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二十八章 笑

趙頊就在這時來到鄭家。

三個人不得不來到大門外見禮,兩人乃是鄭朗最得意的學生,趙頊並沒有戒意,進了屋,下人正在收拾茶具,趙頊問:“鄭公,身體可有恙乎?”

“陛下難道想臣身體有恙?”

“朕不會。”

是輕笑話,鄭朗又道:“臣身體無恙,就是這段時間象琴絃一樣,繃得太緊,放鬆一下,不然太累。”

說了一會兒話,趙頊問道:“鄭公,真詔文彥博回京?”

不能說氣話,此時改制到了最關健時候,以文彥博資歷,給一個參知政事,還是低了的,但文彥博返京,會爲改制帶來很多變數。

“陛下,剛纔君實與介甫也談到了文彥博。”

“哦。”

皆是爲國家着想,沒有什麼好隱瞞的,鄭朗複述一遍。

“鄭公,你說北方的蕃部會將我朝逼得象東晉那樣,逃向南方?”

“契丹不會,我朝雖收復幽雲十六州困難重重,但他們想擊敗我朝,那是萬萬不能。但未來還有更北方的蕃部,若有可能,天能暖,必會寒。暖冬對北方危害不大,一旦寒冬,北方生存更困難,越困難那些蕃人越兇悍。只要有一個雄才大略的人將他們聯手,這股力量可以改天換地。陛下看到或者聽到生女真人的勇猛,就是生女真人,還有金山(大興安嶺)的阻隔,寒冷侵襲稍好一些,境內又有許多河流,然金山西北諸族呢?並且這一方土地自古以來,就養育了許多強橫種族,連強大的唐朝皆多次受到羞侮,我朝能及唐朝乎?國家脫變不成功,自此墮落,那麼就如王欽若所說的那樣。向南方逃竄,真正的苟且偷安。失去北方,即使逃到南方,不久也會象晉代三國,隋代南陳,我朝代南唐等國那樣,消失在歷史長河裡。”

宋朝沒了!

宋朝沒了,鄭家司馬家王家沒有事。就象張昭勸孫權投降曹操,張昭照樣做功臣,但孫權呢,遲早會象李煜那樣死得不明不白。

趙頊色變。

忠言逆耳利於行,他還是懂的,拉着鄭朗的手說道:“鄭公。不可啊。”

“當然不可,若是那樣的話,爲何我將女兒嫁給王家?”鄭朗道。他又想到一件事,僧格林沁大沽口之戰,挫敗來犯的英法艦隊,毀傷敵艦十艘,奸敵五百人。然後於天津陸地戰役中,用三萬蒙古騎兵,居然大敗於八百洋人槍炮下。前者是利用了火炮熱兵器。後來純粹是冷兵器對熱兵器的結果。由是後人得到一個結果,若是在宋朝製造出相當於八國聯軍的熱武器,就可以縱橫天下,所向披靡。

未必,那時滿蒙騎兵皆墮落了,若是這三萬騎兵乃是成吉思汗時的兵與將,會是什麼結果?

當然,還不會是一萬兩萬洋人洋槍洋炮的敵手,但絕對不會是八百洋兵所能擊敗的。

他又想到前世一本小說。紫川。那是玄幻小說,擊敗了魔族。可魔族之外還有更兇悍的種族。有可能就是借鑑於宋朝歷史,契丹完了,更強悍生女真來了。女真完了,冷兵器的巔峰時代成吉思汗的蒙古軍隊來了。

就算能抵擋着女真人的進攻,若是宋朝止步不前,科技也未發展起來,必然敗於成吉思汗軍隊之下。

又道:“未來兇險多多,成敗關健就是這兩三年,關健的關健就是未來幾個月時間。”

“朕知道怎麼做了。”

“欲速則不達,陛下也不用着急,臣今天雖累,但不代表着氣妥。在這上面,陛下必須學兩個半皇帝。”

“那兩個半?”

