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

契機便來了。

九月,西夏不顧宋朝的反對聲音,突然出兵慶州,未攻下什麼堡砦,但此次出擊,卻殺害了一千多名慶州百姓,擄掠無數。

瘋狂的梁氏。

出兵之前,西夏重臣,也是西夏的名將,讓鄭朗都有些忌憚的嵬名浪遇再三阻止,梁氏不聽,相反,因爲嵬名浪遇功高位重,又象元昊一樣,漸漸將此人冷遇。

朝廷接到消息後,鄭朗放下手中的事務,寫了一篇文章,登於報紙上,雖遠必誅賦。

漢武帝時,陳湯上書漢武帝說,宜縣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意思是應當把砍下的頭顱懸於蠻夷居住的地方,讓他們知道,敢於侵犯強大漢朝的人,即使再遠,也一定要殺死他們。

漢武帝雖窮兵黜武做得略有些過了,可正是因爲這句犯大漢者,雖遠必誅,激勵着多少仁人志士,一次次打敗了來犯的胡虜。但現在鄭朗有點想不明白了,對契丹苟和還能理解,契丹強大,兩國開戰,對宋朝會產生極大的傷害。

其實就是宋朝與契丹的戰績,也未必是每戰必敗,也曾多次擊敗過契丹,契丹於澶淵城下議盟,不是看到宋朝的所謂仁愛,而是主帥射殺,多次受阻,甚至出現多次敗局,迫不得己,才與宋朝議和的。

然而現在呢,給了大量歲幣,盟和以來,共給了近兩千萬銀帛。實際價值三千多萬。然每次契丹來使到來,躍馬長街。那怕是契丹與西夏鏖戰數年之久,困窘有求我朝之時,使者到來,仍傲氣凜然,士大夫望之色沮。爲何?

不提了,畢竟與契丹盟約以來,契丹小動作不停,可並沒有真正出兵中原。雖花了錢也算是值了。

但西夏呢?

原來僅是一個苟於銀夏二州之地的羌奴,侵佔鹽綏宥靈等數州,這是宋朝最高官員的最高腔調,第一次將靈興鹽綏高調地歸於宋朝疆域。並且與我朝交戰,勝少敗多,慶曆數戰,擊斃了幾十萬虜敵。若不是國家財政吃緊,又遇罕見的災害,都能將其滅國。其後狄青一度拿下西夏六州,爲何懼之如此?

朝廷爲了愛民,不欲生事,允和。並且給其大量歲幣與賞賜,沒藏叛亂,狄青主動出兵相助,替西夏擊敗叛賊。不可謂不仁至義盡。但不久,李諒祚入侵。陛下登基爲了愛民。再次原諒。但西夏怎麼做的?就算有綏州爭議,朝廷也答應其交換。不過土門附近幾十座小堡的代價罷了。梁氏窮兇極惡,先出兵擊殺劉溝堡一千多名宋朝將士,時隔數月,再度入侵慶州。大漢的骨氣血性哪裡去了?爲什麼面對一個弱小的不如自己的對手,一再的害怕苟和?難道秦州百姓,慶州百姓與陝西百姓就不是宋朝子民?

我不懂,請諸位告訴我答案。

文章寫得極其的煽動。

這便是鄭朗的契機所在。

外敵入侵,只要國家不軟弱,讓百姓失望,利用得當,便是一次凝聚民族團結的機會,更是一次轉移內部矛盾的機會。

苟和的僅是最上層的少數人,也許佔不到宋朝的人口千分之一數量,不過這羣人手中有可能佔着宋朝一半以上的權利資源,故顯得宋朝以苟和派佔據上風,實際不是,宋朝九成以上的百姓至少在外交上是激進的,多數百姓認爲國家軟弱,生活在屈辱之中。不然也不可能有楊家將的傳說流傳開來。

鄭朗放在朝會上講,也許將嘴皮子磨破了,也未必能說服三分之二的大臣支持。

至於有些人說國家財政吃緊。

財政不吃緊,也沒有多少士大夫想打仗。

不過有了財政吃緊這一條,更給他們苟和理由。

民間卻不大管的,鄭朗有意煽動,梁氏做得太囂張了,這些年,自治平時起,西夏就不停地犯邊。鄭朗文章前面一出來,後面無數士子寫文章怦擊朝堂。

就算允許他們犯錯誤,可最少得有一個底限。西夏人根本就沒有底限,想打就打,想和就和,國家養了世界上最多的軍隊,一年軍費最高時能達到一億緡費用,怎麼窩囊到這種程度?於其這樣,爲什麼要養那麼多軍隊?就是大理與交趾這樣的小國家,也不能活得如此憋悶。

朝堂不知道怎麼辦?

