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

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

船隊順流而下,迅速離開桂州,幾天後便到了梧州地界。

站在船頭上,鄭朗看着青山碧水,黃河此時水不用說了,一片濁浪排空。長江要看,冬天枯水時季也變得不大好,披上一層渾濁之色。只有在夏天水位線最高時,才略略看到那份春來江水碧如藍的畫意。但鬱水不同,清澈見底,若眼力好,能看到水底魚兒在遊動。

幾艘大船駛過,帶起一層細微的白浪,就象一朵朵白雲在碧波上盪漾,瞬間又化爲粒粒珍珠散落在人間。

鄭朗忽然指着遠處說道:“資忠,季盧,你們來看,那就是傳說中的瘴癘地帶。”

田瑜與周沆擡頭順着鄭朗所指的方向看去。

那是鬱水邊的一片沼澤地帶,長着一些矮小的樹木,大片的蘆葦,以及一些草地,在這片片綠意中有大團晶亮的水面,此時,沼澤上籠罩着一層淡淡的霧靄,若有若無的,時有飛鳥從上空掠過,傳出清脆的鳴叫聲。很安靜很美麗的一塊地方。

但兩人看着那片淡霧,臉上都露出凝重之色。

田瑜忽然想起來,問:“鄭相公,爲何用傳說二字?”

“資忠,實際兩廣大多數瘴癘地帶都是無害的,有害的不是瘴氣,而是蚊蟲所帶來的瘧疾之災,一些毒蟲。越往南去,氣候炎熱,糧食高產,還能一年三季,水果也比北方甜美。然後老天卻沒有偏愛,給了你一面,便讓你失去另一面。”

後面這一句說得很有哲理。

“北方毒物稀少,過了長江,開始有少量毒物生存,例如竹葉青,土地蛇。但再往南,毒物更多,不但有毒蛇。蠍子,蜈蚣,蜘蛛,巨蜂。蟲蛾,一些花草,人煙稀少,這些毒物聚集區,成了人類膽寒之地,又有一些腐敗地區,可也要看。你們看。如果在那片沼澤地帶,圍上一道堤埂,及時將低窪區的水抽乾,等過了瘴氣發作時間,進行翻耕暴曬,將這些毒物逼走,腐敗物燒焚,還會不會有瘴氣存在。”

“代價太大了。”周沆說道。

“代價是大。可是季盧,你再目測一下,那一片沼澤能有多大畝積?”

周沆既然名列良吏行列。也不會是一個只讀死書閉門造車的官員,上過山,下過鄉的,目測了一下,說道:“大約有三四百頃面積……鄭相公,耕地?”

“對了。就是耕地,兩廣若是全部象河北那樣開發出來,最少能獲得耕地一百萬頃,並且多是三季之地,糧食高產。一畝地年收成能在四五石之間,能養活三四千萬百姓。”

這是一個理智的說法。

宋朝說江東圩能高產到七八石,實際均產遠不是後人所能想像,不要說七八石,就有一個三四石,以宋朝六億多畝的耕地。糧食可以吃一半扔一半,米價甚至能掉到十幾文錢一斗了。

真正的高產田,一是江東圩,二是兩浙耕地的精耕細作,整個北方與西部產量其實很低的。有的低產地區甚至不及一石,還有大量的瘠地,山地,坡地,鹽鹼地,又要分出一部分糧食釀酒,喂牲口,以及種子,又有一部分地因爲收益低下,或者地的主人逃荒而荒蕪,一部分地又種桑植麻,還有災害,將這些意外的因素一起加在裡面,一畝地產量有可能僅勉強一石。

所以鄭朗說一畝地收成能達到五石,沒有說能養活七八千萬百姓,而只說養活三四千萬百姓。

就是這個數字,已經讓周沆與田瑜驚訝萬分。

周沆張大嘴巴道:“三四千萬人啊?”

田瑜卻想到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那麼北方怎麼辦?”

不是問北方,而是問宋朝怎麼辦。禁軍主要呆在京城,也要保持京城的人口密度,若是整個宋朝重心向南偏移,未必是好事,有可能就會引發災難。

“北方……北方……我在想辦法啊,資忠,季盧,若是我有一策能解決北方糧食問題,但要付出幾萬人的生命,你們說值不值?”

