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改制遇阻,戶部缺銀

魏忠賢自然從中聽出來了朱由檢話之外音是什麼意思。

最後一次會如此了。

何爲如此?

其實說的卻是在面對如此局面之時,皇爺近些日子所做的努力卻沒有一個能夠派的上用場的。

想到這,魏忠賢也是心中微微一嘆。

但很快,他那垂垂老矣的身體卻重新煥發出了活力。

我魏忠賢就是要當皇爺的狗,當全天下最忠心的那條狗。

接下來,便是其急匆匆的下去按旨意調動安排。

而在另一邊的內閣內,此刻卻因爲朱由檢一紙關於改革科舉的旨意鬧翻了天。

“科舉制度安能如此之改..更荒謬的是將鄉試、會試的權利都收回至吏部,這該如何和地方解釋啊...”

內閣衆閣老此刻縈繞眉間的愁容,倒是不對於朱由檢此次改革的愁容,而是若內閣一點都不修改的話,那麼不光是打破延續下來的科舉傳統,而是..那

最重要的一點,卻是所有人故意避之不談的一點。

那就是劃分各省的考生錄用名額,拉平均線後製定合格線,不再由主考官裁定。

任誰都能一眼看出,皇爺此次這番改革的優越性所在,比起過往來看將更加公平,可問題就在於這公平二字之上。

眼下。

大明朝科舉制度之黑暗其實也是朱由檢此番要進行改革的一個重要因素。

江南士子大量擠佔北方學子的名額。

甚至出現了連年殿試無北方學子之荒唐景象。

可眼下倒好,朱由檢直接將後世高考那一套原封不動的搬了出來,這可急壞了這些閣老們。

“這..陛下此番舉措當然是好...可這也太急了..要是能再留些時間就好了..”

剛剛坐穩內閣宰輔之位的黃立極卻一反常態般的冷靜。

只是坐着卻沒有參與這場討論。

見衆人爭吵許久卻還是拿不出個主意左右爲難之際,黃立極站起來接過了那張薄薄的擬旨,:“諸位閣老不介意的話,就由我這老骨頭跑一趟宮裡吧,但我醜話說在前頭,若是皇爺此意已決,各部都不要想着掉鏈子,不然我怕各位項上人頭難保。”

黃立極此言一出不可謂不驚悚,其中帶着的即是對內閣同僚能力上的無奈。

又帶着對崇禎帝的期盼,自打這崇禎帝即位,做出的每一件事情黃立極都看在眼裡,但這些事情大多都沒有經過內閣,而是交由魏忠賢控制的六部或東廠直接執行。

這番舉措雖處處不合規矩,但黃立極卻異常的清醒,他深刻的清楚眼下的大明是什麼樣的情況。

一輪又一輪針對於朝堂之上那些貪官污吏的舉動,黃立極有時在晚上府中想起都不禁拍手叫好,亂世當用重典,若還是如天啓帝一般避重就輕,這大明危局將永無緩解之日。

可爲何此次針對於整個大明朝堂的大清洗,內閣卻在其中巍然不動呢?

主要是因爲此刻的內閣雖說名義上依舊是內閣,但實際上眼下內閣衆人,黃立極、施鳳來、張瑞圖、李國普,除了李國普還勉強算得上是正直以外,那都是徹徹底底的擁皇黨。

自然波及不到他們。

所以內閣纔沒有直接的將崇禎帝的擬旨直接打回去,要是換做歷史上記載的明末時期,東林文官體系把控之下的內閣。

恐怕朱由檢連這樣的想法都不敢有。

直接不可能送得到的。

朱由檢到後期與其說是能夠對各種小事微操,不如說是隻能微操,大方向都是內閣已經制定好的,雖說談不上架空,但實際上皇權已經被極大的削弱了。

但!

眼下不一樣!

皇權依舊充沛!

擁皇黨逐漸把控朝堂!

這是很好的跡象。

進宮之後的黃立極已然不復在內閣衆人面前的硬氣,而是一邊走一邊額頭冒汗,因爲他知道這封擬旨多半皇爺已經是拍了板,想要阻攔恐怕很難,但他還是要來。

“微臣黃立極..求見..”

“進吧!”

到底還是內閣宰輔,宮中也沒人阻攔,雖是慢步但還是到了。

“陛下..恕臣拙見,此番科舉改革之建議,還請陛下收回旨意..”

