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

甲戌科殿試塵埃落定,遼東特區的籌備也進行的差不多了,朱慈炅開始推出一系列的新政:

首先自然是建立遼東特區,將海州、蓋州、廣寧、關寧、定遼中左衛等遼河平原的州縣從遼東軍鎮脫離,組建直隸奉天府,專事農業生產,兼顧工業發展,將之建設成爲大明北方新糧倉。

然後推行全民教育,在大明兩京十三省所有州府縣鄉亭建立啓蒙學堂,學堂主要教授《三字經》、《千字文》等蒙學課程,凡十二歲以下的平民子弟都可以免費在學堂學習三年。

最後將大明火器學院更名爲大明工科學院,設立火炮製造、火槍製造、機械製造、算術幾何等專業,暫定三年一屆,每屆招收童生三千名,學成通過考覈後可進入工部、戶部及各地方相關衙門任職。

這麼重大的決策涉及的衙門和官員太多,自然不是朱慈炅幾道聖旨就能推行下去的,必須通過朝議。

這日早朝,諸事奏畢,朱慈炅着鴻臚寺禮官開始宣讀新政。

他的內心其實是比較緊張的,雖說在朝官員被他更換了差不多兩成,留下的表面上都是忠君愛國的,但誰又能保證他們都是大公無私的聖人,要朝廷上下所有人都一條心那是不可能的,只是這些人還敢不敢跳出來唱反調呢?

還好,這些人畢竟蒙了一層忠君愛國的皮,所以讀第一條的時候並沒有人跳出來反對,最多之後有少數人微微皺下眉頭而已,遼東的糧食可是關乎到上千萬兩轉運費用的損耗,如果這都要反對,那就是就不是愛不愛國的問題了,而是居心叵測了。

第二條也沒有人吭氣,教化平民畢竟是好事,雖然要耗點錢,但耗的又不是他們的錢,沒必要狗拿耗子多管閒事。

讀到第三條的時候有人臉色開始不對勁了,這不是**裸的推廣蠻夷之學嗎,特別是最後那一句,學成通過考覈後可進入工部、戶部及各地方相關衙門任職,這還得了,學了蠻夷之學還能當官,這豈不是要動搖儒學的統治地位!

朱慈炅見很多老頭臉色都開始變青,大有跳出來擇人而噬的架勢,連忙祭出殺手鐗,站起來朗聲道:“今天時辰也不早了,關於新政的問題大家都回去想想吧,有什麼建議可以俱奏摺,朕會細細斟酌的,退朝。”

說罷,轉身,走人!

很多老頭都錯點被他這一下噎死,鼓了半天勁,正要跳出來犯言直諫呢,結果,退朝了!

朱慈炅知道推廣西學肯定沒這麼簡單,但,沒有辦法,不推不行,列強都在飛速發展,大明必須迎頭趕上。要發展經濟,光靠儒學的聖人教化是不行的,那些都是空中樓閣,空想而已,必須提倡科學,推動生產力發展,經濟才能發展起來。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朱慈炅並沒有坐那裡等那些老頑固來找他尋死覓活,遼東的建設和推行全民教育看樣子應該是沒什麼人反對的,他立刻下旨:

令吏部和工部聯合辦理遼東的建設問題,即刻組織平民開始遷徙、安排相關官吏前往奉天府任職、準備建設京遼鐵路、準備相關農業生產設施......。

令禮部和戶部聯合辦理全民教育的相關問題,即刻調撥資金在各州府縣鄉亭修建學堂、招收各地童生準備教授學童、全力印刷各種蒙學書籍充當教材......。

朱慈炅剛讓曹化淳去安排人傳旨,不一會兒曹化淳就在外面朗聲道:“啓稟皇上,有奏摺到。”

這麼快,朱慈炅心裡咯噔一下,這些老傢伙真是不怕死啊!

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躲得了早朝躲不過奏摺,朱慈炅一咬牙,朗聲道:“傳進來。”

曹化淳拿着份奏摺,躬身走進來,雙手遞給朱慈炅。

朱慈炅打眼一看,才一份,看樣子不是有組織的抵抗運動,他微微噓了口氣,接過奏摺打開看起來。

剛看一眼,他立馬滿臉錯愕,這奏摺壓根就不是朝廷裡那幾個老頑固寫的,而是遠在遼東的孫承宗上的!