“什麼辦法?”

“在大洋的彼端有幾種作物,適合旱地種植,產量極高,往往一畝地能收成五石,十石,可是相隔幾萬裡,中間甚至沒有島嶼做補給,彼端又生活着大量的土著人,不是南海那個大島(指大洋洲)的土著人,比哪裡的土著人更密集,偏偏文明又稍稍先進,對付起來更頭痛。地形也遠比嶺南還要惡劣,大洋風暴又多。想要成收,最少得派出十支船隊,每一個船隊要保持在數千兵士,才能在抵達時自保。可是我枯算了一下,即便十支船隊前往,以現在的船舶技術,以及彼岸的兇險,又必須要找到這些作物的種籽,而不是僅登一個岸就代表着成功,那也未必能有一支船隊安全返回來。你說我該不該提出這項提議?”

“提……”田瑜忽然停了下來。

到了這層面上,田瑜不傻。

怎麼提?

五石十石固然動心,可得死這麼多兵士,若成功了,還好一點。若十支船隊全部失敗,即便是鄭朗,政治前途也徹底完蛋。

周沆問道:“真有?”

“有啊,在杭州南海的海客說過,”鄭朗又將他編造的那個故事重新說出來。

“就是有,我朝不是隋煬帝時代,”田瑜苦笑道。

鄭朗也搖頭笑了笑。換那一個時代,聽聞這個消息,也會不顧幾萬兵士的犧牲,前去尋找,但在趙禎朝或者趙頊朝都不行,西伐失敗,宋神宗痛哭數天,難過得生了一場大病,請問沒有足夠的把握,誰敢讓幾萬兵士東下,去那個神秘的彼岸尋找幾個作物種籽?

這是美好的時代,還是有些悲催的時代?

三人又站在船頭說話。

這一行,鄭朗用意也是培養全能戰士。

全能戰士乃是鄭朗最反對的地方,臨行前趙禎在都堂與諸相議事,鄭朗就問了一件事:“世上有沒有全能的人才?”

幾人被問得莫明其妙。

鄭朗又說道:“沒有。不但我朝沒有,前代也沒有。蕭何做不了張良的事,張良做不了韓信的事,韓信做不了蕭何的事。爲什麼李靖與曹彬出將入相,真正入相後十分低調?一是美好的品德,知道謙讓,二是他們本質就做不好文臣要做的事!”

新穎的說法。大家全部訝然。

鄭朗又說道:“再如我朝,臣雖打了幾個勝仗,實質是諸位武將在出謀劃策,韓琦、范仲淹與龐籍三人雖有瑕疵,在文臣當中算做得很好了,若再換其他文臣,只會更糟糕。真實的祖宗家法乃是文臣治國。武將出徵,如潘美、王全彬與曹彬例,出則爲將,戰後迴歸,收回將兵權。嶺南是特例,不過若給武將更多的權利,也需節制,武將將兵。不可觸動財權與吏治政權,若想觸動,隨即召回。如此,安祿山會不會得逞實現野心?”

還得用武將,還得防範,但不能防範過頭。

怕觸動整個士大夫集團,鄭朗沒敢多深說,只是說了狄青南下的權利分配。

實際無論史書怎麼謳歌,韓琦與范仲淹軍事上的造詣其實還是一個二百五,半壇醋,離張亢與王韶等人差遠了。是在宋境作戰,若是出征西夏。由兩人領兵,還不知得敗成什麼樣子。算是好的,若是讓餘靖、尹洙與歐陽修等人領兵,會敗得更慘。

鄭朗看上去,很接近這個全能戰士,可許多地方也不完美。況且還有金手指,若將他腦海裡的那個硬盤摳出來,即便他很盡心盡責,有可能連餘靖都不如,就不用說是范仲淹了。

不過到了嶺南,無奈了。

不動無事,以周田二人的能力,會做得不亞於餘靖,甚至更好。然而一動,什麼事都會發生,必須讓二人更深入瞭解,也必須親臨一場戰役,以免發生意外時,產生怯弱。

在船上,鄭朗時常與二人交流,是一個相互學習的過程。

船隻順流而下,船速很快,眨眼之間,那塊沼澤地帶遠遠地丟在身後。田瑜問道:“鄭相公,我們當真僅有這點兵力征討蠻部?”

