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第四十一章 盟國出手

將遠征軍第二軍團和忠勇軍調往坎大哈之後,南亞的防守問題就不用操心了,按波斯薩法維帝國現在的國力,撐死也就能召集四十萬大軍,四十萬對三十萬,明軍還據有地勢之利,就算雙方裝備一樣,波斯薩法維帝國也很難攻破坎大哈一線。

波斯薩法維帝國裝備和大明帝國一樣嗎?這個自然是不可能的。

他們引進的火槍只是最原始的火繩槍,不管是殺傷力還是射都無法和明軍的燧槍相比。

他們引進的火炮也是最原始的青銅跑,就跟早期的紅夷大炮一樣,介乎臼炮和榴彈炮之間,不管是射程還是破壞力都不如大明最新型的榴彈炮。

其實,如果蘇爾坦真來攻打坎大哈,侯世祿的遠征軍第一軍團就能堪堪和他所率的二十萬大軍打個平手,現在再加上遠征軍第二軍團和忠勇軍,那簡直就是碾壓。

當然,朱慈炅不可能讓侯世祿去冒這個險,如果侯世祿一不小心敗了,那整個南亞可就危險了,所以,這個援軍還是必須派的。

派援軍還是第一步,還必須給波斯薩法維帝國一點教訓,把他們打疼了,或者說,打得他們大敗虧輸,他們以後纔會老實。

這個就不是大明帝國現在能輕易做到了,因爲大明現在是三線作戰,大部分兵力都調集到西伯利亞和陝西行都司去了,實在是抽調不出更多人馬來收拾波斯薩法維帝國了。

雖說遠征軍第二軍團和忠勇軍過去之後,侯世祿能憑藉這三十萬大軍完全碾壓蘇爾坦所率的二十萬大軍,但是,人家也能調派援軍啊。

如果他們後撤到邊境城市,死死頂住明軍進攻,再源源不斷的從後方調來援軍,那三十萬明軍就很難將其擊敗了,就算是擊敗了,明軍也必然會損失慘重,所以,必須讓他們沒有援軍可派。

要讓他們沒有援軍可派也很簡單,那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反哈布斯堡聯盟不是讓大明到處開花嘛,大明也可以讓波斯薩法維帝國到處開花。

朱慈炅看了看地圖,再次下旨道:”曹化淳,立刻電令馬哈拉承宣布政使司,令他們派出快船通知駐守在歐亞運河的李明甫,帶上五十萬兩白銀,去一趟奧斯曼帝國的帝都,讓蘇萊曼即刻召集二十萬大軍,屯兵於奧斯曼帝國和波斯薩法維帝國邊境,想打就打,不想打就在那裡扎着。“

他這段旨意有點長,曹化淳連忙取來筆墨紙硯記下來,這纔出去安排人傳旨。

馬哈拉承宣布政使司那邊收到電令之後,倒也沒什麼爲難之處,孟買港就在那裡,港口雖然沒有什麼級戰列艦,福船戰艦還是有幾艘的,直接派出一艘,前去歐亞運河傳旨就行了。

以改造成後的福船戰艦那度,不出兩天,馬哈拉承宣布政使司便將皇上的旨意傳到了李明甫的手裡。

李明甫接到旨意就有點傻眼了,倒不是說他這沒銀子,歐亞運河每天都不知道有多少商船經過,從這邊進去的都是要將過路費交給大明帝國的,他只要到大明帝國戶部常駐在這裡的衙門門那裡去支銀子就行了。

主要問題是他沒有率團出使他國的經驗啊,該怎麼整呢?什麼規矩、禮節、禮儀他都不知道啊,他只是個武將而已!

朱慈炅倒不是有意爲難李明甫,主要奧斯曼帝國附近就他一個人職位最高,如果從大明京城派人過去,那路上起碼要耗費十多天,就算讓鄭芝龍過去,那也不是一兩天能趕到的。

李明甫真是被趕鴨子上架了,就算他什麼都不知道,那也得去啊,這可是皇上的旨意。

他乾脆帶上一百親衛,在戶部衙門那裡支取了五十萬兩白銀,招了艘福船戰艦,插上日月龍旗,然後便直接穿過歐亞運河,趕往奧斯曼帝國的帝都。

奧斯曼帝國的帝都就在地中海沿岸,過去倒不用花多長時間,沿途也相當的順利,不管是各國商船還是各國戰艦,看到大明帝國的日月龍旗,那都是趕緊避讓。

要知道,現在的地中海那簡直就是大明哈布斯堡同盟的內海,因爲地中海的西邊是西班牙王國,北邊是神聖羅馬帝國、東邊和南邊則全是奧斯曼帝國的領地,也就是說整個地中海差不多都被大明哈布斯堡同盟的國家給環繞了,在這裡看到大明帝國的日月龍旗那還不趕緊避讓啊,大明帝國可是大明哈布斯堡同盟得老大!

