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全國開徵!清查良田!

看似由東廠來朗讀聖旨不僅在程序上不合規矩,因爲一般來說。

清晨的朝會流程一般來說都是先奏報,再議事,百官先奏報各地要事,或是所在部門的各個方面的情況之後再開始議事。

而現在就是這上朝的規矩也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終於旨意宣讀完畢,在場大小官員一同接旨後謝恩,覆蓋面如此之大的旨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早已經脫離了聖旨的範圍,可以說已經是在變相的昭告天下了。

議事的模式也徹底的進行了修改,大明內閣的重要性再次被提高。

已經擁有了越過百官提議,直接內部商議修改律法的權利,當然一切的前提都在朱由檢的點頭同意的前提下。

“啓奏陛下,兵部有本!”

終於到了每次早朝中,最重要的奏事環節。

“奏!”

“遼東畢自肅奏京,近日於關寧關隘大克後金韃子,擊潰敵軍達五千餘,且皇太極已退回後金,遼東危機已解。”

果然沒有了東林黨,朝會的辦事效率都提高了不少,由於朱由檢的性格使然,長話短說的奏摺開始在大明官場上流行起來。

雖不至於全文大白話,但也差不多。

相比於原本更加講究文章工整,現在更加講究說話效率。

這樣的轉變令人欣喜,而兵部此次奏上的消息讓在場所有大小官員都爲之精神振奮。

“打贏了?”

“韃子退了?”

所有人的心間都縈繞着這樣的疑惑。

似乎有些不敢相信。

只見兵部接着開始講起更多的細節。

“畢自肅、畢自嚴奏,陛下天虎天軍入駐關寧關隘後,面對數倍於敵卻毫不退卻,自到達之日起便全面接手關寧防務,後金八旗展開車輪戰後,仍以數千戰士大克豪格所率正藍旗、正黃旗兵!後出城追擊!以至皇太極倉皇逃竄,逃回後金,一解遼東之困境,一改大明接連之敗績!”

所有人目光灼灼的看着朱由檢,更多的人開始對陛下的天虎軍感到好奇。

之前上奏時,就有說天虎軍在遼東大克一千餘韃子,現在一戰就能打掉韃子五千多人了?

可派去遼東的天虎軍總共纔有多少人馬啊?

疑惑不解也沒用,一切都是朱由檢說的算。

只見朱由檢眉頭舒展,嘴角也止不住笑意,開口說道:“天虎軍此戰極大的鼓舞了我大明軍威,區區建奴,不值一提!相關賞賜,按天虎軍內部條例進行,而畢自肅、畢自嚴守城有功,畢自肅升任遼東巡撫,主管兵務!朕天虎軍第一師第二旅就交給他了!其餘遼東兵賞賜由兵部擬送內閣批閱後傳戶部支銀!”

“而畢自嚴!則調回京師述職,留有他用!”

雖然是打了勝仗,但也是有喜有憂。

喜的是天虎軍兩位第一次來參加早朝的師長和兵部尚書、侍郎們..

憂愁的自然只有戶部。

這一戰獲勝,賞賜的錢糧自然不會少,而改變作風之後的大明朝廷,一直都是雷厲風行。

以朱由檢的性子那可不得論功行賞不說,還會專門派人盯着他們戶部把銀子開出來。

再者說了,兵部那些人還看着呢。

但也不能不說..戶部..

“戶部有本啓奏!”

“准奏!”

“戶部啓奏陛下,如今國庫空虛,一年稅收錢糧還未送入國庫內,各地也紛紛告急道糧庫緊缺,而還未起運..而今賞賜遼東之銀..戶部有些困難..還請陛下支取內帑..暫補虧空。”

翻譯一下,就是雖然打了勝仗我也很高興,但是各地明年的稅收還沒交上來呢!

現在國庫,倆字!

沒錢!

想要賞賜?

陛下您啊,自己掏腰包吧!

誰料,這本就是朱由檢給戶部量身打造的一個深淵巨坑。

“戶部爲何缺銀?”

“陛下,這大明稅收已降至兩千一百萬兩左右,而其中糧食折銀就已高達一千七百萬兩,現銀只不過區區四百萬兩..而現如今大明每年只是各地各級官員的俸祿,就已超過四百萬兩銀子了..再加上禮部祭天、各地賑災、工部水利大修、兵部兵仗局用度等等,若非今年京營開支由內帑單列..恐怕早都難以承受..”

