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第二章 收穫果實

精密機牀並不是一時半會能做出來的,當前最重要的事就是收穫果實,這個果實不但包括莫臥兒帝國的領地,還包括巴達維亞荷蘭人所佔的領地,甚至還包括莫臥兒帝國儲量驚人的真金和白銀。

莫臥兒帝國疆域之巨大,可以說絲毫不下於擴張之前的大明帝國,其東起東胡帝國,西至坎大哈,南到邁索爾,北邊直接延伸到了巨大的山脈腳下,可以說後世南亞所有國家幾乎都被他囊入其中。

這麼一個巨大的帝國怎麼收穫呢?要是慢慢的打下來估計一年時間都不夠,還好,現在莫臥兒帝國的皇帝沙賈汗已經投降了,朱慈炅直接令他寫了四份投降懿旨準備分別從西北、西南、東南、東北四個方向同時接收莫臥兒帝國的領地。

西北方向是最重要的,因爲坎大哈還有莫臥兒帝國將近十萬大軍,朱慈炅直接令盧象升率天雄軍留守德里,而侯世祿則率領遠征軍第一軍團和暹羅軍團帶着沙賈汗的懿旨一路疾行,趕往坎大哈,先將那裡的十萬大軍收服,繳了械再由暹羅軍團押到果阿來。

侯世祿則率遠征軍第一軍團直接留在西北,步炮兵留下駐守坎大哈,騎兵則一路回頭去接收西北所有領地。

西南方向也好辦,現在莫臥兒帝國已經投降了,沿途也不需要那麼多軍隊駐守了,直接讓秦拱明拿着沙賈汗的懿旨一路接收就行了。

至於東北方向,差不多都被曹文詔的東路大軍給佔領完了,從莫臥兒帝國進攻果阿掀起大戰,到盧象升兵臨德里,迫降沙賈汗,中間已經過去三個多月時間,曹文詔已經率東路大軍將鐵路修到離德里只要幾百裡遠的地方了。

朱慈炅直接令曹文詔率關寧軍和安南軍趕到德里取了沙賈汗的懿旨,安南軍直接押着德里守軍俘虜趕往果阿,關寧軍則帶着懿旨去接收東南和東北剩下的土地,而定遼軍和東胡軍團則繼續帶着三十萬俘虜慢慢修,將鐵路修到德里再說。

軍隊接收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就是行政區域的劃分了,在沙賈汗時期,莫臥兒帝國大大小小共有二十多個蘇巴,也就相當於大明的行省,朱慈炅直接拿着地圖一頓圈,將小蘇巴合成大蘇巴,最後定下了十五個行省。

至於州府縣,他就懶得具體去劃分了,一道旨意直接傳到京城,令吏部即刻選拔十五省的行政官員,前來莫臥兒帝國赴任,當然,這應該是最後一次用莫臥兒帝國這個稱呼了,等官員到任以後,這裡就應該稱爲大明某某承宣布政使司了。

這裡光是設置行省還不夠,畢竟是新接收的領土,如果不派兵駐守,還真不能保證他們不造反,這麼廣袤的疆域,沒有三十萬兵力怕是很難鎮的住,但朱慈炅又不想把正規軍團放這裡虛耗,怎麼辦呢?

調衛所的屯衛過來嗎?這樣估計還不行,因爲屯衛平時主要還是以屯田爲主,不可能時刻集結在一起,而像這種新接收的地區,必須有常備軍駐守,如果別人都開始造反了你再臨時去集結軍隊,那恐怕就來不及了。

最後,朱慈炅還是決定,擴充陸軍預備軍團,從南方各行省招三十萬新軍,組成江南、廣南、雲南三個預備軍團,前來莫臥兒帝國駐守,以後,莫臥兒帝國分爲三個防區。

東北防區總部設置在達卡,由江南預備軍團駐守,負責東北五省的治安,每個行省派駐兩萬人馬,其中一萬駐守在首府,另外一萬分散到各州府。

中南防區總部設置在德里,由廣南預備軍團駐守,負責中南五省的治安,每個行省派駐兩萬人馬,其中一萬駐守在首府,另外一萬分散到各州府。

西北防區總部設置在坎大哈,由雲南預備軍團駐守,負責西北五省的治安,每個行省派駐兩萬人馬,其中一萬駐守在首府,另外一萬分散到各州府。

至於領兵將領,朱慈炅直接從各大軍團中選取了三個年近六十的老將張應槐、劉大受、謝朝佐來擔任三個預備軍團的主將,其餘各級將領則直接從武進士中選取。

朱慈炅還趁這個機會給武進士規劃了一條升遷之路,以後,所有武進士都必須先在預備軍團磨礪幾年,待弓馬嫺熟,累積了一定的指揮經驗,再派往各正規軍團任職。

這樣既不影響他們的收入,又不耽誤他們的前程,以前武舉高中直接就派往正規軍團指揮千軍萬馬作戰實在是無奈之舉,因爲那個時候朱慈炅手下沒有那麼多可用的忠誠將領,不用武進士就得用以前的老油子,對軍隊的掌控和戰鬥力的提升都極爲不利。

