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三十三章 騎士禮

五百三十三章 騎士禮

趙禎隱隱感到鄭朗與賈昌朝有些不合,解圍道:“朕也不知,你說來聽聽。

“契丹人在軍事上多恥笑我朝懦弱,然見我朝袍笏之美,百官之富,餚果餼醪,炙膾甘珍,衣服器皿,薰澤光鮮,皆慕之,紛學華風。甚至互相競誇,包括契丹皇帝本人亦是如此,信仰釋老,學習儒家典籍,以中國自居。這種情況刺激了他們奢侈消費,於是需要更多金銀。然他們與我朝商榷數量巨大,許多銀子反而流通回了我朝。不僅是我朝給他們的歲幣,連同他們國內的部分產銀,也隨之流入我朝,這纔是慶曆二年契丹禁止氈銀與我朝商榷的原因所在。宋祁說此困中國計也。非也,倒不是刻意針對我朝的,而是大量銀子迴流到我朝後,他們國內缺少貨幣,不得不如此。”

“那與鐵錢有什麼關係?”

“在契丹先帝聖宗時代,我朝與契丹商榷,數量不大,先前又多得我朝銅錢,貨幣用量足,雖契丹鑄造數種貨幣,最多者是重熙通寶,一直未投入到市場上。後來兩國修好,我朝許多商品流入契丹,銅錢不足,於是將這些錢投放出來,依是不足。我朝於河東鑄鐵錢,獲利巨大,契丹人看到機會,在邊境亦仿照我朝鐵器鑄成大批鐵錢,因爲兌價比我朝的低,讓走私商人挾帶入境。現在市面上流通的鐵錢一半幾乎是契丹鑄造的。雖用鐵錢,看似朝廷獲得一部分利,可是使民間紛憂不斷,利弊參半,弊爲多。結果契丹卻獲得更大的利益,因此,臣以爲計,將市面上流通的鐵錢立即收回銷燬。否則必其契丹之害。”

這個問題有點複雜。

後來者只看到戰爭,卻不知道這幾個國家發生多起看不到硝煙的戰爭,特別是貨幣戰爭。

宋朝一直做得不是很好,無論與契丹或與金朝,都輸掉了這場爭鬥。

若說貨幣,幾個國家貨幣皆不足。後世有人用清朝多少銀子相比較,這是不對的,清朝一兩銀子購買力遠不及宋朝。

因爲貴,不可小用,也就是買零碎的商品時,金銀很難派上用場。但用途很多,不僅是用來製作器皿首飾,還便於賄賂、贈饋、佈施、賠償、贖身、借貸,在商業上又有遠動、路資、物價支給、物價表示、憑費、蓄藏、大宗交易等用途,也可以作爲賦稅交納、專賣收入、上供、進獻、軍費、賞賜、與國家一般用費。

雖不可“小用”,金銀已經在大規模的使用,產量在增加,一直供不應求,於是價一直在上揚,許多大戶人家便將金銀珍藏起來,導致金銀越發缺少,價上揚更快,直到平安監出現,價格才勉強穩住。

作爲貨幣本身,銅錢還是主流。

因爲錢不足,許多時候依然用絹代替貨幣交易,或者以物易物。所以後人一直無法準確統計宋朝收入,有人說宋朝最高收入達到一億八千萬貫,有人說一億六千萬貫,便在於此。

即便現在讓鄭朗統計,也無法有準確數字,有銅錢,有絹,有糧,有草,這是主要的,還有金銀錫鐵鉛,炭木料石玉,各種果蔬,文房四寶,各地特產,這也是宋朝的官方收入。

平安監出來,稍稍緩解,但大部分金銀銅用作器物首飾,沒有化成錢流入民間,即便化成了錢,也遠遠滿足不了宋朝龐大的經濟總量。並且用鐵錢換銅錢,宋朝是絕對性的虧本生意。以前契丹與西夏沒有發生戰爭,鄭朗一直未提出來,怕引起契丹的反感。直到戰爭爆發後,再也沒有必要任這個不好的勢頭髮展下去。

趙禎轉向王拱臣說道:“你派人查一下。”

