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第二十章 振國威琉球戰強藩

鄭芝龍用堅船利炮偷襲一舉殲滅了德川幕府的十二萬大軍,這件事情可以說是巧合中的巧合,諸多巧合湊在一起,才造就了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戰績。

憑藉熱武器的優勢屠殺落後的土著這種事情列強幾乎都幹過,大航海時代和殖民時期,列強幾百人或者是幾千人打敗或者殲滅幾萬甚至是十幾萬土著的例子舉不勝舉。但東瀛並不是落後的土著,他們至少知道火槍和火炮的威力,也會造鳥銃和土炮,按理是不應該出現這種一邊倒的屠殺的。

出現這種事情只能怪幕府大軍的主將鬆平信綱太過大意,他明知道有一個龐大的艦隊在附近,卻一點防備都沒有,這就是個致命的錯誤。要知道就算是海盜那也是有火炮的,爲了躲避島原城內起義軍的火炮他知道將大營扎的離城遠點,卻沒有想過靠近海岸紮營容易被艦炮攻擊,結果被人全殲,又能怪的了誰?

能有如此戰績,就連鄭芝龍都覺得有點不真實,當然,不管他覺得真不真實,這一戰已經過去了,幕府大軍已滅,可以執行接下來的計劃了。

接下來的計劃就是挑撥各路諸侯擺脫德川幕府統治,讓東瀛重回戰國,然後趁亂一統九洲島,再向四國和本州進軍。

挑撥各路諸侯的事情只能由田川昱皇去做,鄭芝龍是不能出面的,他要是一出面,是個白癡都能知道這是大明在打東瀛的主義呢,到時候所有諸侯聯合起來抵抗大明可就麻煩了。

至於怎麼去挑撥各路諸侯,這點也早有計劃,他是不用去操心的,反而是後續的一統九洲這件事情有點麻煩,需要他暗中再使把勁。

話說現在田川昱皇手下都有將近十萬大軍了,德川幕府大軍一滅,東瀛還能有誰與之爭鋒?

其實不然,田川氏這十萬大軍說白了就是臨時拼湊在一起的雜牌軍,戰鬥力最強的也就洪旭和甘輝手下那兩萬多海盜了,也就是說,這十萬大軍的戰鬥力總體來說還不如十萬海盜!

所以田川氏手下兵力雖多,戰鬥力卻不是很強,別說是整個東瀛了,在九洲島上就有一股勢力能穩勝田川氏這十萬大軍,這股勢力就是大隅國和日向國的守護大明薩摩藩的島津氏。

九洲在戰國時期有三大勢力,分別是肥前的龍造寺氏、筑後的大友氏和薩摩藩的島津氏,那個時候肥前的松浦氏只是龍造寺氏手下的一個小弟而已。

德川幕府一統東瀛後肥前的龍造寺氏和筑後的大友氏相繼絕後,大友氏的領地四分五裂,已不足爲懼,龍造寺氏也被鍋島氏取代實力大不如前,唯有薩摩藩的島津氏,不但實力沒有下降,反而提升了一倍還不止!

薩摩藩的島津氏那可是出了名的能打,曾以不到三萬兵力大敗大友氏四萬多大軍,更曾以八千兵力大破龍造寺氏六萬大軍,最後豐臣秀吉聯合毛利輝元、小早川隆景、宇喜多秀家等十餘路諸侯,共計二十五萬兵力,纔將其打敗,其實力之強悍,可見一斑。

現在的薩摩藩兵力已經接近五萬,更是憑一己之力打敗並控制了琉球國,勢力如日中天,田川氏這十萬雜牌軍在他們眼裡,可以說連個屁都不是!

爲什麼這麼說呢?要知道那時候的琉球國可不是東瀛的一個小諸侯國,而是獨立於東瀛之外的一個國家,琉球羣島可是連綿上千裡,比東瀛的任何一個諸侯國都要大。以一藩之力直接打敗了一個獨立的王國,也就只有薩摩藩才能做到。

這個薩摩藩如此之強大,田川昱皇就算再招十萬人馬恐怕都不是其對手,怎麼辦呢?