鄭朗一直是激進派,此次做得也不錯了,無論與西夏使者會談綏州,或是在劉溝堡中“顧全大局”的表現,皆無可挑剔。

但此次做得太過份了。

就包括一部分中立的大臣,心中也開始倒戈起來。

當然,不願意生事的大臣更多,本來國家就是多事之秋,又有赤字拖累,因此希望西北寧靜的,不然大戰發生,國家必將被拖累下去。

不過下面反對聲音波濤洶涌,這些人不敢說話。民間輿論紛紛嚷嚷,朝堂卻是安靜一片。

趙頊將曾公亮、鄭朗、富弼與呂公著、王珪、司馬光六名大臣詔入內宮商議。東府二人,西府二人,兩制二人,皆是二府兩制最高長官。連參知政事都無權參加此次秘密會議。

散後,連下兩道詔書,第一道詔書正式將緩州編制,讓範純祐知綏州。

第二道詔書是重新杜絕西夏的歲賜,將兩大榷場與一些私市全部關閉。

兩道詔書一下,終於朝堂產生爭執。

不管是什麼原因,那怕是關閉榷場,中斷歲賜也可以的,但不當將綏州正式編制,西北將不寧矣。可另一部分大臣卻強烈支持,爲什麼西夏能蠶食宋朝的土地,宋朝就不能吞食西夏土地,況且連蠶食都不能稱。乃是嵬名山兄弟自己主動投奔宋朝的。

梁氏聽聞,派使來議疆界。宋朝不準,我們宋朝不會象你們西夏那樣,連使者都敢殺,但你們使者也不要踏入我們大宋地盤。

宋朝越強硬,反對的大臣越多。

注意力真的轉移了。

但朝中大臣不知道的是一道秘密的詔書到了渭州城。

……

十月到來,通峽前川一片草黃。

再冷一冷,西北就要落雪了。章楶獨坐在城頭上,手持書卷。看着書。

王韶問道:“質夫,你當真想回到朝堂參加制試科?”

“子純,莫要辜負了鄭公美意。”章楶說道。制試科分爲好幾種,一種是士子考中進士後再次的考試,這是仁宗中期完善的制度,也是迫不得己之舉,趙禎心好。每次考試夾七夾八的,最少六七百名各種各樣的士子中第,多者能達到近千名。官員太多了,進一步埋汰,掣肘官員進入仕途時間,實際延阻官員名額進一步的泛濫成災。另外就是朝中重臣保薦的幾項制試科。以舉良方正爲第一。這些制試科名額很少,有的往往數年纔有一次,一次只有數人而己。比如舉良方正科,整個趙禎朝,也沒有幾人得中。

鄭朗提撥了許多文武臣子將領。但非是保薦,從未有過保薦之人。此次爲章王二人破例,不看僧面看佛面,最少也會得一個第五等。

制試考得中,再進入館閣,磨勘週年半載,然後再外放,那怕繼續外放到邊境,也能算是一名真正的士大夫,與韓琦、范仲淹等人一樣,就不會定性爲武臣行列。在此上,張亢就吃虧不少。

進入了士大夫,成爲士大夫一員,與武將武臣命運會是兩樣的。

所以章楶聽聞後,感恩戴德地離開。

他將鄭朗的好心傳給王韶,王韶不聽,說了一句:“我自從制試考不中後,遊歷陝西吐蕃,久不讀書,經義多貽忘,即便現地重新拾起,不用功幾年,必不中。鄭公雖是好心,可自己不中,不是丟自己的臉面,而是丟鄭公的臉面。”

居然拒絕了鄭朗的好心。

人各有志,不能強求,章楶不勸了,連鄭朗也沒有寫信再勸。但章王二人還低估了鄭朗對他們的重視程度,以爲鄭朗乃是舉國棟樑,國家砥柱,能對他們表示關心,就算是不錯了,哪裡有功夫再三寫信苦勸?

王韶微微一笑,說道:“質夫,鄭公雖是善意,但就是落得狄武穆的下場,那又如何?千百年後,百姓是記得一些士大夫的名字,還是記住狄武穆的名字?好男兒,當建功立業耳,爲何耽迷於虛名當中!”