朱慈炅要在遼東組建直隸奉天府,自然要先和孫承宗通下氣,孫承宗倒是沒什麼意見,他已經開始安排遼東各軍屯往廣寧錦一線和鐵嶺遼海一線遷移了,只是涉及到四十萬大軍佈防的時候,他提出了一個問題,朝鮮怎麼處置?

這個問題朱慈炅一時也有點難以抉擇,打吧,貌似朝鮮以前一直以大明爲尊,年年朝貢,甚至他們立國王都要請示大明,經過大明同意並下了冊封詔書他們纔敢立新王;不打吧,貌似他們好像已經倒到後金那邊去了,這會兒皇太極都跑了快半年了,他們竟然對大明一點表示都沒有,這不擺明了他還當自己是後金的藩屬國嗎!

對於朝鮮朱慈炅的印象並不是很好,後世他們實在是太不可惡了,一個恩將仇報,一個夜郎自大,壓根就不把華夏看在眼裡,要這會兒他們敢這樣,他絕對會毫不猶豫的派兵去滅了這羣棒子,問題他們現在什麼都沒幹,就是不吭氣而已,真要派大軍去把他們滅了嗎?

朱慈炅想了想,還是決定先教育教育他們再說,如果他們不服管教,那就不要怪他心狠手辣了。

該怎麼教育呢,跟原來一樣令他們稱臣納貢就算了嗎?

朱慈炅總感覺這樣有點不妥,稱臣他們又沒什麼損失,納貢那更只是個形式而已,大明回贈的更多。這種毫無實際利益的屬國可以說一點用處都沒有,他們被揍的時候反而要大明出兵去保護,萬曆那場朝鮮戰爭打得那叫一個慘烈啊,爲了保護這個小弟,大明遼東鎮損失了60%的兵力,防守能力大不如前,以致後金崛起,大明還因此背上了嚴重的經濟赤字,可以說大明的滅亡就始於這場大戰!

這麼個雞肋真是讓人頭痛啊,朝廷裡那幫老頑固更讓人頭痛,這頭痛的事情怎麼就湊到一起了呢?

想着想着,朱慈炅突然靈機一動,如果讓那些老頑固去對付朝鮮那豈不是兩件頭痛的事情都解決了。

有了這個想法,朱慈炅立刻開始分析起來,朝廷裡那些老頑固阻止推廣西學的目的就是要保住儒學的統治地位,朝鮮之所以頭痛就是因爲他們只是形式上的臣服,並沒有把自己當成大明的一部分。

那些老頑固能把朝鮮變成大明真正的藩屬國嗎?能!

有一種方法叫做文化侵略,把他們同化了比把他們打趴了更有效,把他們打趴了他們還能爬起來,經過幾代之後他們就會好了傷疤忘了疼,繼續跟你作對;把他們同化就不一樣了,都變成大明的人了,還有什麼,什麼都沒了。

這樣是不是有點異想天開了?如果是崇禎朝那自然是異想天開,但現在是崇正朝,幾十萬大軍壓上去,服不服,不服滅了你!

想到這裡,朱慈炅噓了一口氣,朗聲道:“曹化淳,立刻傳黃道周前來覲見。”

曹化淳領命而去,不久黃道周前來覲見,朱慈炅看他一副慷慨就義的樣子,不由心中暗笑道:“嘿嘿嘿嘿,想跟朕玩要死要活,美死你。”

黃道周雖然心裡窩火,但起碼的禮儀他還是做的很好,他一進來便行個標準的大禮,朗聲道:“微臣參見皇上。”

朱慈炅微笑着走上前去,扶着他的胳膊道:“哎呀,黃愛卿免禮免禮,快起來,快起來。”

黃道周莫名其妙的站起來,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何況人家是皇上,但想用這種小把戲籠絡他,讓他不帶頭反對西學,那是不可能的!

他不好馬上發飆,只得梗着脖子道:“不知皇上找微臣有何事?”

朱慈炅假裝欣賞道:“黃愛卿治學嚴謹、學識淵博,實乃讀書人之楷模,朕這裡有件大事需要黃愛卿幫忙,不知黃愛卿可願幫朕這個忙啊?”

