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七十八章 放上

四百七十八章 放(上)

呂夷簡也未必真正理解了中庸,非但呂夷簡,孔夫子同樣對中庸恐怕也是懵懂,隱隱知道它的重要性,但沒有真正想明白。鄭朗亦是如此,他現在也沒有心思去想中庸。

關觀着時局,心中一聲嘆息。

本來慶曆新政可以走得更遠,不管怎麼說,它的種種措施在糾正着宋朝一些弊端。而且時機大好,國家困難,趙禎再次奮發向上,甚至配合改革,默許了君子黨對各個大臣的打擊。呂夷簡在家中養病,權利逐一交出,所謂的小人黨倒下一棵最大的樹,沒有帶頭的人,包括晏殊在內,晏殊能是誰的對手?

鄭朗沒有倒晏,否則藉着議和的當口,便可以將晏殊從容的弄下臺。

是大好時機,只要大度一點,將諸位大臣團結起來,包括王拱辰、賈昌朝在內,也會附首配合的,夏竦不高興,他一人能跳翻天嗎?但是……

鄭朗沒有勸,誰聽你的?趙禎勸,都未必勸動這十幾個人。況且自己。

逼急了,狗都咬人,況且這些人又有誰是好惹的,能不反撲嗎?

他想度身事外,可他是當朝宰相,怎麼可能?很快也陷入其中,而發生爭執的對象卻是他的好友之一,富弼。

羣盜入侵金州,金州知州王茂先貪生怕死,打開城門放盜匪入城,於是義軍洗劫州庫,將錢帛散及其黨與貧民,又將兵器逐一帶走。但王茂先不能這樣說,一說自己準得去嶺南,上奏開始撒謊,說我城中只有二十四兵,防禦不敵,敗走城外,導致羣盜入城。俺反抗過,不能怪俺。更不能將俺以通敵罪流放嶺南。

富弼信以爲真,上書說,西賊未叛之前,雖有盜。但不敢殺官。現在賊公開入州城打劫,使三四十州遭害。以前也有入城情況,都是夜晚偷偷入城,現在白天公開入城,擅開府庫,其勢日盛。不防備不行,金州只有兵士二十四人。才使羣盜生心。請於京城於一要害處增兵,爲諸州聲援。

這篇奏摺鄭朗不在意,僅是一處駐兵,不會產生多少冗兵。但接下來富弼一份奏摺引起鄭朗的強烈反彈(這篇奏摺文字相當優美,放在作品相關裡,大家有空去看一看)。

先說西邊用兵,導致騷動天下,物力窮困。人心怨嗟,朝廷缺少財力撫存,於是淪落爲盜。這句話頗得鄭朗欣賞的。然後說了盜賊的危害。又說前日曾上劄子,奏請於京西選擇要害數州,屯聚兵馬,以爲諸處聲援。這裡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從一處變成數州。又說盜賊勢大的另一個原因,是各地官員不力,請朝廷用人。這個鄭朗不管。又說了盜賊勢大的第三個原因,皇上仁德,但守舊弊法,不進賢才。使陛下仁德不能感化百姓,處置次第,導致賊滿天下。臣每念於此,不寒而戰。

不用說得那麼恐怖,不是讓你們改了吧,放手讓你們改。你們看那一個大臣不順眼,馬上就退罷此人,還要怎麼着?

這個鄭朗還是不管。

所以不能偷安苟且,只求天幸,要改革,要用人,轉運使、知州、知縣皆要用良吏,守護城池,安集百姓,又得要郡所屯之兵,掎角救應。再次說到這個要郡屯兵。

這份奏摺給了趙禎很深刻的應象,於是以後不捨裁兵,而且在京西、京東、江淮陸續的增加禁軍。

鄭朗呈上一奏,在奏摺裡說道,之所以盜賊多,用兵使財政苦,加上災害接踵而來,這才產生大量盜賊。又有官員怯弱無能,使賊勢猖獗。京西有兵,多集中在洛陽以東,孟州、鄭州、滑州、許州、陳州一帶,一備契丹,二拱衛京城。京西路往西兵力是很少,但不是沒有,襄州二營、鄧州四營、汝州有十營!隨州一營、商州一營,近二十營軍隊,況且還有大量廂軍與衙役,盜賊起事之初規模並不大,多是幾十人,請問這些官兵與衙役在哪裡?