不大相信哪,如餘靖所想,狄青是人,不是神。鄭朗同樣是人,不是神,只是一個很有本事的大臣罷了。這點兵力能做什麼?

“這還能有虛言?”

“……”田瑜與周沆二人無語,還真想做神哪?

鄭朗瞟了一眼二人的表情,慢條絲理地說道:“打一個比喻,一座山脈上有二十頭猛虎,我只帶五十兵士上山,可帶上足夠的輜重車做攔截,帶上足夠的強弓勁弩與刀槍長矛,最後是我勝,還是虎勝?”

“如此,則是相公勝。”

“爲何?”

“虎無人聰明耳。”

“季貞,中的也。薛仁貴兵敗大非川,有人說郭待封之錯,有人說是失去地利人和也,有人說是論欽陵兵力佔據絕對的優勢。錯也,智謀不及也。一個統帥,若不能將手中的資源發揮,缺陷克服,就是失誤了。薛仁貴是虎,孤身一人在十幾萬高麗大軍中殺進殺出,無人能阻,三箭平定天山,可是智謀不及論欽陵,所以爲論欽陵侮辱。呂布譽爲三國第一猛將,論勇力能擊殺一百個曹孟德與劉備,但終被二人所殺。無他,智謀不及也。”

“鄭相公……”

“故我這一戰有這幾百人足矣,有兩個原因,一是地形?”

“地形?”田瑜不解了,整個鹽路除了廣州附近有大片平原地帶外,向北便是連綿的青雲山、羅浮山、九連山、蓮花山、武夷山這些超大的大型山脈,山勢蒼莽,樹大林茂,有何地形有利而言?

鄭朗搖頭:“你不懂,太行山也不小,但我朝就不能統治嗎?王化至也。自廣州北端開始,到循州到虔州,雖多是高大連綿的山區,長着密集的山林,可大多數地區因爲文明比兩廣其他地區發達,王化也至矣。朝廷難以管制的山區並不多,也就是生蠻所寄生的居住地帶厚度不及。這一點不象特磨道,皆是朝廷不能管制的地區,背後又是大理。生蠻活動空間除了這一百里的山區,有可能厚度僅是幾十裡,不能向南,不能向北。而我們可以藉助南面北面我朝的力量進行配合。這就是優勢。第二便是智慧。天生的軍事家很少,即便是霍去病、衛青這些絕世名將,也是自幼受過良好的教育,然後一步步成長起來的。不提軍事,其他方面也是,夫子這樣的聖人,還嘆惜一聲。四十不惑,到了四十歲,不解的知識才漸漸少了。試問,落後的生蠻地區,會不會出現名將?一個儂智高,已算是一代人傑了,還經過多次與交趾戰鬥的經歷,才得以成長。也不過如此而已。沒有地形的厚度,智慧又不足,故我用九百兵士足矣。”

“何策?”

“用裴行儉之策。”

“裴行儉?”二人皆是喃喃。

裴行儉與鄭朗十分相似。能文能武,智慧得有些妖異。先是文臣,做成很成功,軍事上真正聲名大振是在晚年,不過他很悲催,碰到一個更妖異的人物,武則天,因爲與武則天不對頭,被武則天蠱惑裴行儉的同族兄弟裴炎,借裴炎之手使裴行儉手下兩名心腹程務挺與張虔勖背叛。又不停地輾奔,累氣之下,一病去世。另一個猛人論欽陵同樣也是很悲催,那麼一個猛將,生生弄死了四十多萬唐軍,妖人裴行儉都不敢與之爭鋒。卻讓另一個女人沒祿氏弄死了。

這是周田二人的想法。

鄭朗卻不這樣想,人有所長,有所短,陰謀詭計,朝爭,政治上的陷害利用,乃是武則天與沒祿氏之長,軍事卻是她們的短板。正是一物剋一物,克住了裴行儉與論欽陵。不是二女智慧總和一定勝過了裴行儉與論欽陵。若強行比較誰更妖,真的不好比較,就象關公戰秦瓊,誰能說出一個長短。

