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第七十章 兵法與熱武器作戰

冷兵器時期的兵書就一定不適合熱武器時期的戰鬥嗎?這個倒不盡然,如果涉及到排兵佈陣的兵書,那的確是不怎麼合適,但是,冷兵器時代還有一類兵書卻是放之古今皆可用的。

這類兵書用後世的說法就是闡述軍事理論的著作,這類兵書並不拘泥於武器,而是着重描述戰略戰術、治軍思想、戰爭問題等理論性的知識,讓人從思想層面去理解戰爭,謀劃戰略,制定戰術,這些與熱武器作戰並不矛盾,反而是戰鬥中必須具備的理論基礎。

這類兵書的代表作當屬《孫子兵法》,《孫子兵法》可以說是古代軍事理論和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其中很多話都被視爲作戰必備的經典語錄,被歷朝歷代名將所推崇。

比如: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又比如: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再比如: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等等等等,可謂字字珠璣,句句人深省,這種軍事鉅著自然要學習,不管是冷兵器作戰還是熱武器作戰都能作爲指導作戰的核心思想。

像這樣的軍事理論著作還有很多,雖然沒有《孫子兵法》那麼全面,卻也極具代表性。

比如《吳子兵法》,主要主張就是把政治和軍事結合起來,對內修明文德,對外做好戰備,兩者必須並重,不可偏廢,《吳子兵法》的作者吳起也是戰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和《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合稱”孫吳“,《吳子兵法》與《孫子兵法》又合稱《孫吳兵法》,可見其在兵法領域的重要性。

還有兵家權謀類的始祖《六韜》,軍法制度的代表作《尉繚子》,軍事條例的鼻祖《司馬法》,等等都是難得的軍事理論著作。

孫元化找來了很多兵書,除了軍事理論類的自然也有實戰類的,但是,絕大部分介紹的都是冷兵器排兵佈陣,鮮有熱武器作戰方法。

這個也不奇怪,畢竟熱武器出現的時間還不是很長,真正意義上應用於戰鬥中也就是從明朝開始的,而且一開始的時候還不是戰場上的主導武器,直到崇正朝,明軍才捨棄大部分冷武器,轉而以熱武器爲主,這麼短的時間,要總結編寫出很多兵書自然是不現實的。

當然,也不是說介紹熱武器作戰的兵書一本都沒有,抗倭名將戚繼光就曾編寫過兩本兵書《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其中都有關於熱武器應用的方法,極具參考價值。

還有崇正五年,朱慈炅令盧象升和秦良玉等將領聯合編制的《步兵操典》,那更是介紹熱武器作戰方法的經典著作。

最後,孫元化、盧象升、孫傳庭、秦良玉等人挑選出總共八本兵書作爲大明6軍軍官學院的教程,並奏陳皇上,請皇上定奪。

這次朱慈炅並沒有馬上批准,倒不是說他對這些兵書不滿意,主要是他們選的兵書太少了,準確的說是介紹熱武器作戰方法的兵書太少了。

爲此,朱慈炅特意召集孫元化和盧象升等人前來商討,解決兵書不足的問題。

於是,又一次御前會議召開了,參與人員不多也就孫元化、盧象升、孫傳庭、秦良玉和曹文詔,地點就選在乾清宮,朱慈炅的私人書房。

大家都明白,皇上遲遲沒有將大明6軍軍官學院的教程批示下來,肯定是這些兵書不合皇上的意,果然,會議一開始,朱慈炅便開口問道:”初陽,還有沒有別的關於火器作戰的兵書?“

孫元化聞言,心裡咯噔一下,他也知道,關於火器作戰的兵書太少了,問題不是他不想找,實在是沒有啊。

他惶恐的道:”皇上恕罪,微臣翻遍了歷朝歷代關於兵書的記載,實在是找不出幾本關於火器作戰的兵書。“

朱慈炅聞言,淡淡的道:”這也不能怪你,火器出現的時間並不是很長,而作爲主要作戰武器的時間更短,找不到相關兵書也是正常的。“

孫元化聞言鬆了口氣,所謂巧婦難爲無米之炊,這兵書只有那幾本,讓他去找更多的,那根本就不可能嘛。

朱慈炅口氣一轉,繼續道:”但是,現在大明不管6軍還是海軍裝備的基本上全是火器,歐6列強的主要武器也是火器,以後武器裝備的展方向也是以火器爲主,要培養火器時代合格的6軍軍官,光是《步兵操典》、《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顯然是不夠的。“

衆人聞言,無不面露愧色,是啊,現在戰場上用的都是火器,但是介紹火器作戰的兵書卻沒幾本,這樣怎麼培養出合格的軍官。

朱慈炅掃視了一圈,見衆人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不由鼓勵道:”大家不要氣餒嘛,這其實是件小事。“

這還小事呢,大明6軍軍官學院培養出來的軍官可是大明6軍未來的骨幹,如果沒培養好,可直接關係到大明6軍的戰力,用《孫子兵法》裡面的話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這可是關係到大明生死存亡的大事。

朱慈炅的意思並不是說軍官培養的事情是小事,他緊接着解釋道:”兵書不夠,可以編嘛,諸位都是久經沙場的宿將,編一兩本兵書應該不是很難吧?“

衆人聞言,無不陷入沉思。

對於他們來說,編本兵書是不難,他們的作戰經驗可不是蓋的,而且他們也不是沒文化的莽夫,像盧象升和孫傳庭可都是進士出身,但問題是編些什麼好呢?