鄭芝龍想來想去實在想不出什麼辦法,只得寫了封奏摺,將前期的戰果彙報了一下,更重要的是問計於皇上,怎麼對付這個薩摩藩。

大約半個月後,田川昱皇那邊的挑撥離間還毫無進展,朱慈炅的聖諭卻是已經傳過來了,而且還附帶了一份《大明藩屬國令制》。

朱慈炅的意思很簡單,大明不能直接出兵東瀛,卻可以揮軍琉球,因爲琉球本來就是大明的藩屬國,只要琉球國王願意遵守《大明藩屬國令制》,甘爲大明的屬國,那麼大明完全可以幫他們把薩摩藩驅逐出去。

當然,這個驅逐只是表面的說法,朱慈炅要的不是將薩摩藩在琉球的駐軍驅逐出去,而是儘量引誘薩摩藩主力來琉球,將其一舉殲滅。東瀛不能直接去打,在琉球卻是要狠狠的打,打的越狠越好,要打出聲勢,打出國威,好好震懾一下東瀛各路諸侯,讓他們看看大明的強大,以後要將他們收爲藩屬時就不會有太大的阻力了。

鄭芝龍接到聖諭,立馬開始安排,要殲滅薩摩藩的主力,怕是需要上十萬人馬,他決定將整個南洋水師全部調過來,給薩摩藩來下狠的。至於施大瑄手下兩萬多異族海盜,還是讓他們去巨濟島護翼田川氏算了,這次可是以大明的名義堂堂正正的與薩摩藩一戰,如果帶着海盜去大明的名聲可就臭大街了。

幾天後,琉球國的都城首裡城意外的迎來了一個大明的使節團,使節團來的是如此的倉促,甚至都沒有事先通知琉球國王。

琉球國的尚清王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他甚至來不及出城迎接,使節團便已進入城內,他只得在王宮門口跪迎了。使節團的使者彷彿很是匆忙,草草的走了個過場便隨尚清王進入王宮,屏退左右,密議起來。

шωш★тт kán★CΟ

如此場景,薩摩藩的駐軍自然是看在眼裡,但他們並沒有進行干涉,薩摩藩並沒有打算和大明開戰,所以對琉球國“一國兩屬”一直採取默認的態度,大明的使節團來就來唄,反正現在的琉球國王只是個傀儡而已。

這個使節團自然是鄭芝龍派來的,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問尚清王願不願意遵守《大明藩屬國令制》,甘爲大明的屬國。

尚清王有什麼不願意的,現在整個琉球的貿易已經被薩摩藩控制,島津氏還在琉球設立“在番奉行”,監視他的一舉一動,他等於就是一個被人捏在手裡的傀儡,連人生自由都沒有,當大明的屬國總比當個囚犯強!

只要他同意就行了,大明的使節立馬跑到島津氏的“在番奉行”館,嚴令他們立刻撤掉所有駐軍,捲起鋪蓋滾蛋,不然後果自負。

薩摩藩在琉球的駐軍統帥,島津氏的大將樺山久高聽聞此事,大笑三聲,開什麼玩笑,你叫我滾就滾,大明朝什麼時候變的這麼強勢了,他不相信大明會爲了一個小小的藩屬國和強大的薩摩藩開戰,所以他就當是個笑話聽了,壓根就沒有理會。

大明這次可不是開玩笑的,幾天後,數百艘福船戰艦浩浩蕩蕩的開到琉球島,戰艦上的士兵就像下餃子一樣,一波一波的下下來,很快就集結了將近三萬人馬。

這下可把樺山久高給嚇到了,他手下總共才兩萬人,這大明光登陸的就有將近三萬人,船上怕還有一兩萬,幹不幹的過呢?這是個問題。

正當他心裡打鼓的時候,大明的使節又來了,直接撂下一句話:“限你們十天之內撤軍,不然就不客氣了。”

聽到這句話樺山久高反而放心了,這大明應該是來嚇唬人的,要真想打直接打過來就行了,還放什麼狠話啊。

四五萬明軍他實在是沒有把握穩贏,所以他立馬派人通知家督島津忠恆,請求支援。

島津忠恆收到消息,權衡再三,他實在是不想和大明開戰,但琉球的利益他更不想放棄,怎麼辦呢?看大明這架勢,好像也不想開打,只是想從氣勢上把他們壓倒而已。

要說這氣勢,有時候跟人數也是有很大關係的,島津忠恆並不認爲自己手下的軍隊比明軍差,他甚至樺山久高那兩萬人馬完全可以幹翻四五萬明軍,薩摩藩的軍隊能以弱勝強那可是出了名的。只是兩萬人在四五萬面前那氣勢總是要差一截的,那就再派兩萬人馬去對峙吧,誰怕誰啊,大明離琉球畢竟比薩摩藩遠多了,時間長了肯定是明軍先撐不住。

這兩萬人馬一到,樺山久高就狂起來了,憋屈了幾天,今天終於可以發泄一下了,他直接派人去明軍大營撂下一句話:“限你們三天之內撤軍,不然就不客氣了。”

嘿嘿嘿嘿,不客氣,還三天,帶隊的鄭興和鄭明同時冷笑起來,不用三天,就能讓你們知道什麼叫不客氣。

鄭芝龍和鄭芝虎早就率五十艘超級戰列艦在琉球島附近等着了,聽聞薩摩藩援軍已到,鄭芝龍立刻下令,開打!

