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

徐光啓其實一直在關注西北的情況,經過這幾年的調查和研究他早就對西北的發展有了詳細的方案,以前是要借義軍這把刀解決宗室的問題,西北沒法發展,所以他一直沒有跟朱慈炅提,現在義軍和宗室都解決了,皇上也問起了,他正想和盤托出呢,沒想到皇上卻突然面露難色不說話了!

他不由好奇的問道:”皇上,您這是怎麼了?“

朱慈炅嘆息道:”想到西北還要荒廢十年,朕這心裡不好受啊,那麼大的疆域不但不能創造效益,還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去維持,實在可惜啊,要是西北能發展起來,大明的發展速度起碼能增加一倍。“

徐光啓聞言恍然道:”皇上恕罪,是微臣沒有說清楚,微臣的意思是西北要十年之後才能正常播種農作物,至於現在,雖然不能如正常時期那樣播種,但是想想辦法還是可以種植一些農作物的,只是產量可能低一點,不用荒廢十年。“

朱慈炅聞言急問道:”噢,能種什麼,產量會低多少?“

徐光啓並沒有馬上答話,而是自豪的看着自己的學生陳子龍,滿懷欣慰的道:”這些都是子龍具體在做,就由他跟皇上詳說吧。“

陳子龍聞言一愣,他以爲自己純粹就是來旁聽的呢,沒想到還要發言,當然,這幾年知府也不是白當的,他很快就反應過來,這是恩師在給自己表現的機會呢,他連忙恭敬的道:”皇上,是這樣的,微臣在去遼東上任之前,恩師就交待,要微臣在遼東研究一下哪些農作物抗旱,又如何在乾旱地區種植農作物。微臣到遼東以後,經過詳細瞭解,發現遼東內陸西部有些地區旱情也比較嚴重,幾乎和西北差不多,於是就組織人手在那裡進行了實驗。得出的結果是:小麥、高粱、土豆、大豆、油菜等作物都比較耐旱,而且一般是在幼苗期多水分要求比較高,只要過了幼苗期,一般十天左右灌溉一次就能保證收成,不過這個收成要比其他地方低一成左右。“

才一成,也就是百分之十,這完全就不是問題,要知道西北可有三四億畝土地,現在大部分都荒廢了,如果全部利用起來,那能產出多少!朱慈炅興奮的問道:”灌溉的問題你是怎麼解決的,現在西北很多地方一年也就下幾場雨,靠天吃飯是不行的。“

陳子龍連忙解釋道:”主要還是引遼河水灌溉,爲此微臣組織人手開挖了很多渠道,將遼河水引入沒有水源的地區,然後造水車,挖灌溉渠,開始的時候是費事點,後面只要安排專人去看着就行了。“

其實這一時期西北旱情真的有所緩解了,黃河及其支流水流量就比較充分,這點朱慈炅御駕親征的時候都注意到了,史書上也有李自成水淹開封的記載,引黃河水能把整個開封城都淹掉,灌溉農田自然不成問題。

既然挖渠引水能解決問題,那就不是問題惡劣,朱慈炅將陝西、山西、河南等乾旱地區劃拉了一圈,滿懷希冀的問道:”這塊區域要挖多少引水渠,需要多少人手?“

他這也是站着說話不腰疼,他那一劃拉可是兩三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麼大的地方在地圖上是看不出有多恐怖,聯繫到實際區域,能把人嚇死!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陳子龍不但沒有被嚇死,反而胸有成竹的說道:”微臣統計過了,西北乾旱地區大概有耕地三億多畝,按每百畝一個勞力計算,大概需要三四百萬勞力。不過長距離引水的話,需要將引水渠的河牀敦實,不然滲水太厲害了,水恐怕引不了太遠,這樣算下來一百畝一個勞力又不夠了。“

朱慈炅聞言,興奮的擺手道:”不用敦實了,直接澆水泥,水泥幹了以後基本上不怎麼滲水,不過現在西北恐怕沒有那麼多勞力了,初陽,西北現在還有多少屯衛?“

西北經過大遷移之後除了各大小城市,其他地方除了屯衛就是宗藩和地方豪強控制的人口,農民起義軍鬧了差不多十年,宗藩和地方豪強基本上都被他們殺光了,也就是說,現在西北除了城市人口,就只剩下屯衛和反賊的家眷了,所以朱慈炅纔有這一問。