王堯臣因爲母喪回家丁憂,空缺讓王拱臣補上,遷張方平爲御史中丞。總體而言,趙禎還是以保賈昌朝爲主,用賈昌朝來迅速平息君子黨所帶來的種種影響,特別是朋黨。

對此鄭朗不是很重視,但賈昌朝的種種做法,確實讓鄭朗很反感。

呂夷簡雖排斥異己,可不用種種罪名,讓大臣遭受公堂質對之災,況且還是立過功勞的大臣。賈昌朝就這麼做了。先是歐陽修,後是尹洙。

鄭朗定了定心思,說道:“臣聽聞今年以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國庫略有節餘,這本是國家的幸事,陛下一向克於己,善待大臣,這本也是國家幸事。可是陛下恩過於重,臣以爲不妥。恩威需適度,過於恩寵,一旦薄之,除非德操佳的臣子,進退無辭。其餘大臣未免反生怨懟之心。前者,即便陛下不過於優待,也會盡心盡責,忠君愛民。國庫略有所餘,臣以爲所用有三,一是備糧,防止有可能的災害,二是備庫,使國庫有所節餘,以防不測。三是仁民,自陝西用兵以來,臣在鄭州聽聞附近州縣名目繁多,有加耗,加耗又有耗米、倉耗、省耗、官耗、秤耗、腳耗,康定年時頭子錢全部納官,不得本州公用,自戰事開始,部分州府又再次將頭子錢納作本州公用,剝削百姓,又有觸面,市例錢,起綱錢、使用錢、縻費錢、呈比起、勘合錢、索陌錢、漕汁、州用、修倉、加點、打卓,有些名目連臣苦思冥想都想不出來的。這僅是兩稅外的額加費用,折變、支移、和糴、和買、折帛錢、就連新法產生的免役錢也產生諸多免夫錢、身丁稅等種種名目,還有商稅與城郭稅等等,朝廷下詔書恢復原狀,可各地州縣依有官員在橫徵暴斂。又有土貢,例如包拯在端州進諫硯臺一奏,土貢朝廷本須不多,例如端州硯、東南桔,然地方官吏卻借朝廷之名,又令種種名目,本是數百鮮桔,費用不多,褒獎之意遠大於嚐鮮用意,到了下面卻變成了一大弊端,給百姓帶來沉重的負擔。若國庫略有節餘,請陛下派臣子商議,看這些名目可不可以逐一廢除,這纔是仁愛之本。”

鄭朗說的這些是存在的,但也不能說趙禎朝很黑暗。

從老百姓身上巧立名目的剝削,那一個朝代的官員都在做。什麼制度都避免不了。(關於這情況,我在作品相關裡發一個轉貼,說明宋朝一些進步的地方)當然,若減少這些莫明其妙的名目,百姓生活會更好。

而且趙禎有一個最大的特點,也是壞習慣,存不住錢。戰爭伊始,宋朝各種稅務加上收入,一度達到一億三千多萬貫,後來減少稅力,給百姓緩解負擔。然各項開支達到一億兩千多萬貫,一直入不敷出。將宋英宗逼急了,嘗試改革。

可那時候韓琦與歐陽修主持朝政,兩人爲了保住地位,變得厚顏無恥,那敢得罪許多權貴,發起改革。這些困難留給宋神宗。宋神宗做皇帝后,興沖沖地跑到三司裡看賬冊,一看傻了眼,急得嗷嗷叫起來。這纔不顧一切,支持王安石變法。逼的。

這一諫不僅是愛民那麼簡單。

趙禎答道:“朕納之。”

鄭朗又說道:“前些年臣與宋相公商議報紙一事,宋相公離開朝堂,又發生諸多大事,此事不得行。宋相公前些時間寫信問我,臣今天提諫請陛下准許宋相公主持報紙事宜。只須立兩案,不得宣傳十逆行爲,不得流於豔俗下流,若此,朝廷可以將一些可以公開的邸報與詔書通過報紙向民間轉達,使民間百姓瞭解朝廷動向,君主想法與命令,配合朝廷言臣監督一些官吏的不法行爲。民間又可以利用報紙將百姓的想法寫出來,朝廷可用作參考與瞭解。這是於國頗有利的大事,等於是在替朝廷無薪而立無數言臣,輔佐國家,功莫大矣。”

報紙的事拖了很久,當時君子黨主政,鄭朗不放心,這項工具到君子黨手中,天知道會變成什麼?