半餉之後,盧象升終於忍不住小心的問道:”皇上,請恕微臣愚鈍,這戰場之事紛繁複雜,要全部寫出來,沒得幾年甚至是十幾年恐怕成不了書,這樣的話,是不是有點遲了呢?“

朱慈炅聞言,搖頭道:”不用全寫出來,缺什麼就寫什麼嘛,比如說,現在大明的火藥武器層出不窮,恐怕很少有人全部都會操作吧,這就是個問題,可以編一本《火器基礎》來介紹這些武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和維護方法等,這樣所有培訓出來的軍官不是就能懂得各種武器的運用了。還有,裝甲戰車也將成爲今後的主要展方向,而所有兵書上都沒有關於裝甲戰車戰法,你們可以編一本《裝甲戰車戰法》來介紹一下嘛。還有,現在火槍和火炮也在不斷推陳出新,你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步兵操典》改進一下嘛,這樣一來不就差不多了?“

衆人聞言,無不點頭不已,的確,沒必要什麼都寫出來,很多兵書都是互補的,只要把其中缺乏的寫出來就行了。

最後,朱慈炅徵詢了一下大家的意見,確定下來,由孫元化和秦良玉負責編寫《火器基礎》,由孫傳庭和曹文詔負責編寫《裝甲戰車戰法》,盧象升事多,提供一些參考經驗就行了。

至此大明6軍軍官學院的教程最終確定下來,總共十本,分別是《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六韜》、《尉繚子》、《司馬法》、《步兵操典》、《紀效新書》、《練兵實紀》、《火器基礎》、《裝甲戰車戰法》,軍事理論和火器作戰方法各五本,理論與實際結合,可謂相得益彰。