“真宗的前期,仁宗與光武皇帝,特別是光武皇帝,陛下一定要借鑑,非是指他的軍事能力,而是指他的治國。”鄭朗指的乃是劉秀,一個與趙禎一樣,被後人多忽視的皇帝。但若真實的將中國曆朝歷代皇帝排名,此人一定可以排在前三位,能力不亞於李世民多少。與朱元璋相比,劉秀沒有多少外敵可破,不能成爲民族英雄(忽然又想到袁什麼來的歷史老師,爲什麼一再攻擊朱元璋呢。若說中國一雪外侮的人,最成功的只有朱元璋,其次是朱棣與漢武帝,李世民都不能算,畢竟他一半就是胡人)。但此人武功不弱於李世民,文治上更有作爲,與劉邦相比,不是流氓,與李世民相比,愛自己手足,與朱元璋相比,不殺功臣。

可以說論同時擁有開國與中興之舉的皇帝當中,劉秀當數第一。李世民雖不錯,幾乎可以稱爲千古一帝,然有兄弟仇殺,父子反目污垢,後又兩戰高麗無功而返,隱隱使唐朝又有了漢武帝窮兵黜武后的敗象。因此完美度遠不及劉秀也。

無論趙禎或者劉秀,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這個特點鄭朗身上也有,陰柔!

趙頊作爲有了,可太過毛躁剛燥。

趙頊也不氣,道:“朕當銘記於心。”

不提到罷了,提到鄭朗忽然看着司馬光道:“君實,不如這樣,分出一些精力,將那本通志修好。每修一卷後,將它拿出來,讓大家觀摩,就其中一些大事件記一些評議,以便陛下與後世子孫學習,使我朝每一帝君皆如陛下,比如兩位祖宗,仁宗。”

也就資治通鑑裡的臣光曰,會變成臣朗曰,臣琦曰,臣安石曰,臣著曰。

司馬光不知道他這本史書會在史上的地位,就想到鄭朗此舉的意義,爲什麼修史,正是以古喻今,從前人的成敗得失中得到教訓,使人君英明,臣子賢能,國家更富更強。這個觀摩評議的過程,也就是一個交流心得的過程,司馬光喜不自勝,說道:“鄭公,可以。”

反正他在兩制裡,不象王安石有那麼多事務要處理,再配上一些官吏,重新修編通志不是不可以的。

趙頊不笨,也想到一些好處。道:“好,君實,一定辦好它。”

很客氣地,用司馬光的字來稱喟。說完又想到一件事,問道:“求索書院裡的五先生如何?”

鄭朗臉色凝重起來,反問了一句:“存天理,滅人慾,是否是儒家之道?”

“不是。”趙頊想都沒有想,就否決了。鄭朗繞了一個大圈子,又回到重視道德這個環節上,但鄭朗也不知道,爲什麼繞了這麼遠,正是受了這六字的影響。害怕德化再度被他人錯解成存天理滅人慾。

鄭朗重視道德,但重視的乃是“恕”德,而非是“忠”德。也就是將子貢拒金定爲一個道德最終的目標所在,卻不贊成人們去摸仿他,學習的非是子貢拒金,而是子路受牛。

不能說朱熹的儒學皆是錯的,鄭朗沒有一棍子將朱熹打死,修儒學時借鑑了許多後來朱熹的觀點。然而最反感的就是這六個字,而且這六字荼毒之深難以想像。

批儒批孔。但有沒有想過做好人好事不留姓名,不求回報,與這個存天理滅人慾之間有什麼區別?

最後清醒過來,孔子有的還是好的,大開孔子學院,但連孔夫子的核心思想都不知道,開屁的學院。開始理智了,但還在鼓勵人們做好事不求回報,拾金不昧。甚至要求自己兒子壓死溺死不救。要救別人的孩子。

好象道德高度真的有了,關健能有幾個人有這種純粹的利他思想。“忠”,存天理滅人慾?

老太太倒地,立即將她扶到醫院,其家人來感謝,送了許多禮物,不能收,一收是有目的,整個社會恥之。似乎是不錯,救人乃是爲了求回報,怎能稱爲做好事呢?

有沒有想過,沒有回報,有幾個人願意做這些好事,做得好,家人來還能說幾句感謝話,做得不好,老太太說一句,就是你車子撞我的,你推我的,得付我醫藥費,傻眼了。

爲什麼宣揚這種拾金不昧?

難道統治者皆被酒池肉林弄昏了頭腦,想不到這種簡單的後果嗎?

