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

李善長一怔愕然心驚,貌似真的下了地獄,還有包拯那個級別的閻王,人家正人君子的戰鬥力,確實要比他強得太多。

想想也是,在人間都鬥不過,更遑論地下了。

所以對於老李來說,還是安安穩穩多活幾年,享受最後的時光,這纔是算得上不枉此生。

正在他們倆隨口聊着之時,朱元章竟然回來了,而且是興匆匆的,臉上洋溢着喜氣。

“張先生,李先生,你們倆真該出去瞧瞧!就坐那個軌道馬車……從北平到大沽口,速度快,還舒服平穩……咱這輩子走南闖北,就沒遇到這麼舒服的馬車!爽利,得勁兒!”

老朱興奮說着,有些口渴隨手拿起茶壺倒了一杯,剛喝進去,就覺得苦澀難忍,他緊皺眉頭,又到了另外一壺,結果卻是奶茶,甜到齁。

朱元章這個氣,“你說你們倆,就不能弄點人能喝的?”

張希孟無奈苦笑,他是因爲寫書太多了,需要茶水提神,故此越喝越苦,至於李善長,純粹是上了年紀,味蕾退化,必須加大劑量刺激。

要是抽空給他弄點奶油泡芙什麼的,老李保準愛得地老天荒,刻骨銘心。

張希孟只能遞給老朱一壺熱水,又給他點龍井茶,讓他自己弄。

朱元章也沒法子,只能沖泡妥當,這邊等着茶水涼下來,那邊跟張希孟和李善長唸叨,他確實體會到了軌道馬車的好處。

平穩,速度快,運量大。

“咱看史書說,秦朝當年爲了調兵容易,修了直道,耗費不小……咱想問問你們倆,能不能到處都修上軌道馬車,方便調運貨物?到底是跟秦朝那樣,耗損國力,弄一個短命亡國,還是能讓大明更上一層樓?”

老朱說完,看着這兩位,作爲當世最強的兩位文臣,他們能有什麼高見?

張希孟笑了笑,“主公,其實提到了秦朝亡國,這事說起來,只有一個原因,就是秦始皇錯估了國力,他把紙面數字當成了能動用的國力……同樣的錯誤,還發生在隋朝身上。”

朱元章皺了皺眉頭,似乎不解其意。

這時候李善長笑道:“上位,太師的話,老臣給做個註腳……他所講秦朝的毛病,就是在統一天下之前,秦朝國家不大,商鞅變法之後,政令通暢,調動人馬錢糧,都很順暢。所以纔有秦國的強悍國力。待到始皇一統天下,大秦國土增加了六倍,人口增加了五倍……秦始皇還以爲這些新進併入的疆土,可以像原來的老秦一樣。動員兵馬徭役,修長城,建設驪山陵墓,又修直道,大肆巡遊天下……始皇帝以爲,他的國力完全可以承擔,殊不知剛剛統一之後,六國故地,無論百姓,還是官吏,都遠遠比不上秦國故地,他勉力爲之,天下大亂,也就不足爲奇了。”

朱元章一怔,很快抓到了關鍵,“紙面上的國力,並不能當成實際的國力,李先生,果然厲害啊!”

嗶嘀閣

李善長一笑,“上位,這也是老臣幾十年打理庶政,積累的經驗。其實這個道理,放在歷代,都是通用的,爲什麼歷代的雄主駕崩之後,儲君都很難順利接住這個局面?奧妙就在這裡。因爲歷代雄主,都是令行禁止,下面不敢有任何的鬆懈。可是當儲君繼位,一切湖裡湖塗,還不明白怎麼回事。又缺少足夠威望,主少國疑,肯定會出事的……就拿隋煬帝來說,他就是犯了這個錯,把大隋朝紙面上的國力,當成了可以使用的力量,所以纔有百萬大軍徵高句麗,纔有一年之內修運河。”

朱元章遲疑了少許,他低聲道:“李先生,咱怎麼覺得你話裡有話,說明白點,咱們不用遮遮掩掩。”

李善長頓了一下,這才道:“老臣聽太師講了,上位有意退位,把國家交給太子殿下。老臣這才仗着膽子,把這個道理說了,上位能如此做,確實是大明之福,蒼生之福!”

老朱微微點頭,老李的這番話,確實是真知灼見。

“李先生,那咱問你,新君即位,要怎麼辦,纔算是英明聖睿?”

李善長想了想道:“上位,要讓臣說,新君務必要休養生息,鎮之以靜,徐徐圖之,方纔能順利延續盛世,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朱元章沉吟不語,他默默思量着。

張希孟也同樣思索着李善長的話……爲什麼說老李是個人才呢,哪怕到了今天,他的話依舊能給張希孟極大的啓發。

李善長說出了一個很無奈的事實,不是後人不想延續前人的政策,是實在做不到……六國貴胃會忌憚秦始皇,但不會畏懼秦二世。隋文帝能號令關隴集團,隋煬帝就沒有這個威望。

放到歷史上的大明朝,洪武永樂,都能以鐵腕治國,但是到了仁宣兩朝,他們不收縮又能怎麼樣?

學着爺爺,父親,四處征戰,大刀闊斧嗎?

