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西風烈(上)

鄭朗此行,還是有些危險的。

元昊讓宋軍英勇的反抗殺寒了心,加上其他原因,沒有攻打延州,也不敢佔領金明寨。

這裡離橫山有六百里路,遠離西夏的大本營,想一想一旦宋朝反應過來,涌來幾萬象三川口那樣的瘋子,自己駐紮十萬軍隊在這裡也不夠消耗的。

此戰勝得很慘,也達到他的戰略目的,在本國樹立了威望,以及其他的收穫。擄掠了大量的物資,是從金明寨取得的,攻城乃是西夏人的短處,沒有攻入城中,縱然擄掠也有限,遠遠架不住戰爭所帶來的損耗。然而有人口。

金明寨三十六寨人口構成複雜,生活習慣也很複雜,有放牧的,有狩獵的,有耕作的,還有兩種或者三種方式混合生存的。地形同樣複雜,有山谷,河畔,平川,山寨,不臣服元昊的部族往山溝溝裡一躲,元昊也沒有辦法。只能將反叛宋朝的部族百姓帶走。

不能簡單粗暴的用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解釋。

此時兩國對民族觀皆很朦朧,矛盾衝突是遊牧文明與耕作文明的衝突。

李元昊發起的戰爭,更不是什麼正義的民族獨立戰爭,那是磚家被磚頭拍壞腦袋說的話。沒有党項的拖累,以北宋的發展,北宋滅亡不會那麼快,那麼北宋會將經濟與文化帶到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給漢人也給党項人都帶來實惠。李元昊立國成功了,也將一個民族拖向滅亡的深淵。

李元昊帶走了許多百姓,對宋朝來說是一次損害。這些百姓不帶走的話,拉攏得當,依然會重新效忠宋朝。沒有投降的元昊的部族,除了元昊的死敵楊家折家外,也未必永遠效忠宋朝,例如環州慕容家。

這些百姓帶走,增加了西夏的人口基數與兵源,無疑也增加了西夏人的實力。

元昊也不知道宋朝此時在延州附近有多少兵源,雖抓捕了石元孫與劉平,但兩人死活不肯開口,所以不敢在金明寨呆得太久,萬一出了意外,不但抵消此次收穫,國內也會動盪不安。

草草的將歸降部族帶回,但總要耽擱幾天,元昊大軍沒有走,範雍嚇破了膽子,他能向朝廷說什麼。

鄭朗來得早了。

如果再來早幾天,甚至會出現嚴重的危機。

範雍艱難的日子終於熬到頭,元昊押着無數百姓物資緩緩退出金明三十六寨,再退向土門。

對於這些羌蕃部族,範雍認識同樣很膚淺,心裡面還巴不得元昊將所有叛亂的百姓一起帶走,省得爲以後延州留下禍患。

範雍心稍稍安定,但不能保證元昊不會返回。元昊沒有要金明寨,可此時金明寨要兵沒兵,要將沒將,這個巨大的空間,就象一個黃花大閨女未穿一件衣服,放進一間關了十幾年的男囚牢房一樣,元昊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元昊將百姓與物資押回橫山,軍隊再返回頭怎麼辦?

於是再寫奏摺,將情況稟報,催朝廷快點發救兵到延州來。其實朝廷已經下旨,以環州趙振、慶州高繼隆以經略司檄出兵救延州。這封詔書比歷史上遲了好幾天,還沒有到達環州與慶州,更註定兩人帶着數千士兵成了戰鬥英雄跑白路。

這道詔書還能理解,萬一元昊沒有走呢?

趙高二人的到來,就能起到關健作用。

第二道詔書下得更奇怪,詔唃廝囉速領軍馬,乘元昊空國入寇,徑往撥去根本,若成功,當授銀夏節度,起兵之日起密授緣邊經安撫司,別賜襲衣金帶。

敢情以爲吐蕃人是府州折家。

府州折家是特例,向北是契丹人,西邊是西夏人,不投奔宋朝,他們如何生存?人口基數也不一樣,府州幾萬人口,青海吐蕃有多少人口?

人家吐蕃人幹嘛舉國投奔宋朝?