裴行儉只有三戰,一戰是吃着喝着玩着,就將李遮匐阿史那都支捉住。二是黑山一戰,糧車伏兵,使突厥人不敢襲糧,於黑山又與突厥展開陣地戰,使突厥無以爲繼,產生內亂,殺死可汗阿史那泥熟匐來降,大首領奉職被活捉。三戰是代州陘口一戰,先是挑撥阿史那伏念與阿史德溫博不和,後是出奇兵出金山俘獲阿史那伏念家人,逼迫阿史那伏念自己兒將阿史德溫博捉住來降。

三戰經過史書做了詳細的記載,可細細想起來,還是不明白爲什麼會勝利的。如同陳慶之,幾千人縱橫幾十萬胡人當中,大小數十戰,擊敗幾十萬胡人,自己豪發無損,沒有道理啊。就是幾千兵士個個有項羽的本事,也做不到,但人家做到了。

再說通俗一點,李白的詩寫得好,可是誰能學習?

這三戰打得太過神乎其神,無可學習。能有什麼戰例可以借鑑?

周沆問道:“難道鄭相公也得到李衛公的兵書戰策?”

鄭朗大笑:“季貞,那是傳說,即便李衛公有兵書戰策,其造詣也未必能及上孫子兵法,孫子兵法早就普及,你看過,我看過,不知多少人看過,可看過的人又有幾個成了名將?”

“那是何策?”

“天機不可泄露,到時候你們就看到了。”

鄭朗就象鬧着玩一樣,然而另一邊餘靖有些着急了。

雖與鄭朗有些不感冒,但知道鄭朗在皇上心中的地位,別看朝廷又讓自己,周田二人來分鄭朗的權。這是皇上不想因鄭朗開一個惡例,而不是不信任鄭朗。

假如鄭朗出事,自己同樣會嚴重被牽連進去。

鄭朗大咧咧地說俺有把握,餘靖有點不相信。這是一個“悍不畏死”的猛人,西北數戰,一直就在前線,甚至利用自己做誘餌。然後膽大包天,真的跑到契丹。但沒有差錯?契丹一行多危險哪,只相差幾個時辰就回不來了。福大命大。萬一有失誤呢?

但是官大一級壓死人,不但官大,資歷也比自己深,學問也大,聲望更不用說了。那一方面自己都壓制不了這個強人。可膽子也太大了,九百人就敢深入生蠻境內。不行,越想越後怕,於是將事情經過寫了一遍,用快馬遞向京城。

與俺無關。俺是勸說過的。

此時孫沔已經返回朝堂擔任樞密副使,餘靖也有功勞,擔任工部侍郎(是職官,非是差官。人依然在桂州同知桂州,做爲廣南二路的二把手),但另一個人,趙禎苦笑了。

鄭朗。

此時鄭朗各項官職,職官,差官,兼官。館職官,一起到了頂,已經賞無再賞。

趙禎就想到以前種種史例,到了這地步,就意味着開始打壓了,不然怎麼辦,或者只有一個辦法,殺!

不過趙禎不是這種人。鄭朗對官職的輕淡也讓他放心。

不但賞無可賞,相反,許多大臣進言。不行哪,鄭朗擔任兩路的安撫經略招討使,掌握着所有的軍政財大權,不合祖宗家法,此例一開,鄭朗不會危害宋朝安全。可是後人誤會了怎麼辦?

趙禎只好讓周田二人去分鄭朗的權。

感到很內疚的,委婉地寫了一道旨書。鄭朗卻寫了一封回奏,說了一句,陛下恩寵信任便是對臣最大的賞賜,若擔心賞無可賞。君臣必生戒心,臣相反在嶺南不便行事。

多感人的一句話,只要恩寵便是賞賜。讓趙禎嘆息良久。

因此,鄭朗遠離朝堂,在趙禎心中地位不減反增。

接到餘靖充滿牢騷的奏摺,趙禎擔心了。將諸相召集,關切地問:“鄭朗此行可有危險乎?”

龐籍也茫然了,他未去過嶺南,可久在西北,對軍事或多或少懂一點,九百人,如何剿滅這些桀驁不馴的各部生蠻?