話落,朱由檢輕輕放下了手中用來批紅的硃砂毛筆,簡單歸攏一下臺面,便起身坐在了類似於客廳中的主位上,還示意黃立極找個位置坐下來。

“說說爲何?是朕擬旨中有何紕漏嗎?”

黃立極答道。

“陛下此次關於科舉制度之改革沒有任何有紕漏的地方,雖不知陛下親自擬卷之考題,但僅從規則來看,已然優越於眼下大明科舉制度數倍..”

“那爲何你今日要來求朕收回旨意呢?”

見黃立極畏畏縮縮,似說非說的講了這麼多廢話,朱由檢也是直截了當的想要知道爲什麼。

相比於魏忠賢,其實對於黃立極的瞭解朱由檢也是很多的,作爲崇禎之朝開局時的內閣宰輔,其雖說偏靠魏忠賢,可據史料記載,當時更多的是一種無奈下的投靠。

因爲在當時的朝堂之上看來,若是不能夠靠着魏忠賢,那麼別說前途,就是活命都成問題。

更別說,就連崇禎一朝之崇禎二字,都是黃立極想出來的,足以見得原本的崇禎之帝對於黃立極的看重,只不過後來隨着東林對朝堂的影響,以及不斷的裹挾大義對原來的朱由檢瘋狂洗腦之下,逐漸對內閣衆人失去信任。

但眼下的朱由檢對於黃立極還是頗爲欣賞的,畢竟這已經是難得的人才之一了。

可用之人..不多啊。

所以他很想聽聽黃立極如何說。

“回稟陛下,陛下所擬旨意內容卻無問題,問題出在執行上,眼下我大明戶部空虛,原先科舉有各個地方貼補,尚且能夠勉強運行,但已經出現了南北方考試無論是場館、考官配備上的巨大差異,甚至南北方考試回答試卷所用之紙都差異頗多,南方用紙多爲上好宣紙,高者達數十文一張,北方用紙多爲棉麻草紙,滲墨嚴重,導致很多考生不得不放棄毛筆,轉用竹尖沾墨。”

“而眼下一旦要..改革,那全部的開支都將一次性壓到朝廷的頭上,戶部實在沒有多餘的銀子啊...”