於是,鄭芝虎指揮五十艘超級戰列艦抵近琉球島,對着島上的薩摩軍就是一通狂轟。不過這次的跑轟效果就沒有上次好了,薩摩軍並沒有在海邊上駐紮,他們是駐紮在島上一個叫那霸的小城池裡,明軍戰艦上的火炮也能夠的着那霸城,但人家有城牆護着,基本上造不成什麼傷亡。

鄭芝龍也不急於進攻,他讓鄭芝虎指揮戰艦輪番不停的轟擊,連轟了五六天,那霸城臨海的這一面城牆連女牆都被砸的千瘡百孔了,城牆下堆積的炮彈更是差不多堆到女牆的位置了,他才下令讓鄭興和鄭明率五萬大軍在火炮的掩護下直接衝了上去。

這場戰鬥也沒什麼好說的,薩摩藩的軍隊比起田川氏的雜牌軍來說是強了不止一點,甚至他們比德川幕府的大軍都強,但在強大的明軍面前他們還是不夠看。

四萬薩摩藩的軍隊連鳥銃都沒有配齊,明軍手裡可是人手一把轉輪步槍,而且還有火炮支援,還有手雷,這實力相差的可不是一般的懸殊。

薩摩軍並沒有堅持多久,明軍一通手雷扔過去,然後轉輪步槍再一陣突突突,就有大半薩摩軍被打的滿地打滾,剩下一萬多人也算勇猛,直接拔出武士刀與明軍展開了混戰,但那步槍再加上刺刀可比長槍還長,明軍的突刺技術又練的爐火純青,短短的武士刀基本上很難夠着明軍,所以這一萬多人並沒有給明軍帶來太大的傷亡。

不到兩個時辰,攻城戰結束,四萬薩摩軍幾乎傷亡殆盡,當然,大部分都是負傷的,這個時候的子彈和手雷並不足以致命,陣亡的將近一萬薩摩軍差不多都是被刺刀捅死的,而明軍這邊才陣亡幾百人,受傷的也不到一萬人。

