓鄧綰得逞了,宰相任命剛剛頒發,皇帝詔命再度下來,以鄧綰爲集賢校理檢正中書孔目房公事,正宗的館閣官職!

還有一人,秘收省正字唐坰。

他不是進士,而是靠蔭補得官的。

正當反對聲音最大的時候,唐坰上書,寫了一句話,秦二世被太監趙高控制,導致亡國,錯誤不在其強硬,而是他太軟弱了。

趙頊先是愣了一下,難道是怦擊鄭朗的。想了一會,會意,非是說鄭朗控制了自己,而是說自己不能過於軟弱,讓權貴將國家綁架,該改革的就要果斷去改革。

這時西北有事,國家又有欠負,看到這一句,趙頊恍若醍醐灌頂,大悅,立即將唐坰賜進士出身,提撥爲崇文院校書。

鄭朗中書與三司兩邊走,小事情肯定不會注意,得知這兩人的升遷後,十分愕然。說梁氏是神經病瘋子,那是不是對的,梁氏僅是瘋狂,非是瘋子。這兩人才是兩個真正的瘋子,一個比一個瘋!

八百零七章 倒計時四六百四十五章 平安符三百九十八章 大戲·聯手第47章 花之戰·:四翁八百九十一章 大會戰三八百五十九章 天亮了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五百十九章 相歡上第262章 琥珀五百五十一章 三顆星星第99章 講仁(七)第134章 小媳婦,你牛(上)第121章 喜訊四百二十一章 定川寨上第197章 省試(上)六百五十五章 桂州學第259章 問鬼(下)第166章 最牛的學生(二)第265章 大星第198章 省試(中)五百五十六章 揭開四百十五章 惡化五百零七章 渾沌中第230章 大中庸(下)第64章 天堂(下)第360章 最強折家軍(二)八百二十四章 簡中上六百四十三章 臨行中七百二十七章 營救四第70章 香閨第279章 天下四百六十五章 大計劃七三百二十八章 平戎策六百八十六章 風聲四百零四章 大炮七百五十七章 拜四百四十四章 深奧第172章 走鋼絲第11章 小鳥小飛(下)第309章 雞鳴山(下)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八百六十四章 第三者下第228章 大中庸(上)八百九十三章 大會戰五三百七十章 天都天窟中九百零八章 殿下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第361章 最強折家軍(三)八百六十四章 第三者下五百八十五章 兒戲第60章 道(四)第194章 送(下)八百十八章 燦爛四百四十四章 深奧四百六十二章 大計劃四六百八十三章 魔術師下五百八十七章 跳坑的第75章 幽蘭第150章 才子的可怕四百七十七章 放下第700章 逆轉(下)七百三十六章 其實不重要中第281章 依(下)六百六十九章 春風第146章 恭賀第19章 詩社(二)五百十六章 問邊五百八十章 指桑第225章 割(三)六百七十五章 幽蘭操下七百四十一章 權利二七百五十四章 趙禎的綠帽子五百二十三章 絕上第77章 歉書三百八十四章 魚肉與刀俎四百十九章 鳳凰下八百四十五章 遙指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中四百五十四章 機遇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六七百二十四章 營救一第261章 慶金枝第47章 花之戰·:四翁第38章 謝絕四百四十四章 深奧七百八十九章 小重山七六百九十六章 三關三六百六十五章 戰後上四百四十二章 始中第116章 談生意七百三十九章 種籽三百八十章 太子絞肉機九第32章 岳父的糊塗六百三十一章 皇佑之治三第318章 最神奇(上)六百十四章 古風上四百三十九章 託上四百零二章 呂夷簡的用意上九百十四章 萬事俱備七百五十章 治國或平天下
八百零七章 倒計時四六百四十五章 平安符三百九十八章 大戲·聯手第47章 花之戰·:四翁八百九十一章 大會戰三八百五十九章 天亮了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五百十九章 相歡上第262章 琥珀五百五十一章 三顆星星第99章 講仁(七)第134章 小媳婦,你牛(上)第121章 喜訊四百二十一章 定川寨上第197章 省試(上)六百五十五章 桂州學第259章 問鬼(下)第166章 最牛的學生(二)第265章 大星第198章 省試(中)五百五十六章 揭開四百十五章 惡化五百零七章 渾沌中第230章 大中庸(下)第64章 天堂(下)第360章 最強折家軍(二)八百二十四章 簡中上六百四十三章 臨行中七百二十七章 營救四第70章 香閨第279章 天下四百六十五章 大計劃七三百二十八章 平戎策六百八十六章 風聲四百零四章 大炮七百五十七章 拜四百四十四章 深奧第172章 走鋼絲第11章 小鳥小飛(下)第309章 雞鳴山(下)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八百六十四章 第三者下第228章 大中庸(上)八百九十三章 大會戰五三百七十章 天都天窟中九百零八章 殿下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第361章 最強折家軍(三)八百六十四章 第三者下五百八十五章 兒戲第60章 道(四)第194章 送(下)八百十八章 燦爛四百四十四章 深奧四百六十二章 大計劃四六百八十三章 魔術師下五百八十七章 跳坑的第75章 幽蘭第150章 才子的可怕四百七十七章 放下第700章 逆轉(下)七百三十六章 其實不重要中第281章 依(下)六百六十九章 春風第146章 恭賀第19章 詩社(二)五百十六章 問邊五百八十章 指桑第225章 割(三)六百七十五章 幽蘭操下七百四十一章 權利二七百五十四章 趙禎的綠帽子五百二十三章 絕上第77章 歉書三百八十四章 魚肉與刀俎四百十九章 鳳凰下八百四十五章 遙指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中四百五十四章 機遇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六七百二十四章 營救一第261章 慶金枝第47章 花之戰·:四翁第38章 謝絕四百四十四章 深奧七百八十九章 小重山七六百九十六章 三關三六百六十五章 戰後上四百四十二章 始中第116章 談生意七百三十九章 種籽三百八十章 太子絞肉機九第32章 岳父的糊塗六百三十一章 皇佑之治三第318章 最神奇(上)六百十四章 古風上四百三十九章 託上四百零二章 呂夷簡的用意上九百十四章 萬事俱備七百五十章 治國或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