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

限男女之年,定婚姻,六禮之儀,這是《禮記》中關於婚禮的規定,所謂六禮指的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徵、告期和親迎,《大明律》中完全承襲了《禮記》中關於婚禮的規定,同樣是六禮之儀。

朱慈炅作爲皇帝,自然是要帶頭遵循《大明律》,納采、問名、納吉、納徵、告期和親迎一樣都不能少,只是最後的親迎他不必親自去皇后家迎接,而是派出隆重的迎親使團代他去迎親,他只要在皇宮中等就行了。

這納采即送禮、議婚,先請媒人去探探女方口風,一般就是請媒人帶着彩禮去女方家提親,女方家收下禮品,就算是允諾議婚,雙方就可以進一步進行進一步商議了。

這問名即詢問女方姓名和出生日期,通過“納采”女方允諾議婚後,男方家主動將寫有男子姓名、出生年月日時的《庚書》,請媒人送往女家,並詢問庚書。雙方庚書互換後,男方請算命先生推算“命相”是否合適。合則開親,不合則作罷。

這納吉即送禮訂婚,男女二人“八字”相合,男家就正式備禮請媒人持《聘書》登門求婚,女方若接聘書並收下禮品,就算是允婚,當然也得回覆《聘書》以爲憑證。

這應徵即送聘禮正式訂婚,男家收到女家允書後,擇吉日攜禮物由媒人陪同男家父子到女家拜認親家正式訂婚,女方則回敬未來的女婿雙數的禮錢,這時女子需通過媒人回贈男人以自己親手縫做的鞋子或繡帕等爲訂親信物。

這請期即議訂婚期,結婚日期由男家請人擇訂,婚期擇定之後,由男方以父母的名義書寫《請書》派媒人專程送達女方。女家得到請書,若對婚期無異議,雙方便商議男家應過彩禮若干及娶親有關事項。

這親迎即由新郎親自迎娶新娘,,親迎是“六禮”中最後一禮,所以又稱“完婚”。屆時,男女雙方家均要貼對聯,張燈結綵,宴請賓客。結婚的當天,男家由押禮先生、娶親孃子、嗩吶班、彩禮運送人員組成迎親隊伍,前往女家迎親。迎親隊伍到達女方家後,出嫁姑娘告別親友,以紅綾蓋頭覆面,上轎前往男家。迎親花轎回至男方門前,新郎在衆親友陪同下,親自迎新人下轎並進入堂屋,拜天地、拜祖宗、拜父母然後送入洞房。至此,“六禮”完成,男女雙方纔正式結爲夫妻。

這皇上結婚請的媒人自然需夠份量,要說大明現在除了皇室成員,最夠份量的就三個,一個是鎮國公太傅孫承宗,一個是禮部尚書太師徐光啓,還有一個就是鎮南王鄭芝龍。

太傅孫承宗和太師徐光啓都年事已高,朱慈炅不想他們太勞累,所以這媒人的使命就落在了年富力強的鎮南王鄭芝龍頭上。別看鄭芝龍這貨是海盜頭子出身,自從當上鎮南王以後,他對打打殺殺的事情已經沒了一點興趣,倒是對什麼談判啊,觀禮啊這些能彰顯身份的活動興致勃勃,給皇上當媒人那可是天大的榮耀,他自然是屁顛屁顛的從金陵跑過來,爲朱慈炅的婚禮忙前忙後,忙的不亦樂乎。

這皇室的納采和問名與民間還是有點區別的,這天,朱慈炅就被通知,要舉行隆重納采、問名儀式了,乾清宮早就被妝點的花團錦簇,喜氣洋洋,朱慈炅穿着隆重的禮服,在一處偏殿中候着,當外面傳來欽天監官員“吉時已到”之聲後,他便在一衆錦衣衛和太監簇擁下,在喜慶的樂曲聲中步入乾清宮正殿,坐到龍椅上等着。

