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問一(五)

儒家最大的弊端就是沒有一個專門的論述體系,例如這一段,是接着上一段來的,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爲可如也。子曰:參乎,吾道以一貫之。曾子曰,唯。門人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己。後面就沒有了,直接跳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於是留下一個很大的爭執給了後人。

表面上看倒是很簡單,參啊,我的學說貫穿一個基本思想。曾子答,是。其他的學生問,老師的話是什麼意思啊?曾子說,老師的學說不過是忠恕二字。

這是最淺顯的解釋,似乎也通了。

可不是如此,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或者是道,或者是仁,或者是義,或者是禮,或者是忠,或者是恕。忠與恕不同的,這是兩個概念。爲什麼兩個概念,到了孔夫子的嘴裡,變成了“一”?

馮元小心的答道:“忠有九知,知忠必知中,知中必知恕,知恕必知外,知外必知德……內思畢心曰知中,中以應實曰知恕,內恕外度曰知外,外內參意曰知德……忠是知己,內思畢心,恕是知外,應實而發,中發尤關自己利害,故忠恕參意一統,便是德,所以曰一。”

前面的話是出自《大戴禮記》,後面的話是馮元自己的解釋,忠是自我完善,恕是應實,所以關係到自身的利害,因此立人反過來就要立己,這一來忠恕雖是對立,也是統一的。也就是完美的合道行爲了。所以說它是一。

似乎是幾千年來最好的解釋。

不然沒有辦法說忠與恕是一。

但說完後。馮元也搖了搖頭。漢朝大儒戴德雖然爲此也絞盡腦汁,可這種解釋依然不能稱爲完美的解釋。無論怎麼解釋,它還是二,如同仁義,禮儀,陰陽。

說完了,盯着鄭朗說道:“你來……說。”

這個小傢伙……大約又有新奇的〖答〗案,想聽又害怕聽。

夏竦與呂夷簡更茫然。心想,鄭家子,你別又將忠恕推翻了,那麼幾千年來的儒家就沒辦法玩下去了。

他們三人還懂得不少,其他幾個女子皆是茫然,今天鄭朗與馮元的對答,簡直顛覆了她們長期以來所有的思想觀念。禮變成了制度,一個一,讓馮元再次搖頭。其他的不懂,至少忠與恕肯定不是一。爲什麼說它們是一?

鄭朗答道:“這是晚生私下琢磨,不知對與不對,敬請三位相公與馮給事指教。”

“你”晏殊道。

無論你怎麼辨,忠就是忠。恕就是恕,難不成它們還是一個字?

“晚生還是從上古造字來談。”

“對了,那個骨文可是石鼓文?”晏殊又問了一句。

鄭朗在講仁義時,提到過骨文與鐘鼎文,鐘鼎文明白,商周銅器。特別一些大鼎上的遠古文字,這個骨文,卻是第一次從鄭家子嘴中吐出來的。鄭朗遲疑了一下,現在對甲骨文可沒有專門的研究,似乎因爲自己,許多人對金文開始鑽研起來。甲骨文依然沒有人注意,於是做了淡淡的解釋:“骨文就是商周以前的文字。那種文字更簡單,多是遠古百姓刻於山洞巖壁或者骨蓋,或者貝殼上。”

這個定義不大準確,可現在的條件不夠,解釋得多,那麼自己從哪裡學來的?又成了問題。因此含糊的略過。

“原來如此”這與晏殊所猜差不多,也沒有懷疑,這個小傢伙似乎很鑽研,還膽子大,一切都持着懷疑批判的態度。對字又有很深的研究,注意了一下這些遠古的文字,不奇怪。

“晚生曾注意了一下,遠古時,皆無忠恕二字。即便是《尚書》,除了那些僞篇外……”

還沒說完,又被馮元將話打斷:“什麼僞篇?”

