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再議紙幣問題

御膳擺在桌前,朱由檢卻絲毫沒有動筷子的意思。

“你是說..試點紙幣的事情遇到了困難嗎?”

“原本按照將國債作爲背書的紙幣在京津及沿海地區效果的確尚佳,老百姓也很願意接納這種陌生的模式,但後來我們才明白過來。百姓並非忘卻了以往大明寶鈔大規模跳水般貶值的問題,而是因爲這種本身以債券爲主體的‘紙鈔’能在荷蘭人那裡換到更多的銀子...”

畢自嚴的話扎的朱由檢有些難受。

“也就是說,所謂的小範圍內試點流通只不過是因爲在當時的那個區域之內有着荷蘭商人給大明做背書?”

“回稟陛下...現在看來正是如此。”

大明寶鈔過往的黑暗歷史饒是朱由檢辦法再多,一時半會也很難改變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主要是因爲現在大多數的百姓乃至官員,對於紙幣都有着刻板的過往印象。

一張薄薄的紙,就想換走我的銀子?

就算可以隨時拿着這張紙到全國各地的大明皇家銀行兌換成現銀,但也無濟於事。

畢自嚴在試點測試的時候就已經通過調查發現,一旦百姓獲得這樣的紙幣,第一個反應都是抗拒,當實在沒有辦法之後纔會勉爲其難接受並且在第一時間就到銀行換成銀幣或者銅錢。

“這樣不行..這紙幣的政策註定是要展開的,長此以往下來就算是試驗再多次,恐怕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朱由檢眉頭緊鎖,桌上的飯菜也是絲毫未動。

看着一旁的王承恩打心底裡焦急,還在內心裡忍不住的咒罵着畢自嚴不會選時候。

“這新式紙鈔將採取新式發行辦法,這一點朕簡單的和你說幾點吧..”

朱由檢努力的回憶着後世中銀行發行紙幣時採取的手段。

“第一,之前朕剛剛登基時就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清查朝廷所欠下的各種款項數額,這其中其實還包括了這大明寶鈔的問題,如今大明稅務局和大明皇家銀行的儲備銀兩其實並不少,現如今不如直接在市場上繼續通過大明皇家銀行以如今市價上浮5%作爲回收基準價,一個銀幣就可以收回數千貫的寶鈔。”

畢自嚴連連點頭。

而朱由檢則是滿心苦澀,這種拿自己錢給前人擦屁股的感覺可真是差勁。

“第二,責令皇家科學院、皇家科學院大學、皇家兵器總局、工部,四部門並行,挑選大明最好的工匠,挑選先進印刷技術的同時採用成本較高、質量較好的印刷紙張,做好防僞技術的研製。”

紙幣的防僞難度其實一直以來是要遠遠高於銀幣的防僞難度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個成本問題。

銀幣中七成是銀,加之刻板開模打製。

精細的大明帝國銀幣如今纔剛剛在各地開始推入市場,整體的光澤度和防僞都做的極佳。

而若是不選用銀作爲整體金屬的來打造銀幣。

鐵..一眼看穿..鋁...這年頭的鋁可比白銀還貴。

“第三就是要求皇明報社,發揮其作爲大明輿論陣地的優勢,開始逐步試點在各地進行省內日報的印製,爭取通過宣傳手段將沿海地區的問題解決掉,商人們不是傻子,只要紙幣能夠獲得充足的保障,不會有人不願意使用的,輕快方便還沒有手續費和各種煩瑣的存管費用,朕不相信他們能夠對此視而不見。”

“並且待新式紙幣印刷完成之後,一律改名龍元,實在不行的情況下!允許將朕的玉璽作爲印刷圖樣印製在紙幣背面!這一場紙幣發行的事情在朕看來!甚至不亞於朝鮮正在進行的戰爭!”