以前接受宋朝的官職,那是一種互惠互利的表現。

況且元昊只帶出八萬人馬,什麼舉國空虛?唃廝囉一旦聽宋朝的話,離開青海高原,這次就死定了。別忘了,在高原上還有投靠西夏的兩個兒子在虎視眈眈。唃廝囉捨不得殺他兩個兒子,可兩個兒子不介意藉機奪取青海領地,做一個名副其實的青海王。所以唃廝囉雖被詔,但沒有從行。

範雍剛將奏摺送走,就聽到鄭朗到來的消息。

並且鄭朗已經到了鄜州。

延州官員大譁。

劉平一戰,不是劉平一路人馬,先是劉平與石元孫二部,再就是鄜延都監黃德和屯於保安北邊碎金谷的兩千人,巡檢万俟政部,郭遵部,合計五路人馬,總計近一萬兩千人。

也不是全軍覆沒。

當天傍晚時分,劉平沒有聽出諸將話音,導致士氣稍稍低落,元昊及時進攻,黃德和與驍騎左軍第一都指揮使郭能逃跑,中軍與後軍全部逃竄。黃德和帶走兩千多將士,還有近兩千將士失散,不在主戰場上,天黑了,象蒼蠅一樣亂竄,有的被西夏人抓住或者擊斃,有的逃到四周各個宋軍營寨。沒有人進入延州,延州城外還有數萬軍隊,想進入都進入不了。

但是元昊撤走,範雍終於能派出一部分人馬。

黃德和逃跑後,劉平如何作戰的,延州諸位官員不能知道,但知道了一部分真相。

若是查黃德和,延州官員不會害怕,可是詔書上分明寫着,鄭朗與文彥博這次前來是查貽誤國事者,那麼自己這些人算不算?李康伯與盧守勤大亂,問範雍:“範相公,怎麼辦?”

範雍道:“朝廷派欽差前來查問,讓他們查好了。”

“可是,可是……”李康伯緊張得都有些磕磕巴巴。

“我們面對十幾萬敵軍,守住了延州是不是?”

延州通判計用章心中冷笑,你那叫守啊。那怕元昊發起一次不象樣的進攻,能勉強算你守住,與十幾萬敵人交戰了,可人家只派了一部分軍隊呆在城下,根本就沒有進攻。

而且城中都有人想要開城門投降。

有個屁功勞。

計用章一言不發。

範雍還是有功勞的,但他心中很緊張。功勞有之,過失更大,特別是鄭朗前來,自己懷中還有鄭朗那份警告的奏摺,可自己聽都沒有聽,甚至都未向李士彬說。

朝廷又讓鄭朗兼任安撫使之職,這個職位是自己的職位,等於從自己手中搶走了兵權,說明朝廷對自己十分不滿。

但想到李士彬,他眼睛一亮,反正李士彬父子全沒,將責任往他身上推就是了。

範雍在想李士彬,醜陋的盧守勤在想計用章與李康伯,搶先發了一道詔書,告發通判計用章與都監李康伯在大敵當前時拒絕執行命令,再誣衊延州城中唯一的亮點計用章在被圍之初曾有棄延州退保鄜州的建議。

一場場醜劇即將上演,鄭朗來了鄜州。

這一行趕得急,趕過潼關,沒有去京兆府,直接渡過渭水,直奔同州。

讓夏竦撲了個空。

舉朝上下,此時對鄭朗最感謝的是夏竦,夏竦讓楊偕氣昏了,看到楊偕的奏摺後,兩手直哆嗦。咱好歹也是一個正牌進士出身,還做過皇上的講讀,華夏幾千年的歷史,出過多少李靖霍去病?

可是他人單力薄,上的奏摺不起作用。

整個朝中,只有鄭朗替他說了公道話。得知消息後,夏竦懷中抱着幾個小妹妹,高興地說:“行知何回報如此之快也?”

回報什麼?

當年沒有他的提議,鄭朗也不會少半根頭髮,鄭朗僅是就事論事罷了。聞聽鄭朗來到西北,夏竦立即丟下府上的幾十個美妹,騎馬迎向潼關,人還沒有到潼關呢,就聽到鄭朗渡過渭水。

夏竦只好無奈回去。

從鄜州到東京城就算抄了近路,也要一千兩百里路,鄭朗僅用了四天時間,就到達了。

下了戰馬,文彥博直揉屁股,騎馬未騎習慣,屁股都磨破了,兩胯之間起了血痕,不好意思摸,抗議道:“行知,今天要在鄜州休息。”

“寬夫兄,聽你之命。”