“晚生懷疑《尚書》中有一些文章是漢晉,甚至自戰國時文人惡搞,摸擬上古語言,做了一些僞篇充塞進去的。”

“有哪些?”馮元再次頭大了。

“晚生以爲大禹謨、五子之歌、胤徵、仲虺之誥、湯誥、伊訓、太甲上中下三篇、鹹有一德、說命上中下三篇、泰誓、武成、洪範、旅獒、微子之命、蔡仲之命、周官、君陳、畢命、君牙、冏命都有嫌棄。”

“鄭小郎,你別亂說”晏殊臉色都變了,《尚書》只有六十八篇,這一略,幾乎割去了一半。

呂夷簡也說道:“證據呢?”

“幾位相公,馮給事,莫別驚疑,孟子就說過,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己矣,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那是書,非是《尚書》,他意思是說《武成》摸述太誇張罷了,鄭小郎,你莫要曲解。”

“孟子乃是千古大儒,怎麼會不信書呢?那他幹嘛著書立說?再如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裡面也有過類似的話。晚生手中也略有證據,不過科考在即,不敢分了太多的心思。有可能再過幾年,晚生將這些證據羅列出來,讓三位相公與馮給事過目參議。”

馮元很沮喪。

聽到現在,終於聽明白了,推倒再推倒,從仁義再到禮,有可能再到這個忠恕,還有《尚書》。

“那項工作過於龐大,晚生還是說這個一。在晚生所沒有質疑的《尚書》諸篇中,皆無忠恕二字,這是有因而來的。上古質樸,文字初立不久,十分簡陋,所以晚生認爲各設中乃心,作稽中德,罔中於信,等句中的中,就是通假於忠。此二字最早見於《國語》《左傳》,國語中有句雲,考中度衷,忠也。昭明物則。禮也。制義庶孚。信也。則長衆使民之道,非精不和,非忠不立,非禮不順,非信不行。還有左傳有云,恕而行之,德之則也,禮之經也。己弗能有,而以與人,人之不至,不亦宜乎!此忠恕皆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反之就是不忠不恕。因此,那天晚生在宮中,對陛下說,做爲人君,要爲天下做一個榜樣。道理都是一樣。不知忠恕二字是何人所創,夫子觀此二書後,見其義於一,所以說它是一。”

“就如你所說。忠恕二字開始進化,演繹成不同的意思。儒家必須重新詮註,這也合乎情理。”

“呂相公此言十分有理。晚生之所以這樣去想,是因爲晚生有另外一個想法。千百年來,儒家學術多發生了一些岐義,是不是拋開枝節。追溯本源,這樣才能得到儒家的真義?”

說得很簡單的,但是不是那麼簡單?

按照鄭朗的意思,什麼漢唐的儒家學術,不要管哪,想學儒家,只能學孔子。連孟子與荀子都僅能做一個參考。不說別的,忠恕在孔子手中還是“一”到了孟荀手中,已經從一化二了。

但能成嗎?

看一看漢晉唐以來,包括宋朝本身,著寫了多少儒家論著,難道一把火將它們全部燒掉不成?

“我也不知”老馮真糊塗了。

這玩意兒太大,他就是皇帝的老師,都不敢做一個明確的表態。

“馮給事,你是長者,晚生今天上門打擾,太過冒昧,恕罪則個”施了一禮,告辭,馮夫人留他吃晚飯都不同意。不僅有馮元呢,還有三位宰相,自己只是一個舉子,相陪吃飯,傳出去,不美。

但這件事給四位大拿太大的衝擊。不僅四位大拿吃晚飯時神情十分恍惚,第二天馮元教小皇帝經義時,都有些心不在焉。

小皇帝問道:“馮卿,今天似乎有事……?”

“是有事”馮元將昨晚發生的事說了一遍。

閻文應聽完後,張大嘴巴驚訝的說:“此子想做聖人?”