“朕問你!而今大明稅收從何而來?爲何連年下降?!”

“回陛下,而今大明稅收主要來自兩方面,農稅與鹽稅..還有各地單列的雜稅幾種..而陛下之前下旨,不再增派其他任何雜稅,而今就已經只能收到農稅和鹽稅了..”

“那鹽稅多少,農稅多少?”

“回陛下,農稅折銀一千九百五十萬兩,鹽稅折銀一百五十萬兩。”

“若是隻有農稅,但今後開支只需負責這各地官員俸祿,你戶部可會缺銀?”

戶部官員突然愕然,難以置信的擡起頭看向朱由檢,喃喃自語般回道,“那自然足矣!”

“好!”

“自大明崇禎一年起,戶部停收除農稅以外所有稅種,禁止一切加派,爲減輕百姓負擔,戶部收稅過程中允許使用白銀作爲結算單位,不必單純收糧,當地官府收稅必需人力物力,由當地官府承擔,不許分攤到百姓身上,禁止增派勞役收稅!”

“戶部!郭允厚!你可聽明白了!”

“臣..臣聽明白了..”

此刻的郭允厚一邊陷入深深的震驚之中,作爲戶部尚書,他主管的並不全部都是戶部的開支問題,所以今天的回答只不過是下面的一個戶部侍郎所言。

但從內心中,對於朱由檢的做法,卻是舉雙手贊成。

去年農稅收了將近兩千萬,而這開支給官員的俸祿只不過四百多萬。

這傻子都看得出來,其中的差距有多大。

“大明皇家稅局正式全面接管大明朝除農稅以外的所有稅收徵收工作,自大明崇禎一年起!只要是人!就得納稅!商稅、鹽稅、礦稅、邊關交易稅全面開徵,茶稅、高收入稅開始試點!稅丞官員獨立於戶部以外,全部由內帑進行開支!計劃招收稅丞五萬人!”

“全國兩京十三省!同時開徵!朕就不相信了,這銀子就從天上飛走了!”

“再是責令戶部,從崇禎一年起,重新測量全國良田,嚴查吞併、漏登,這件事若是戶部執行不力,那稅銀不是讓你堆在國庫吃灰的!多出來的部分,就是幹這個的!”

“臣郭允厚遵旨!”