因此,還得宋庠這樣的老好人來主持,會更公正。

“咦,朕怎麼不知道?”趙禎奇怪地問。

鄭朗草草說了一遍,先是官辦,但不禁止私辦,可以刊登詩詞歌賦文章,經義,小說,野史,甚至八卦,這是必須的,不然吸引不了讀者。然後是新聞,便是鄭朗所說的可以公開的邸報大事,民間議論,收益便是賣報紙的錢,以及廣告。廣告一說,又將君臣雷倒。好在宋朝已經出現一些原始的廣告,廣佈旗幡,上面書店家名稱,招攬顧客臨門,講開了,能理解。

對言論宋朝很寬鬆的,趙禎默想了一下,說道:“準。宋卿,你回去後寫一個草呈上來,衆卿商議草行。”

“喏,”宋庠大喜,這也是功績,他老實,爭不過別人,這是他難得的立功機會。

鄭朗繼續說道:“上次藍元震與臣談到種籽事宜,臣上過一道奏書。”

“爲什麼你不相信官員?”賈昌朝冷不丁地問道。

“賈相公,很遺憾,朝廷需要官員,但對官員我持悲觀的情緒,我兩位母親先後去世,心情不好,否則此時我會寫出仁義論,對人性的看法,我持中平意見,但利己主內,利人往外,真正能做到爲了國家,爲了百姓,不顧自己利益的官員很少。你說不相信,我也認同。比如賈相公自任首相以來,種種做法。”

你自己都做了首相,一屁股的髒東西未擦乾淨,叫下面官員怎麼幹淨?

其實鄭朗提議很理智,不經朝廷批准也可以落實。朝廷在裡面僅起着一些節制作用。培育種籽,已看到成效,但對官員鄭朗是持着悲觀的情緒,因爲他看得更多,無論那一種制度,想讓官員做傳說中的包青天,太不容易了。特別是中國官本位思想很嚴重,宋朝稍好一點,可貪官污吏仍然有不少。所以提議將這件事交給私人去辦。

但有三個條件。第一是善戶,第二按照種籽質量分成四等,售價是當地糧價的兩到五倍,第三不得用任何強制手段,逼迫百姓購買種籽。

善戶就是一些有良心的大戶,不是所有大戶都是霸道的豪強,宋朝有許多大戶善待佃農,興辦鄉學義學,救濟貧困百姓,甚至有的大戶在災害到來時,拿出重金購買糧食,主動配合朝廷賑災。規模不亞於後世。

鄭朗少年提議後,頗得趙禎贊成,前後接待五六批善戶,關健此時鄭朗沒有擔任首相,否則一君加上一首相,這種普善的思想更爲盛行。但趙禎這幾次接見,也起了帶動作用。各地都有一批善戶做了感人的事蹟。

再到技術性的問題,精耕細作,選最優良的種子,封閉式環境種植,以免花粉受幹憂,性質就是後世的種子公司。盈利爲輔,改善種籽爲主,所以善戶成了首要的前提。若事成後,朝廷再給予一些嘉獎。直接避開官府這一環節,以免產生不好的弊端。但到賈昌朝這一環節,卡住了。民以食爲天,怎麼想起來賺這個錢?

不要說扭不過來這個彎,但在這時代,確實難難以扭過來。

“再議,”趙禎說道。這時,他不希望鄭朗與賈昌朝發生衝突。

但今天鄭朗講了很多方面,有進勸主君的,有關係軍事、外交、稅務、財政與農業方面的,隱然有首相的風采,趙禎很欣慰,說道:“鄭卿,你久未來京師,朕在儒學上有些困惑之處,前去邇英閣替朕進講吧。”

大家識趣,自動告辭。

君臣二人走向邇英閣,趙禎問道:“卿丁憂於何時?”

問得很古怪,二孃情有可願,但鄭朗七位母親當中,一個大娘,一個四娘,必須很隆重的丁憂。真宗有制,二十七個月。最少還有一年多時間,若講究一點,二孃也要丁憂,那麼時間更長。

但鄭朗明白趙禎的心情,如實答道:“恐怕丁憂期滿,很難。張亢爲了得知準確情報,借用臣的名義,將郭逵派於契丹皇帝身邊。契丹兵敗,契丹皇帝對臣會更期待。爲我朝計,臣也必須早遲一往,正好契丹新敗,三軍奪氣,是臣去契丹的好時刻。若拖得久,契丹恢復元氣,必然進行一些報復。以契丹國力,若是小心謹慎,與西夏作戰,勝多負少。那時候,臣想從契丹逃脫回來,恐怕很難。”

“鄭卿,若是不準呢?”

