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 倒了黴的禮部

李善長聽完張希孟所講段子,捻着鬍鬚,哈哈大笑,“大宋歲幣之恥,當真是讓人無話可說!”

他剛說完,外務部尚書毛貴突然道:“李相公,大宋之恥,又豈在歲幣一項?我也聽聞,司馬光復相之後,盡數廢掉新法,朝中一片稱頌之聲。一日他外出大相國寺降香,路上一個蕃人夷商見是司馬光,立刻跪倒,磕頭不止。隨從就說君實相公威名遠播,便是蠻夷也知相公大名,當真是賢相在朝啊!隨後,他又代司馬光詢問夷商,爲何磕頭?夷商說多謝司馬相公,不但罷黜了能征善戰的將領,還把大宋搶走的土地讓了出來,當真是君子賢相!”

衆人怔了怔,這是史實,還是段子啊?

這時候劉伯溫道:“毛尚書說得也好,就是不如張相公講的有趣……要不再來一個?”他看向了張希孟,衆人這時候也笑了起來。

“張相,再講一個吧!”

張希孟想了想,笑道:“話說澶淵之盟達成之後,雙方都很高興,遼聖宗和宋真宗一起飲酒慶祝,遼聖宗就說我大遼薩滿法力無邊,能夠起死回生。宋真宗說子不語怪力亂神,我大宋有猛士,能夠力敵萬人,殺一個七進七出。”

“這時候遼聖宗就來了認真的勁兒,詢問宋真宗,讓他把猛士請來,這下子宋真宗慌了手腳,大宋要是有猛士,又何必議和啊?這時候寇準站了出來,他說很簡單,先請大遼薩滿過來,前往永昌陵,讓太祖皇帝起死回生,然後靠着太祖的一條虯龍棍,自然可以力敵萬人,殺一個七進七出!”

張希孟說完之後,旁邊的朱升忍不住了,“要是趙匡胤活過來,只怕要先打死這些不肖子孫!真宗就是頭一個!”

張希孟含笑,又道:“蒙古大汗蒙哥驍勇善戰,他的部下俘虜了幾個宋軍,一個蒙古將領便對宋人說,我們大汗驍勇善戰,每天都到前線督戰,如何不勝?這時候一個氣息奄奄的宋兵反脣相譏,這算什麼,我們陛下端居臨安,每天前線都會靠近一點。”

奉天殿內,頓時又是一片歡樂的氣氛。

這時候老朱來了,發現大傢伙如此歡樂,一問緣由,便笑道:“你們不知道,當初先生給咱講古,就說過,徽宗父子三人掉到了金明池,有人詢問,誰得救了。立刻就有太學生說,是大宋得救了!”

故事重提,大傢伙笑得更開心了,原來乳宋早就成了大明的保留項目了。

老朱一屁股坐在了龍椅上,大喇喇道:“張先生,今天是咱過生日,你再多說幾個,助助興!”

張希孟道:“臣也沒有那麼多,只是臨時想到,忽必烈要賣一張羊皮,爲了賣個高價,就貼出一張紙,上面寫着:全新,只有趙佶披過一次!”

老朱忍不住哈哈大笑,“趙佶和趙桓,這一對不要臉的東西,連牽羊之辱也能忍,當真算不得男人,更不要說一國之君了。”

隨後老朱又問道:“張先生,可還有嗎?再來一個!”

張希孟無奈道:“臣真的說不出來更多了,最後一個吧,還有那麼多好戲要演,臣可不能耽誤時間。”

說完之後,張希孟清了清嗓子,就說道:“有一日,宋高宗從樓上跌落,昏死過去,不知道多長時間,發現秦檜就在身邊服侍,他急忙詢問,天下如何?秦檜說請陛下放心,金國已平,開封已復。又問西夏大理如何?秦檜說皆已平復。宋高宗大喜,又問莫非連燕雲也恢復了,天下太平?秦檜也點頭了。宋高宗連連驚呼,難道真有無爲而治嗎?朕昏迷之後,何人爲朕主持朝政?秦檜躬身回答,是大明洪武天子!”

是大明洪武天子!

文武衆臣稍微一愣,隨即一起起身,躬身施禮,恭賀聖壽。

老朱是哈哈大笑,倍感舒爽。

這人讀書讀的多了,要是誠心奉承一個人,馬屁拍得能把人拍上天!

就說張先生一個笑話,不但諷刺了趙宋,還順便拔高了自己!光憑這幾個段子,今天的生日就沒白過,值得大書特書啊!

“來人,給諸位愛卿賜宴,擺酒,開戲!咱們君臣同樂,一起高興!”

有老朱發話,大傢伙也都放開了,一邊喝酒,一邊暢聊。

多數人還都沉浸在剛剛乳宋的歡樂氛圍當中,有人重複張希孟所講,有人推陳出新,大力發掘。

如果還有什麼能跟這個活動相提並論,恐怕只有後世的乳法笑話了。

其實我們乳宋了嗎?

沒有啊,我們只是把大宋幹過的事情重複了一遍罷了。

要說大宋朝在歷史上的地位如何呢?

大約就相當於法國之於五常,總不能趕出去吧?

就在一片歡樂之中,大戲上演了。

朱標這孩子親自操持,要給他爹的壽誕添彩兒。

然後第一齣大戲,就是狸貓換太子。

其實這種懲惡揚善,最後大團圓結尾的戲,放在壽誕上演,也沒什麼不妥當。

就算是天子聖壽,也不是不行。

演員們也是用心盡力,演得很賣力氣,可謂是使出了十二分功力。

但是他們就發現,在下面的衆位文武,臉上神色嚴肅,眉頭緊皺。哪怕常遇春這種武夫,起初還挺樂的,可漸漸的也皺起了眉頭。

如果是初看這齣戲,沒什麼問題,甚至是難得的精品。吳大頭走了,好幾年都沒有看到特別出色的大戲了。

可是聽了那麼多乳宋的段子之後,再看這齣戲,怎麼看,怎麼彆扭!