就這樣,李明甫一路狂飆,用了不到一天時間就趕到了奧斯曼帝國的帝都。

李明甫雖然不知道出使的規矩,基本的禮貌他還是懂得。

他並沒有率一百親衛直闖奧斯曼帝國的帝都,而是先派帶來的翻譯去通知蘇伊曼,讓蘇伊曼安排人來接一下,這不還有五十萬兩白銀不是,他總不能直接帶着白銀就這麼明目張膽的送給蘇伊曼吧!

這翻譯也是戶部派給他的機敏之徒,找到蘇伊曼,一統暗示之後,蘇伊曼立馬明白了,大明帝國派了個軍團長來給他送禮,想讓他辦點事情。

凡是到過大明帝國的盟國高官,不管職位有多高,幾乎都會變成親大明派,蘇伊曼也不例外,他雖然當上了奧斯曼帝國權力最大的帕夏,完全掌控了國王易卜拉欣一世的話語權,但是,他對大明帝國仍然敬畏有加。

因爲他就是靠着大明帝國的支持才能混到今天的地位,而且跟着大明帝國幹,還有大把好處可撈,他不親大明帝國纔怪呢。

所以,在翻譯的暗示下,他直接招來一個馬車對,並親自帶人趕赴港口,來迎接大明帝國的特使。

李明甫那可真是受寵若驚啊,他沒想到蘇伊曼竟然會親自來迎接他,要知道蘇伊曼現在可是奧斯曼帝國的實際掌權者!

其實他是低估了自己,他這樣的軍團長雖然在大明帝國算不上什麼大佬,但是,相對於奧斯曼帝國的官員來說,卻是級大佬。

奧斯曼帝國總共纔多少軍隊,手下實力能趕上他忠勇軍的實權帕夏一個手都能數過來,所以,在奧斯曼帝國,他這樣的實力,那就是級大佬了,蘇伊曼親自來接他,那是一點都不奇怪。

李明甫原本以爲這趟差事會比較艱難,卻不曾想,他剛讓翻譯把皇上的意思說出來,蘇伊曼便毫不猶豫的點頭答應了!

這倒不是說蘇伊曼爲了銀子就什麼都不顧了,主要這事情對他來說太簡單了。

奧斯曼帝國打波斯薩法維帝國很奇怪嗎?兩國經常打仗好不,蘇伊曼甚至不用找任何藉口,直接整個旨意,讓軍隊在邊界集結就行了,絕對沒有人會反對!