也對也不對,千百年後,百姓有七成知道狄青的,有四成知道王韶的,但不會超過一成知道呂公弼、韓絳的。可他們疏忽了士大夫的筆桿抹殺能力,作爲北宋中期最優秀的三大名將,狄王章三人功績與名聲恰好形成反比。狄青最次,名聲卻最高。章楶功勞最大,幾斃西夏將士二十萬,直接導致梁氏身亡,名聲卻最小。

章楶笑笑道:“子純,也許你這樣想也不錯,可我不喜,大丈夫不一定學習班超投筆從戎,同樣可以學習鄭公,文武兼備。”

“哈哈哈,”種諤站在邊上本來聽他們二人拽酸,眉毛擰起,聽到這一句,終於忍俊不住,大笑起來。

王韶也忍不住笑了。

不是笑章楶做不到文武兼備,章楶文章做得不錯的,學問也不錯,關健他能學習鄭朗麼?鄭朗如今發起三次改革,每次皆轟轟烈烈,那也是迫於國家形式需要,逼的。

即便如此,也做了許多兼讓之舉,安撫一些受到損害的豪強情緒。總之,這是一個溼潤到骨子裡的舉世罕見良臣。別的不說,就憑章楶平時那些陰謀詭計,那是真正的陰謀詭計,既歹毒又無恥,種諤聽了都感到冷汗溲溲,哪裡看到溫潤二字?

學習鄭公,豈不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章楶打了一個哈哈,辨解道:“難道我不能學其一鱗半爪?”

“別,別,”種諤都笑噴出眼水了,拭了拭眼角。又說道:“還是看訓練吧。”

三人站在城頭上,向野外看去。

平峽前川一馬平川。乃是訓練的最佳場所,每到冬季來臨之時,就是沒有戰事發生,也多有軍隊在些集合訓練。馬多了,王韶來此後,又有神臂弓,王韶就想到了一個訓練辦法。

不訓練騎兵,騎兵歸騎兵訓練。步兵歸步兵訓練。步兵想訓練成騎兵不容易的,騎兵交戰不僅要會騎馬,還要騎術精湛,能在馬上閃躲騰挪,還要相互間配合得當,隊列有序。這個困難相當大,陝西十萬騎兵。漢兵僅有五萬人,其他皆是蕃兵。

但讓步兵學習騎馬,不要求他們有多高的騎術,只要求他們能騎着馬用最快的速度飛奔。實戰時,用馬載兵,提高速度。到達目的地後,提前下馬,這樣不出動幾十萬大軍的前提下,因爲西北成了飼養戰馬的重要場所,那麼便能使軍隊速度加快。至少可以組成一支速度很快的馬步兵突擊軍隊。

朝廷製造出來的神臂弓並不多。無他,鋼的質量問題。

還有一些技術難關沒有突破。

這要到明年杭州第三鋼監成立後。才漸漸成熟。無論是弓箭或者兵器鎧甲,生產的規模皆比較小,僅是增補。當然,也與國家財政收入有關,大規模的兵器替換,許多很多錢帛的,自刀槍弓箭到鎧甲,就算成本下降了,一個兵士兵一套換裝下來,還要五十多貫成本。

但這批神臂弓質量應當比史上晚幾年出現的神臂弓質量更好,自出現後又陸續的研發,終於將它所需的臂力控制在一石八斗,一是機括技術的成熟,二就是韌性好的鋼代替了熟鐵。

不多,前後生產了五千把神臂弓,交到懷德軍卻達到三千把。與此同時,還有一批火炮,以及大量的糧草。糧草也很關健,戰爭到來時,必從後方增加軍隊進入懷德軍。

其實西夏屢屢入侵,也拖累了宋朝財政。若邊境安寧,即便駐軍,也可以抽出大量兵士到京兆府就食。在京兆府有關中的糧食供給,即便是漕糧,成本一斗也不會超過一百文,越往前線去,運費越貴,到達懷德軍,成本會增加到五百文以上,若浪費嚴重,能接近一千文。西夏緊逼,不得不將所有軍隊一起調到前線防禦,僅是一個糧食消耗,成本就無法計算了。

但大規模的軍隊物資調動,也很好的掩飾了懷德軍的物資糧草調動。

戰未開始,後勤已經暗中準備好了。

然而三人左等右等,卻未見朝廷下旨,有何命令。沒有詔旨,他們也不敢擅自行動的。

一頓西北風起,王韶看着滿天的黃雲,用手遮着眼睛說道:“沒想到風沙居然吹刮到這裡。”

“子純,你才注意啊。鄭公於定川砦就說過風沙的問題,與西夏交戰,風沙最惡。秋冬來臨時多風沙,我朝不論從哪裡出兵,皆是位於下風,風沙淡眼,作戰不利。春夏來臨,雖利於我軍,可西北風向又與中原不一,也偶爾會有西北風臨,即便沒有,我軍佔據上風,僅是一場公平之戰罷了。”種諤說道。

“哦。”

種諤又低聲說道:“我聽狄將軍說過一句話,鄭公於定川砦時,就料定西夏與契丹會發生衝突,爲讓兩國形成鏖戰之勢,故用一些器械鼓風,讓元昊意識到風沙之威。這才使元昊取得河曲大捷。”

“子正,說說,”王章二人都好奇起來。

種諤用更低聲音說道:“子純,質夫,你們莫要對外面說,實際夏遼交惡,多是鄭公用了反間計才得功的。正是數年之戰,遼國國力殘凋,我朝河北河東始安,並不僅僅是增加歲幣之故。西夏同樣如此,就不知道朝廷什麼時候使財政轉好……”

道理並不複雜,財政不好,頂多能做的就象未來一場突襲戰,不可能對西夏發起總攻的。

“子正,子純,這也是鄭公做過的事,何必笑我?”