尤其是到了後面,拷打寇承御,再到草橋斷後,迎回李妃。

大團圓結局,說什麼忠臣義士,扶保大宋朝……老朱的臉色已經黑了!

啪!

手裡的茶杯,摔得粉碎!

臺上的戲子哪裡知道怎麼回事,從開始演,氣氛就不對,他們越是賣力氣,陛下和羣臣的臉色就越是怪異。

他們也不敢說,只能盡力趕快演完,好快點逃命。

只是沒有料到,最後還是得罪了天子。

一瞬間,幾十個人,全都趴在了戲臺上,戰戰兢兢,渾身顫抖。

在這個當口,別人肯定不方便說話,馬皇后道:“陛下,大喜的日子,有脾氣也不必朝着他們發,讓他們下去吧!”

事實證明,馬皇后的面子還是大的,朱元璋深吸口氣,終於點頭,“讓他們下去吧!”

戲班子如蒙大赦,趕快跑了。

可朱元璋卻是一扭頭,看向了羣臣。

在場的武將一時還反應不過來,只是知道這齣戲是誇獎大宋朝的,陛下聽着不痛快,但是有些敏銳的人,已經意識到了事情不對勁兒。

張希孟主持修宋史,這段時間陸續公佈內容,朝野議論紛紛,結果此時就有人弄出了這一齣戲,在民間大肆上演,鼓吹大宋賢君名臣,忠良義士……這是要幹什麼?

跟張相公唱對臺戲嗎?

覺得國史館修的宋史,不合適?

替大宋招魂?

這時候太子朱標突然向前走了兩步,跪倒朱元璋面前。

“父皇,孩兒近日處理北平案子,心中頗有體會。誠如張相剖析的一般。那些人思念大元朝,稱頌元軍,甚至夢想回到元廷……所圖者,不過是肆意妄爲,可以由着性子胡來。如今又有人懷念大宋,覺得宋史修的有問題,不夠公允。那他們想的是什麼?孩兒竊以爲,他們想的是在大宋朝,士人高高在上,可以爲所欲爲。”

“這麼多年了,自從父皇起兵,張相公幾次做文章,從杭州嶽王墓,到白鹿洞書院,再到崖山戰場。張相公一以貫之,就是抨擊士人,反省趙宋之失,主張以民爲本,重新立國!這正是我大明的根基所在啊!”

朱標感嘆道:“父皇,張相公未曾變過,所修宋史,正是蓋棺定論,把多年來的主張,付諸書中,警示後人。當此之時,卻有這麼多人出來胡言亂語,橫加指責,處心積慮之深,怕是不光是諷刺張相公那麼簡單!”

朱標這番話,確實是讓人大吃一驚……長久以來,朱標都是老實巴交,溫良恭儉的形象,也是很多文臣的希望所在。

朱元璋太軸了,沒希望了,也就只剩下朱標可以指望了。

但今天發生的一切,卻讓衆人驚覺,貌似這位太子殿下,也不是個好說話的。

衆人心驚肉跳,龍椅上的朱元璋,卻是微微點頭。

“太子所言極是……自從咱起兵以來,到坐上龍椅,再到今日,登基也快十年了。天下之間,總有那麼一些人,覺得咱不配坐在龍椅上,覺得大明的種種國策,不能讓他們稱心如意。咱一直以爲,隨着大明朝國勢強盛,物阜民豐,四夷臣服,終究會有人想通的。可現在看來,卻是未必!”

朱元璋這話說的,有人的血都涼了,太可怕了吧!

這是天子震怒啊!

果不其然,朱元璋道:“今天是咱的生日,不好大開殺戒。但這事不能沒有個結論,到底是誰在後面搖旗吶喊,煽風點火,又是誰縱容迴護,弄得烏煙瘴氣……不能沒有個交代!”

朱元璋把目光落到了李善長身上,嚇得李相公連忙跪倒。

“上位,臣,臣疏忽了,臣有罪!”

老朱搖頭道:“李先生,此事就跟前面的商業部一樣,你說得很對,以前沒有想到,所以就管不了。此次的事情,最該管起來的就是禮部,咱在三天之內,就想聽聽禮部的意思!”

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大都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一百二十六章 糧食就是一切!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進步獎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八十六章 緩稱王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三百九十九章 小明王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四百零九章 最強防刺殺衙門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一百五十章 菩薩兵來了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四百零二章 請孔家做個大元忠臣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七百五十章 果斷處置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七百二十章 楊憲倒臺了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八百三十七章 冠軍侯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緣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着!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四百七十二章 請小明王退位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民學堂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八十章 上學啦!第三百二十章 度支局開工了第三十一章 吃朱家的飯,使朱家的錢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正黑旗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說話的藍玉第五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決不投降!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藍玉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漢武,唐宗明祖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五百八十五章 沉溺商賈,不可自拔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織毛衣的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
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大都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一百二十六章 糧食就是一切!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進步獎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八十六章 緩稱王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三百九十九章 小明王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四百零九章 最強防刺殺衙門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一百五十章 菩薩兵來了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四百零二章 請孔家做個大元忠臣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七百五十章 果斷處置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七百二十章 楊憲倒臺了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八百三十七章 冠軍侯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緣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着!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四百七十二章 請小明王退位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民學堂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八十章 上學啦!第三百二十章 度支局開工了第三十一章 吃朱家的飯,使朱家的錢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正黑旗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說話的藍玉第五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決不投降!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藍玉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漢武,唐宗明祖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五百八十五章 沉溺商賈,不可自拔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織毛衣的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