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三卷 第十七章 花魁大會第十七卷 第六十七章 熱氣球定位(上)第三卷 第二章 匯通天下第八卷 第二十章 俘虜上尉第十卷 第五章 畫藍圖天涯變咫尺第七卷 第七章 新式槍械第十八卷 第三十九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上)第八卷 第二十章 俘虜上尉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龍旗(下)第十六卷 第十七章 接着忽悠第十六卷 第十三章 再施毒計第十六卷 第四十章 惹怒大明第十八卷 第十八章 圍點打援,班門弄斧第七卷 第十二章 求助大明第十六卷 第四十一章 盟國出手第十四卷 第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四卷 第三十四章 直接開打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達後人第九卷 第十一章 啓和談荷蘭終賠款第十二卷 第四章 推進系統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進攻果阿第十八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擴編之五百萬戶第十七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新職能(下)第十四卷 第二章 造船造船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十三卷 第二十九章 局勢緊張第十七卷 第十六章 時刻警惕防偷襲第二十一章 鋼材第四卷 第三章 提高產能第七卷 第二十二章 狂賣軍火第十四卷 第四十六章 戰敗投降第十五卷 第三章 金銀滿倉第十六卷 第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十四卷 第一章 超級帝國第十四卷 第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十八卷 第八十一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下)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三十八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下)第十六卷 第四十六章 跳腳大汗第十六卷 第二十六章 商業發展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十八卷 第三十章 世子一怒揍公爵第十七卷 第八十二章 準備開戰,不服就幹第四卷 第二十四章 進軍平陽第二卷 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四卷 第十三章 短兵相接第十四卷 第十六章 準備開戰第十六卷 第三十七章 全力攻城第十二卷 第二十五章 皇帝的怒火第十三卷 第十二章 兵臨升龍第十七卷 第二十六章 內閣負責制第十七卷 第六十四章 大明陸軍軍官學院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八卷 第八十四章 冊立太子,開發澳洲第十七卷 第七章 君主制憲第十卷 第二十二章 阻賊寇赤膽忠心第十八卷 第五十四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下)第十二卷 第三章 秀女難選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十六卷 第十章 增添衙門第十六卷 第三十四章 孫傳庭請援第十四卷 第二十八章 同盟條約第七卷 第十四章 遠征軍團第八章 聞聲而動第五卷 第十四章 報紙雛形第十五卷 第三十六章 全新的同盟第十卷 第十六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十八卷 第二十六章 王子公主訂終身第十八卷 第四十七章 以牙還牙,繼續西進第八卷 第十四章 荷蘭上鉤第十三卷 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十八卷 第二十四章 火藥實驗,事故不斷第十五卷 第十四章 太傅求見第三章 軍工設想第七卷 第九章 洋兵敬服第四卷 第四章 武器質量第十一卷 第十四章 歡樂喜慶過大年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九卷 第四章 屬國科舉屠夫鴻儒第九卷 第八章 列強訂購大明軍火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九卷 第四章 屬國科舉屠夫鴻儒第十二卷 第三章 秀女難選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卷 第十三章 公主萬里來相會第十八卷 第五十四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下)第十卷 第九章 反賊四出西北危急第六卷 第九章 再次震驚第十六卷 第十三章 再施毒計第八卷 第十章 準備打劫第十三卷 第三十章 拖延時間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十八卷 第二十三章 曠日持久,損耗驚人第十三卷 第四章 直抵思明府第十七卷 第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抵烏山第十五卷 第五十二章 恐怖的大明第五卷 第六章 爲君之道第三卷 第八章 安置災民
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三卷 第十七章 花魁大會第十七卷 第六十七章 熱氣球定位(上)第三卷 第二章 匯通天下第八卷 第二十章 俘虜上尉第十卷 第五章 畫藍圖天涯變咫尺第七卷 第七章 新式槍械第十八卷 第三十九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上)第八卷 第二十章 俘虜上尉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龍旗(下)第十六卷 第十七章 接着忽悠第十六卷 第十三章 再施毒計第十六卷 第四十章 惹怒大明第十八卷 第十八章 圍點打援,班門弄斧第七卷 第十二章 求助大明第十六卷 第四十一章 盟國出手第十四卷 第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四卷 第三十四章 直接開打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達後人第九卷 第十一章 啓和談荷蘭終賠款第十二卷 第四章 推進系統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進攻果阿第十八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擴編之五百萬戶第十七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新職能(下)第十四卷 第二章 造船造船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十三卷 第二十九章 局勢緊張第十七卷 第十六章 時刻警惕防偷襲第二十一章 鋼材第四卷 第三章 提高產能第七卷 第二十二章 狂賣軍火第十四卷 第四十六章 戰敗投降第十五卷 第三章 金銀滿倉第十六卷 第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十四卷 第一章 超級帝國第十四卷 第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十八卷 第八十一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下)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三十八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下)第十六卷 第四十六章 跳腳大汗第十六卷 第二十六章 商業發展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十八卷 第三十章 世子一怒揍公爵第十七卷 第八十二章 準備開戰,不服就幹第四卷 第二十四章 進軍平陽第二卷 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四卷 第十三章 短兵相接第十四卷 第十六章 準備開戰第十六卷 第三十七章 全力攻城第十二卷 第二十五章 皇帝的怒火第十三卷 第十二章 兵臨升龍第十七卷 第二十六章 內閣負責制第十七卷 第六十四章 大明陸軍軍官學院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八卷 第八十四章 冊立太子,開發澳洲第十七卷 第七章 君主制憲第十卷 第二十二章 阻賊寇赤膽忠心第十八卷 第五十四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下)第十二卷 第三章 秀女難選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十六卷 第十章 增添衙門第十六卷 第三十四章 孫傳庭請援第十四卷 第二十八章 同盟條約第七卷 第十四章 遠征軍團第八章 聞聲而動第五卷 第十四章 報紙雛形第十五卷 第三十六章 全新的同盟第十卷 第十六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十八卷 第二十六章 王子公主訂終身第十八卷 第四十七章 以牙還牙,繼續西進第八卷 第十四章 荷蘭上鉤第十三卷 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十八卷 第二十四章 火藥實驗,事故不斷第十五卷 第十四章 太傅求見第三章 軍工設想第七卷 第九章 洋兵敬服第四卷 第四章 武器質量第十一卷 第十四章 歡樂喜慶過大年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九卷 第四章 屬國科舉屠夫鴻儒第九卷 第八章 列強訂購大明軍火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九卷 第四章 屬國科舉屠夫鴻儒第十二卷 第三章 秀女難選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卷 第十三章 公主萬里來相會第十八卷 第五十四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下)第十卷 第九章 反賊四出西北危急第六卷 第九章 再次震驚第十六卷 第十三章 再施毒計第八卷 第十章 準備打劫第十三卷 第三十章 拖延時間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十八卷 第二十三章 曠日持久,損耗驚人第十三卷 第四章 直抵思明府第十七卷 第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抵烏山第十五卷 第五十二章 恐怖的大明第五卷 第六章 爲君之道第三卷 第八章 安置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