第七十四章 商業規矩第一百三十九章 復州!復州!第二百三十五章 迷茫的牛二喜第八十九章 與蒙古人商量商量第四百三十二章 打!第二百八十九章 幼稚第六十九章 《大明農業百科》第三百零九章 佈局第八十章 大禮豈有不要之理第二百零三章 學生罷課第一百七十二章 敗退第三百五十二章 醞釀風波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容錯過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三百一十九章 推行律法第四百四十一章 考量第二百七十一章 準備第二百一十五章 街頭賣貨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償收費第四百七十一章 北方鋼鐵集團第四百零三章 皇室專列第一百八十二章 德川家光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看到了紅毛第一百九十四章 安南議程再提起第三百四十一章 蒙古平定第四百八十章 御駕親征第二百七十八章 蒙古人的應對第三百九十八章 清理門戶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三百七十四章 重返順天第六十七章 礦石問題第二百八十七章 第二次衝擊與機槍第二百七十章 驚喜第二十九章 風捲殘雲,朝堂之上第二百九十五章 橡膠貿易第一百七十二章 敗退第四百六十二章 平南軍上陣第五百章 沒轍第四百零七章 準備行動第四百九十章 兵臨建州第二百四十四章 硝石取冰也算神蹟?第四百四十九章 後金夜話第二百二十三章 紙幣定版印刷第四十三章 崇禎再上朝第一百七十七章 徹查此事第三百七十章 修訂律法第四百九十章 兵臨建州第二百九十六章 會議第五百零七章 傲立於世界之林第三百二十二章 召見趙雲凱第四百章 目標大海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幕第四百二十四章 好機會第三百二十五章 海軍之路第四百二十三章 離開第二百八十二章 深夜異變第一百八十一章 倭國的銀子第一百二十八章 法辦周奎(3)第三十七章 放一槍送送你們第四百二十七章 東安計劃第二百四十一章 皇子來啦第二百八十六章 衝擊膠着第三百八十八章 炮轟大阪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幕第三百六十一章 推廣遇阻第三百五十二章 醞釀風波第二百九十七章 貿易與平息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三百一十二章 清洗第三百一十七章 對蒙之策第六十八章 皇家礦務局第二百九十三章 農業機械第四百零六章 擺弄輿論第四百七十三章 趁火打劫第二百八十章 痛打切格勒第一百二十七章 法辦周奎(2)第二百二十章 壞消息接連而至第五百零二章 不能喝酒了第三百八十七章 進港休整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明電氣第二百三十九章 江西受災第二十六章 韃子退兵,天虎軍進發遼東第二十八章 埋伏與收割,獵人與獵物第三百三十四章 登陸開始第二百二十四章 飛梭織布機第二十二章 層層加碼,成效初顯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六十一章 朱由檢的火炮夢想第一百九十四章 安南議程再提起第一百四十章 城門異變第一百三十九章 復州!復州!第五十六章 史上第一皇帝詐騙犯第三百八十四章 田中秀傑第一百七十六章 推波助瀾第三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案第十七章 關寧關隘,畢自肅第四百八十一章 開赴第二十八章 埋伏與收割,獵人與獵物第四百八十六章 代善都不願意守第四百二十九章 試圖教化
第七十四章 商業規矩第一百三十九章 復州!復州!第二百三十五章 迷茫的牛二喜第八十九章 與蒙古人商量商量第四百三十二章 打!第二百八十九章 幼稚第六十九章 《大明農業百科》第三百零九章 佈局第八十章 大禮豈有不要之理第二百零三章 學生罷課第一百七十二章 敗退第三百五十二章 醞釀風波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容錯過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三百一十九章 推行律法第四百四十一章 考量第二百七十一章 準備第二百一十五章 街頭賣貨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償收費第四百七十一章 北方鋼鐵集團第四百零三章 皇室專列第一百八十二章 德川家光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看到了紅毛第一百九十四章 安南議程再提起第三百四十一章 蒙古平定第四百八十章 御駕親征第二百七十八章 蒙古人的應對第三百九十八章 清理門戶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三百七十四章 重返順天第六十七章 礦石問題第二百八十七章 第二次衝擊與機槍第二百七十章 驚喜第二十九章 風捲殘雲,朝堂之上第二百九十五章 橡膠貿易第一百七十二章 敗退第四百六十二章 平南軍上陣第五百章 沒轍第四百零七章 準備行動第四百九十章 兵臨建州第二百四十四章 硝石取冰也算神蹟?第四百四十九章 後金夜話第二百二十三章 紙幣定版印刷第四十三章 崇禎再上朝第一百七十七章 徹查此事第三百七十章 修訂律法第四百九十章 兵臨建州第二百九十六章 會議第五百零七章 傲立於世界之林第三百二十二章 召見趙雲凱第四百章 目標大海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幕第四百二十四章 好機會第三百二十五章 海軍之路第四百二十三章 離開第二百八十二章 深夜異變第一百八十一章 倭國的銀子第一百二十八章 法辦周奎(3)第三十七章 放一槍送送你們第四百二十七章 東安計劃第二百四十一章 皇子來啦第二百八十六章 衝擊膠着第三百八十八章 炮轟大阪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幕第三百六十一章 推廣遇阻第三百五十二章 醞釀風波第二百九十七章 貿易與平息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三百一十二章 清洗第三百一十七章 對蒙之策第六十八章 皇家礦務局第二百九十三章 農業機械第四百零六章 擺弄輿論第四百七十三章 趁火打劫第二百八十章 痛打切格勒第一百二十七章 法辦周奎(2)第二百二十章 壞消息接連而至第五百零二章 不能喝酒了第三百八十七章 進港休整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明電氣第二百三十九章 江西受災第二十六章 韃子退兵,天虎軍進發遼東第二十八章 埋伏與收割,獵人與獵物第三百三十四章 登陸開始第二百二十四章 飛梭織布機第二十二章 層層加碼,成效初顯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六十一章 朱由檢的火炮夢想第一百九十四章 安南議程再提起第一百四十章 城門異變第一百三十九章 復州!復州!第五十六章 史上第一皇帝詐騙犯第三百八十四章 田中秀傑第一百七十六章 推波助瀾第三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案第十七章 關寧關隘,畢自肅第四百八十一章 開赴第二十八章 埋伏與收割,獵人與獵物第四百八十六章 代善都不願意守第四百二十九章 試圖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