盜賊進入金州,金州兵力是很少,可盜賊數量同樣很少,僅幾百人,金州有城門有城牆,有衙役,還有百姓,大戶人家的僕役,還有守城的武器,王茂先在幹什麼?開門迎賊,過份者,鄧州順陽知縣李正己不但開城門迎賊,還備鼓樂,遠迎數裡之外敲鑼打鼓,歡迎盜賊進入順陽城作患。請問他們什麼時候反抗過?或兵少,元昊寇涇原路,四萬大軍兵臨渭州城下,渭州城中僅有兩千餘兵,豈不是兵力更少,西賊豈不是比盜賊更加兇悍,那麼是不是要開城門投降?

增兵能解決問題?增再多的兵也沒有作用!相反,駐兵越多,冗兵越重。冗兵重,導致兵士多,國家就無法善待,冗兵重,無法選良將,軍隊苛剝之事會更加繁多,冗兵重國費增加,百姓負擔更重。前兩者是兵士淪爲軍賊重要原因,後者是百姓淪爲盜賊原因之一。

國家正在裁軍,行疏導之策,弼爲什麼倒行逆施,採用堵塞之法?說不能因循守舊,這是何爲?

不是增兵的問題,關健是朝廷怎樣才能培養出來一支堪能使用的軍隊,而不是讓軍隊成爲酒袋飯袋之輩。將富弼一頓狠批後,又提出一個請求,允許他出兵陝州。

陝州三門盜匪劫糧,欲斷陝西糧道,用心極惡。只要朝廷糧食不能到達陝西,饑民擴大,義軍才能擴大。但事先詔書說好的,韓琦主管陝西路剿匪,鄭朗主管京西路剿匪。所以鄭朗的軍隊就在澠池的崤山,離陝州並不遠,卻不能越權進入陝州鎮壓。但韓琦事務更多,裁軍、撫軍、防邊、撫民還要準備剿匪,人在長安,鞭長莫及。這才使盜賊膽大包天的劫糧道。

奏摺遞到京城,趙禎也沒有說富弼不好,但準了鄭朗與韓琦便宜行事。怎麼剿匪看着辦吧,快給朕將盜匪鎮壓下來,不然國家亂了套。

鄭朗這才停止了爬山活動。

與狄青商議,但在商議前問了一句:“狄將軍,爲什麼我讓兵士訓練登山?”

“陝南京西多大山,一旦大軍兵至,盜賊戰不力。會潛入深山。說是大軍,但相公僅率領五千餘人,不足以掃蕩所有山陵。故未戰之前,訓練登山。讓兵士熟悉在山區作戰。”

“說得有理,”鄭朗額首道。

數股義軍主要活動地區多有大山,例如熊耳山,也就是後世的伏牛山脈,還有更雄大的秦嶺,以及其他連綿的羣山。但鄭朗又說道:“不僅如此,實際賊勢比較容易撲滅。畢竟朝廷一直很善待百姓,一旦糧食援援不斷到達,甚至會有盜賊主動脫離賊羣,重新化爲良民。我還有一備,是南方。”

“南方?”

“陳執方撲滅桂陽鹽賊,迫於無奈,將禍害漢人與熟蠻的生蠻遷移於他鄉,以防後患。但朝廷一直很善待這些生蠻。一度委屈求全,這些生蠻定下來不服。一旦重新反叛,哪裡的山更高大。林更深茂,各部生蠻更加兇悍。朝廷若大意,必然成爲南方大患。若迅速撲滅,對朝廷影響不大,若戰良久,必會影響朝廷財政。”

這個與狄青說容易懂。

戰爭越快對財政影響不會大,拖得越久影響越大,例如西北,單場戰役下來,包括定川寨的慘戰。所用經費並不多,雖然一波箭雨下來,就是幾千幾萬貫沒有了,戰後撫卹也花費了大筆錢,可這數量不會超過幾千萬。之所以用得多,是拖長了。幾十萬大軍吃喝,武器供養,以及軍餉糧餉,這纔是真正的大頭。

楊畋在南方墨唧了六年多時間,得花多少錢?

“一旦賊勢復起,我想推薦你去南方,可是南方多會在山區作戰,這些人今天的訓練,正是爲以後你所用。不知你意下願意否?”

“鄭相公,國家有難,我怎敢推辭呢?”