相對而言西方做得要好此,那些手段也許中國人不恥,認爲做秀,可慈善事業爲什麼遠勝於中國?至少人家做秀罷還做好事罷,得到了名,得到人們的尊重,做好事的人才會多起來。

相比於西方,鄭朗做得更徹底,未必指望每一戶人家都會出范仲淹與歐陽修,向恩人回報,至少施濟者錢帛與姓名一起讓被濟者得知,知道恩人是誰,見了面會叩頭感恩,或樹立長生牌坊,施濟者在鄉里也得到臉面,因此慈善會並沒有因爲下面爭執而搖擺,一直在默默地擴大。

社會可以學雷鋒,但最好做人不要學雷鋒,而是學陳光標。

承認陳光標不僅是做秀,也是在做了許多好事,做好事的人才會多起來。

朱熹埋的這個坑太深,連太祖都陷入這個誤區,一面打倒,一面樹立存天理,滅人慾。(俺大笑,一個書友善意的提醒不能講太多,會河蟹,這倒是沒關係的,無論我在書中以古喻今說了什麼,有一個宗旨不變,請愛這個國,請愛我們的家園,我們的家人,這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前提,只要有這個宗旨存在,永遠不會河蟹,有光的一面,有暗的一面,有消積的一面,有積極的一面,國家沒有進入黑夜時代,有許多還是值得謳歌的)

但存天理滅人慾並不是朱熹第一個提出來的。

《樂記》裡有一段話,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慾者也。於是有悖逆詐僞之心,有淫泆作亂之事。

所以後人批孔,但請再仔細分析,這是滅天理窮人慾,簡單一句,滅掉所有道德,窮其人心的貪慾。那肯定是不對了。與存天理滅人慾存在多大的區別?

一個乃是滅天理,一個乃是滅人慾,都是不合理暴戾的極端。

因此夫子說得是對的,朱熹說的就是錯的。

經二程演化,變成“人心私慾,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滅私慾則天理明矣。”

其實就是要存天理,滅人慾。鄭朗多次與二程爭辨,沒有讓他們妥協,認爲德化乃是唯一,想要德化,必須要存天理,滅人慾。

事實二程之固執,給宋朝帶來嚴重的創傷。儘管二程儒學裡有許多與鄭朗相同的觀點。

鄭朗將其著作裡的一些章句說出來。又道:“周邵二人乃是清隱君子,多半是請不來,若請,只能請張載與二程來朝謀官。二程學問雖好,德操也不錯,不過乃是一個喜歡走極端的人。若陛下想用,可以用爲禮官,政務臺諫最好讓他們少插手。”

趙頊迷惑地看着鄭朗。

鄭朗又做了解釋。道:“之所以請他們來授學,一乃是道德君子,二乃是對儒學的精通。越是見解不同,越是能找到自己觀點的錯誤所在,進行完善。”

就這麼簡單,不要想那麼多。

這一晚鄭朗說了很多。不但說了很多,也無形中給三個學習上了一堂最生動的課程。

大約心中一口憋氣散去,也許是放不下國家,第二天鄭朗又去中書上值。實際每一個官員都有假期的,但此次鄭朗進入中書後,包括元旦節在內,一直到明年四月,七個月時間內,假期未超過十天。處理了一萬餘份奏摺,並且還是最頭痛的奏摺。幾乎象鐵人一樣,隻手將這段最難捱的時光撐了起來。

種諤有功,獎,錢二十萬,絹一千匹,獎很厚,但過也要罰,貶秩四級。也就是將職官生生貶了四等。超過鄭朗所說的若貶官貶三等的規矩,安置隨州。不可謂不重。

另一個大臣秦州知州李師中揣測趙頊心意。上書道:“夏人方入貢,叛狀未明,恐後以籍口,徒起釁端,無益邊事。”

遞錯了對象,未遞到西府,卻遞到東府,鄭朗在後面批註:“沒藏叛亂,我朝出兵相助,得六州歸之六州,恩不可謂不重矣,橫山部歸順,程戡欲收,朝廷拒之,義不可謂不重矣。奈何諒祚屢次出兵侵犯我朝?”

那時候宋朝很對得起李諒祚了,爲什麼李諒祚卻多次攻打宋朝?請告訴我答案。

李師中如何作答?

又有大臣說得綏州僅種諤軍費就有六十萬緡,其後安撫收買花費更大,說不定西方用兵至此開始。鄭朗再次批註,用費是巨大,然治平數年用於防禦,增兵增糧,用費有幾何,幾千萬緡之巨!一朝得綏州,得精兵近萬,麟府路由此打通,會進一步動搖西夏在橫山的統治,削弱西夏實力,這點用費算是什麼?

