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

徐光啓其實一直在關注西北的情況,經過這幾年的調查和研究他早就對西北的發展有了詳細的方案,以前是要借義軍這把刀解決宗室的問題,西北沒法發展,所以他一直沒有跟朱慈炅提,現在義軍和宗室都解決了,皇上也問起了,他正想和盤托出呢,沒想到皇上卻突然面露難色不說話了!

他不由好奇的問道:”皇上,您這是怎麼了?“

朱慈炅嘆息道:”想到西北還要荒廢十年,朕這心裡不好受啊,那麼大的疆域不但不能創造效益,還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去維持,實在可惜啊,要是西北能發展起來,大明的發展速度起碼能增加一倍。“

徐光啓聞言恍然道:”皇上恕罪,是微臣沒有說清楚,微臣的意思是西北要十年之後才能正常播種農作物,至於現在,雖然不能如正常時期那樣播種,但是想想辦法還是可以種植一些農作物的,只是產量可能低一點,不用荒廢十年。“

朱慈炅聞言急問道:”噢,能種什麼,產量會低多少?“

徐光啓並沒有馬上答話,而是自豪的看着自己的學生陳子龍,滿懷欣慰的道:”這些都是子龍具體在做,就由他跟皇上詳說吧。“

陳子龍聞言一愣,他以爲自己純粹就是來旁聽的呢,沒想到還要發言,當然,這幾年知府也不是白當的,他很快就反應過來,這是恩師在給自己表現的機會呢,他連忙恭敬的道:”皇上,是這樣的,微臣在去遼東上任之前,恩師就交待,要微臣在遼東研究一下哪些農作物抗旱,又如何在乾旱地區種植農作物。微臣到遼東以後,經過詳細瞭解,發現遼東內陸西部有些地區旱情也比較嚴重,幾乎和西北差不多,於是就組織人手在那裡進行了實驗。得出的結果是:小麥、高粱、土豆、大豆、油菜等作物都比較耐旱,而且一般是在幼苗期多水分要求比較高,只要過了幼苗期,一般十天左右灌溉一次就能保證收成,不過這個收成要比其他地方低一成左右。“

才一成,也就是百分之十,這完全就不是問題,要知道西北可有三四億畝土地,現在大部分都荒廢了,如果全部利用起來,那能產出多少!朱慈炅興奮的問道:”灌溉的問題你是怎麼解決的,現在西北很多地方一年也就下幾場雨,靠天吃飯是不行的。“

陳子龍連忙解釋道:”主要還是引遼河水灌溉,爲此微臣組織人手開挖了很多渠道,將遼河水引入沒有水源的地區,然後造水車,挖灌溉渠,開始的時候是費事點,後面只要安排專人去看着就行了。“

其實這一時期西北旱情真的有所緩解了,黃河及其支流水流量就比較充分,這點朱慈炅御駕親征的時候都注意到了,史書上也有李自成水淹開封的記載,引黃河水能把整個開封城都淹掉,灌溉農田自然不成問題。

既然挖渠引水能解決問題,那就不是問題惡劣,朱慈炅將陝西、山西、河南等乾旱地區劃拉了一圈,滿懷希冀的問道:”這塊區域要挖多少引水渠,需要多少人手?“

他這也是站着說話不腰疼,他那一劃拉可是兩三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麼大的地方在地圖上是看不出有多恐怖,聯繫到實際區域,能把人嚇死!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陳子龍不但沒有被嚇死,反而胸有成竹的說道:”微臣統計過了,西北乾旱地區大概有耕地三億多畝,按每百畝一個勞力計算,大概需要三四百萬勞力。不過長距離引水的話,需要將引水渠的河牀敦實,不然滲水太厲害了,水恐怕引不了太遠,這樣算下來一百畝一個勞力又不夠了。“

朱慈炅聞言,興奮的擺手道:”不用敦實了,直接澆水泥,水泥幹了以後基本上不怎麼滲水,不過現在西北恐怕沒有那麼多勞力了,初陽,西北現在還有多少屯衛?“

西北經過大遷移之後除了各大小城市,其他地方除了屯衛就是宗藩和地方豪強控制的人口,農民起義軍鬧了差不多十年,宗藩和地方豪強基本上都被他們殺光了,也就是說,現在西北除了城市人口,就只剩下屯衛和反賊的家眷了,所以朱慈炅纔有這一問。

孫元化聞言連忙回道:”回皇上,西北原有屯衛一百三十餘萬戶,按每戶平均五口計算,大概有六百餘萬人口,這幾年皇上大概徵調了五十餘萬正卒組建軍團,現還剩餘青壯勞力大概一百餘萬,可用勞力大概兩百餘萬,剩下的兩百餘萬都是老弱病殘。“