王韶與種諤直接翻白眼。鄭朗用計也不是你那些計策!

正在說着話,遠處幾騎飛奔而來,到了平夏城下,正好看到城頭上三人,大聲喊道:“蔡知州有令,請王知軍、種通判、章判官急去渭州城。”

韓琦去了大名府。陝西沒有人總領五路事務了,整個涇原路事務交給了蔡挺。

三人聽聞。找來馬匹,翻身上馬,帶着侍從,飛快奔向渭州城。

見到蔡挺,蔡挺將其他人打發下去,只留下一個太監,對王韶種諤說道:“你們臨行前,鄭公可有什麼安排?”

詔書到了。再聯想到以前朝廷一些武器與物資的調動,蔡挺還能不明白嗎?

“有,鄭公讓我們乘機襲擊天都西夏行宮,揚我大宋國威。”王韶道。

“很難。”

“是難,但我們做了周密的佈置,就等朝廷命令下達。”

“王知軍,你可能勝任乎?”

“蔡知州。放心吧。”

“不是放心,若你們成功了,自會揚我國威。若是失敗了,不僅是三軍奪氣,有可能會牽連到鄭公的改革。”蔡挺狐疑地說。他接到詔書的同時,也接到鄭朗的密信。一旦出擊開始,最大限度給王韶權限,儘量滿足他的要求,也儘量不要插足。蔡挺也知道王韶那篇平戎策,關健是王韶沒有過真正的戰鬥經驗。憑藉一篇策子,就能代表如何如何的。很讓人懷疑。比如尹洙寫了多篇兵策,實際軍事能力也就那樣。不但他,包括西夏人同樣是這麼認爲的。宋朝文人多是那德性,誇誇其談有本事,真上了戰場,卻誤國殃民。

這一戰勝利了,對改革沒有多大幫助作用,也許數將有功,畢竟與種諤上次不同,這次是詔書同意的軍事行動。

但對鄭朗,會產生一些爭議,有好有壞。

蔡挺不在朝堂,當然不知道其實好處很大的,轉移了大家視線,就是最大的好處。

然而失敗了,那就非同小可。

本來改革就產生了很大爭議,再來一次大敗,無數屎盆子一起扣在鄭朗頭頂上了的。都能讓改革失敗。蔡挺也是一個改革派,一旦失敗,國家再無振興的可能。

雖知鄭朗有一些識人之能,可蔡挺心中委實不安。

“蔡知州,請放心吧,我雖欠缺實戰經驗,種子正卻將這一點彌補了。”王韶說道。

“那就好,我接到詔書同時,接到鄭公的秘信。不但託負你大權,還讓某來配合你,甚至讓宮中的李子範監軍使也要配合你。”

“蔡知州,你們說話,某家無妨,”李憲說道。這時候他還遠沒有後世的地位,鄭朗器重,刻意推薦他前來西軍監軍,反而讓他有些受寵若驚。還有一點,鄭朗與宮中太監們幾乎不交往,但對他們一直不惡,不象一些士大夫那樣,將太監們狠狠地往泥坑裡踩,宮中太監們對鄭朗應象同樣不惡。

“那就好,王韶、種諤、章楶,接旨。”

三人伏下接旨,李憲宣旨,主要就是命令他們在年底之前,對天都行宮發起一次反攻,但可以見機行事,若行宮防守森嚴,可以尋找天都山某一軍營發起進攻,將行宮放棄。如何決定,給予他們便宜行事的權利。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

可在宋朝,一個便宜行事,是多難得。

王韶說道:“臣等一定不負聖恩。”

接完了聖旨,三人站起來,蔡挺說道:“王行軍,種將軍,朝廷還調來幾將。”

說着拍了拍手,兵士從外面帶來幾人。蔡挺做了介紹,

第一個乃是前名將王凱手下大將竇舜卿,在西北戰爭中多有出色表現,曾隨使出使契丹,契丹人聞其善射,置酒請射,每發皆中,又取得二弓示其精良,竇舜卿不屑地未弓,一挽皆折,能拿出來做示範的可謂強弓了,只用一次力氣就將弓生生拉斷了,可見其臂力之大。以涇原路鈐轄身份來到西北,不過這一職位是空掛,實際將會充塞到懷德軍,聽由王韶指揮。