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 亦商亦盜第十八卷 第七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下)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十八卷 第七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下)第十八卷 第四十一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下)第二卷 第七章 兵變第九卷 第十一章 啓和談荷蘭終賠款第十三卷 第十二章 兵臨升龍第十五卷 第三十七章 黎塞留出手第七卷 第三章 風帆戰艦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十八卷 第八十四章 冊立太子,開發澳洲第八卷 第二十四章 東南防線第十六卷 第二十一章 舌戰羣雄第十八卷 第二十二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下)第十四卷 第四十九章 列強幹涉第十四卷 第五十四章 王朝末日第十六卷 第四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十二卷 第七章 歐陸消息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十卷 第二十一章 抗官兵各懷鬼胎第十七卷 第七章 君主制憲第九卷 第十章 鬥心機王爺戲總督第十五卷 第十二章 再擴京城第十三卷 第十二章 兵臨升龍第三卷 第十三章 中都祭祖第十八卷 第七十六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下)第十七卷 第十一章 偵騎遇險第九卷 第十一章 啓和談荷蘭終賠款第六卷 第三章 報導跟上第四卷 第三章 提高產能第二卷 第十二章 推廣西學第四卷 第二十二章 狼狽逃竄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宮晚宴第十三卷 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五卷 第一章 震驚洋人第十四卷 第十五章 內閣總理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十四卷 第十章 控制貨幣第五卷 第九章 初次對陣第十五卷 第六章 皇后有喜第十四卷 第十六章 準備開戰第六卷 第二十三章 直搗盛京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煥然一新第十三卷 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十一卷 第八章 新建工廠造機械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十八卷 第九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中)第十六卷 第二十五章 盛世長安(下)第五卷 第十一章 繼續碉堡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十七卷 第八十一章 六國聯軍渾不怕第十二卷 第十五章 造訪呂宋第十七卷 第七十二章 歡樂喜慶又一年第七卷 第十二章 求助大明第十卷 第十九章 剿反賊御駕親征第十五卷 第六十章 來年再戰第十七卷 第五十七章 屯衛新職能(中)(三更,感謝雙子之殤大大打賞)第十八卷 第五十一章 新建港口,開發美洲第九卷 第三章 班師凱旋再造寶船第十四卷 第四十二章 兩面出擊第四卷 第四章 武器質量第六卷 第十四章 拔得頭籌第八卷 第二十四章 東南防線第十七卷 第十一章 偵騎遇險第三卷 第十八章 栽贓陷害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講課第九卷 第七章 西班牙總督嚇壞了第十七卷 第八十三章 攻心之戰,列強膽寒第十五卷 第十五章 收復北疆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五卷 第十七章 輿論引導第三卷 第七章 糧食問題第十四卷 第十六章 準備開戰第十八卷 第六十七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下)第十七卷 第二十五章 大明崇正律第十五卷 第四十五章 緊急軍情第七卷 第三章 風帆戰艦第二卷 第十四章 無奈妥協第十三卷 第二章 東胡王朝第三卷 第十一章 入不敷出第四卷 第十六章 戰後事宜第十四卷 第五十四章 王朝末日第九卷 第十四章 展雄風明軍下西洋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五卷 第九章 初次對陣第十三卷 第六章 天朝上使第十五卷 第五十五章 燃燒的遠征(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五卷 第三十七章 黎塞留出手第十一卷 第三十章 堡壘方能克騎兵第十八卷 第二十八章 攤出底牌談條件第十二卷 第十八章 黃金海岸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十八卷 第二十三章 曠日持久,損耗驚人第十五卷 第三十三章 交易和貨幣
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 亦商亦盜第十八卷 第七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下)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十八卷 第七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下)第十八卷 第四十一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下)第二卷 第七章 兵變第九卷 第十一章 啓和談荷蘭終賠款第十三卷 第十二章 兵臨升龍第十五卷 第三十七章 黎塞留出手第七卷 第三章 風帆戰艦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十八卷 第八十四章 冊立太子,開發澳洲第八卷 第二十四章 東南防線第十六卷 第二十一章 舌戰羣雄第十八卷 第二十二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下)第十四卷 第四十九章 列強幹涉第十四卷 第五十四章 王朝末日第十六卷 第四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十二卷 第七章 歐陸消息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十卷 第二十一章 抗官兵各懷鬼胎第十七卷 第七章 君主制憲第九卷 第十章 鬥心機王爺戲總督第十五卷 第十二章 再擴京城第十三卷 第十二章 兵臨升龍第三卷 第十三章 中都祭祖第十八卷 第七十六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下)第十七卷 第十一章 偵騎遇險第九卷 第十一章 啓和談荷蘭終賠款第六卷 第三章 報導跟上第四卷 第三章 提高產能第二卷 第十二章 推廣西學第四卷 第二十二章 狼狽逃竄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宮晚宴第十三卷 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五卷 第一章 震驚洋人第十四卷 第十五章 內閣總理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十四卷 第十章 控制貨幣第五卷 第九章 初次對陣第十五卷 第六章 皇后有喜第十四卷 第十六章 準備開戰第六卷 第二十三章 直搗盛京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煥然一新第十三卷 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十一卷 第八章 新建工廠造機械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十八卷 第九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中)第十六卷 第二十五章 盛世長安(下)第五卷 第十一章 繼續碉堡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十七卷 第八十一章 六國聯軍渾不怕第十二卷 第十五章 造訪呂宋第十七卷 第七十二章 歡樂喜慶又一年第七卷 第十二章 求助大明第十卷 第十九章 剿反賊御駕親征第十五卷 第六十章 來年再戰第十七卷 第五十七章 屯衛新職能(中)(三更,感謝雙子之殤大大打賞)第十八卷 第五十一章 新建港口,開發美洲第九卷 第三章 班師凱旋再造寶船第十四卷 第四十二章 兩面出擊第四卷 第四章 武器質量第六卷 第十四章 拔得頭籌第八卷 第二十四章 東南防線第十七卷 第十一章 偵騎遇險第三卷 第十八章 栽贓陷害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講課第九卷 第七章 西班牙總督嚇壞了第十七卷 第八十三章 攻心之戰,列強膽寒第十五卷 第十五章 收復北疆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五卷 第十七章 輿論引導第三卷 第七章 糧食問題第十四卷 第十六章 準備開戰第十八卷 第六十七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下)第十七卷 第二十五章 大明崇正律第十五卷 第四十五章 緊急軍情第七卷 第三章 風帆戰艦第二卷 第十四章 無奈妥協第十三卷 第二章 東胡王朝第三卷 第十一章 入不敷出第四卷 第十六章 戰後事宜第十四卷 第五十四章 王朝末日第九卷 第十四章 展雄風明軍下西洋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五卷 第九章 初次對陣第十三卷 第六章 天朝上使第十五卷 第五十五章 燃燒的遠征(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五卷 第三十七章 黎塞留出手第十一卷 第三十章 堡壘方能克騎兵第十八卷 第二十八章 攤出底牌談條件第十二卷 第十八章 黃金海岸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十八卷 第二十三章 曠日持久,損耗驚人第十五卷 第三十三章 交易和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