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機遇

所謂的早朝,其實還是有一定的時間限制的,但是朱由檢平日裡也不怎麼上早朝。

所以不少官員以爲今天只不過是走走過程而已,卻沒想到這一個過程卻走了整整一天。

中午,御膳房爲所有百官送上飯菜。

還沒休息多久。

關於甘肅的問題繼續深入討論,主要目的就是爲了協調現在大明能夠調動的所有醫療力量來支援甘肅。

並且在這個過程中還要讓其他地方的百姓做好防範。

次日。

大明月報,京師日報及其地方所有報紙同時刊發《大明傳染性疾病防治手冊》,並且大量印刷、分散發布,所有耗費都由朝廷承擔。

要求所有地方官員,必須將防範鼠疫作爲當前的第一要務。

把握好眼下的局面,再談其他的問題,畢竟人沒了就什麼都沒有了,而大明的經濟發展也不差這麼一點時間。

換而言之,耽誤得起。

最後的幾日經濟研討會也算是結束了,大明崇禎四年的經濟研討會共計持續了八天時間。

其中主要的內容就是對於一些新一年的經濟策略進行研討。

最主要的關鍵點還是針對地方的放權和地稅、地方銀行等事物的誕生,都讓不少人爲之震驚。

同期,大明皇家銀行正式對外宣佈將在十年內正式完成直接向大明百姓收儲的歷史任務。

將會正式退出,並且對外頒佈《大明帝國中央銀行法》,其中規定大明皇家銀行將成爲新的中央銀行。

今後只會擔負起對地方銀行的監督管理,鈔票發行等任務。

對外收儲,攬儲貸款等業務都會移交給地方銀行。

直隸。

王敏在從京城回來之後,內心就無比盪漾。

府衙中,已經有不少直隸的官員在此就坐,而王敏一進大門就直接嚷嚷地說道:“直隸府必須有自己的銀行,我們也一定會有自己的銀行。”

這不是王敏在開玩笑,而是現在的直隸府真的有雄厚的本錢來支撐他們成立地方銀行。

王敏比任何人都明白。

只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往往才能夠得到最爲厚重的回報,並且現在的地方銀行其實就是原有的地方的錢莊、票號的另外一種模式。

只不過將歸屬權從個人變成了地方衙門,並且需要接受大明皇家銀行的監管而已。

“知府大人,這能行嗎?全大明到現在都還沒有一個地方站出來說要成立地方銀行,大明皇家銀行真的會給我們批准嗎?”

一位府內的官員忍不住地開口說道。

誰知他剛一說完,王敏哈哈一笑。

衝着周圍所有人介紹到:“當初我在直隸府創建肥皂工坊的時候,全大明有誰能夠想到地方也可以通過新型工業來創造更多的財富呢?”

“沒人能夠注意到的小地方往往才能夠蘊藏着更大的財富,沒有人敢做的事情,只有我們敢做了,那麼我們才能夠佔據先機。”

建立地方銀行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不是王敏一拍腦門就可以決定的東西。

首先成立地方銀行,按照大明皇家中央銀行法的規定,以及剛剛朱由檢在地方銀行成立相關方面擬定的旨意。

都要求地方銀行在創建的時候就擁有足夠的資金作爲儲備。

並且需要向大明皇家銀行,也就是未來的大明中央銀行繳納一定的風險保障金。

當然了,這個風險保障金是一個比例,也就是未來地方銀行收取的全部金額總要有一部分,全部都需要繳納到中央銀行去,並且大明地方銀行每一個都必須要求做到全程按照銀行管理條例的相關要求嚴格對待,如果出現不能及時支付儲戶百姓的錢財的時候。