至於用費的事,諸位不要勞煩了,這個由中書來解決,各位還是盡心盡責將手中的事務處理好吧。

種諤處理那麼重,還想要怎樣!

延州那邊鄭朗很放心,郭逵是什麼想法,鄭朗仍然不知道。就是他叛投了韓琦,也不能不用。

由郭逵主持延州事務,遠勝於讓士大夫去主持。

果然,種諤下,郭逵讓折繼世主持綏州事務。那時範純祐還未到綏州,折繼世將嵬名山部一萬三千戶安排在大理河到懷寧寨一帶,也就是在綏州的西方與西南方向。一是這裡的水草豐美,能將嵬名山部民養活,二是離綏州近,能隨時出兵保護他們安全,三是能將他們做爲外圍,與綏州城形成拱衛之勢。

同時又派使對嵬名山打招呼,既然投奔,朝廷不會不顧,無論是朝堂的鄭公,或者即將來陝西的韓公,都會做你的大靠山。我也會派人,替你爭一個好官職。

最後爭的官職很不錯的,右千衛上將軍,過了一年多後,朝廷又將其遷爲左監門衛將軍供備庫使,賜名爲趙懷順,連差官都有了,遠比一個虛名的團練使來得更牛氣。

朝廷又撥了一些糧與布帛,諸部不擔心投靠宋朝,宋朝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比生活在西夏水深火熱中好,可擔心宋朝又將他們出賣了。見到朝廷種種安排,一顆心落了下去。

李諒祚更急,又派了人去爭之,種諤走了,此地還有一個名將,折家的折繼世。聞聽西夏軍隊復來,率領一萬名步騎兵,有種諤的部下,有自己的部下,還有嵬名山的部下,就是這支雜牌軍,再次將西夏軍隊於大理河畔擊敗。

李諒祚無輒了,又換了花樣,西夏用宋朝的一名叛投小官景詢。來交換嵬名山。俺也不求處罰嵬名山親族與戚族五百戶,只求嵬名山一個人。郭逵上書言道:“夏人詐謀不可信,若納詢而拒名山,則棄前恩而生後怨。詢,庸人也,於事何所輕重!受之則不得不還名山,恐自是蕃酋無復敢向化矣。”

朝廷乃拒之。

景詢是什麼人?一個小官而己,嵬名山是什麼人。影響控制着一萬三千戶蕃人,還有對橫山各部的側反更有着無可比擬的影響,兩相交換,傻了不成。

李諒祚終於怒了,做了一個小孩子似的舉動。

在內斂的政策影響下,宋朝還有許多投降派與軟弱派。楊定出使西夏,見諒祚稱臣拜,並且許歸沿邊熟戶。李諒詐賜之寶鑑、寶劍與金銀,楊定歸,將金銀隱藏下來,只上交了寶鑑與寶劍。後來嵬名山叛投宋朝,交涉不果,李諒祚帶着病軀來到銀州,以防不測。對楊定也更加惱羞成怒。詐爲會議,咱們見一個面,商議商議榷場一些事情如何辦,將保安知軍楊定與都巡檢侍其臻、順寧寨張時庸誘騙到邊境上,盡數擊殺,擄其子楊仲通。

自找苦吃的。

韓琦從相州來到京城,仍堅持己見,對趙頊說道:“邊臣肆意妄爲,構怨戎狄。臣不是害怕困難。不過須兩府謀劃成算,得失。”

趙頊欲詔鄭朗曾公亮前來共同商議。韓琦卻拒絕了,道:“臣前日備員政府,必須共議,今只是藩臣,唯行朝廷命令,決不敢與中書共同商議。”

既然大家各就各位,各伺其職,我也不能做錯了。

趙頊無語,早知道規矩,何必前幾年引得那麼大的紛爭,以至吏政敗壞。

韓琦又說道:“王陶指臣跋扈,今陛下乃舉陝西兵柄授臣,若西夏有劾臣與王陶一樣,誣臣跋扈,內外夾擊,臣將赤族也(會被滅族)。”

趙頊更是無語。

哪裡有這麼危險,不要說我,就是鄭朗也不會赤你的族,不要說赤族,頂多貶你的官,誰敢危脅你的生命?