鄭朗點頭。

西北有良將,張亢馬上會陷入苦逼中,王凱與折繼閔離不開府州,王信年老,張岊與王吉雖勇,去南方不太適合,他們持勇犯禁,在南方複雜地形下,十分危險。種世衡也年老了。數來數去,只有狄青最適合,所以鄭朗這次特地從西北將狄青招到京城來。

但對眼下的時局會有作用。

天天在爬山,義軍會怎麼想?直接斷去他們在山區作戰的念頭!

鄭朗也不僅是率兵爬山,提前派人在摸清楚盜匪的底細,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韓琦同樣沒有動彈,但聽聞他將手下愛將紀質與景泰從秦鳳路、涇原路調來。景泰在鄭朗手上重用的,也算是韓琦的老部下。可一直沒有動,恐怕此時同樣在想謀略,打探盜賊的底細。

打探出來,這支劫糧的盜賊並不是郭邈山與張海的嫡系部隊,與張海有着一層關係,首領叫衛二達,宋朝喜歡結社,例如京城雜劇的緋綠社、蹴鞠的齊雲社,唱賺的遏雲社、耍詞的同文社、相撲的角抵社、清樂的清音社、射弩的錦標社、花繡的錦體社、使棒的英略社、小說的雄辨社等等,有文有武,有男有女,除京城外其他地方也有,而且越往北方去,武的意味更濃厚,例如北方許多弓箭社、買馬社與忠義巡社,都是民間自發練武,準備反抗侵略的民間組織。

京畿附近也有一些,不多,朝廷對此持的態度十分曖昧不清,一會兒支持,一會兒又擔心民強於官,於是反對。

張海便是鄧州弓箭社與英略社的一份子。

鄭朗聽到這個消息,沒敢稟報,害怕趙禎又會對保甲法產生不好的想法。其實問題也不是在百姓是否勇敢上面,百姓越勇敢是好事,才能強國強漢。根源還是治理。

謀反的原因也與西北戰役有關,張海是四等戶,屬於宋朝的溫飽半小康家庭,但也是這次戰爭受害最理的階層。這個沒有關係,他的妻子長得很漂亮,鄭朗親眼看到過了。

鄧州一名官吏貪圖張海妻子的美貌,於是刻意加重徵稅,導致張海夫婦於今年春天殺官淪爲盜賊,起初只有二十幾人,但柳植在鄧州不作爲,由是張海膽子越來越大,手下也越來越多。

後面打聽到的情況,鄭朗如實稟報,也讓君臣們反思一下。爲什麼這些人淪爲盜賊,確實范仲淹說的十件改革,有六項說到擇人,是有原因的。但找出原因,並沒有真正找出解決方法。鄭朗也沒有找到,但他沒有把握,並不會提議。

張海原來在弓箭社時,身手很好,這個鄭朗也看到過,未動手,但看到他們動作十分敏捷,有一些“英雄豪傑”與他結交,包括陝州這個衛二達。估計是張海派人蠱惑衛二達劫護糧隊,就是陝州本地人,地形熟悉,劫糧時化爲匪,離開後化爲民,官府難以查詢。

這也是眼界的問題,當真查不出來?

二十幾天下來,不但衛二達,包括衛二達的七十幾名同夥,讓鄭朗派人摸得一清二楚,並且讓人覺得搞笑的是,他們多數都是崤山山民。與鄭朗軍隊訓練的地方,一個在山東面澠池境內,一個在山西邊陝縣境內。

開始與狄青商議。

第二天,派出四十營將士,前去捉拿衛二達子一夥,四十營將士,皆是重新編營員滿之營,一千八百多精銳兵士,足以與兩三千西夏軍隊交戰了,卻用來對付七十幾名盜匪……鄭朗是用關公的偃月刀在宰雞。