“不妥,此時我朝必須與契丹進行假和,以換取他們對西夏人的仇恨。若因爲臣故,讓契丹嫉恨,對國家不利。臣答應是出使,若契丹扣壓臣,是契丹理虧,其錯不在於我朝。即便臣用計脫逃。”

“朕還是很擔心,對了,你的中庸有沒有重修?”

“臣心情一直不好,中庸事關儒家學問,沒有心情,不敢去修。不過打算這次回去後重新整修,至於仁義,臣沒有想好,則沒有膽量修撰,以免貽誤他人。”

“仁義?”

“主線臣想好了,先說人性的善惡。”

“卿認爲人性是善是惡?”對此儒家一直有爭議,孟子認爲人性是善,荀子認爲人性是惡。於是後人衆說紛雲,沒有最終的一致答案。

鄭朗答道:“以善惡來評說人性過於片面。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但皆是上古神獸。遺傳是一部分,但後天成長更爲關健,因此無論孟子或是荀子,皆重視後天的教育。但臣以爲人之初,未必是性本善,也未必是白紙一張。一是受父母遺傳影響,二是人性的本能,物競天擇,萬物爲了成長生存,一個個在進化,人更是如此,爲了鞏固自身的優勢,以及傳宗接代下去,人性偏向利己的一面,也未必是惡,但利己主內,利他主外。故臣在仁義對立共生後會着重寫一。”

“道家的一?”

“不是道家的一,道家認爲天地輪迴,從無到一到二到萬物,最終歸於虛無。臣的一沒有那麼長遠,仁中有義,義中有仁,不能簡單地用黑白觀看待,是一個很複雜的對立共存互生,這是儒家的一,與道家那個一無關。”是有些讓人迷糊,這樣一來,至少善惡的界限沒有那麼分明,確實,若寫起來,比鄭朗的所謂鄭氏中庸更復雜。

趙禎想了一會,也是迷糊一團,忽然啞笑,這個,還是讓自己這個大臣去想吧,省得動腦子。二人進入邇英閣,趙禎問了幾個儒學方面的問題,這也是一種優待的表現。不然怎麼辦呢,給官爵,人家不在乎,給錢,人家無所謂,只能君子相交,以誠待人。

走了出來,一個少女正在藉着秋風放風箏。

看到鄭朗,小蘿莉用大眼睛盯着他。

鄭朗只好停下來,說道:“見過公主殿下。”

“好象這不是騎士禮。”趙念奴說。

鄭朗狐疑地看着趙念奴。

趙念奴說道:“我問過挑筋教徒(指在開封的猶太人),他們說過騎士的故事。”

開封城有許多猶太人,但趙念奴生長在深宮,天知道她是從什麼途徑得知西方騎士禮儀的。鄭朗好笑地單腿跪下,行了一個騎士禮,說道:“臣見過公主殿下。”

趙念奴這才高興地在他身邊走來走去。

小姑娘長大了,很是美麗,但鄭朗忽然想到歐陽修那首詞:

江南柳,葉小未成陰人爲絲輕那忍折,鶯憐枝嫩不勝吟。

留取待春深。

十四五,閒抱琵琶尋。

堂上簸錢堂下走,恁時相見已留心。

何況到如今。

自己對這個小蘿莉肯定沒有歪念,可身在宋朝,這些士大夫們喜歡捕風捉影,胡說八道,若傳揚出去,自己有嘴也講不清楚,還是迴避爲妙,站起來,對趙禎說道:“臣有孝在身,來京已是不妥,還要趕快回去。”