趙禎又轉向王堯臣與孫沔,二人對軍事方面也懂一點,問:“王卿與孫卿意下如何?”

王堯臣喃喃道:“有些冒險。”

孫沔也搖頭:“至少臣無能爲力。”

這些生蠻必須鎮壓,不然頭一開,再次叛亂,幾路動盪。但僅九百人,兵力太少。

富弼在軍事上更差一點,與劉沆、高若訥都是一臉的擔心。

趙禎只好轉向樑適。

樑適在深思,突然擡起頭問:“陛下,鄭朗與狄青誰在軍事造詣上更深?”

“狄卿吧,”趙禎不確切地說。

對此鄭朗做過自我剖析,論長,我長在格物經濟,格物學無幾人能及我,經濟上也無幾人及我,儒學還行,與范仲淹、胡瑗、歐陽修等人相差無幾,但在吏治上卻有數臣比我還要精通,只是他們在經濟上不及我,我能給百姓更富裕的生活,所有短處在這個前提下被掩蓋起來。

似乎是謙虛的說法,可趙禎細細一想,確實是如此,鄭朗擔任首相數年,長也就長在這個經濟,有了充足的經濟,才得以實行各種善政。還有許多短處的,不過一俊遮百醜,什麼缺陷都用錢砸死了,什麼災害用錢也堆沒了,所以國家數年大治,若不是契丹與西夏之逼,都能與貞觀、開元盛世相媲美。

至於軍事,鄭朗也反覆提及,對軍事上,我也是短板,僥倖我用人還行(金手指不錯),敢用一些武將,又聽取了適當的策略,這才取得數次大捷。真實軍事水平,不及狄青,不及張亢,不及王信,不及種世衡。

還是謙虛地說法,即便是真實的,會用人,會採用最恰當的策略,同樣也是一種軍事能力。

但此時幾大將領一起跟隨狄青去了特磨道,鄭朗手中並無大將可用,能用的僅是九百名兵士,是單獨行動,所以趙禎自己都不大確信。

擡起頭,盯着樑適問:“樑卿,你認爲呢?”

“陛下,臣以爲鄭朗軍事天賦遠在狄青之上,不信,陛下將拭目以待。”說到這裡,他眼睛有意從龐籍身上掃過,鄭朗爲首相,集東西府兩府權利於一身,樑適是沒有辦法了,這個小子太猛,俺招惹不起,但龐籍爲首相,樑適不服啊。鄭朗這次循虔鹽道一行,讓他看到一次天大的契機,一個撬動龐籍首相的大好機會!

PS:這段時間酒喝得太多了,崑崙關一節,打算增加故事趣味性,但整天喝着酒,又擔心與整體風格不符,畢竟這本書已經變成一本很嚴謹的小說(另一代言詞,又幹又澀),若是情節過於玄幻,將會成爲敗筆。如何取捨,在酒精的衝擊下,腦袋卡住了。頭痛欲裂,應酬之餘,看了煙大的新書,略略沉澱幾天(斷更幾天),可能會對訂閱產生嚴重影響,但收入不管了,堅決不能讓這本書產生任何濫尾的動向,自己認爲值得。也不敢承諾什麼,算是道歉。從今天起,新年算是徹底過去,更新也恢復正常。沒有意外,便是萬字更。以作補償。