五百九十章 破趙第193章 送(上)六百四十三章 臨行中第5章 約定(上)七百五十五章 罰與賞四百十四章 暗戰下第8章 危機第160章 八大王八百九十九章 逆轉上第153章 八大王,你無恥(下)第232章 割(一)第106章 求第166章 最牛的學生(二)第337章 小戰(下)四百四十四章 良言六百六十八章 快樂八百四十六章 士大夫七百四十二章 權利三五百八十三章 坑七百七十一章 太子一五百三十一章 救駕來遲四八百八十六章 琉璃珠中五百十七章 請使第4章 第一米第329章 陽光普照第346章 在路上(二)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第248章 劉郎第353章 從瞎氈開始(一)第327章 等待第183章 美人(上)七百零四章 擒龍上五百二十六章 肚量第113章 可愛貴、賤道寧(下)四百二十三章 定川寨下第181章 兩小鬥中丞·講歪理八百三十五章 殺夫案第246章 嫁衣神功六百四十九章 萊公詩五百三十六章 金龍六百零三章 首相一p八百四十章不划算的生意五百十一章 逆天第148章 銅錢五百三十四章 功臣四百四十二章 始中第225章 割(三)七百四十三章 權利四八百八十三章 蕃候六百九十二章 民與兵上五百十六章 問邊第116章 談生意七百四十一章 權利二六百二十章 耳光與棗子下第12章 刻絲(上)四百七十二章 爬山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五百二十六章 肚量第228章 大中庸(上)七百三十五章 其實不重要上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第123章 去第150章 才子的可怕九百十九章 輾壓第282章 潮六百八十一章 魔術師上五百五十二章 亂戰第102章 大家(上)第344章 目標定川砦(下)第202章 捉女婿(中)九百十章 排名第179章 兩小鬥中丞·四季四百二十六章 讀孟嘗君傳第337章 小戰(下)第337章 小戰(下)第213章 大三元(九)五百零八章 渾沌下八百八十六章 琉璃珠中四百章 大戲·成上第57章 道(一)第16章 山外的山 人外的人(下)第4章 第一米四百零一章 大戲·成下第49章 花之戰·普庵咒第13章 刻絲(下)八百七十一章 河湟四七百十二章 親事二第53章 鳴天下(二)八百九十三章 大會戰五第187章 第二抓·求四百九十二章 誰聰明七百五十二章 決策八百八十九章 大會戰一五百六十二章 歸第62章 召見九百二十五章 雪大結局一八百十一章 老師救朕四百二十八章 替罪羊第268章 戲法
五百九十章 破趙第193章 送(上)六百四十三章 臨行中第5章 約定(上)七百五十五章 罰與賞四百十四章 暗戰下第8章 危機第160章 八大王八百九十九章 逆轉上第153章 八大王,你無恥(下)第232章 割(一)第106章 求第166章 最牛的學生(二)第337章 小戰(下)四百四十四章 良言六百六十八章 快樂八百四十六章 士大夫七百四十二章 權利三五百八十三章 坑七百七十一章 太子一五百三十一章 救駕來遲四八百八十六章 琉璃珠中五百十七章 請使第4章 第一米第329章 陽光普照第346章 在路上(二)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第248章 劉郎第353章 從瞎氈開始(一)第327章 等待第183章 美人(上)七百零四章 擒龍上五百二十六章 肚量第113章 可愛貴、賤道寧(下)四百二十三章 定川寨下第181章 兩小鬥中丞·講歪理八百三十五章 殺夫案第246章 嫁衣神功六百四十九章 萊公詩五百三十六章 金龍六百零三章 首相一p八百四十章不划算的生意五百十一章 逆天第148章 銅錢五百三十四章 功臣四百四十二章 始中第225章 割(三)七百四十三章 權利四八百八十三章 蕃候六百九十二章 民與兵上五百十六章 問邊第116章 談生意七百四十一章 權利二六百二十章 耳光與棗子下第12章 刻絲(上)四百七十二章 爬山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五百二十六章 肚量第228章 大中庸(上)七百三十五章 其實不重要上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第123章 去第150章 才子的可怕九百十九章 輾壓第282章 潮六百八十一章 魔術師上五百五十二章 亂戰第102章 大家(上)第344章 目標定川砦(下)第202章 捉女婿(中)九百十章 排名第179章 兩小鬥中丞·四季四百二十六章 讀孟嘗君傳第337章 小戰(下)第337章 小戰(下)第213章 大三元(九)五百零八章 渾沌下八百八十六章 琉璃珠中四百章 大戲·成上第57章 道(一)第16章 山外的山 人外的人(下)第4章 第一米四百零一章 大戲·成下第49章 花之戰·普庵咒第13章 刻絲(下)八百七十一章 河湟四七百十二章 親事二第53章 鳴天下(二)八百九十三章 大會戰五第187章 第二抓·求四百九十二章 誰聰明七百五十二章 決策八百八十九章 大會戰一五百六十二章 歸第62章 召見九百二十五章 雪大結局一八百十一章 老師救朕四百二十八章 替罪羊第268章 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