孫元化聞言連忙回道:”回皇上,西北原有屯衛一百三十餘萬戶,按每戶平均五口計算,大概有六百餘萬人口,這幾年皇上大概徵調了五十餘萬正卒組建軍團,現還剩餘青壯勞力大概一百餘萬,可用勞力大概兩百餘萬,剩下的兩百餘萬都是老弱病殘。“

也就是說光用屯衛及其家屬就夠了,朱慈炅興奮的道:”好,你配合子龍規劃一下,將所有平民百姓都遷移到沿河區域,其他地方,就由屯衛來開挖水渠,種植農作物。“

這時候,一直沒有說話的楊嗣昌突然開口了,他有點擔憂的道:”皇上,請恕微臣多嘴,西北有一大半可是宗藩的土地,他們能同意皇上這麼幹嘛?“

這傢伙,果然夠耿直,難怪崇禎朝的時候得罪那麼多人,他的意思當然不是怕人家不同意,而是提醒朱慈炅,這樣做是白白便宜了宗室那些蛀蟲!

這個問題自然不用他操心,朱慈炅和徐光啓隱隱對望了一眼,然後假裝悲嘆道:”唉,這些反賊,不知道跟皇室宗親有多大的仇,西北的皇室宗親差不多都被他們殺光了,哪裡還有什麼宗藩,現在這些土地全回到朕這裡來了,兩三億畝啊,全荒廢在那裡,諸位愛卿想想,朕這壓力有多大!“

他這是典型的得了便宜還賣乖,名下白白多了兩三億畝土地還再這叫苦,這種好事,除了他這個皇帝,其他人哪裡想得到啊!

孫元化典型的被他的演技給矇蔽了,竟然傻不拉幾的問道:”皇上,那這屯衛的產出怎麼算,他們也要養家餬口,總不能讓他們白做工吧?“

朱慈炅聞言,大方的道:”讓他們放開了種,能種多少種多少,租稅就免了,種出來的東西,朕和他們對半分。“

這是他有點想當然了,人家就算放開了種也種不了多少地啊,一個壯年勞力拼死拼活能打理二十畝地就是極限了,把老弱病殘都算成壯年勞力都還有一大半的土地種不到呢!

陳子龍是這方面的行家,他聞言不由小心的提醒道:”皇上,微臣斗膽,一個壯年勞力一年最多打理二十畝地,再多,累死他們也種不出來。“

朱慈炅聞言,不由嫩臉一紅,尼瑪這豈不是說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土地還得荒廢了!