也就是說光用屯衛及其家屬就夠了,朱慈炅興奮的道:”好,你配合子龍規劃一下,將所有平民百姓都遷移到沿河區域,其他地方,就由屯衛來開挖水渠,種植農作物。“

這時候,一直沒有說話的楊嗣昌突然開口了,他有點擔憂的道:”皇上,請恕微臣多嘴,西北有一大半可是宗藩的土地,他們能同意皇上這麼幹嘛?“

這傢伙,果然夠耿直,難怪崇禎朝的時候得罪那麼多人,他的意思當然不是怕人家不同意,而是提醒朱慈炅,這樣做是白白便宜了宗室那些蛀蟲!

這個問題自然不用他操心,朱慈炅和徐光啓隱隱對望了一眼,然後假裝悲嘆道:”唉,這些反賊,不知道跟皇室宗親有多大的仇,西北的皇室宗親差不多都被他們殺光了,哪裡還有什麼宗藩,現在這些土地全回到朕這裡來了,兩三億畝啊,全荒廢在那裡,諸位愛卿想想,朕這壓力有多大!“

他這是典型的得了便宜還賣乖,名下白白多了兩三億畝土地還再這叫苦,這種好事,除了他這個皇帝,其他人哪裡想得到啊!

孫元化典型的被他的演技給矇蔽了,竟然傻不拉幾的問道:”皇上,那這屯衛的產出怎麼算,他們也要養家餬口,總不能讓他們白做工吧?“

朱慈炅聞言,大方的道:”讓他們放開了種,能種多少種多少,租稅就免了,種出來的東西,朕和他們對半分。“

這是他有點想當然了,人家就算放開了種也種不了多少地啊,一個壯年勞力拼死拼活能打理二十畝地就是極限了,把老弱病殘都算成壯年勞力都還有一大半的土地種不到呢!

陳子龍是這方面的行家,他聞言不由小心的提醒道:”皇上,微臣斗膽,一個壯年勞力一年最多打理二十畝地,再多,累死他們也種不出來。“

朱慈炅聞言,不由嫩臉一紅,尼瑪這豈不是說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土地還得荒廢了!

