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第七十七章 裝甲戰車顯神威

沙俄三十二號棱堡正對着明軍行進方向,如果明軍不突然變相的話,那麼目標肯定就是這座棱堡了。

這座棱堡守將是沙俄6軍上校伊萬諾夫,他是一個普通軍官家庭出來的佼佼者,他的父親終其一生也只是個少校,而他卻在三十多歲就晉升爲上校了。

要說這個伊萬諾夫軍事才能還是很不錯的,問題他手下總共才三千多人,當他聽說十多萬明軍直奔他駐守的棱堡的時候,他真是臉都嚇得變色了。

並不是他貪生怕死,出身軍人家庭的他,對榮耀看的比生命還重要,但是,明軍可是出了名的彪悍,武器裝備又好的離譜,別說是十多萬了,就算只來一兩萬他也頂不住啊!

不過,頂不住也得頂,因爲彼得.戈洛文元帥上個月就傳達了相羅佐夫的命令,盟軍反攻在即,明軍即將撤退,所有棱堡守軍,不得後退一步,如果怯戰逃跑或者不戰而降,皆按叛國罪論處,這叛國罪可是要殃及家人的。

這個意思就是不準逃,必須打,至於什麼叫不戰而降,什麼又不是不戰而降,沒有明確的標準,模糊的很,羅佐夫也不敢逼太狠,擺明了讓人去送死,這些守軍同樣不敢心存僥倖,挑戰叛國罪的底線。

所以,伊萬諾夫明知不敵也不敢撤退,只能拼命向自己的上司求援,希望能獲得足夠的支援,以頂住明軍的進攻,堅持到盟軍反攻那一刻。

他的求援自然是徒勞的,因爲羅佐夫已經給戈洛文下了密令,不管明軍怎麼進攻,都要穩住陣腳,堅持到年底就是勝利!

這擺明了是要用空間換取時間,戈洛文也懶得率主力去冒險了,反正去年一年明軍也就攻下八座棱堡,今年讓他們攻下十六座又怎麼樣,堅持就是勝利,讓手下堅持一下,他就能獲得勝利了。

所以,戈洛文表面上雖然在積極備戰,實際壓根就沒打算率主力去跟明軍硬剛,耗吧,耗吧,就讓明軍一座座棱堡慢慢啃,看他們能啃下幾座。

伊萬諾夫註定是等不到援軍了,不過,他卻等到了另外一個好消息,明軍走到半路上,突然兵分三路,同時奔向附近兩座棱堡,朝他這裡來的只剩下四五萬人了。

好吧,四五萬人雖然同樣頂不住,但總比十多萬人要好點,聊勝於無吧,他只能這樣安慰自己。

兵分三路是早就定下的戰術,一次進攻一座棱堡實在是太費時間了,反正有裝甲戰車在,進攻棱堡已不需要太多的兵力,唯一要小心的就是沙俄主力的偷襲。

現在的明軍已經不是很怕沙俄主力偷襲了,有熱氣球預警,再加上有裝甲戰車護翼,就算是沙俄二三十萬大軍偷襲一路五萬明軍一時之間也很難拿下,到時候十萬騎兵再加上其他兩路支援,絕對能將沙俄主力擊退,甚至是擊敗!

明軍選擇的集結點離周圍的棱堡都不是很遠,最遠的也不過兩百里,沙俄三十二號棱堡更是離南路明軍的集結點還不到一百五十里,如果急行軍的話一天就能到達。

但是,裝甲戰車的度已經擺那兒了,就比正常人走路快一點,急行軍是不可能的,再加上沿途還要佈置熱氣球警戒,曹文詔乾脆讓全軍緩緩而行,分兩天走,第一天一起前進,第二天兵分三路,抵達各自的目標。

當曹文詔率領五萬步卒趕到三十二號棱堡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下午酉時三刻了,眼看着天色將黑,他忙命人安營紮寨,升起熱氣球,至於裝甲戰車,則安排在大營四周,這樣就算敵人來偷襲,也有一層鋼鐵屏障。

戈洛文已經放棄了偷襲戰術,棱堡守軍更不敢出城偷襲,當晚自然是沒有什麼事情生,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曹文詔便擺開陣型,準備攻城了。

明軍的陣型很奇怪,前面就是一百門神威大炮,排成四排,然後就是四排裝甲戰車,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棱堡三層的伊萬諾夫只能看到這些,那些裝甲戰車經過改造之後就如同一堵牆一般,後面什麼都看不到。

面對如此奇形怪狀的鋼鐵怪獸,伊萬諾夫心裡一陣毛,他也是前兩天才收到消息,明軍好像多了一種新裝備,外層全是鐵板,而且還能自己往前走,具體是幹什麼的,還不知道!