第十五卷 第七章 金屬冶煉第十六卷 第五十一章 相互欺騙第十三卷 第二十一章 總督互掐第五卷 第十二章 血戰蓋州(上)第四卷 第四章 武器質量第十七卷 第七十七章 裝甲戰車顯神威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傷慘重第十五卷 第五十二章 恐怖的大明第二章 系統任務第二卷 第十三章 犯顏直諫第六卷 第四章 全民動員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四卷 第十九章 假意投靠第十三卷 第十八章 重啓海盜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七卷 第二十二章 狂賣軍火第十卷 第二十章 講義氣身陷重圍第十七卷 第四十八章 定遼軍回京第十五卷 第二十章 爭相來朝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五卷 第十五章 閻王急了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十八卷 第九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中)第十八卷 第八十二章 列強屈服,簽訂和約第十七卷 第六章 物資轉運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來戰第六卷 第十章 戰前演練第十四卷 第三十四章 直接開打第十八卷 第七十七章 窮兵黷武,最後瘋狂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十六卷 第六十二章 吐蕃綠洲第十六卷 第三章 超級大炮第十四卷 第四十章 戰略部署第五卷 第三章 火炮來了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十六卷 第五十一章 相互欺騙第十四卷 第二章 造船造船第十五卷 第二十章 爭相來朝第十七卷 第七十四章 厲兵秣馬備出征第五卷 第十六章 再傳捷報第十七卷 第六十章 都指揮使駕到第十八卷 第五十七章 殖民開始,運氣逆天第十三卷 第十六章 誅滅九族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軍投降第十四卷 第四十一章 兵臨果阿第六卷 第十六章 兵臨海州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十五卷 第五十五章 燃燒的遠征(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七卷 第十二章 棱堡遍地第三十八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下)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十七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新職能(下)第十卷 第七章 購原料洋人當買辦第十四卷 第三十四章 直接開打第五卷 第十四章 報紙雛形第十四卷 第二十二章 推廣龍幣第十二卷 第十九章 歐陸的形勢第十八卷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子,德國國王第十八卷 第九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中)第十四卷 第二十二章 推廣龍幣第七卷 第十六章 抵達果阿第十七卷 第五十五章 開發新策略(下)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峽谷遇襲第三卷 第十八章 栽贓陷害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戰艦翻倍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十八卷 第七十五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中)第十五卷 第四十五章 緊急軍情第十五卷 第四十三章 戰鬥打響第十四卷 第六章 先進理念第九卷 第二十四章 收東瀛獎勵真驚人第四卷 第九章 皇上很忙第六卷 第一章 遼東之殤第十三卷 第十七章 安南臣服第十一卷 第二十六章 大明經濟日月新第十二卷 第十八章 黃金海岸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第十七卷 第六十二章 開發新佔領疆域第十七卷 第十章 戰鬥將打響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臨戰場樹立典範第十七卷 第二十四章 架橋修路兩不誤第十卷 第二章 念師恩加官進爵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臨戰場樹立典範第十三卷 第二十三章 廣南阮氏第十五卷 第三十八章 列強的陰謀第七卷 第一章 崛起計劃第十八卷 第四十四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上)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達後人第四卷 第十六章 戰後事宜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中)第十七卷 第二十八章 內閣怎麼管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軍用忠良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十二章 登基第十二卷 第一章 蒸汽輪船
第十五卷 第七章 金屬冶煉第十六卷 第五十一章 相互欺騙第十三卷 第二十一章 總督互掐第五卷 第十二章 血戰蓋州(上)第四卷 第四章 武器質量第十七卷 第七十七章 裝甲戰車顯神威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傷慘重第十五卷 第五十二章 恐怖的大明第二章 系統任務第二卷 第十三章 犯顏直諫第六卷 第四章 全民動員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四卷 第十九章 假意投靠第十三卷 第十八章 重啓海盜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七卷 第二十二章 狂賣軍火第十卷 第二十章 講義氣身陷重圍第十七卷 第四十八章 定遼軍回京第十五卷 第二十章 爭相來朝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五卷 第十五章 閻王急了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十八卷 第九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中)第十八卷 第八十二章 列強屈服,簽訂和約第十七卷 第六章 物資轉運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來戰第六卷 第十章 戰前演練第十四卷 第三十四章 直接開打第十八卷 第七十七章 窮兵黷武,最後瘋狂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十六卷 第六十二章 吐蕃綠洲第十六卷 第三章 超級大炮第十四卷 第四十章 戰略部署第五卷 第三章 火炮來了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十六卷 第五十一章 相互欺騙第十四卷 第二章 造船造船第十五卷 第二十章 爭相來朝第十七卷 第七十四章 厲兵秣馬備出征第五卷 第十六章 再傳捷報第十七卷 第六十章 都指揮使駕到第十八卷 第五十七章 殖民開始,運氣逆天第十三卷 第十六章 誅滅九族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軍投降第十四卷 第四十一章 兵臨果阿第六卷 第十六章 兵臨海州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十五卷 第五十五章 燃燒的遠征(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七卷 第十二章 棱堡遍地第三十八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下)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十七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新職能(下)第十卷 第七章 購原料洋人當買辦第十四卷 第三十四章 直接開打第五卷 第十四章 報紙雛形第十四卷 第二十二章 推廣龍幣第十二卷 第十九章 歐陸的形勢第十八卷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子,德國國王第十八卷 第九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中)第十四卷 第二十二章 推廣龍幣第七卷 第十六章 抵達果阿第十七卷 第五十五章 開發新策略(下)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峽谷遇襲第三卷 第十八章 栽贓陷害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戰艦翻倍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十八卷 第七十五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中)第十五卷 第四十五章 緊急軍情第十五卷 第四十三章 戰鬥打響第十四卷 第六章 先進理念第九卷 第二十四章 收東瀛獎勵真驚人第四卷 第九章 皇上很忙第六卷 第一章 遼東之殤第十三卷 第十七章 安南臣服第十一卷 第二十六章 大明經濟日月新第十二卷 第十八章 黃金海岸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第十七卷 第六十二章 開發新佔領疆域第十七卷 第十章 戰鬥將打響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臨戰場樹立典範第十七卷 第二十四章 架橋修路兩不誤第十卷 第二章 念師恩加官進爵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臨戰場樹立典範第十三卷 第二十三章 廣南阮氏第十五卷 第三十八章 列強的陰謀第七卷 第一章 崛起計劃第十八卷 第四十四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上)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達後人第四卷 第十六章 戰後事宜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中)第十七卷 第二十八章 內閣怎麼管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軍用忠良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十二章 登基第十二卷 第一章 蒸汽輪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