鄭朗是來辦事的,給烈士討還一個公道,弘揚正氣。所以很低調,知道趙禎寵愛自己,文彥博心中有些失衡,文彥博的人格他最是清楚不過,能不得罪最好不得罪,於是一路之上,兩人偶爾交流一下書法與學問。

鄭朗給文彥博足夠的尊重,文彥博不好再說什麼。

其實不爲國事,鄭朗脾氣很溫潤,不但對文彥博,對所有將士也是平易近人,甚至同吃同住。

在鄭朗凝聚下,三百來人的隊伍很和諧。

鄜州知州張宗誨迎了出來,他是故相張齊賢的第二子,鄭朗與文彥博也沒敢怠慢。

事實這次張宗誨表現突出,當時鄜州兵力空虛,劉平全軍覆沒,人心惶恐不安,張宗誨迅速安定了人心。

元昊沒有進攻鄜州,但鄜州出現亂象,元昊也不介意從三川口直撲鄜州,再創輝煌。

鄭朗問道:“張知州,黃德和呢?”

這小子逃跑後,爲了輕裝逃跑,沒有帶任何輜重糧草,逃到甘泉後,爲了供給與吃喝,洗掠百姓。但甘泉只是一個縣,害怕之下,再次逃到鄜州。張宗誨說了一句:“軍奪將懼而無所歸,亂也。”

不收留,馬上這支軍隊就成了土匪,元昊軍隊未南下,自己境內就讓這支軍隊弄亂了。

實際上當時鄜州兵力空虛,納了這支部隊,增加了鄜州的實力。這纔是張宗誨最看重的。

張宗誨答道:“上午時分,他率領軍隊前去延州。”

黃德和不屬於張宗誨統轄,延州此時兵力又空虛,黃德和要回延州,張宗誨不能挽留。

鄭朗急切地問道:“走了多久?”

“大約有兩個時辰。”

鄭朗合計了路程,從延州到鄜州近三百里路,黃德和所率領的軍隊是馬步軍混合編制,馬軍少,步兵多,走了近四個小時,縱然再快,也不過五六十里路。

扭回頭,對楊文廣說道:“楊指揮使,你拿着我的聖旨,率部下將黃德和與他的部下追回來,讓他們立即返回鄜州。”

小子,你闖下了這場大禍,還想逃!

“喏。”

楊文廣帶着手下離開。

張宗誨尷尬地笑了一笑,鄭朗隱晦地說道:“大敵當前,敵衆我寡,不得不權宜。”

“安撫使,進城吧,”張宗誨感謝地瞟了一眼鄭朗,伸手說道。

一路上張宗海與鄭朗、文彥博做了一些交談,很客氣,張宗誨家世好,文彥博家世也不差,鄭朗家世差,但誰叫人家有本事呢,又得聖上寵愛。張宗誨將自己聽到的一些情況說了出來,然後說道:“劉平不象是投降,多是黃德和在誣衊劉平。”

沒有用肯定的語氣,否則他也是失職。

然而張宗誨怎麼辦,當時若是處置,這兩千多人必亂,中間的利害關係如果解釋出來,朝堂上那些昏庸的大佬們未必能理解,索性裝糊塗。就是對鄭朗說,也用了一個多。

鄭朗不會怪罪他,聽張宗誨的安排,住了下來。

吃過晚飯,兩人與張宗誨在喝茶聊天。

不是閒聊的,是聊西北的情況,鄭朗做進一步瞭解。張宗誨再次隱晦地說道:“西北兵力太少。”

不能指望人家蕃兵,看一看金明寨吧。

鄭朗點頭。

“還有買撲供應的糧草質量很次,邊軍九生一死,待遇卻遠遠不及京城禁兵。”

鄭朗還是點頭。

張宗誨只說了一部分,問題還多着呢。

正在說話,外面士兵闖了進來稟報:“黃德和被楊指揮使帶回來了。”

鄭朗與文彥博相視一眼,道:“走。”