伊萬諾夫用望遠鏡仔細觀察了一下那些鋼鐵怪獸,心裡不由暗罵起那些豬頭情報人員來,這擺明了就是用來攻城的嘛,還不知道是幹什麼的,真是一羣豬啊!

沙俄的情報人員是一羣豬嗎?顯然不是,他們或許早就猜到裝甲戰車的作用了,至於爲什麼不告訴伊萬諾夫,告訴他又有什麼意義呢,他知道了以後棄城逃跑怎麼辦!

或許,伊萬諾夫纔是情報人員眼中的豬,用來測試明軍裝甲戰車具體功能的小白豬,只是他被矇在鼓裡而已。

裝甲戰車的攻城戰術在京城的6軍訓練基地已經演練過無數遍了,曹文詔自然是熟悉無比,待五萬大軍布好陣型,他便朗聲下令道:”所有神威大炮開花彈試射一輪。“

令旗揮舞,很快陣前便響起火炮的轟鳴聲,”轟轟轟“一百枚開花彈轟進三十二號棱堡,棱堡中立刻有多處冒出濃煙。

曹文詔並沒有拿望遠鏡看向棱堡,而是望向了熱氣球上的旗手,隨即下令道:”仰角調高一絲,開花彈再試射一輪。“

令旗揮舞,很快陣前又響起火炮的轟鳴聲,”轟轟轟“一百枚開花彈再次轟進三十二號棱堡,這下棱堡中冒出的濃煙更多了。

曹文詔又用望遠鏡看了一下熱氣球,隨即下令道:”保持現在角度,開彈十輪不間斷轟擊,開山車,火炮車前進!“

又是一陣令旗揮舞,很快陣前又想起了火炮轟鳴聲,開花彈不斷飛進棱堡中,開山車和火炮車也排成兩排向棱堡衝去。

這裡用衝或許有點不恰當,因爲開山車和火炮車這會兒前進的度也就正常人行走的度,用逼近或許更合適一點。

在每輛開山車和火炮車後面,都有一百名明軍士兵排成密集的方陣緊緊的跟着,當然從棱堡上是看不到這些的,因爲裝甲戰車經過改進之後,越顯得魁梧了,整個就是一堵牆。

這跟後世的坦克或者裝甲車區別就大了,後世的坦克和裝甲車都做的很低,估計是爲了減少受攻擊的面積,而明軍改進過後的裝甲戰車卻是越做越高,就是爲了增加受攻擊的面積,擋住炮彈,從而保護後面的士兵,反正這會兒的炮彈對於一寸厚的裝甲根本就沒什麼傷害!

棱堡中的伊萬諾夫見敵人上來了,連忙下令開炮轟擊了,但是,經過明軍神威大炮清理之後棱堡中的火炮數量本來就不多了,再加上開山車和火炮車一直都在移動,根本就沒幾炮彈能砸到開山車和火炮車上,就算是砸到了,也只是”哐嘡“一聲巨響,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開山車和火炮車沒一點事,還是慢悠悠的在前進。

這還怎麼打,伊萬諾夫用望遠鏡觀察了一下中彈的裝甲戰車之後,眼中露出了絕望的神色,一枚炮彈砸到上面連個坑都沒砸出來,僅是一個淺淺的窩而已,不仔細看還看不出來!