這時下面已經站滿了朝廷大臣和王公貴族,他們其實就是被招來觀禮的,儀式開始,先是朝廷大臣王宮貴族伏地叩拜,高呼萬歲,然後鴻臚寺的禮官高聲宣佈擬製好的大婚詔書詔書,詔書唸完朱慈炅站起來親自任命鎮南王鄭芝龍和工部尚書畢懋康爲正、副天使,去忠貞侯秦良玉家納采,問名。

樂曲聲中,鄭芝龍和畢懋康接過代表天子的旌節、捧着皇上御賜的詔書帶着大隊人馬敲鑼打鼓,趕往忠貞侯府。

爲什麼是忠貞侯府呢?要說這秦明月的身世也頗爲悽苦,他父親秦民屏早在天啓四年(公元1624年)就在平定奢安之亂時爲國捐軀了,他兩位伯父更是早在泰昌元年(公元1621年)就在渾河大戰中與後金鐵騎血戰身亡,秦家上一輩此時竟然已無一名男丁,唯獨剩下她的姑姑秦良玉,所以她只能住進忠貞侯府,等待皇上來迎娶了。

這皇上納采和問名自然沒有人敢不同意,所謂的納采和問名也只是個形式而已,當鄭芝龍和畢懋康穿着大紅禮服,帶着儀仗隊、鼓樂隊,押着數車禮品,吹吹打打、浩浩蕩蕩趕到忠貞侯府時,忠貞侯秦良玉已經在大門口跪着等候多時了。

這個過程並不是很複雜,先是秦良玉奉旨,接受禮品,謝恩,然後就開始舉行隆重的問名儀式,把寫着秦明月姓名、簡歷、生辰八字兒等項內容的“表”,呈交給鄭芝龍,然後再請鄭芝龍和畢懋康吃頓飯就算是完事了。

納吉和應徵就沒什麼好說的了,都是鄭芝龍和畢懋康去操辦的,朱慈炅只管掏錢,對於秦明月和秦家他自然不會小氣,不說別的彩禮,光是黃金就是十萬兩,白銀更是一百萬兩,其他珠寶首飾無算!

納吉和應徵過後就是請期了,婚禮最後定在十二月二十四日,取了個黃道吉日,雙喜臨門之意,這所謂的雙喜不是因爲二十四號這天是聖誕節啊,明朝那會兒還不興聖誕節,這個二十四號算的節氣是傳統節氣,小年。

二十四號這天整個京城甚至比過大年還熱鬧,京城百姓無不張燈結綵慶祝皇上大婚,迎親的隊伍更是被一路的鞭炮炸的耳朵都快聾了,沒辦法,現在京城百姓都有錢啊,他們也十分感激當今皇上,所以沿途那鞭炮幾乎擺滿了,迎親的隊伍走到哪兒都是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據說,這天,京城甚至是整個北直隸的鞭炮都被買斷貨了,那可是爲年節準備的,結果在過小年就被搶購一空!

這個時候,秦良玉也早已率全家老少,在大門口跪接迎親隊伍,迎親使者高聲宣詔,鼓樂聲中,錦衣衛轎伕把皇后禮輿、龍亭,擡入前院,再由太監擡到後院的“繡樓”前,按欽天監官員指定的“吉利方位”停放。

秦良玉穿着皇后禮服,戴鳳冠霞帔,閃亮出場,跪受金冊、金寶,然後回“樓”等待吉時。

吉時一到,皇后升輿啓駕,大隊人馬經前門,沿御路,過大明門,入**、端門,到午門,城樓上鐘鼓齊鳴。隊伍從午門正中門洞進入紫禁城,經太和門,到乾清門。皇后儀仗入乾清門,太監、宮女列隊夾道,拍巴掌做熱烈歡迎狀。鼓樂聲中,禮部官員奉皇后金冊、金寶,交有關人等陳列於乾清宮後面的交泰殿,皇后坐的禮輿,由誥命夫人、女官、宮女,或引,或擡,或扶,或隨,送到坤寧宮去拜天地,行大禮。