對不起,他們真不行,這不只是能力的問題,也是時運條件所致……朱元章自己打天下,自然爲所欲爲。歷史上的永樂皇帝,也約等於打下了一半的天下,但是後繼者卻沒有這個條件。

那如果仁宣兩朝,繼續對外用兵,甚至學着朱棣,五徵蒙古,後果會是什麼?

只怕不會比隋煬帝好到哪裡去!

這個道理,一般人是很難想通的,史冊也未必會講明白。

所以大體一位聖君雄主之後,都會有人主張休養生息,以寬仁治國,甚至會替前朝蒙冤官吏平反,收攏人心,維持國家安穩。

能做到這一步,已經算是明白人了,要想繼續前人的豐功偉績,實在是太難爲他們了,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這就是歷史上仁宣兩朝的現實。

“上位,既然把話說到了這份上,老臣也就掏心掏肺,說點過分的……上位要想大修軌道,串聯全國,這必定要大動干戈……這事情也只有上位能做,如果中途上位退位,把職責交給太子殿下。殿下除了停工,休養生息,讓百姓喘口氣之外,別無他法。因爲紙面上的國力,不等於實際的國力。上位能動員出來的力量,不等於太子也能動員出來的。”

李善長說完之後,偷眼看了下張希孟,他笑容可掬,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

怎麼樣?你張太師真以爲自己有多厲害啊?

你有本事破解這個局面嗎?

朱元章的目光也落在了張希孟身上。

如果老李所講的難題解決不了,朱元章還真沒法輕易退位。

而且老李所揭示的規律,也當真讓人很無奈!

“先生,你覺得標兒能不能行?不會需要咱給他擦屁股吧?”

張希孟哈哈一笑,“主公,李兄的高論,着實厲害,臣也是無可奈何……不過臣想反問主公一句,這次到了北平,除了看了軌道馬車,還有沒有別的感觸,比如農業上的?”

朱元章微微沉吟,“先生問的是哪方面?”

“就是中原和北平的不同,區別到底在哪裡?”

朱元章皺着眉頭,“先生請明言!”

“主公,在中原,老百姓更多的是擔心災害,尤其是絕收,雖說也有穀賤傷農之說,但還只是受傷。可是到了北平,老百姓擔心的反而是豐收,因爲一旦豐收,價格暴跌,他們就生存不下去了。甚至需要朝廷主動收購,維持價格穩定。這就是走大農場模式,和普通小農最大的區別!”

“由此展開,就能看清楚更多的問題。李兄所講,就是在小農條件下,動員效率極低,大興土木,必定勞民傷財,非聖君雄主不能爲之……這話臣沒法駁斥,也無從駁斥,他講的就是對的!幾千年來,能有李兄這番見識,已經是鳳毛麟角,不可多得。”

“不過要讓臣說,有沒有辦法……還是有的。那就是進入一個新的時代。這個新的時代裡,動員百姓,不是靠着主公的旨意,而是靠着實實在在的工錢,朝廷出錢,讓有空閒的百姓過來幹活,這就不涉及勞民傷財的事情。便是新君,只要管理得當,也能從容應付。其次,眼下大興土木,不再是爲了防禦邊疆,抵禦入寇,也不是爲了皇帝巡遊,方便出行。而是確實有利可圖,天下的商民百姓,都能從中受益。順天應人,有足夠的利益。只要能看到這一點,就算沒有朝廷旨意,他們也會賣命去幹的。”

朱元章緊皺的眉頭,豁然舒展,隨後忍不住哈哈大笑,暢意舒暢。

他忍不住抓着張希孟的胳膊,笑道:“先生遠見卓識,無人能及!”

張希孟含蓄一笑,李善長低着頭,卻略顯尷尬。

哪知道朱元章也用另一隻手,拉住了老李。

“李先生,你也是歷代文官的翹楚,正是有你,才能顯得出張先生的高明。”

老李都感動哭了,俺這是成了陪襯了,是吧?

朱元章又道:“總而言之,有你們兩位,咱能看得更清楚了,心裡也更有底兒了。回頭傳旨,告訴中書省,商議全國修建軌道的事宜。”

正在這時候,又有人送來消息,女真各部首領,已經到達了山海關外,正等候陛下召見……

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獄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大都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二百三十六章 老驥伏櫪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張士誠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養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五十七章 聲威大振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第八百六十九章 瘋狂的大明科學家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進步獎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清醒朱元璋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給百姓的禮物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一百零三章 決策第四百二十三章 滅陳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希孟的爲臣之道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王的請帖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七十二章 卑微的公器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緣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八十一章 珍珠翡翠白玉第八百八十六章 公平無止境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虜樓船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購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二百八十四章 時機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七百二十章 楊憲倒臺了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二十八章 糧和人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
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獄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大都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二百三十六章 老驥伏櫪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張士誠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養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五十七章 聲威大振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第八百六十九章 瘋狂的大明科學家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進步獎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清醒朱元璋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給百姓的禮物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一百零三章 決策第四百二十三章 滅陳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希孟的爲臣之道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王的請帖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七十二章 卑微的公器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緣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八十一章 珍珠翡翠白玉第八百八十六章 公平無止境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虜樓船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購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二百八十四章 時機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七百二十章 楊憲倒臺了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二十八章 糧和人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