第十四卷 第四十一章 兵臨果阿第十卷 第二章 念師恩加官進爵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八卷 第七十九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下)第十三卷 第十三章 慘烈炮戰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七卷 第七章 新式槍械第八卷 第十二章 商船失蹤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十卷 第十七章 傳密旨張網以待第六卷 第二章 火炮先行第十三卷 第十四章 血染龍旗(上)第十八卷 第三十七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中)第五卷 第九章 初次對陣第三卷 第二章 匯通天下第十八卷 第三十一章 國王決意投大明第十八卷 第四章 千萬平民大遷移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九卷 第二十三章 下本州雙雄終一戰第十八章 鑽牀第十七卷 第三十九章 作弊式研究第十七卷 第六十三章 屯衛的賺錢思路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十一卷 第三十二章 四方皆動備軍需第十三卷 第二十六章 神威大炮第八卷 第七章 籌建特區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第十卷 第三章 驗定律驅雷掣電第四卷 第十九章 假意投靠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十五卷 第十六章 威武霸氣第十三卷 第二十五章 占城來歸第十三卷 第七章 大軍雲集第十八卷 第十八章 圍點打援,班門弄斧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親王級待遇第十七卷 第二十八章 內閣怎麼管第十八卷 第六十五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上)第十八卷 第四十七章 以牙還牙,繼續西進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臨戰場樹立典範第十六卷 第四十章 惹怒大明第十三卷 第三十二章 迫降東胡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海外形勢第十五章 引導第十七卷 第六十六章 裝甲戰車亮相第十三卷 第二十章 列強激憤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十六卷 第二十一章 舌戰羣雄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進攻果阿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志展宏圖第十八卷 第一章 安得猛士守四方第十卷 第八章 學通訊驛卒成新寵第十九章 召見第十三卷 第三十三章 佈局東南第四卷 第二十五章 輕取兩城第三卷 第十一章 入不敷出第十四卷 第二十五章 三國結盟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八卷 第二十章 俘虜上尉第二卷 第七章 兵變第十四卷 第十七章 誘敵之計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第十七卷 第七十七章 裝甲戰車顯神威第九卷 第九章 簽訂合約軍服出爐第五卷 第十一章 繼續碉堡第四章 木工皇帝第二卷 第二十五章 反攻遼東第十七卷 第十一章 偵騎遇險第十四卷 第十二章 大明龍幣第十五卷 第十一章 繁華之都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五卷 第十一章 繼續碉堡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煥然一新第十七卷 第五十章 西伯大開發(上)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戰遵化下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第七卷 第二十一章 殖民擴張第十六卷 第三十四章 孫傳庭請援第八卷 第十三章 無恥海盜第十七卷 第三十三章 稅賦問題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賞賜羣臣,佈局全球第二十二章 彈劾第十八卷 第三十章 世子一怒揍公爵第三卷 第十章 舉步維艱第十五卷 第二十章 爭相來朝第四卷 第二章 徵兵計劃第五卷 第十二章 血戰蓋州(上)第十二章 登基第八章 聞聲而動第八卷 第六章 利益之爭第十四卷 第十二章 大明龍幣第五卷 第五章 堡壘之爭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將至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
第十四卷 第四十一章 兵臨果阿第十卷 第二章 念師恩加官進爵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八卷 第七十九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下)第十三卷 第十三章 慘烈炮戰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七卷 第七章 新式槍械第八卷 第十二章 商船失蹤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十卷 第十七章 傳密旨張網以待第六卷 第二章 火炮先行第十三卷 第十四章 血染龍旗(上)第十八卷 第三十七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中)第五卷 第九章 初次對陣第三卷 第二章 匯通天下第十八卷 第三十一章 國王決意投大明第十八卷 第四章 千萬平民大遷移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九卷 第二十三章 下本州雙雄終一戰第十八章 鑽牀第十七卷 第三十九章 作弊式研究第十七卷 第六十三章 屯衛的賺錢思路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十一卷 第三十二章 四方皆動備軍需第十三卷 第二十六章 神威大炮第八卷 第七章 籌建特區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第十卷 第三章 驗定律驅雷掣電第四卷 第十九章 假意投靠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十五卷 第十六章 威武霸氣第十三卷 第二十五章 占城來歸第十三卷 第七章 大軍雲集第十八卷 第十八章 圍點打援,班門弄斧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親王級待遇第十七卷 第二十八章 內閣怎麼管第十八卷 第六十五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上)第十八卷 第四十七章 以牙還牙,繼續西進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臨戰場樹立典範第十六卷 第四十章 惹怒大明第十三卷 第三十二章 迫降東胡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海外形勢第十五章 引導第十七卷 第六十六章 裝甲戰車亮相第十三卷 第二十章 列強激憤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十六卷 第二十一章 舌戰羣雄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進攻果阿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志展宏圖第十八卷 第一章 安得猛士守四方第十卷 第八章 學通訊驛卒成新寵第十九章 召見第十三卷 第三十三章 佈局東南第四卷 第二十五章 輕取兩城第三卷 第十一章 入不敷出第十四卷 第二十五章 三國結盟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八卷 第二十章 俘虜上尉第二卷 第七章 兵變第十四卷 第十七章 誘敵之計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第十七卷 第七十七章 裝甲戰車顯神威第九卷 第九章 簽訂合約軍服出爐第五卷 第十一章 繼續碉堡第四章 木工皇帝第二卷 第二十五章 反攻遼東第十七卷 第十一章 偵騎遇險第十四卷 第十二章 大明龍幣第十五卷 第十一章 繁華之都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五卷 第十一章 繼續碉堡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煥然一新第十七卷 第五十章 西伯大開發(上)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戰遵化下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第七卷 第二十一章 殖民擴張第十六卷 第三十四章 孫傳庭請援第八卷 第十三章 無恥海盜第十七卷 第三十三章 稅賦問題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賞賜羣臣,佈局全球第二十二章 彈劾第十八卷 第三十章 世子一怒揍公爵第三卷 第十章 舉步維艱第十五卷 第二十章 爭相來朝第四卷 第二章 徵兵計劃第五卷 第十二章 血戰蓋州(上)第十二章 登基第八章 聞聲而動第八卷 第六章 利益之爭第十四卷 第十二章 大明龍幣第五卷 第五章 堡壘之爭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將至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