馮元狠瞪了他一眼,說道:“什麼聖人!聖人是夫子,是陛下。他只是想舍末求本,追溯儒家本源,並不是想開家傳教,何來聖人言。不過有可能成爲一個大家罷了。”

不能亂說。雖然鄭家子讓他很苦惱,可馮元心中也愛才的。看看多少年來,有幾個學子敢發此震耳欲聾的話語?不是武夫,來吧,咱拼命吧。這需要很強大的功底,沒有對儒學的精通,休能想這麼深入的學術性問題。

況且他的年齡也不過這麼點大。

別讓你一句話就糟蹋了。

“是,是,我失誤了。”閻文應急得想捂嘴巴。

“那麼馮卿,你認爲他說得對不對?”小皇帝對此十分好奇。

“我還是不知……”不是不知,是不敢說。一直以來,不是沒有學問的人,有,很多,比如馮元,只是沒有在心裡懷疑,所以誤上加誤。鄭朗將這個話題挑開,昨天晚上他一直沒有睡好,不但在想鄭朗所說的一些話,還在想《尚書》。以他的才氣,一旦持着批判性的眼光去審視,自然立即發現了許多疑問之處。

有了疑問,心中毛骨悚然起來。

夜裡沒有睡好,最後爬起來,自己兒沏了一杯茶,坐在窗戶前發呆,還讓妻子抱怨了一下。

“這小子似乎不錯”小皇帝很高興。

“陛下,是很好的人才,最難得的是他的心胸,在獄中他說的那幾句,爲天地立志,爲生民立道,爲去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界形勢,儘管他自己說迂闊之言。可是此子卻這麼去做了,並且臣一直觀察,他去做是發自內心,似連他自己都不知,這纔是純臣。”

雖誇張了一些,但說得也不是全錯誤的。鄭朗求一,有他的用意,並不是象馮元說的那麼偉大,可內心深處總有那麼一點點隱隱的夢想,將迂闊的儒學強行糾正過來,加強它的實用性,而不是後來又臭又長,遺害無窮的酸儒。

小皇帝呵呵直樂,老師是一個厚道人,也是一個有學問的人,居然爲這個小傢伙欽佩,才學看來是有些了。但忽然想到一個問題,不由自主說道:“這一下不好了,想誑他很難。”

“誑他什麼?”馮元緊張的問。

現在鄭家子不行,無論怎麼聰明,終是小了,有一個勘磨的過程,這才能重用。但未來必是國家棟梁之材,就是皇帝,也不能將他當作一個弄臣來戲弄。

“只是誑他一些字”小皇帝不敢說,連忙改口。

“是字啊,若真是字,他並不是那種古板的人,雖然吝字,但陛下向他討字,必然給的。不過陛下,學習如何治理國家,纔是陛下的當務之急,字僅是小道,請謹記。”