蔡挺說到這裡,有些苦笑。

鄭朗未免太看重了這個王韶,讓種諤居其下,讓竇舜卿也居其下,千萬莫在看錯了人。

第二便是定川寨犧牲的將領劉賀之子劉昌祚,以蔭錄爲右班殿直威遠砦主,只做了一件事,青唐聚兵井鹽。經年不散,劉昌祚奉命前去詰問。諸酋問,漢家想要取我鹽井嗎?劉昌祚說道,國家富有四海,何至與汝爭此?與諸酋首俱來,犒酒歡宴,由是西境乃安。沒有什麼戰功,但經鄭朗指名,想來不差的。也塞到了懷德軍。

第三第四也是定川寨一戰犧牲的將領姚寶的兒子姚兕、姚麟兄弟,兄姚兕蔭補爲右班殿直,弟姚麟考爲團指揮使,現在沒有什麼名氣,調了過來。

第五人乃是麟州保衛戰中有功的將領苗京之子苗授,以蔭補供備庫副使帶指揮使。

第六人是好水川戰役中慘烈犧牲的名將王珪之子王光祖。

介紹完畢,蔡挺說道:“鄭公在信中對我一再囑咐。此六將乃是一時之選,國家未來的重要武將,望王知軍用之也要護之。”

是六個人才,給你們的重要幫手,千萬不能當成炮灰使用。

“喏。”三人對視一眼。

除了竇舜卿外,對其他五將皆不瞭解。

也無妨。帶回去溜達溜達,就知道了。

蔡挺又說道:“此外,涇原路副都總管楊燧也是一時之選的名將,若有需要,三位也可以動用。”

“喏。”三人驚喜地說道。

楊燧也是一員老將,平王則與儂智高。以及與交趾交戰時皆立下赫赫戰功。有此人相助,勝利便多了一份可能。

其實他們不知道,中間五人若用得好,那一個都勝過了楊燧。

給了武器與重將支持不算,接下來還有一項最重要的支持。

蔡挺說道:“王知軍,你跟我來。”

“喏。”

蔡挺將他帶到州衙後一個安靜的小宅子裡,屋中坐着一個五十歲左右的大漢,蔡挺退下,只留下王韶。

大漢自我介紹道:“王知軍,我乃是特務營總管周淵。”

王韶肅然起敬。

朝廷有一個特務營,都是知道的,可究竟他們有什麼成員,怎樣構成,已經成了國家的保密核心,在外界人眼中特務營神秘無比。

他說道:“見過周總管。”

“王知軍鄭公很看好你,也莫要與我客氣了。我前來渭州,第一乃是爲你提供情報幫助。”

“謝過聖上,謝過鄭公,謝過周總管。”王韶大喜,有特務營詳細的情報協助,無疑是如虎添翼。

“大家皆是爲了大宋,無需謝過了,第二條我向你提供一個幫助,但在這之前,請你記住一句話,今天所聽到的不能向第二人泄露,那怕是最至親的親人。”

“請明示。”

“嗯,我協助你,只能呆在渭州協助你,過一會兒,我會安排三人,與你一道前往平夏城,由他們與你保持聯繫。”

“行,”王韶道,但他眼中還有一絲不解。

周淵看出他的疑惑,說道:“此一戰,乃是鄭公看好你,不然還輪不到我本人出面,因爲本人還有一個名字,沒藏青都。”

前面將沒藏青都說出來,後面王韶差一點嘴冒白沫,雷了。

不過他迅速反應過來,周淵也許沒有幾人知道,沒藏青都知道的人太多了,甚至許多西夏人都能認識,當然不能去前線。忽然他眼中閃過古怪的神情。

“不錯,不愧是鄭公看好的人,居然猜測出現,其他的五員沒藏六虎皆是特務營的高級特務。”

“我,我,”王韶嘴角哆嗦了。因爲六人當中有一人此時正坐鎮天都山,李開泰。此人在西夏成名已久,對遼對宋對吐蕃,皆立下赫赫戰功,爲了對付此人,王韶與種諤絞盡腦汁,敢情幾月來,一直是謀劃對付自家人哪。

“先帶一個好消息給你,西夏馬上圍攻綏州城,帶去了大量將士與軍隊,這是奇襲天都山的好時機。其次是李開泰,他會配合你行動,關健時候能調動一些軍隊離開天都山,便於你行動。但有兩個前提,一不是有損他的名聲,未來李開泰必有更大的重用,若因爲天都山一戰,讓梁氏推卸責任將他斬殺,即便有功,也會得不償失。二是做得漂亮一點,不能讓外面人懷疑。”

“好,我知道了,一定會謀劃好,”王韶認真地答道。這五個人已經成爲西夏的重要將領。一旦利用得當,會起來無可擬代的作用。僅是爲了一次突襲。折損一人,那是有點得不償失了。

“不錯,不錯。”周淵又誇了一句。

王韶又想到一個問題,壓制住心中的驚訝,問道:“這麼說來,朝廷不久便收復西夏?”