現在就不一樣了,各正規軍團都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忠臣良將,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以後就是要注重培養人才選拔人才了,只有用經過層層培養,層層考覈的武進士來擔任將領,才能不斷提高明軍的戰鬥力,光會拳腳功夫和紙上談兵還是遠遠不夠的。

關於莫臥兒帝國疆土的接收到這裡就差不多了,作爲皇上,他只要將大致框架定下來就行了,至於具體事宜,那就是兵部和吏部的事了。

安排好莫臥兒帝國的接收事宜,朱慈炅又將目光投向了巴達維亞,荷蘭人在那裡經營了數十年,周圍的土著武裝都被他們消滅的差不多了,像三佛齊、滿加刺、渤泥、蘇祿等土著國家都被他們打得人影都找不到了。

要不是他們本土人口實在是太少太少,估計整個南洋羣島,除了呂宋,都要被他們收入囊中了,不過他們沒有人,大明有的是人啊,那些島嶼可是不收白不收!

朱慈炅決定還是在那裡成立一個行省,其實以前巴達維亞四周也是大明的領土,大明曾在那裡設立了舊港宣慰司管理南洋諸島,現在正好,朱慈炅直接沿用了原來的名字,在巴達維亞成立舊港承宣布政使司與呂宋承宣布政使司一起掌管南洋諸島。

這下吏部又有得忙了,一下多出十六個行省,所需的官員何止千記,大明的進士也有福了,一下多出這麼多實職官位,哪裡都要人,他們簡直成了搶手貨。

以前要當官可沒這麼簡單,就算是進士,獲取功名之後差不多都得在國子監甚至是各衙門底下掛着,只有等到實職出缺才能去填補,現在只要有進士功名估計都能謀取個七品以上的官職,甚至連舉人都有機會出任縣令等七品官員了!