那麼這個風險保障金就會優先拿出來支付每一位受到損失的百姓,並且整個地方銀行都將會受到嚴格的處罰。

地方銀行是一把雙刃劍。

王敏比任何人都能夠看得出來這裡面的門路到底有多麼的深,但他比任何人也要更加清楚,只有手中捏着地方銀行,那麼將來地方經濟建設也會因此受到很大的益處。

發展經濟是大明接下來的主旋律,儘管現在因爲鼠疫的原因受到了波及和影響,可王敏知道鼠疫終將是會過去的,但經濟發展是絕對不會停滯的。

皇家管理學院內經常都會針對大明的官員開設不同的管理學課程,又或者經濟學課程。

王敏特別喜歡去聽這樣的課程。

大明崇禎四年。

直隸府向大明皇家銀行遞交關於成立大明直隸銀行的申請書,其中明確寫到直隸府知府王敏爲銀行承擔一切連帶責任。

並且直隸府衙門籌資500萬龍元作爲初期的籌建資金。

就連畢自嚴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都是愣住了。

沒有想到大明經濟研討會上纔剛剛推行出來的新政這麼快就得到了響應。

當然在看到申請成立地方銀行的是直隸之後,畢自嚴也是會心一笑。

“除了王敏,恐怕也沒有人敢在這個時候就拿出這麼多錢成立地方銀行了。”

事情雖然已經是有規可循,但是畢自嚴還是在第一時間稟報了朱由檢。

得知消息的朱由檢有些欣慰。

“朕果然沒有看錯王敏。”