只能說道:“侍中不知道朕的心意?”

韓琦下,前往京兆府。

這邊在詔文彥博返京,一詔不來,二詔,不來,三詔,復四詔。文彥博才羞羞答答,姍姍來遲。

也未見有多欣喜。

很早就擔任了東西府首相,如今一個參知政事,確實也未放在他眼中。

來到朝堂第一諫便是針對商稅,說道:“如今改制已使天下騷動,更熾於慶曆革新之時,不可謂不戒也。最者乃是商稅改新,此非是祖宗意也,本來商稅一直安靜無爲,自商稅改新後,天下騷然,更加添亂。以臣之見,不如罷之,減少紛爭,改制若有成功之希望也。不然,必重蹈慶曆革新之敗。”

改制纔是重點,爲什麼又多出革新商稅?飯得一口一口吃,不怕咽死?

似乎是有道理。

鄭朗與王安石低語了幾句,然後喊來太監,讓太監到中書與三司裡,搬來一些相關的奏摺,皆是原先商務小吏不法的舉報。一會兒幾名小吏在太監帶領下,抱着象山一樣的奏摺來到都堂。

鄭朗一摞摞地分,幾十人,每人幾乎分上百份舉報。道:“大家看一看,這僅是其中一部分,有的在三司處理掉了,有的在中書處理掉了,這些都是積壓的奏摺,未來得及處理的部分,我與介甫將將它們歸了檔。還有更多的在下面,各州縣處理了一批,還有更多的積壓在各州各縣。這裡,所佔的不足百分之一。”

大家打開觀看。

各個小吏中,若數狠就是商務所的小吏。

情形頗類似後世的城管,政府是好心,將一部分地痞無業混混安排到城管中,一是將他們束縛起來,二是給他們一份穩定的工作,利於社會治安的好轉。用心也不能說不對,更不能說沒有效果。

大多數變好了,但有極少數人本性難移,繼續保持着以前的德性。全國有多少城管,那怕其中只要有百分之一的人性子不改,也造成一些不好的事,而這又是執法部門,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看到這些人的作爲,讓百姓如何對這些城管產生好應象?

商務的小吏也多是如此,官員想徵稅,必須用一些狠人,何謂狠人,也就是社會上無業人員,地痞流氓混混兒,有的人變好了,可就是十分之一的人沒有變好,宋朝全國有多少商務,往往象宋朝商業大州府若杭州等有幾十個商務,幾百個商務小吏,這麼多小吏只要有十分之一,那麼便會造下許多孽!

鄭朗施施然地問:“寬夫,這就是你所說的清靜無爲之道?”

文彥博無語,至少在北宋前期,還保持着一種虛僞的道德觀,面對這麼多醜陋的事實,與一幕幕血淚史,文彥博如何回答?

鄭朗也沒有落井下石。

不但文彥博,司馬光、呂公著等人,因爲出身問題,必然站在士大夫的立場,雖是錯的,但能理解。

隨後又發生一件事。

向敏中的曾孫女立爲皇后,趙頊用向敏中的兒子向傳範範知澶州,兼京東西兩路安撫使。

知諫院楊繪進言道:“後族不當領安撫使,請易之,以杜外戚幹進之漸,此乃中書失誤也。”

文彥博道:“向傳範所至典郡,皆累有政績,朝廷任撥,與外戚並無干係。”

前面剛說完,司馬光:“哼哼。”

陰笑,冷笑。

王安石鼻孔朝天:“哈哈。”

狂笑,恥笑。

唐介長子還怕他們笑得不過份,將官袍撩了起來,不是官袍,乃是那件燈籠衫!