“王知軍爲何有此問?”

“年齡……”王韶委婉地說了二字,都五十歲左右了,軍人壽命短。若等他們老死了,就失去了價值。不知道過程,但想來朝廷在五人身上必花下許多心血,收復西夏時間拖久了,五名關健人物利用不上,損失太大了。

“是啊,王知軍既然問起。某也不妨對你說一說,鄭公之意,還是如你平戎策上所寫的,先經營河湟,後經營西夏。即便收復西夏,大約也要到十年過後。不過也無妨。受鄭公之託,朝廷早在十幾年前就向五將下了命令,低調行事,將身上隱疾隱傷一一治療,同時儘量減少奔波。也減少親自前往前線作戰受傷的可能。”

奔波少了,隱傷痊癒。保養得當,壽命會延長。而且也與五將的身世有關,雖及時的投奔梁氏與樑乙埋,不過以前投奔沒藏,後投奔李諒祚,再投梁氏,名聲也不大好聽。主動的避免領軍,一是保養身體,二是避嫌。低調的人,總會招人喜歡的。梁氏也喜歡,分別給予重用。包括趙善金領兵駐紮天都山。

這就是朝廷未來軍事的大方向。

王韶五味雜陳,帶着種章二人以及六員勇將,返回平夏城。

時光如梭,轉眼到了臘月,梁氏派使重新議和不成,惱羞成怒,先是派使向遼國求印綬。對付宋朝,儘量與契丹交好,若能分兵牽制那更妙了。此乃是西夏大臣罔萌訛的主意。

耶律洪基整天忙着狩獵,不亦樂乎。

他對西夏沒有多大興趣,相反的,對宋朝倒是不惡。若西夏到了生死垂亡時刻,也許契丹會出兵相助。但這時候嘛,別想了,父親屢被西夏擊敗,當真不記仇恨?

連一個印綬也不給,甚至對寵臣耶律乙辛,當着西夏使者的面嘲笑道:“夏人,乃狼也,永遠喂不飽的。宋朝變相助其錢帛,支持他們對抗我國。又助其平滅叛亂,給其歲賜,卻多次入侵。若此國強大,我朝西南永不得安寧矣。”

不是他想到的,乃是鄭朗入使契丹教導他的。但拋開真正的真相,似乎西夏就是這麼一回事。

耶律乙辛媚笑道:“是謂宋朝軟弱,若是我朝,既奪其六州,何用交還?”

遭此羞辱,使者沒有臉面再呆下去了。

梁氏求助不成,但瘋狂地單打獨鬥,讓樑乙埋率領大軍進攻綏州,樑乙埋率親軍壯騎連攻順安、綏平、黑水等寨(在綏州的西南方向,乃是嵬名山族人的屏障)。宋朝早有防禦,在綏州修的寨堡並不多,但每一寨皆堅固高大。西夏軍隊到,沒有與他們野戰,只是防禦,還沒有到諸寨壕溝下,宋軍幾輪勁弓強弩,以及火炮打擊,丟下幾百名屍體,落荒而逃。

樑乙埋一怒之下,從西北方向,率領所有大軍來到綏州城下。連攻了十天,不但無功,而且這一次犧牲的人更多。於是將大軍駐於綏州城外定仙山,以至定仙山煙火皆滿,諜者告訴坐鎮綏州城的郭逵,郭逵說道:“此乃遁也,特以此張虛勢聲。”

但這一回郭逵可不想他們輕易將大軍撤回去。

因此於城頭上將婦女褻衣張起,又派諜者潛入西夏軍營前,散發羞侮文書。有種繼續攻打綏州,沒種那就象龜孫子一樣,往回逃命吧。

樑乙埋羞怒,本來準備撤軍的,一怒之下,又再次強攻綏州。

南方出事了。

宋夏已經翻目成仇,也無需客氣。

在王韶勾引下,陸續有許多部族翻過兜嶺,逃向宋朝。

連綏州也編制了,況且這些族民?