大事,當然是大事,你都要把聖賢之學置於腦後了,這事還要多大啊,幫忙,哼,門都沒有!

黃道周依舊梗着脖子道:“不敢當皇上如此誇獎,敢問皇上所說的大事是什麼事啊?”

朱慈炅不答反問道:“黃愛卿可有信心用聖賢之學教化蠻夷?”

想給我出難題,那我就回你一個難題,黃道周直接回道:“那就要看蠻夷聽不聽教了,如果老實聽教,微臣自然能教而化之,如果冥頑不靈、拒不聽教,那微臣也無能爲力。”

朱慈炅立馬鼓掌道:“好,這可是你說的,朕保證叫他們老是聽教,你若不能教而化之,怎麼辦?”

哼,跟我胡扯,那就扯唄,你能扯的我把聖賢之學都忘了嗎!黃道周拍着胸脯保證道:“只要蠻夷老實聽教,微臣保證能教而化之,如若不能,微臣跪死在聖賢排位前!”

朱慈炅興高采烈的道:“好,那這事就交給黃愛卿了,黃愛卿上前聽封。”

黃道周沒想到皇上竟然準備了這麼多招數,胡扯完還給封官,一個小官就能讓我辱沒聖賢之學嗎?

他面無表情的跪下來,心裡唸叨道:“封唄,封唄,封完我再來理論。”

朱慈炅毫不猶豫的大喝道:“曹化淳,擬旨。”

曹化淳趕緊走進來,準備好空白聖旨,提筆等着。

朱慈炅朗聲道:“提詹事府少詹事黃道周爲詹事府詹事,並掌國子監祭酒,負責教化蠻夷,欽此。”

曹化淳刷刷的在那寫,這邊黃道周也在那磕頭謝恩道:“微臣多謝皇上恩典,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等他呼完,一張聖旨已經遞過來了,黃道周雙手接過聖旨,心裡卻仍舊堅定不已:“哼,正三品,好大的官啊,不管多大的官都休想讓我辱沒聖賢之學!”