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六百二十五章 大票上四百八十六章 從西邊出來的太陽七百二十七章 營救四八百零二章 老天都不怕七百六十三章 辦不到的八百七十八章 河湟十一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第143章 問一(五)第254章 鬥法(四)四百零一章 大戲·成下第250章 謝第146章 恭賀第285章 白蛇傳(上)第221章 處女地(三)三百八十三章 帥才第26章 偶爾壞一回(上)第335章 小戰(上)第97章 講仁(五)六百七十一章 猴子下第273章 進攻六百九十五章 三關二八百四十四章 曹國舅七百七十八章 新篇章六百五十六章 遠來客第251章 鬥法(一)第8章 危機第49章 花之戰·普庵咒第218章 找朋友(下)七百七十四章 太子四第229章 大中庸(中)第182章 兩小鬥中丞·遠大八百八十章 高原雄風二四百二十四章 風騷的石頭四百八十五章 買單者下七百六十三章 辦不到的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七百九十三章 帝王心第323章 返京第158章 撫琴(上)四百六十五章 大計劃七第288章 狐威(中)八百二十章 治平改制中六百六十九章 春風六百二十六章 大票下第21章 詩社(四)三百七十八章 太子絞肉機七六百七十一章 猴子下三百九十七章 大戲·和尚的傳奇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第335章 小戰(上)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五百零四章 老大五六百五十九章 刀八百六十章 鏟佃第7章 坐禪五百九十三章 燙手上第49章 花之戰·普庵咒第296章 韓信第149章 算計七百三十六章 其實不重要中七百六十七章 秋實上第17章 好兄弟第39章 授筒六百九十五章 三關二第328章 光榮八百七十七章 河湟十三百九十六章 大戲·魚肉熊掌兼得第239章 出手(中)第134章 小媳婦,你牛(上)七百四十三章 權利四四百十四章 暗戰下第222章 處女地(四)第182章 兩小鬥中丞·遠大五百十五章 陳留橋八百二十三章 冰火第106章 求九百二十五章 雪大結局一第313章 瘦身第12章 刻絲(上)五百三十五章 索字第154章 冤(上)四百十六章 授徒弟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四百三十三章 請使上第117章 大人物(上)六百零八章 首相六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第243章 號角第43章 花之戰·納蘭第173章 走鋼絲(下)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113章 可愛貴、賤道寧(下)六百零八章 首相六第308章 雞鳴山四百十九章 鳳凰下第255章 鬥法(五)七百三十二章 攤上事了四百九十章 文臣七百十二章 親事二
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六百二十五章 大票上四百八十六章 從西邊出來的太陽七百二十七章 營救四八百零二章 老天都不怕七百六十三章 辦不到的八百七十八章 河湟十一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第143章 問一(五)第254章 鬥法(四)四百零一章 大戲·成下第250章 謝第146章 恭賀第285章 白蛇傳(上)第221章 處女地(三)三百八十三章 帥才第26章 偶爾壞一回(上)第335章 小戰(上)第97章 講仁(五)六百七十一章 猴子下第273章 進攻六百九十五章 三關二八百四十四章 曹國舅七百七十八章 新篇章六百五十六章 遠來客第251章 鬥法(一)第8章 危機第49章 花之戰·普庵咒第218章 找朋友(下)七百七十四章 太子四第229章 大中庸(中)第182章 兩小鬥中丞·遠大八百八十章 高原雄風二四百二十四章 風騷的石頭四百八十五章 買單者下七百六十三章 辦不到的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七百九十三章 帝王心第323章 返京第158章 撫琴(上)四百六十五章 大計劃七第288章 狐威(中)八百二十章 治平改制中六百六十九章 春風六百二十六章 大票下第21章 詩社(四)三百七十八章 太子絞肉機七六百七十一章 猴子下三百九十七章 大戲·和尚的傳奇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第335章 小戰(上)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五百零四章 老大五六百五十九章 刀八百六十章 鏟佃第7章 坐禪五百九十三章 燙手上第49章 花之戰·普庵咒第296章 韓信第149章 算計七百三十六章 其實不重要中七百六十七章 秋實上第17章 好兄弟第39章 授筒六百九十五章 三關二第328章 光榮八百七十七章 河湟十三百九十六章 大戲·魚肉熊掌兼得第239章 出手(中)第134章 小媳婦,你牛(上)七百四十三章 權利四四百十四章 暗戰下第222章 處女地(四)第182章 兩小鬥中丞·遠大五百十五章 陳留橋八百二十三章 冰火第106章 求九百二十五章 雪大結局一第313章 瘦身第12章 刻絲(上)五百三十五章 索字第154章 冤(上)四百十六章 授徒弟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四百三十三章 請使上第117章 大人物(上)六百零八章 首相六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第243章 號角第43章 花之戰·納蘭第173章 走鋼絲(下)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113章 可愛貴、賤道寧(下)六百零八章 首相六第308章 雞鳴山四百十九章 鳳凰下第255章 鬥法(五)七百三十二章 攤上事了四百九十章 文臣七百十二章 親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