看着朱由檢滿臉的凝重,畢自嚴又何嘗不明白。

在皇家圖書館中有着大量朱由檢從後世帶來的基礎金融學的書籍,作爲稅務的掌舵人,畢自嚴其實早已經在無形之中接管了整個大明的財政。

“皇上,臣想起一件事,要不要暫時延緩大明皇家銀行對外貸款的頻次,也就是書上所說的銀根收緊,待新式紙幣出來之後進行大規模宣傳後將所有貸款轉變爲紙幣發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紙幣的使用擴大。”

朱由檢看了看畢自嚴點了點頭,:“這件事朕交給你是很放心的,用膳用膳,朕看王伴伴都快想把你踢出去了!”

“臣遵旨..”

“哈哈哈!”

....

朝鮮。

女真人來了的消息在逐漸增多的逃到平壤的朝鮮人口中不斷宣傳,朝鮮王聞言也是大驚失色。

百姓陷入恐慌的同時,王室卻依然相同。

前鋒軍和豪格的正藍旗猶如入無人之境,一路以來都沒有遇到過什麼所謂的朝鮮軍隊。

反而是一路暢通無阻,一些在路上來不及逃離的朝鮮百姓再次過程中還在不斷的被後金軍隊所屠戮。

當後金的前鋒部隊抵達平壤城下。

一衆建奴士兵突然才意識到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自己似乎與身後的豪格脫節了。

於是在距離平壤數十里外開始安營紮寨。

每天劫掠四周還未逃離的村落,竟憑藉着僅僅數千人的威懾力嚇得朝鮮王在平壤數日不敢派兵出城。

這讓原本想着朝鮮一旦趁着夜色襲擊自己,就得連夜跑路的後金前鋒笑掉了大牙。

“哈哈哈!怎麼會有如此軟弱的國家,這朝鮮人軟的像綿羊一般!”

“噓!那些女人卻溫柔似水啊!”

“哈哈哈!”