“是,朕知道啦”可心中有些小苦惱,是字都好辦了,關健是長短句啊,這個小傢伙讀了那麼多書,萬一也象那些酸儒不給,到時候自己豈不是下不了臺?!。

第288章 狐威(中)四百四十四章 良言五百六十三章 奸人五百七十六章 刑關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六百二十二章 死馬八百三十五章 殺夫案三百三十七章 第二步五百九十六章 請戰第68章 拜師第246章 嫁衣神功四百五十四章 機遇八百四十八章 幫手第141章 問一(三)七百七十三章 太子三第218章 找朋友(下)五百八十六章 良策五百零三章 老大四第169章 最牛的學生(五)第243章 號角第165章 最牛的學生(一)四百十三章 暗戰上第137章 明道九百零二章 孟明視八百六十三章 第三者上六百四十一章 五瘴說三百九十七章 大戲·和尚的傳奇九百零四章 春天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第294章 點將(下)八百零二章 老天都不怕五百三十九章 各有主意第30章 後生四百三十五章 順天西行第796章 二更五百七十九章 紅顏第68章 拜師第170章 走鋼絲(上)第280章 依(上)第114章 粉琴五百十四章 糖果第340章 難第232章 割(一)三百九十三章 打臉第122章 大功告成七百二十三章 漏洞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六百八十五章 魅影第262章 琥珀第62章 召見第264章 悲絲(下)八百九十一章 大會戰三四百六十五章 大計劃七五百八十五章 兒戲五百四十一章 信任的人四百二十三章 定川寨下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四百六十一章 大計劃三第85章 第一觀(上)第198章 省試(中)第192章 仙子七百三十四章 預言帝第321章 金剛經的秘密(上)六百三十二章 皇佑之治四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八百十六章 坐臥者第44章 花之戰·雨霖鈴五百八十章 指桑九百二十一章 林花謝了春紅第64章 天堂(下)第155章 冤(下)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四百十五章 惡化第150章 才子的可怕七百五十五章 罰與賞四百六十九章 河上浪中六百二十四章 相見四百三十五章 順天西行六百三十章 皇佑之治二第49章 花之戰·普庵咒第284章 東風七百三十六章 其實不重要中八百八十七章 琉璃珠下五百零八章 渾沌下四百九十八章 解圍九百零七章 抽薪第118章 大人物(下)第339章 放巴士五百零九章 前兆第333章 西風烈(上)第239章 出手(中)第179章 兩小鬥中丞·四季六百九十五章 三關二三百八十三章 帥才第354章 從瞎氈開始(二)六百五十八章 救人三百六十八章 花一樣的開八百五十六章 破蛹四百七十八章 降上第354章 從瞎氈開始(二)
第288章 狐威(中)四百四十四章 良言五百六十三章 奸人五百七十六章 刑關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六百二十二章 死馬八百三十五章 殺夫案三百三十七章 第二步五百九十六章 請戰第68章 拜師第246章 嫁衣神功四百五十四章 機遇八百四十八章 幫手第141章 問一(三)七百七十三章 太子三第218章 找朋友(下)五百八十六章 良策五百零三章 老大四第169章 最牛的學生(五)第243章 號角第165章 最牛的學生(一)四百十三章 暗戰上第137章 明道九百零二章 孟明視八百六十三章 第三者上六百四十一章 五瘴說三百九十七章 大戲·和尚的傳奇九百零四章 春天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第294章 點將(下)八百零二章 老天都不怕五百三十九章 各有主意第30章 後生四百三十五章 順天西行第796章 二更五百七十九章 紅顏第68章 拜師第170章 走鋼絲(上)第280章 依(上)第114章 粉琴五百十四章 糖果第340章 難第232章 割(一)三百九十三章 打臉第122章 大功告成七百二十三章 漏洞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六百八十五章 魅影第262章 琥珀第62章 召見第264章 悲絲(下)八百九十一章 大會戰三四百六十五章 大計劃七五百八十五章 兒戲五百四十一章 信任的人四百二十三章 定川寨下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四百六十一章 大計劃三第85章 第一觀(上)第198章 省試(中)第192章 仙子七百三十四章 預言帝第321章 金剛經的秘密(上)六百三十二章 皇佑之治四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八百十六章 坐臥者第44章 花之戰·雨霖鈴五百八十章 指桑九百二十一章 林花謝了春紅第64章 天堂(下)第155章 冤(下)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四百十五章 惡化第150章 才子的可怕七百五十五章 罰與賞四百六十九章 河上浪中六百二十四章 相見四百三十五章 順天西行六百三十章 皇佑之治二第49章 花之戰·普庵咒第284章 東風七百三十六章 其實不重要中八百八十七章 琉璃珠下五百零八章 渾沌下四百九十八章 解圍九百零七章 抽薪第118章 大人物(下)第339章 放巴士五百零九章 前兆第333章 西風烈(上)第239章 出手(中)第179章 兩小鬥中丞·四季六百九十五章 三關二三百八十三章 帥才第354章 從瞎氈開始(二)六百五十八章 救人三百六十八章 花一樣的開八百五十六章 破蛹四百七十八章 降上第354章 從瞎氈開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