第十卷 第二十四章 聞風聲狼狽逃竄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十八卷 第七十四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上)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五卷 第十七章 輿論引導第十一卷 第十三章 熱火朝天建新城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十卷 第十二章 親王歐陸載譽歸第三卷 第十二章 龍顏大怒第十六卷 第四十二章 窮兵黷武第十八卷 第四十五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中)第三卷 第八章 安置災民第十六卷 第一章 進步驚人第十八卷 第六十九章 橫跨美洲,攻擊英軍第七卷 第五章 蒸汽火車第十四卷 第四十二章 兩面出擊第十八卷 第三十三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上)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勸降第十二卷 第二十二章 艱難的思考第十三卷 第七章 大軍雲集第十六卷 第二十六章 商業發展第十八卷 第七十六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下)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二卷 第一章 規劃第八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上)第十七卷 第四十三章 孔明燈和熱氣球第四卷 第八章 三大精銳第十五卷 第二章 收穫果實第十四卷 第二十五章 三國結盟序章第十八卷 第十六章 打草驚蛇,以逸待勞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來戰第八卷 第十七章 淡水之戰第十卷 第十七章 傳密旨張網以待第十四卷 第二十九章 君臨星城第十四卷 第二章 造船造船第十八卷 第八十二章 列強屈服,簽訂和約第十五卷 第二十一章 波斯遣使(感謝T34/85大大)第十五卷 第六章 皇后有喜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十一卷 第十六章 屬國考生聚京城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十七卷 第三十章 推選尚書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五卷 第十六章 再傳捷報第八卷 第十一章 海上攔截第十七卷 第二十八章 內閣怎麼管第十三卷 第二十章 列強激憤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七卷 第二十五章 睡獅已醒第十六卷 第二十章 太子少師(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四卷 第十六章 戰後事宜第十六卷 第三十六章 瓦刺來襲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三卷 第二章 匯通天下第十八卷 第二十七章 盟國國王顯猶疑第十五卷 第十一章 繁華之都第十六卷 第四十章 惹怒大明第三卷 第四章 飛梭織機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第四卷 第九章 皇上很忙第十二卷 第五章 超級寶船第七卷 第四章 鐵礦金礦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十四卷 第四十五章 蹄聲震天第十六卷 第三十六章 瓦刺來襲第十卷 第七章 購原料洋人當買辦第十四卷 第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十一卷 第二十六章 大明經濟日月新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八卷 第十五章 初次交鋒第四卷 第二十五章 輕取兩城第十卷 第二十六章 誅梟雄天下太平第八卷 第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十五章 引導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擊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十四卷 第十五章 內閣總理第十六卷 第三章 超級大炮第十五卷 第十二章 再擴京城第三卷 第十一章 入不敷出第十一卷 第三十八章 中興之主平四方第十六卷 第四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六卷 第十八章 準備開炮第十七卷 第七十章 兵法與熱武器作戰第十八卷 第六十三章 借道德國,征討荷蘭第三卷 第十二章 龍顏大怒第六卷 第十五章 糧草之重第七卷 第九章 洋兵敬服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七卷 第二十章 組建水師第十四卷 第三章 御下之道第十五卷 第十八章 結盟請求第十七卷 第十八章 明軍攻擊更可怕第十一卷 第五章 召見洋使談軍火
第十卷 第二十四章 聞風聲狼狽逃竄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十八卷 第七十四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上)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五卷 第十七章 輿論引導第十一卷 第十三章 熱火朝天建新城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十卷 第十二章 親王歐陸載譽歸第三卷 第十二章 龍顏大怒第十六卷 第四十二章 窮兵黷武第十八卷 第四十五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中)第三卷 第八章 安置災民第十六卷 第一章 進步驚人第十八卷 第六十九章 橫跨美洲,攻擊英軍第七卷 第五章 蒸汽火車第十四卷 第四十二章 兩面出擊第十八卷 第三十三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上)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勸降第十二卷 第二十二章 艱難的思考第十三卷 第七章 大軍雲集第十六卷 第二十六章 商業發展第十八卷 第七十六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下)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二卷 第一章 規劃第八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上)第十七卷 第四十三章 孔明燈和熱氣球第四卷 第八章 三大精銳第十五卷 第二章 收穫果實第十四卷 第二十五章 三國結盟序章第十八卷 第十六章 打草驚蛇,以逸待勞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來戰第八卷 第十七章 淡水之戰第十卷 第十七章 傳密旨張網以待第十四卷 第二十九章 君臨星城第十四卷 第二章 造船造船第十八卷 第八十二章 列強屈服,簽訂和約第十五卷 第二十一章 波斯遣使(感謝T34/85大大)第十五卷 第六章 皇后有喜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十一卷 第十六章 屬國考生聚京城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十七卷 第三十章 推選尚書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五卷 第十六章 再傳捷報第八卷 第十一章 海上攔截第十七卷 第二十八章 內閣怎麼管第十三卷 第二十章 列強激憤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七卷 第二十五章 睡獅已醒第十六卷 第二十章 太子少師(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四卷 第十六章 戰後事宜第十六卷 第三十六章 瓦刺來襲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三卷 第二章 匯通天下第十八卷 第二十七章 盟國國王顯猶疑第十五卷 第十一章 繁華之都第十六卷 第四十章 惹怒大明第三卷 第四章 飛梭織機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第四卷 第九章 皇上很忙第十二卷 第五章 超級寶船第七卷 第四章 鐵礦金礦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十四卷 第四十五章 蹄聲震天第十六卷 第三十六章 瓦刺來襲第十卷 第七章 購原料洋人當買辦第十四卷 第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十一卷 第二十六章 大明經濟日月新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八卷 第十五章 初次交鋒第四卷 第二十五章 輕取兩城第十卷 第二十六章 誅梟雄天下太平第八卷 第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十五章 引導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擊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十四卷 第十五章 內閣總理第十六卷 第三章 超級大炮第十五卷 第十二章 再擴京城第三卷 第十一章 入不敷出第十一卷 第三十八章 中興之主平四方第十六卷 第四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六卷 第十八章 準備開炮第十七卷 第七十章 兵法與熱武器作戰第十八卷 第六十三章 借道德國,征討荷蘭第三卷 第十二章 龍顏大怒第六卷 第十五章 糧草之重第七卷 第九章 洋兵敬服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七卷 第二十章 組建水師第十四卷 第三章 御下之道第十五卷 第十八章 結盟請求第十七卷 第十八章 明軍攻擊更可怕第十一卷 第五章 召見洋使談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