第796章 二更八百二十章 治平改制中第67章 跪門四百二十二章 定川寨中六百七十三章 幽蘭操上第214章 代朕去看看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八百九十三章 大會戰五七百五十六章 崑崙黃昏第293章 點將(中)八百二十章 治平改制中五百五十七章 黑水濼第355章 從瞎氈開始(三)八百二十一章 治平改制下第331章 最強的聲音(下)九百二十九章 雪大結局五第231章 黃河第205章 大三元(一)九百十四章 萬事俱備第185章 第二抓·誤四百八十四章 買單者上七百八十四章 小重山二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六百零六章 首相四六百五十九章 刀第14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上)四百六十九章 河上浪中第336章 小戰(中)第267章 草棉子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四百九十三章 包拯出場上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上三百七十六章 太子絞肉機五第75章 幽蘭七百零三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第284章 東風八百八十一章 高原雄風三八百九十九章 逆轉上第224章 割(二)第67章 跪門第24章 三疊陽春第183章 美人(上)第253章 鬥法(三)第101章 區別(下)第257章 菜刀六百零六章 首相四七百二十章 很冷很暖二第13章 刻絲(下)六百六十八章 快樂七百九十五章 浮沉八百三十六章 少一塊不能說第2章 修剪第100章 區別(上)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四百四十六章 地獄之門中七百五十二章 決策四百三十八章 眼睛第56章 鳴天下(五)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第106章 求九百十六章 風雪大斗拔谷八百七十五章 河湟八七百九十九章 禮八百三十一章 文武三院第369章 天都石窟(上)六百零八章 首相六七百零八章 惰性四百十八章 鳳凰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六百十章 夏雷三百九十五章 提醒第28章 迴腕法、枯藤體三百八十七章 阿干城二七百十三章 親事四八百二十八章 笑六百四十八章 殺人島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第44章 花之戰·雨霖鈴八百八十一章 高原雄風三七百七十七章 天下有雪五百九十章 破趙四百五十一章 第一聲第269章 特區·奇蹟之城(上)六百五十四章 特磨道第218章 找朋友(下)第273章 進攻六百九十二章 民與兵上六百十三章 賢相下第100章 區別(上)第132章 小皇帝又要使壞了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三百九十三章 打臉六百五十章 蘇茂州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四百零一章 大戲·成下第159章 撫琴(下)五百七十七章 窗第259章 問鬼(下)第119章 解試
第796章 二更八百二十章 治平改制中第67章 跪門四百二十二章 定川寨中六百七十三章 幽蘭操上第214章 代朕去看看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八百九十三章 大會戰五七百五十六章 崑崙黃昏第293章 點將(中)八百二十章 治平改制中五百五十七章 黑水濼第355章 從瞎氈開始(三)八百二十一章 治平改制下第331章 最強的聲音(下)九百二十九章 雪大結局五第231章 黃河第205章 大三元(一)九百十四章 萬事俱備第185章 第二抓·誤四百八十四章 買單者上七百八十四章 小重山二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六百零六章 首相四六百五十九章 刀第14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上)四百六十九章 河上浪中第336章 小戰(中)第267章 草棉子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四百九十三章 包拯出場上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上三百七十六章 太子絞肉機五第75章 幽蘭七百零三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第284章 東風八百八十一章 高原雄風三八百九十九章 逆轉上第224章 割(二)第67章 跪門第24章 三疊陽春第183章 美人(上)第253章 鬥法(三)第101章 區別(下)第257章 菜刀六百零六章 首相四七百二十章 很冷很暖二第13章 刻絲(下)六百六十八章 快樂七百九十五章 浮沉八百三十六章 少一塊不能說第2章 修剪第100章 區別(上)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四百四十六章 地獄之門中七百五十二章 決策四百三十八章 眼睛第56章 鳴天下(五)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第106章 求九百十六章 風雪大斗拔谷八百七十五章 河湟八七百九十九章 禮八百三十一章 文武三院第369章 天都石窟(上)六百零八章 首相六七百零八章 惰性四百十八章 鳳凰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六百十章 夏雷三百九十五章 提醒第28章 迴腕法、枯藤體三百八十七章 阿干城二七百十三章 親事四八百二十八章 笑六百四十八章 殺人島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第44章 花之戰·雨霖鈴八百八十一章 高原雄風三七百七十七章 天下有雪五百九十章 破趙四百五十一章 第一聲第269章 特區·奇蹟之城(上)六百五十四章 特磨道第218章 找朋友(下)第273章 進攻六百九十二章 民與兵上六百十三章 賢相下第100章 區別(上)第132章 小皇帝又要使壞了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三百九十三章 打臉六百五十章 蘇茂州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四百零一章 大戲·成下第159章 撫琴(下)五百七十七章 窗第259章 問鬼(下)第119章 解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