對宋朝來說,這些百姓無所謂,所以也是中國自古以來,不願戰爭的原因。以戰養戰在中國很少能夠實現,交趾那次算是最好的結果,還是交趾都城攻了下來,積蓄多年。才讓宋朝達到以戰養戰。大多數情況下戰爭,對中原只能是傷害。無法實現什麼以戰養戰。但這些蕃羌不同,中原富弼,又是定居生活,一旦入侵,就會得到擄掠。不僅是財富,還有人口。宋朝不缺人口,可這些蕃羌卻緊缺人口。

看到部族逃亡,西夏人坐不住了。賞移口西夏守將帶着一千名西夏兵士,追趕這些部族。

追到牯子嶺,遇到了五百宋兵。

西夏人遲疑了一會,看到這些宋兵棄馬不用,反而將馬匹放在後面派人看管,一個個下了戰馬,往前上了兩百步。主動迎戰,西夏守將大笑,帶着一千名手下,衝了過來。

兩軍越來越近,宋軍舉起手中的強弩,西夏人也不在意。這非是在平原上,只能用梭形隊列交戰,弓弩殺傷力有限,等到兩發後,西夏軍隊早就撲到宋朝面前了。

但這一回想錯了。看到西夏人越來越近,王韶一直不作聲。直到敵軍前面的軍馬進入五十步時,王韶才喝道:“射。”

是強弩,而且是最強的弩,射程未必達到兩百四十步,但能達到兩百步,這是一個可怕的距離。僅是兩波射擊,就倒下了一百多名西夏兵士。實際繼續衝鋒下去,未必沒有勝機。

然而西夏人有一個劣根性,後世有人評價,說金國軍隊屢敗不折,擊退了一次,利用騎兵速度遊弋到遠方,重新糾集,繼續殺來。就是這樣一次又一次頑強的作戰,打敗了遼國與宋國,將宋朝迫向南方。

形容西夏人時,說一敗俱敗。只要一次失敗,大軍會立即逃散。沒有那麼不堪,但證明了西夏軍隊作戰沒有多少頑強。

看到宋軍弓箭如此犀利,前面大半兵士紛紛中箭落馬,一個個調頭逃竄,王韶說道:“上馬。”

後面竇舜卿與大小姚將馬匹牽了過來,紛紛上馬,隨後追趕。苗授也率領一千名騎兵從後方殺出。是役,一直追出兜嶺以北,不但將這股敵軍殺散,還催毀了西夏四個戍所,大小十一次戰役,斃敵一千兩百餘人。於是兜嶺以北各條小道紛紛打開,很早王韶就派使勾搭好了,看到機會到來,許多部族源源不斷地向宋朝境內逃亡。

賞移口西夏軍隊不敵,只好向天都山求救。

天都山大將李開泰主動請命,率三千兵馬進駐賞移口。李開泰到達賞移口,正值西夏輕寧族向南逃亡的時候。

西夏以党項人與漢人爲主,漢人大姓一百三十八,樑陳蘇辛美丁薛謀曹江寇耿吉許等,大多數常見,也有一些不常見的姓,例如美謀柸將枝祈酒逯字落九巨羌筆刳俄開負刑家柔萌,但卻是西夏漢人大姓之一。

還有蕃姓,以嵬名爲第一,其次是沒藏、藥女、浪訛等六十大姓,其實六十大姓就是六十個大部族。這中間沒移族都不能排上去,可是輕寧族卻位居其中,排在五十七位。

聞訊後李開泰大怒,率領大軍追上,對輕寧族展開殘忍的殺戳,將餘下的族人強行向興慶府遷移。血腥的鎮壓終於將逃亡風勢壓了下去。王韶大怒,率軍隊出蕭關,向賞移口發起進攻。

這纔是最困難的一幕。

連周淵聞訊都感到好奇。

“李開泰”調走三千精兵,容易理解。他在天都山,必會更爲難。因此主動請兵來到賞移口。

到了賞移口,無論王韶在天都山如何折騰,不管趙善金的事了。

但爲什麼王韶卻在出兵賞移口。

擊敗了趙善金,趙善金有過。若故敗給趙善金,宋朝必折損大量人馬,而且會對士氣產生傷害。

此消彼漲之下,對接下來的軍事部署產生很不好的影響。

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但似乎之前幾場戰役雖不大,王韶表現得還是可圈可點,爲什麼要做畫蛇添足的事?