直隸的經濟發展是有目共睹的,通過肥皂產業以及建設了大量的專業性大學院之後。

直隸府明顯在朱由檢這裡出現的頻率高了很多。

這一原因就是因爲它太能賺錢了。

肥皂是直隸的第一支柱產業。

可與此同時,王明也絲毫沒有閒着,將肥皂產業賺來的錢積極投資在了其他的行業上面。

例如之前大明很多建設項目都是利用流民之間自發組織起來的建築施工隊進行修建的,但自從王敏發現了這個商機之後,專門在直隸府設置了大量的勞動力市場。

整個京師乃至天津、直隸附近的大量工程基本上都被這一個勞動力市場所壟斷。

大明在不斷的擴充在基建上面的投資。

基建的投資和商業的發展之間是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的。

只有基建的規模不斷的躍升,那麼商業的繁榮才能夠擁有賴以生存的土壤。

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斷焦灼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方爲你傾倒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個億的債券第一百二十六章 法辦周奎(1)第四十六章 搖旗吶喊不得收費?第三百三十二章 輕而易舉第一百六十一章 安南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出兵第七十九章 後金帳內第四百九十章 兵臨建州第七十九章 後金帳內第一百七十七章 徹查此事第三百五十一章 拿下東番第一百八十九章 遼東大捷第一百九十九章 漕運疑雲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幕第五十九章 調動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四百四十四章 經濟建設第二百九十四章 開墾遼東第九十九章 輿論造勢第四百九十三章 變化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償收費第三百九十章 先行一步第三百五十三章 田下三郎第一百三十一章 漩渦內的追逐第四百二十九章 試圖教化第四百零六章 擺弄輿論第一百二十三章 守不住的金州城第九十三章 喜出望外的皇太極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個億的債券第四十七章 崇禎一年第一百八十四章 刀劍買賣第三百三十一章 風雲變幻第四百三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四百一十一章 來回拉扯第一章 魂穿大明,我是崇禎第三百零五章 經濟缺口第六十一章 朱由檢的火炮夢想第一百八十章 朕有好多小錢錢第二百三十五章 迷茫的牛二喜第二百六十三章 德川家光想印紙幣第五百章 沒轍第四百九十六章 堡壘計劃第二百七十八章 蒙古人的應對第四百三十九章 拿下第二百五十七章 蒙古有點不老實第三十九章 糾結的皇太極第二百一十五章 街頭賣貨第三十七章 放一槍送送你們第一百四十八章 陝西案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看到了紅毛第八十五章 卡..卡住了第四百零三章 皇室專列第八十三章 經濟研討會(3)第二百七十三章 朕全都要!第三百四十一章 蒙古平定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三章 朝堂之爭,東林落敗第三百六十五章 改善之策第七十一章 放心不下的朱由檢第三百零五章 經濟缺口第四百一十八章 廣州見聞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軟的多爾袞第二百六十五章 糧價走低第三百五十六章 起義擴大第一百九十二章 醫學開端第二百九十二章 再議農業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夜無夢第六十八章 皇家礦務局第十八章 攻心爲上,夜潛寧遠第一百一十二章 變幻的海外第三百五十章 來宗道退第二百七十七章 學生出校第四百九十五章 海外律法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二百零八章 出宮閒逛第三百三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二百二十六章 送上門的銷路第一百四十二章 局勢轉變有點快第二百章 漕運疑雲(2)第七十二章 福建東廠入局第三百零二章 開放錄取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阪城破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四百三十九章 拿下第四百七十章 野戰炮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三百五十章 來宗道退第四十七章 崇禎一年第四十六章 搖旗吶喊不得收費?第二十二章 層層加碼,成效初顯第三十二章 終於趕到,上城協防第一百八十七章 試手第三十三章 走走過場,豪格攻城第四百一十章 前往天津第二百五十三章 小六立功第三百一十五章 全都要第十五章 改制遇阻,戶部缺銀
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斷焦灼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方爲你傾倒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個億的債券第一百二十六章 法辦周奎(1)第四十六章 搖旗吶喊不得收費?第三百三十二章 輕而易舉第一百六十一章 安南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出兵第七十九章 後金帳內第四百九十章 兵臨建州第七十九章 後金帳內第一百七十七章 徹查此事第三百五十一章 拿下東番第一百八十九章 遼東大捷第一百九十九章 漕運疑雲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幕第五十九章 調動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四百四十四章 經濟建設第二百九十四章 開墾遼東第九十九章 輿論造勢第四百九十三章 變化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償收費第三百九十章 先行一步第三百五十三章 田下三郎第一百三十一章 漩渦內的追逐第四百二十九章 試圖教化第四百零六章 擺弄輿論第一百二十三章 守不住的金州城第九十三章 喜出望外的皇太極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個億的債券第四十七章 崇禎一年第一百八十四章 刀劍買賣第三百三十一章 風雲變幻第四百三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四百一十一章 來回拉扯第一章 魂穿大明,我是崇禎第三百零五章 經濟缺口第六十一章 朱由檢的火炮夢想第一百八十章 朕有好多小錢錢第二百三十五章 迷茫的牛二喜第二百六十三章 德川家光想印紙幣第五百章 沒轍第四百九十六章 堡壘計劃第二百七十八章 蒙古人的應對第四百三十九章 拿下第二百五十七章 蒙古有點不老實第三十九章 糾結的皇太極第二百一十五章 街頭賣貨第三十七章 放一槍送送你們第一百四十八章 陝西案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看到了紅毛第八十五章 卡..卡住了第四百零三章 皇室專列第八十三章 經濟研討會(3)第二百七十三章 朕全都要!第三百四十一章 蒙古平定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三章 朝堂之爭,東林落敗第三百六十五章 改善之策第七十一章 放心不下的朱由檢第三百零五章 經濟缺口第四百一十八章 廣州見聞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軟的多爾袞第二百六十五章 糧價走低第三百五十六章 起義擴大第一百九十二章 醫學開端第二百九十二章 再議農業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夜無夢第六十八章 皇家礦務局第十八章 攻心爲上,夜潛寧遠第一百一十二章 變幻的海外第三百五十章 來宗道退第二百七十七章 學生出校第四百九十五章 海外律法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二百零八章 出宮閒逛第三百三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二百二十六章 送上門的銷路第一百四十二章 局勢轉變有點快第二百章 漕運疑雲(2)第七十二章 福建東廠入局第三百零二章 開放錄取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阪城破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四百三十九章 拿下第四百七十章 野戰炮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三百五十章 來宗道退第四十七章 崇禎一年第四十六章 搖旗吶喊不得收費?第二十二章 層層加碼,成效初顯第三十二章 終於趕到,上城協防第一百八十七章 試手第三十三章 走走過場,豪格攻城第四百一十章 前往天津第二百五十三章 小六立功第三百一十五章 全都要第十五章 改制遇阻,戶部缺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