這前來觀禮的人也不少,不但有朝廷大臣,王公貴族,還有屬國的使團,歐陸的使團正好有大部分都留在大明學習漢語,也被請來觀禮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三個屬國朝鮮、東瀛、琉球都是王太子親自帶隊,前來觀禮,以示對大明的尊敬。

朱慈炅倒是沒想到皇帝當新郎如此的輕鬆,他最辛苦的時候也就是穿那身禮服的時候了,其他事情基本不用他去管,自有人給他辦的妥妥的,拜過天地,拜過兩位皇太后,夫妻對拜之後就是“洞房”了。

朱慈炅是皇上,自然沒人敢灌他的酒,也沒人敢來鬧洞房,所以他是四平八穩走進洞房的,兩世爲人,他還沒入過洞房呢,再加上秦明月又是罕見的美女,朝夕相處,他忍得也很是辛苦,所以這會兒他表現的相當猴急,直接就上前掀起了紅蓋頭,四目相對中匆匆喝過交杯酒,然後......。

然後就不能再寫了,大家懂得。

第十七卷 第二十八章 內閣怎麼管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中)第十五卷 第五十九章 僥倖脫逃第九卷 第三章 班師凱旋再造寶船第九卷 第五章 明皇親臨藩王震驚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十七卷 第五十三章 開發新策略(上)第四卷 第十九章 假意投靠第十七卷 第三十四章 規範經營第六卷 第十六章 兵臨海州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第七卷 第二十章 組建水師第十六章 班底第二卷 第十七章 五虎將上第六卷 第二十四章 曠世大戰第十八卷 第七十八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上)第十六卷 第五十五章 黎明前的偷襲第十五卷 第四十二章 鐵血丹心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十八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擴編之五百萬戶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龍旗(下)第十七卷 第六十一章 利潤分配原則第十五卷 第二十一章 波斯遣使(感謝T34/85大大)第八卷 第五章 培養海盜第十八卷 第十六章 打草驚蛇,以逸待勞第十四卷 第十二章 大明龍幣第六卷 第十四章 拔得頭籌第三卷 第六章 稅賦之爭第十四卷 第三十三章 大戰之年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十卷 第四章 證道理電磁相生第七卷 第十四章 遠征軍團第十七卷 第三十四章 規範經營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第十二卷 第十八章 黃金海岸第十一卷 第四章 歐陸使節遊大明第十四卷 第二十一章 龍幣問世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十三卷 第十六章 誅滅九族第十六卷 第十二章 找上門來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九卷 第十六章 奪大名翁婿初登場第十三卷 第三十四章 所謂合約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將至第十八章 鑽牀第十八卷 第二章 借用屯衛固邊疆第十五卷 第二十一章 波斯遣使(感謝T34/85大大)第十七卷 第六十七章 熱氣球定位(上)第十四卷 第十七章 誘敵之計第十卷 第二十五章 守襄陽義軍末路第十卷 第二章 念師恩加官進爵第十九章 召見第十四卷 第四十章 戰略部署第十六卷 第三十四章 孫傳庭請援第十四卷 第二十二章 推廣龍幣第十八卷 第五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上)第六卷 第十三章 定遼右衛第十四卷 第十五章 內閣總理第十一卷 第八章 新建工廠造機械第十八卷 第二十八章 攤出底牌談條件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戰遵化下第十三卷 第十一章 荷蘭開溜第二卷 第七章 兵變第二卷 第七章 兵變第五卷 第八章 御駕親征第十七卷 第六章 物資轉運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十六卷 第八章 教育問題第四卷 第十六章 戰後事宜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十八卷 第七十章 協助盟友之墨西哥城第十八卷 第三十五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下)第十一卷 第三十五章 兩軍對壘決雌雄第八卷 第七章 籌建特區第十四卷 第三十二章 北歐鐵鏈第十四章 隱忍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十一卷 第十一章 陸上霸主現崢嶸第四卷 第二十五章 輕取兩城第十卷 第二十六章 誅梟雄天下太平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海外形勢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十二卷 第二十一章 國王的驕傲第十八卷 第八十一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下)第七卷 第二十五章 睡獅已醒第十五卷 第十八章 結盟請求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九卷 第八章 列強訂購大明軍火第十章 閹黨第十七卷 第五十章 西伯大開發(上)第十四卷 第五十一章 魚兒上鉤第十七卷 第四十三章 孔明燈和熱氣球第十六卷 第四十四章 何止百萬第十四卷 第十三章 發展實業