不但周淵不解,消息源源不斷地傳到京城,京城反對聲一片,但這一回也無輒了,王韶得到詔書行動的,乃是朝廷命令,與種諤那次軍事行動性質不同。

民間的聲間在支持,朝堂反對聲音卻居多。古怪的一幕。

鄭朗不關心這個,相反的,因爲注意力集中,反而對他的改革十分有利。他關注的僅是戰局。

接到前方的戰報,連他也感到糊塗了。

第39章 授筒七百二十七章 營救四五百零八章 渾沌下第199章 放榜(上)三百七十章 天都天窟中第39章 授筒六百六十一章 七天第173章 走鋼絲(下)四百十八章 鳳凰第308章 雞鳴山第297章 走隊第297章 走隊八百六十一章 夢中的美景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四百十三章 暗戰上第156章 交接四百三十八章 眼睛七百二十五章 營救二第365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二)第107章 天外飛仙(上)第325章 小魔女(下)四百五十四章 機遇第196章 折第19章 詩社(二)第306章 保護第292章 點將(上)第203章 捉女婿(下)六百九十一章 動員令下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五百九十六章 請戰七百九十七章第137章 明道八百八十六章 琉璃珠中六百七十九章 公平四百十四章 暗戰下第243章 號角第325章 小魔女(下)七百零九章 上樹三百七十一章 天都石窟下第68章 拜師八百零四章 倒計時一六百零九章 首相七第266章 淨八百零三章 道心第70章 香閨第107章 天外飛仙(上)四百九十六章 推手中五百六十九章 修正第313章 瘦身三百八十五章 回家第283章 狐威(上)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第190章 膽大四百三十章 吳昊的下場第89章 長嘯第166章 最牛的學生(二)第340章 難三百八十八章 阿干城三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上第62章 召見九百十三章 打壓八百四十八章 幫手六百二十章 耳光與棗子下第253章 鬥法(三)三百九十九章 大戲·救世主五百四十七章 四美四百四十六章 地獄之門中五百七十七章 窗五百九十八章 科學的力量中六百九十五章 三關二六百六十五章 戰後上八百八十章 高原雄風二第47章 花之戰·:四翁第43章 花之戰·納蘭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第271章 特區·奇蹟之城(下)第330章 最強的聲音(上)四百十二章 銷魂彭陽下五百八十章 指桑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六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九百十六章 風雪大斗拔谷四百八十一章 站隊下第144章 衣服第45章 花之戰·鬥百花第269章 特區·奇蹟之城(上)第337章 小戰(下)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第95章 講仁(三)七百五十一章 私心第271章 特區·奇蹟之城(下)六百八十六章 風聲六百十八章 遠方下七百九十二章 轉授四百三十一章 各人心思上八百三十一章 文武三院五百七十一章 包黑子第127章 中(上)四百九十九章 迷信好四百四十一章 始上
第39章 授筒七百二十七章 營救四五百零八章 渾沌下第199章 放榜(上)三百七十章 天都天窟中第39章 授筒六百六十一章 七天第173章 走鋼絲(下)四百十八章 鳳凰第308章 雞鳴山第297章 走隊第297章 走隊八百六十一章 夢中的美景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四百十三章 暗戰上第156章 交接四百三十八章 眼睛七百二十五章 營救二第365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二)第107章 天外飛仙(上)第325章 小魔女(下)四百五十四章 機遇第196章 折第19章 詩社(二)第306章 保護第292章 點將(上)第203章 捉女婿(下)六百九十一章 動員令下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五百九十六章 請戰七百九十七章第137章 明道八百八十六章 琉璃珠中六百七十九章 公平四百十四章 暗戰下第243章 號角第325章 小魔女(下)七百零九章 上樹三百七十一章 天都石窟下第68章 拜師八百零四章 倒計時一六百零九章 首相七第266章 淨八百零三章 道心第70章 香閨第107章 天外飛仙(上)四百九十六章 推手中五百六十九章 修正第313章 瘦身三百八十五章 回家第283章 狐威(上)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第190章 膽大四百三十章 吳昊的下場第89章 長嘯第166章 最牛的學生(二)第340章 難三百八十八章 阿干城三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上第62章 召見九百十三章 打壓八百四十八章 幫手六百二十章 耳光與棗子下第253章 鬥法(三)三百九十九章 大戲·救世主五百四十七章 四美四百四十六章 地獄之門中五百七十七章 窗五百九十八章 科學的力量中六百九十五章 三關二六百六十五章 戰後上八百八十章 高原雄風二第47章 花之戰·:四翁第43章 花之戰·納蘭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第271章 特區·奇蹟之城(下)第330章 最強的聲音(上)四百十二章 銷魂彭陽下五百八十章 指桑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六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九百十六章 風雪大斗拔谷四百八十一章 站隊下第144章 衣服第45章 花之戰·鬥百花第269章 特區·奇蹟之城(上)第337章 小戰(下)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第95章 講仁(三)七百五十一章 私心第271章 特區·奇蹟之城(下)六百八十六章 風聲六百十八章 遠方下七百九十二章 轉授四百三十一章 各人心思上八百三十一章 文武三院五百七十一章 包黑子第127章 中(上)四百九十九章 迷信好四百四十一章 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