城牆上,大量的朝鮮士兵看着城外的後金士兵夜夜笙歌,安營紮寨的同時還在不斷的劫掠四周。

每天都有大量的朝鮮女人被捉了回來,夜晚的平壤牆頭似乎還能隱約聽見那些朝鮮女人的痛苦哀嚎,可就算是這樣,朝鮮王還是矇頭不敢出城與後金交戰,哪怕此刻的平壤城中。

匯聚着大量的朝鮮士兵,數萬人一旦乘其不備出擊進攻。

再強的後金士兵也是有跑路的份。

但他們還是將希望寄託於大明天軍能夠早些到來,寄託於這些後金韃子能夠早日退去。

第三百八十章 炮轟江戶第三百三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阪城破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匹白綾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攏武士第三十一章 消息入京,犒賞天虎軍。第五百零六章 絕對不虧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圖初起第一百七十三章 追擊不止第一百七十七章 徹查此事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望第二百四十六章 漢人的新生活第四百八十二章 紅毛?第一百四十章 城門異變第四十五章 賑災當爲第一要務!第五十五章 打還是不打第九十七章 改革正當時—兵部第四百六十五章 奪權第一百八十六章 緊鑼密鼓第四十六章 搖旗吶喊不得收費?第六章 視察京營,收回兵權第二百三十章 四處亂入謝子華第三百六十五章 改善之策第四百三十二章 打!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學明第四百五十八章 打什麼打第五百零七章 傲立於世界之林第一百六十五章 周奎想出門第一百九十五章 決議第三百一十五章 全都要第二百三十四章 傳令兵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二百一十八章 情報體系第四百一十九章 電報滴滴第五百一十章 萬國來朝第一百七十四章 復州大捷第五十七章 國家債券第四百九十六章 堡壘計劃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五百章 沒轍第三百二十四章 泉州查案第二百二十七章 系統更新第四百四十九章 後金夜話第二百二十九章 試驗第三十八章 京觀第三百二十七章 軍隊監督第八十五章 卡..卡住了第二百八十九章 幼稚第一百二十五章 快馬奏京師第一百二十八章 法辦周奎(3)第四百一十一章 來回拉扯第三百五十三章 田下三郎第八十七章 京津工業園區的構想第三百零九章 佈局第二百三十九章 江西受災第四百四十七章 應對第四百三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二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八十一章 倭國的銀子第二百二十六章 送上門的銷路第二百一十一章 新式科舉將近第二百五十六章 事還不少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子落網第四百五十二章 薄宴第四百二十五章 電氣大明第四百七十二章 劉三第五百零三章 多好的練手機會第六十二章 人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人才認定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看到了紅毛第四百零二章 進京面聖第四百零四章 查查報社第二百一十四章 直隸肥皂第三百九十九章 江戶協定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商人離去第五百零一章 虧大了第五百零六章 絕對不虧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雲變化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四百四十三章 議事第三百零四章 百官訪直隸第二百三十章 四處亂入謝子華第二百五十三章 小六立功第五十四章 朝鮮難局第四百九十三章 變化第四百六十五章 奪權第一百九十九章 漕運疑雲第五章 此物能制,舉廠搬遷第三百六十二章 安南請求第三百八十二章 擊沉議和第三百七十六章 目標幕府第二百零二章 改漕爲海第六十六章 再入兵器總局第一百三十四章 工業規劃出爐第十七章 關寧關隘,畢自肅第四百七十六章 張燈結綵第二百五十六章 事還不少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四百五十九章 有點麻煩第四百零一章 移民準備
第三百八十章 炮轟江戶第三百三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阪城破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匹白綾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攏武士第三十一章 消息入京,犒賞天虎軍。第五百零六章 絕對不虧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圖初起第一百七十三章 追擊不止第一百七十七章 徹查此事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望第二百四十六章 漢人的新生活第四百八十二章 紅毛?第一百四十章 城門異變第四十五章 賑災當爲第一要務!第五十五章 打還是不打第九十七章 改革正當時—兵部第四百六十五章 奪權第一百八十六章 緊鑼密鼓第四十六章 搖旗吶喊不得收費?第六章 視察京營,收回兵權第二百三十章 四處亂入謝子華第三百六十五章 改善之策第四百三十二章 打!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學明第四百五十八章 打什麼打第五百零七章 傲立於世界之林第一百六十五章 周奎想出門第一百九十五章 決議第三百一十五章 全都要第二百三十四章 傳令兵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二百一十八章 情報體系第四百一十九章 電報滴滴第五百一十章 萬國來朝第一百七十四章 復州大捷第五十七章 國家債券第四百九十六章 堡壘計劃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五百章 沒轍第三百二十四章 泉州查案第二百二十七章 系統更新第四百四十九章 後金夜話第二百二十九章 試驗第三十八章 京觀第三百二十七章 軍隊監督第八十五章 卡..卡住了第二百八十九章 幼稚第一百二十五章 快馬奏京師第一百二十八章 法辦周奎(3)第四百一十一章 來回拉扯第三百五十三章 田下三郎第八十七章 京津工業園區的構想第三百零九章 佈局第二百三十九章 江西受災第四百四十七章 應對第四百三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二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八十一章 倭國的銀子第二百二十六章 送上門的銷路第二百一十一章 新式科舉將近第二百五十六章 事還不少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子落網第四百五十二章 薄宴第四百二十五章 電氣大明第四百七十二章 劉三第五百零三章 多好的練手機會第六十二章 人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人才認定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看到了紅毛第四百零二章 進京面聖第四百零四章 查查報社第二百一十四章 直隸肥皂第三百九十九章 江戶協定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商人離去第五百零一章 虧大了第五百零六章 絕對不虧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雲變化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四百四十三章 議事第三百零四章 百官訪直隸第二百三十章 四處亂入謝子華第二百五十三章 小六立功第五十四章 朝鮮難局第四百九十三章 變化第四百六十五章 奪權第一百九十九章 漕運疑雲第五章 此物能制,舉廠搬遷第三百六十二章 安南請求第三百八十二章 擊沉議和第三百七十六章 目標幕府第二百零二章 改漕爲海第六十六章 再入兵器總局第一百三十四章 工業規劃出爐第十七章 關寧關隘,畢自肅第四百七十六章 張燈結綵第二百五十六章 事還不少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四百五十九章 有點麻煩第四百零一章 移民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