第二百六十二章 循環與攬儲第九十章 薅羊毛計劃第三百五十二章 醞釀風波第四百七十七章 收容所第四百三十四章 簡直離譜第二百零九章 對蒙古的態度第一百四十章 城門異變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償收費第四百六十二章 平南軍上陣第六十九章 《大明農業百科》第二百九十五章 橡膠貿易第三百八十章 炮轟江戶第三百九十章 先行一步第六十八章 皇家礦務局第二十六章 韃子退兵,天虎軍進發遼東第二十三章 大明展銷會,京城好百姓第七十五章 鹽茶之利第八十三章 經濟研討會(3)第十一章 調查鹽務,皇家生意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匹白綾第四百二十三章 離開第一百二十章 跑路規劃第三百八十八章 炮轟大阪第四百八十八章 多爾袞稱帝第三百八十六章 九州夜話第五十章 自我審視第四百一十五章 視察直隸第二百零四章 安撫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二百一十四章 直隸肥皂第五百零六章 絕對不虧第二百三十五章 迷茫的牛二喜第三百三十章 調兵遣將第二百二十四章 飛梭織布機第一百二十三章 守不住的金州城第三百六十一章 推廣遇阻第七十七章 糧食很重要第一百八十一章 倭國的銀子第三十九章 糾結的皇太極第一百九十一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二百零八章 出宮閒逛第四十一章 新式科舉開考第四百七十三章 趁火打劫第一百八十七章 試手第一百九十八章 議和的銀子帶夠沒第二百三十五章 迷茫的牛二喜第七十章 收稅風波初起第二百二十九章 試驗第三十二章 終於趕到,上城協防第六十七章 礦石問題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四十二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二百九十九章 張倫第五十九章 調動第三十六章 給個臺階就下的豪格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阪城破第三百六十九章 專利事務第二百九十一章 土地問題第十四章 韃子來犯,遼東告危?第四百零六章 擺弄輿論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償收費第二百二十章 壞消息接連而至第二百三十八章 準了唄,不然呢第三百三十五章 紅河平原第二十八章 埋伏與收割,獵人與獵物第二百九十四章 開墾遼東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線作戰第二百二十章 壞消息接連而至第八十九章 與蒙古人商量商量第五百零五章 免費教學開始第四百四十七章 應對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獲勝利第一百八十章 朕有好多小錢錢第一百七十九章 下旨焚燒東林書院第三百九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三百四十三章 降稅興醫第一百二十七章 法辦周奎(2)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個億的債券第八十二章 經濟研討會(2)第一百七十七章 徹查此事第四十章 宴第一百二十八章 法辦周奎(3)第三百六十五章 改善之策第八章 一億三千萬,震驚朱由檢第四百七十八章 農與商第四百五十四章 東武伯第二百零一章 漕運疑雲(3)第四百七十一章 北方鋼鐵集團第三百二十四章 泉州查案第五十三章 新年開榜!第二百九十二章 再議農業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太極的來信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三十四章 排隊打兔子?第三百三十章 調兵遣將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匹白綾第四百一十六章 周奎作妖第十九章 畢子寅叛變第四百二十九章 試圖教化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來往,別說話
第二百六十二章 循環與攬儲第九十章 薅羊毛計劃第三百五十二章 醞釀風波第四百七十七章 收容所第四百三十四章 簡直離譜第二百零九章 對蒙古的態度第一百四十章 城門異變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償收費第四百六十二章 平南軍上陣第六十九章 《大明農業百科》第二百九十五章 橡膠貿易第三百八十章 炮轟江戶第三百九十章 先行一步第六十八章 皇家礦務局第二十六章 韃子退兵,天虎軍進發遼東第二十三章 大明展銷會,京城好百姓第七十五章 鹽茶之利第八十三章 經濟研討會(3)第十一章 調查鹽務,皇家生意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匹白綾第四百二十三章 離開第一百二十章 跑路規劃第三百八十八章 炮轟大阪第四百八十八章 多爾袞稱帝第三百八十六章 九州夜話第五十章 自我審視第四百一十五章 視察直隸第二百零四章 安撫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二百一十四章 直隸肥皂第五百零六章 絕對不虧第二百三十五章 迷茫的牛二喜第三百三十章 調兵遣將第二百二十四章 飛梭織布機第一百二十三章 守不住的金州城第三百六十一章 推廣遇阻第七十七章 糧食很重要第一百八十一章 倭國的銀子第三十九章 糾結的皇太極第一百九十一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二百零八章 出宮閒逛第四十一章 新式科舉開考第四百七十三章 趁火打劫第一百八十七章 試手第一百九十八章 議和的銀子帶夠沒第二百三十五章 迷茫的牛二喜第七十章 收稅風波初起第二百二十九章 試驗第三十二章 終於趕到,上城協防第六十七章 礦石問題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四十二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二百九十九章 張倫第五十九章 調動第三十六章 給個臺階就下的豪格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阪城破第三百六十九章 專利事務第二百九十一章 土地問題第十四章 韃子來犯,遼東告危?第四百零六章 擺弄輿論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償收費第二百二十章 壞消息接連而至第二百三十八章 準了唄,不然呢第三百三十五章 紅河平原第二十八章 埋伏與收割,獵人與獵物第二百九十四章 開墾遼東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線作戰第二百二十章 壞消息接連而至第八十九章 與蒙古人商量商量第五百零五章 免費教學開始第四百四十七章 應對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獲勝利第一百八十章 朕有好多小錢錢第一百七十九章 下旨焚燒東林書院第三百九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三百四十三章 降稅興醫第一百二十七章 法辦周奎(2)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個億的債券第八十二章 經濟研討會(2)第一百七十七章 徹查此事第四十章 宴第一百二十八章 法辦周奎(3)第三百六十五章 改善之策第八章 一億三千萬,震驚朱由檢第四百七十八章 農與商第四百五十四章 東武伯第二百零一章 漕運疑雲(3)第四百七十一章 北方鋼鐵集團第三百二十四章 泉州查案第五十三章 新年開榜!第二百九十二章 再議農業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太極的來信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三十四章 排隊打兔子?第三百三十章 調兵遣將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匹白綾第四百一十六章 周奎作妖第十九章 畢子寅叛變第四百二十九章 試圖教化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來往,別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