再求大家一件事,用乙醚處理青蒿後,以宋朝的條件,如何保存它的藥效。有沒有懂行的人,請賜教。

第4章 第一米三百九十八章 大戲·聯手三百八十四章 魚肉與刀俎六百八十三章 魔術師下第281章 依(下)九百二十五章 雪大結局一第54章 鳴天下(三)第32章 三變小妻子(上)第200章 放榜(中)四百四十五章 不好啊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六第246章 嫁衣神功四百七十八章 放上第68章 拜師第302章 殺雞(上)七百三十三章 問好八百三十三章 數據化第61章 道(五)第45章 花之戰·鬥百花五百八十五章 兒戲七百二十四章 營救一第360章 最強折家軍(二)五百十八章 五問第342章 相公第272章 衝動三百九十章 阿干城五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上四百三十七章 祖宗與兒子六百九十二章 民與兵上八百二十五章 簡中下七百三十三章 問好四百四十二章 始中第18章 詩社(一)八百九十九章 逆轉上五百十五章 陳留橋七百九十八章 前夕六百八十七章 安眠香六百零八章 首相六八百零五章 倒計時二第220章 處女地(二)第225章 割(三)第101章 區別(下)第9章 小鳥小飛(上)第206章 大三元(二)六百五十一章 崑崙關上第198章 陰差陽錯七百二十三章 漏洞第263章 悲絲(上)七百零四章 擒龍上七百二十六章 營救三七百五十三章 皇儲三百八十五章 回家六百零四章 首相二六百二十七章 不是你的菜九百零九章 拜將第246章 嫁衣神功七百二十七章 營救四第334章 西風烈(下)八百七十六章 河湟九四百章 大戲·成上第24章 三疊陽春四百八十六章 從西邊出來的太陽四百九十三章 包拯出場上九百零六章 資敵第236章 割(五)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上四百六十六章 大計劃八五百五十二章 亂戰第37章 有客自遠方來三百八十一章 太子絞肉機十五百零八章 渾沌下八百九十八章 大會戰十第193章 送(上)七百九十七章四百二十四章 風騷的石頭第57章 道(一)第118章 大人物(下)六百八十四章 迷失的聖人第293章 點將(中)第288章 狐威(中)五百十九章 相歡上第311章 色賴有一六百十五章 古風下六百八十章 夜郎六百七十二章 強勢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六百八十六章 風聲第110章 閉門羹(上)五百五十五章 賭約四百二十章 兩封信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七百四十四章 權利五第197章 省試(下)第47章 花之戰·筆筒四百七十八章 放上第19章 詩社(二)第116章 談生意第197章 省試(下)
第4章 第一米三百九十八章 大戲·聯手三百八十四章 魚肉與刀俎六百八十三章 魔術師下第281章 依(下)九百二十五章 雪大結局一第54章 鳴天下(三)第32章 三變小妻子(上)第200章 放榜(中)四百四十五章 不好啊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六第246章 嫁衣神功四百七十八章 放上第68章 拜師第302章 殺雞(上)七百三十三章 問好八百三十三章 數據化第61章 道(五)第45章 花之戰·鬥百花五百八十五章 兒戲七百二十四章 營救一第360章 最強折家軍(二)五百十八章 五問第342章 相公第272章 衝動三百九十章 阿干城五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上四百三十七章 祖宗與兒子六百九十二章 民與兵上八百二十五章 簡中下七百三十三章 問好四百四十二章 始中第18章 詩社(一)八百九十九章 逆轉上五百十五章 陳留橋七百九十八章 前夕六百八十七章 安眠香六百零八章 首相六八百零五章 倒計時二第220章 處女地(二)第225章 割(三)第101章 區別(下)第9章 小鳥小飛(上)第206章 大三元(二)六百五十一章 崑崙關上第198章 陰差陽錯七百二十三章 漏洞第263章 悲絲(上)七百零四章 擒龍上七百二十六章 營救三七百五十三章 皇儲三百八十五章 回家六百零四章 首相二六百二十七章 不是你的菜九百零九章 拜將第246章 嫁衣神功七百二十七章 營救四第334章 西風烈(下)八百七十六章 河湟九四百章 大戲·成上第24章 三疊陽春四百八十六章 從西邊出來的太陽四百九十三章 包拯出場上九百零六章 資敵第236章 割(五)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上四百六十六章 大計劃八五百五十二章 亂戰第37章 有客自遠方來三百八十一章 太子絞肉機十五百零八章 渾沌下八百九十八章 大會戰十第193章 送(上)七百九十七章四百二十四章 風騷的石頭第57章 道(一)第118章 大人物(下)六百八十四章 迷失的聖人第293章 點將(中)第288章 狐威(中)五百十九章 相歡上第311章 色賴有一六百十五章 古風下六百八十章 夜郎六百七十二章 強勢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六百八十六章 風聲第110章 閉門羹(上)五百五十五章 賭約四百二十章 兩封信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七百四十四章 權利五第197章 省試(下)第47章 花之戰·筆筒四百七十八章 放上第19章 詩社(二)第116章 談生意第197章 省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