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講課第十八卷 第三十七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中)第七章 氣氛詭異第六卷 第十八章 準備開炮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十六卷 第五十一章 相互欺騙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十七卷 第七十章 兵法與熱武器作戰第十七卷 第三十一章 張溥進京第十六卷 第八章 教育問題第七卷 第三章 風帆戰艦第九卷 第二十四章 收東瀛獎勵真驚人第十八卷 第四十七章 以牙還牙,繼續西進第十六卷 第十七章 接着忽悠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進攻果阿第八卷 第六章 利益之爭第十七卷 第八章 大明海運第九卷 第二十一章 烽煙起趁亂謀九洲第十六卷 第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十三卷 第三十二章 迫降東胡第十六卷 第六十章 明軍再出徵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六卷 第六章 日月龍旗第十八卷 第九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中)第三卷 第九章 發展實業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三章 神蹟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開始推選第十七卷 第二十六章 內閣負責制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四卷 第二十三章 席捲南亞第十八卷 第八十一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下)第十六卷 第三十五章 嚴陣以待第七卷 第十二章 求助大明第十三章 神蹟第十五卷 第三十七章 黎塞留出手第二卷 第二章 小人第五卷 第十八章 迅急籌劃第十七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新職能(下)第十三卷 第十八章 重啓海盜第十七卷 第五十七章 屯衛新職能(中)(三更,感謝雙子之殤大大打賞)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十八卷 第五十七章 殖民開始,運氣逆天第六卷 第十九章 步兵操典第二十九章 色胚公爵又作死第九卷 第十九章 彈如雨一戰滅敵軍第十八卷 第六十八章 修築鐵路,貫穿美洲第十七卷 第六十五章 裝甲戰車攻城戰術第十五卷 第五十二章 恐怖的大明第十七卷 第六十四章 大明陸軍軍官學院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十六卷 第五十章 明軍發威(五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四卷 第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六卷 第二十一章 舌戰羣雄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十八卷 第三十二章 精心籌劃持久戰第十七卷 第五章 打天下易第四卷 第二章 徵兵計劃第十八卷 第七十八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上)第十七卷 第七章 君主制憲第十八卷 第二十一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上)第四卷 第五章 總督上任第十五卷 第四十一章 忠烈之後(感謝點着螢火蟲看書大大)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進攻果阿第十七卷 第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抵烏山第十六卷 第十三章 再施毒計第十七卷 第七十八章 沙俄震驚求和談第十八卷 第四十九章 不歡而散,全面開戰第七卷 第十三章 海軍問題第二卷 第二十五章 反攻遼東第十七卷 第二章 雪域神犬第十二卷 第十五章 造訪呂宋第十六卷 第二十六章 商業發展第十三卷 第十二章 兵臨升龍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五卷 第十二章 血戰蓋州(上)第四卷 第四章 武器質量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十三卷 第二十六章 神威大炮第十二卷 第二十七章 火車和商號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瘋狂的龍幣第四卷 第八章 三大精銳第十五卷 第四十章 偷襲滿涇衛第十四卷 第十六章 準備開戰第十七卷 第六十六章 裝甲戰車亮相第十二卷 第一章 蒸汽輪船第七卷 第十四章 遠征軍團第十五卷 第三十六章 全新的同盟第二卷 第三章 爭權第十四卷 第十六章 準備開戰第十六卷 第四十一章 盟國出手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二卷 第二十八章 大明真恐怖第十一卷 第三十一章 三路齊出修棱堡第十五卷 第四十八章 明皇大怒第二十四章 提拔第十六卷 第三十五章 嚴陣以待
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講課第十八卷 第三十七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中)第七章 氣氛詭異第六卷 第十八章 準備開炮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十六卷 第五十一章 相互欺騙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十七卷 第七十章 兵法與熱武器作戰第十七卷 第三十一章 張溥進京第十六卷 第八章 教育問題第七卷 第三章 風帆戰艦第九卷 第二十四章 收東瀛獎勵真驚人第十八卷 第四十七章 以牙還牙,繼續西進第十六卷 第十七章 接着忽悠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進攻果阿第八卷 第六章 利益之爭第十七卷 第八章 大明海運第九卷 第二十一章 烽煙起趁亂謀九洲第十六卷 第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十三卷 第三十二章 迫降東胡第十六卷 第六十章 明軍再出徵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六卷 第六章 日月龍旗第十八卷 第九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中)第三卷 第九章 發展實業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三章 神蹟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開始推選第十七卷 第二十六章 內閣負責制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四卷 第二十三章 席捲南亞第十八卷 第八十一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下)第十六卷 第三十五章 嚴陣以待第七卷 第十二章 求助大明第十三章 神蹟第十五卷 第三十七章 黎塞留出手第二卷 第二章 小人第五卷 第十八章 迅急籌劃第十七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新職能(下)第十三卷 第十八章 重啓海盜第十七卷 第五十七章 屯衛新職能(中)(三更,感謝雙子之殤大大打賞)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十八卷 第五十七章 殖民開始,運氣逆天第六卷 第十九章 步兵操典第二十九章 色胚公爵又作死第九卷 第十九章 彈如雨一戰滅敵軍第十八卷 第六十八章 修築鐵路,貫穿美洲第十七卷 第六十五章 裝甲戰車攻城戰術第十五卷 第五十二章 恐怖的大明第十七卷 第六十四章 大明陸軍軍官學院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十六卷 第五十章 明軍發威(五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四卷 第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六卷 第二十一章 舌戰羣雄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十八卷 第三十二章 精心籌劃持久戰第十七卷 第五章 打天下易第四卷 第二章 徵兵計劃第十八卷 第七十八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上)第十七卷 第七章 君主制憲第十八卷 第二十一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上)第四卷 第五章 總督上任第十五卷 第四十一章 忠烈之後(感謝點着螢火蟲看書大大)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進攻果阿第十七卷 第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抵烏山第十六卷 第十三章 再施毒計第十七卷 第七十八章 沙俄震驚求和談第十八卷 第四十九章 不歡而散,全面開戰第七卷 第十三章 海軍問題第二卷 第二十五章 反攻遼東第十七卷 第二章 雪域神犬第十二卷 第十五章 造訪呂宋第十六卷 第二十六章 商業發展第十三卷 第十二章 兵臨升龍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五卷 第十二章 血戰蓋州(上)第四卷 第四章 武器質量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十三卷 第二十六章 神威大炮第十二卷 第二十七章 火車和商號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瘋狂的龍幣第四卷 第八章 三大精銳第十五卷 第四十章 偷襲滿涇衛第十四卷 第十六章 準備開戰第十七卷 第六十六章 裝甲戰車亮相第十二卷 第一章 蒸汽輪船第七卷 第十四章 遠征軍團第十五卷 第三十六章 全新的同盟第二卷 第三章 爭權第十四卷 第十六章 準備開戰第十六卷 第四十一章 盟國出手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二卷 第二十八章 大明真恐怖第十一卷 第三十一章 三路齊出修棱堡第十五卷 第四十八章 明皇大怒第二十四章 提拔第十六卷 第三十五章 嚴陣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