匆匆忙忙逃走……

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四百零四章 大炮第49章 花之戰·普庵咒四百零九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二第120章 內定第17章 好兄弟五百四十九章 膽大包天第195章 天有情,天無情第29章 大家一起來洗腳第100章 區別(上)七百三十八章 儒家的核心第285章 白蛇傳(上)第333章 西風烈(上)第73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上)四百九十二章 誰聰明四百二十八章 替罪羊七百二十二章 很冷很暖四第94章 講仁(二)五百二十九章 救駕來遲二第81章 四君子(上)第292章 點將(上)第74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下)七百七十六章 純潔六百六十四章 變臉下之下七百十八章 相會下七百四十二章 權利三第277章 無敵(上)第326章 兼霞四百三十七章 祖宗與兒子四百九十八章 解圍第324章 小魔女(上)第341章 新時代第31章 好多老浪花五百三十八章 用春秋放虎四百五十一章 第一聲五百六十章 魔術四百三十四章 請使下五百七十八章 並五百零四章 老大五第281章 依(下)第64章 天堂(下)三百七十九章 太子絞肉機八六百五十章 蘇茂州四百三十三章 請使上五百九十三章 燙手上第304章 殺雞(下)七百十二章 親事三第280章 依(上)七百五十四章 趙禎的綠帽子第188章 第二抓;拖第4章 第一米第269章 特區·奇蹟之城(上)第40章 花會(上)七百五十九章 少年派的美麗背後七百零二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中六百三十四章 皇佑之治六第295章 排陣(下)第203章 捉女婿(下)四百四十七章 地獄之門下三百九十七章 大戲·和尚的傳奇六百七十七章 復北歸中五百零九章 前兆七百八十二章 皇子下六百三十九章 始四百零六章 在風中二四百五十三章 悲情的雨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35章 考(下)第255章 鬥法(五)九百零七章 抽薪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五百六十三章 奸人八百零六章 倒計時三第222章 處女地(四)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二四百五十二章 負作用七百五十六章 崑崙黃昏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第282章 魚鱗塘四百四十五章 地獄之門上第324章 小魔女(上)第314章 一荷渡湖六百六十五章 戰後上四百七十四章 父子四百八十一章 站隊下第300章 打雞第325章 小魔女(下)七百四十五章 誰怕誰六百五十章 蘇茂州四百五十八章 天長之戰下五百四十七章 四美第167章 最牛的學生(三)五百八十四章 最缺的五百零八章 渾沌下七百九十七章四百九十六章 推手中第349章 在路上(五)
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四百零四章 大炮第49章 花之戰·普庵咒四百零九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二第120章 內定第17章 好兄弟五百四十九章 膽大包天第195章 天有情,天無情第29章 大家一起來洗腳第100章 區別(上)七百三十八章 儒家的核心第285章 白蛇傳(上)第333章 西風烈(上)第73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上)四百九十二章 誰聰明四百二十八章 替罪羊七百二十二章 很冷很暖四第94章 講仁(二)五百二十九章 救駕來遲二第81章 四君子(上)第292章 點將(上)第74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下)七百七十六章 純潔六百六十四章 變臉下之下七百十八章 相會下七百四十二章 權利三第277章 無敵(上)第326章 兼霞四百三十七章 祖宗與兒子四百九十八章 解圍第324章 小魔女(上)第341章 新時代第31章 好多老浪花五百三十八章 用春秋放虎四百五十一章 第一聲五百六十章 魔術四百三十四章 請使下五百七十八章 並五百零四章 老大五第281章 依(下)第64章 天堂(下)三百七十九章 太子絞肉機八六百五十章 蘇茂州四百三十三章 請使上五百九十三章 燙手上第304章 殺雞(下)七百十二章 親事三第280章 依(上)七百五十四章 趙禎的綠帽子第188章 第二抓;拖第4章 第一米第269章 特區·奇蹟之城(上)第40章 花會(上)七百五十九章 少年派的美麗背後七百零二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中六百三十四章 皇佑之治六第295章 排陣(下)第203章 捉女婿(下)四百四十七章 地獄之門下三百九十七章 大戲·和尚的傳奇六百七十七章 復北歸中五百零九章 前兆七百八十二章 皇子下六百三十九章 始四百零六章 在風中二四百五十三章 悲情的雨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35章 考(下)第255章 鬥法(五)九百零七章 抽薪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五百六十三章 奸人八百零六章 倒計時三第222章 處女地(四)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二四百五十二章 負作用七百五十六章 崑崙黃昏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第282章 魚鱗塘四百四十五章 地獄之門上第324章 小魔女(上)第314章 一荷渡湖六百六十五章 戰後上四百七十四章 父子四百八十一章 站隊下第300章 打雞第325章 小魔女(下)七百四十五章 誰怕誰六百五十章 蘇茂州四百五十八章 天長之戰下五百四十七章 四美第167章 最牛的學生(三)五百八十四章 最缺的五百零八章 渾沌下七百九十七章四百九十六章 推手中第349章 在路上(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