第十二卷 第十七章 君臨果阿第十七卷 第四章 開發西伯利亞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十卷 第十三章 公主萬里來相會第十九章 召見第三卷 第三章 商號開張第十三卷 第十八章 重啓海盜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四章 木工皇帝第十五卷 第四十七章 太傅歸天第十一卷 第五章 召見洋使談軍火第十四卷 第四十二章 兩面出擊第十八卷 第六十一章 鐵甲無敵,出其不意第十七卷 第六十一章 利潤分配原則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七卷 第二章 火器學院第六卷 第十章 戰前演練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十七卷 第六十二章 開發新佔領疆域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九卷 第十二章 籤條約大明壓列強第六卷 第二十三章 直搗盛京第十八卷 第三十三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上)第七卷 第二十四章 發展經濟第十二卷 第二章 大軍凱旋第十卷 第二十二章 阻賊寇赤膽忠心第六卷 第九章 再次震驚第十卷 第十九章 剿反賊御駕親征第十六卷 第十二章 找上門來第十卷 第十九章 剿反賊御駕親征第十七卷 第五十七章 屯衛新職能(中)(三更,感謝雙子之殤大大打賞)第七卷 第二十四章 發展經濟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十五卷 第二章 收穫果實第十七卷 第十八章 明軍攻擊更可怕第十一卷 第十一章 陸上霸主現崢嶸第十六卷 第三十七章 全力攻城第十一卷 第十五章 舉國上下齊選秀第十八卷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子,德國國王第十八卷 第二十三章 曠日持久,損耗驚人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龍旗(下)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第十六卷 第六十章 明軍再出徵第十五卷 第六十章 來年再戰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四卷 第十三章 短兵相接第七卷 第十四章 遠征軍團第十二卷 第二十七章 火車和商號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十八卷 第七十四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上)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來戰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二卷 第十一章 對策第七卷 第十三章 海軍問題第八卷 第二十二章 肉盾攻城第十五卷 第十章 專業人才第十七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新職能(下)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二卷 第五章 車牀第十一卷 第五章 召見洋使談軍火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十八卷 第二十三章 曠日持久,損耗驚人第十七卷 第三十四章 規範經營第十六卷 第十四章 瓦刺崛起第十六卷 第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十七卷 第五十四章 開發新策略(中)第十一卷 第七章 開辦學院教漢語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十四卷 第十三章 發展實業第七卷 第十四章 遠征軍團第八卷 第二十一章 連續作戰第十七卷 第二十六章 內閣負責制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彈幕攻擊第十八卷 第五十九章 屯衛擴編之兩百都司第十二卷 第二章 大軍凱旋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 南北城區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十七卷 第十章 戰鬥將打響第十八卷 第六十八章 修築鐵路,貫穿美洲第十七卷 第三十八章 大型試驗場第十六卷 第十六章 誘敵深入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舊事第五卷 第六章 爲君之道第十七卷 第五十九章 大型露天礦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十一卷 第十九章 科舉排名定前程第十三卷 第五章 星城港基地第十三卷 第十八章 重啓海盜第十一卷 第十六章 屬國考生聚京城第十五卷 第五十三章 文武齊聚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十七卷 第六十一章 利潤分配原則第六卷 第十九章 步兵操典第十六卷 第四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十八卷 第三十七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中)第十二卷 第二十一章 國王的驕傲第九卷 第十章 鬥心機王爺戲總督
第十二卷 第十七章 君臨果阿第十七卷 第四章 開發西伯利亞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十卷 第十三章 公主萬里來相會第十九章 召見第三卷 第三章 商號開張第十三卷 第十八章 重啓海盜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四章 木工皇帝第十五卷 第四十七章 太傅歸天第十一卷 第五章 召見洋使談軍火第十四卷 第四十二章 兩面出擊第十八卷 第六十一章 鐵甲無敵,出其不意第十七卷 第六十一章 利潤分配原則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七卷 第二章 火器學院第六卷 第十章 戰前演練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十七卷 第六十二章 開發新佔領疆域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九卷 第十二章 籤條約大明壓列強第六卷 第二十三章 直搗盛京第十八卷 第三十三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上)第七卷 第二十四章 發展經濟第十二卷 第二章 大軍凱旋第十卷 第二十二章 阻賊寇赤膽忠心第六卷 第九章 再次震驚第十卷 第十九章 剿反賊御駕親征第十六卷 第十二章 找上門來第十卷 第十九章 剿反賊御駕親征第十七卷 第五十七章 屯衛新職能(中)(三更,感謝雙子之殤大大打賞)第七卷 第二十四章 發展經濟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十五卷 第二章 收穫果實第十七卷 第十八章 明軍攻擊更可怕第十一卷 第十一章 陸上霸主現崢嶸第十六卷 第三十七章 全力攻城第十一卷 第十五章 舉國上下齊選秀第十八卷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子,德國國王第十八卷 第二十三章 曠日持久,損耗驚人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龍旗(下)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第十六卷 第六十章 明軍再出徵第十五卷 第六十章 來年再戰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四卷 第十三章 短兵相接第七卷 第十四章 遠征軍團第十二卷 第二十七章 火車和商號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十八卷 第七十四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上)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來戰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二卷 第十一章 對策第七卷 第十三章 海軍問題第八卷 第二十二章 肉盾攻城第十五卷 第十章 專業人才第十七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新職能(下)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二卷 第五章 車牀第十一卷 第五章 召見洋使談軍火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十八卷 第二十三章 曠日持久,損耗驚人第十七卷 第三十四章 規範經營第十六卷 第十四章 瓦刺崛起第十六卷 第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十七卷 第五十四章 開發新策略(中)第十一卷 第七章 開辦學院教漢語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十四卷 第十三章 發展實業第七卷 第十四章 遠征軍團第八卷 第二十一章 連續作戰第十七卷 第二十六章 內閣負責制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彈幕攻擊第十八卷 第五十九章 屯衛擴編之兩百都司第十二卷 第二章 大軍凱旋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 南北城區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十七卷 第十章 戰鬥將打響第十八卷 第六十八章 修築鐵路,貫穿美洲第十七卷 第三十八章 大型試驗場第十六卷 第十六章 誘敵深入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舊事第五卷 第六章 爲君之道第十七卷 第五十九章 大型露天礦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十一卷 第十九章 科舉排名定前程第十三卷 第五章 星城港基地第十三卷 第十八章 重啓海盜第十一卷 第十六章 屬國考生聚京城第十五卷 第五十三章 文武齊聚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十七卷 第六十一章 利潤分配原則第六卷 第十九章 步兵操典第十六卷 第四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十八卷 第三十七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中)第十二卷 第二十一章 國王的驕傲第九卷 第十章 鬥心機王爺戲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