第十七卷 第二十八章 內閣怎麼管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中)第十五卷 第五十九章 僥倖脫逃第九卷 第三章 班師凱旋再造寶船第九卷 第五章 明皇親臨藩王震驚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十七卷 第五十三章 開發新策略(上)第四卷 第十九章 假意投靠第十七卷 第三十四章 規範經營第六卷 第十六章 兵臨海州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第七卷 第二十章 組建水師第十六章 班底第二卷 第十七章 五虎將上第六卷 第二十四章 曠世大戰第十八卷 第七十八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上)第十六卷 第五十五章 黎明前的偷襲第十五卷 第四十二章 鐵血丹心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十八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擴編之五百萬戶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龍旗(下)第十七卷 第六十一章 利潤分配原則第十五卷 第二十一章 波斯遣使(感謝T34/85大大)第八卷 第五章 培養海盜第十八卷 第十六章 打草驚蛇,以逸待勞第十四卷 第十二章 大明龍幣第六卷 第十四章 拔得頭籌第三卷 第六章 稅賦之爭第十四卷 第三十三章 大戰之年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十卷 第四章 證道理電磁相生第七卷 第十四章 遠征軍團第十七卷 第三十四章 規範經營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第十二卷 第十八章 黃金海岸第十一卷 第四章 歐陸使節遊大明第十四卷 第二十一章 龍幣問世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十三卷 第十六章 誅滅九族第十六卷 第十二章 找上門來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九卷 第十六章 奪大名翁婿初登場第十三卷 第三十四章 所謂合約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將至第十八章 鑽牀第十八卷 第二章 借用屯衛固邊疆第十五卷 第二十一章 波斯遣使(感謝T34/85大大)第十七卷 第六十七章 熱氣球定位(上)第十四卷 第十七章 誘敵之計第十卷 第二十五章 守襄陽義軍末路第十卷 第二章 念師恩加官進爵第十九章 召見第十四卷 第四十章 戰略部署第十六卷 第三十四章 孫傳庭請援第十四卷 第二十二章 推廣龍幣第十八卷 第五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上)第六卷 第十三章 定遼右衛第十四卷 第十五章 內閣總理第十一卷 第八章 新建工廠造機械第十八卷 第二十八章 攤出底牌談條件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戰遵化下第十三卷 第十一章 荷蘭開溜第二卷 第七章 兵變第二卷 第七章 兵變第五卷 第八章 御駕親征第十七卷 第六章 物資轉運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十六卷 第八章 教育問題第四卷 第十六章 戰後事宜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十八卷 第七十章 協助盟友之墨西哥城第十八卷 第三十五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下)第十一卷 第三十五章 兩軍對壘決雌雄第八卷 第七章 籌建特區第十四卷 第三十二章 北歐鐵鏈第十四章 隱忍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十一卷 第十一章 陸上霸主現崢嶸第四卷 第二十五章 輕取兩城第十卷 第二十六章 誅梟雄天下太平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海外形勢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十二卷 第二十一章 國王的驕傲第十八卷 第八十一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下)第七卷 第二十五章 睡獅已醒第十五卷 第十八章 結盟請求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九卷 第八章 列強訂購大明軍火第十章 閹黨第十七卷 第五十章 西伯大開發(上)第十四卷 第五十一章 魚兒上鉤第十七卷 第四十三章 孔明燈和熱氣球第十六卷 第四十四章 何止百萬第十四卷 第十三章 發展實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