至此名震東瀛的強藩薩摩算是差不多算是廢了,島津忠恆手下的人馬已不到一萬,就算他們再強悍,也不足以抵擋十萬田川軍了。

第十一卷 第三十三章 癡心妄想截糧道第十七卷 第七十七章 裝甲戰車顯神威第六卷 第十五章 糧草之重第十七卷 第六十一章 利潤分配原則第六卷 第六章 日月龍旗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十五卷 第十六章 威武霸氣第十八卷 第六十五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上)第十五卷 第二十三章 賠大發了(二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二卷 第八章 破壞和談第十二卷 第十章 經濟入侵第十二卷 第十九章 歐陸的形勢第十卷 第三章 驗定律驅雷掣電第十八卷 第五十章 開始殖民,目標北美第九卷 第十一章 啓和談荷蘭終賠款第十一卷 第二十五章 斷頭樹下鐵頭精第十七卷 第十九章 挖穿棱堡第十四卷 第十七章 誘敵之計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進攻果阿第十八卷 第八十二章 列強屈服,簽訂和約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十四卷 第三十一章 收復疆土第十七卷 第七十章 兵法與熱武器作戰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彈幕攻擊第十三卷 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十五卷 第八章 鑽研技術第十三章 神蹟第十八卷 第七十五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中)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十七卷 第二十二章 名將聚首第十七卷 第八十二章 準備開戰,不服就幹第八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上)第十三卷 第三十三章 佈局東南第十二卷 第五章 超級寶船第十五卷 第二十五章 驚喜不斷(四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十七卷 第三十一章 張溥進京第十八卷 第七十六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下)第十七卷 第七十七章 裝甲戰車顯神威第十五卷 第十一章 繁華之都第十七卷 第五十九章 大型露天礦第十七卷 第八章 大明海運第十八卷 第四十七章 以牙還牙,繼續西進第二卷 第七章 兵變第十七卷 第五十章 西伯大開發(上)第十三卷 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十四卷 第八章 商業帝國第十七卷 第六十三章 屯衛的賺錢思路第七卷 第三章 風帆戰艦第八卷 第二十五章 強國外交第十四卷 第二十五章 三國結盟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八卷 第六十三章 借道德國,征討荷蘭第二卷 第十四章 無奈妥協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二卷 第十三章 犯顏直諫第七卷 第十四章 遠征軍團第十八卷 第十八章 圍點打援,班門弄斧第十六卷 第八章 教育問題第六卷 第十六章 兵臨海州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十六卷 第六十四章 西域臣服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賞賜羣臣,佈局全球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傷慘重第十三卷 第十一章 荷蘭開溜第八卷 第七章 籌建特區第十六卷 第十四章 瓦刺崛起第十卷 第十九章 剿反賊御駕親征第十八卷 第二十章 構築防線,以身爲餌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傷慘重第四十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中)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十一卷 第二十九章 坦克勇猛皆不行第十三卷 第二十三章 廣南阮氏第二卷 第八章 人渣第十八卷 第五十九章 屯衛擴編之兩百都司第九卷 第十六章 奪大名翁婿初登場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六卷 第四章 全民動員第十八卷 第二十七章 盟國國王顯猶疑第十七卷 第六十五章 裝甲戰車攻城戰術第十五卷 第五十二章 恐怖的大明第十四卷 第三章 御下之道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六卷 第四章 全民動員第十七卷 第六十二章 開發新佔領疆域第十二卷 第十九章 歐陸的形勢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十三卷 第十四章 血染龍旗(上)第六卷 第五章 調集兵馬第十八卷 第六十三章 借道德國,征討荷蘭第七卷 第四章 鐵礦金礦第十八卷 第十三章 誰可依仗,唯有大明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四章 木工皇帝第十卷 第八章 學通訊驛卒成新寵
第十一卷 第三十三章 癡心妄想截糧道第十七卷 第七十七章 裝甲戰車顯神威第六卷 第十五章 糧草之重第十七卷 第六十一章 利潤分配原則第六卷 第六章 日月龍旗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十五卷 第十六章 威武霸氣第十八卷 第六十五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上)第十五卷 第二十三章 賠大發了(二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二卷 第八章 破壞和談第十二卷 第十章 經濟入侵第十二卷 第十九章 歐陸的形勢第十卷 第三章 驗定律驅雷掣電第十八卷 第五十章 開始殖民,目標北美第九卷 第十一章 啓和談荷蘭終賠款第十一卷 第二十五章 斷頭樹下鐵頭精第十七卷 第十九章 挖穿棱堡第十四卷 第十七章 誘敵之計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進攻果阿第十八卷 第八十二章 列強屈服,簽訂和約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十四卷 第三十一章 收復疆土第十七卷 第七十章 兵法與熱武器作戰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彈幕攻擊第十三卷 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十五卷 第八章 鑽研技術第十三章 神蹟第十八卷 第七十五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中)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十七卷 第二十二章 名將聚首第十七卷 第八十二章 準備開戰,不服就幹第八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上)第十三卷 第三十三章 佈局東南第十二卷 第五章 超級寶船第十五卷 第二十五章 驚喜不斷(四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十七卷 第三十一章 張溥進京第十八卷 第七十六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下)第十七卷 第七十七章 裝甲戰車顯神威第十五卷 第十一章 繁華之都第十七卷 第五十九章 大型露天礦第十七卷 第八章 大明海運第十八卷 第四十七章 以牙還牙,繼續西進第二卷 第七章 兵變第十七卷 第五十章 西伯大開發(上)第十三卷 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十四卷 第八章 商業帝國第十七卷 第六十三章 屯衛的賺錢思路第七卷 第三章 風帆戰艦第八卷 第二十五章 強國外交第十四卷 第二十五章 三國結盟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八卷 第六十三章 借道德國,征討荷蘭第二卷 第十四章 無奈妥協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二卷 第十三章 犯顏直諫第七卷 第十四章 遠征軍團第十八卷 第十八章 圍點打援,班門弄斧第十六卷 第八章 教育問題第六卷 第十六章 兵臨海州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十六卷 第六十四章 西域臣服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賞賜羣臣,佈局全球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傷慘重第十三卷 第十一章 荷蘭開溜第八卷 第七章 籌建特區第十六卷 第十四章 瓦刺崛起第十卷 第十九章 剿反賊御駕親征第十八卷 第二十章 構築防線,以身爲餌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傷慘重第四十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中)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十一卷 第二十九章 坦克勇猛皆不行第十三卷 第二十三章 廣南阮氏第二卷 第八章 人渣第十八卷 第五十九章 屯衛擴編之兩百都司第九卷 第十六章 奪大名翁婿初登場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六卷 第四章 全民動員第十八卷 第二十七章 盟國國王顯猶疑第十七卷 第六十五章 裝甲戰車攻城戰術第十五卷 第五十二章 恐怖的大明第十四卷 第三章 御下之道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六卷 第四章 全民動員第十七卷 第六十二章 開發新佔領疆域第十二卷 第十九章 歐陸的形勢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十三卷 第十四章 血染龍旗(上)第六卷 第五章 調集兵馬第十八卷 第六十三章 借道德國,征討荷蘭第七卷 第四章 鐵礦金礦第十八卷 第十三章 誰可依仗,唯有大明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四章 木工皇帝第十卷 第八章 學通訊驛卒成新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