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

十艘大船在大員靠岸了。這十艘船全部是五桅船,比許棟水師之中的船隻大了不知道多少,而且許棟水師之中的船隻,大部分都是經年所用,雖然修補的很好,但畢竟不是新船,哪裡比得上這十艘大船。全部是官造廠所錯,朱厚煌也用足了銀子,上好的木材從來沒有一點節省的地方。這十艘嶄新的大船,讓所有人看得眼饞。

朱厚煌看着這十艘大船,雖然這船隻比起後世動則數萬噸的大船相比,要小了不知道多少倍。但朱厚煌估摸,最少也有幾百噸的排水量啊。

“也不小了,當年共和國剛剛成立的時候,船隻也就這麼大。”朱厚煌也不知道是惡趣味,還是自己安慰自己。

他登上船隻,問道:“趙老,這船隻怎麼樣啊?”

朱厚煌不懂這裡面的門道,但是他身邊有懂的人啊。

這位趙老就是朱厚煌當初從清江浦帶走的造船專家。不要看他老態龍鍾的樣子,但是在造船上面,他卻相當自負,

趙老微微眯着眼睛,順着船舷走了一圈,然後又下船艙走了有圈,說道:“還可以,只是造船的人習慣了造商船,對戰船不知道該怎麼造了,有一點小問題。”

朱厚煌問道:“哦,不知道是什麼問題。”

趙老說道:“福船的造法是,先豎龍骨,然後再搭肋骨,訂隔艙板,完成船的框架,然後再釘船底殼板。然後再搭房,釘船桅,舵等等,都要做油灰塗縫,上漆。這艘船,就算完成了,其實造船都是這樣,大同小異而已。福州那邊也是造船的老把式。沒有偷工減料的地方,也寫細節也做得很好。只是他們忘記了這是要造戰船。”

朱厚煌問道:“此言何來?”

趙老說道:“殿下,你看,這船舷上雖然留下了炮位,但是還不少,但是他卻沒有注意到火炮的重量。尤其殿下想要的還是大炮,並不是虎蹲炮,等小炮。我注意到他留下二十多個炮位,但是這二十多門大炮加起來,要有多重,最少也要有數萬斤重,這樣一來,這船就不穩了。”

朱厚煌一拍船舷說道:“是重心問題。”

趙老一拍腦門說道:“對,殿下說過這個,就是重心問題。”

趙老對朱厚煌很尊敬,並不是僅僅因爲朱厚煌是雍王。還是因爲朱厚煌再造船上,給了趙老很多指點,比如剛剛說的重心問題,趙老雖然經驗豐富,已經察覺到這有一點了,但是從來沒有提煉總結過。

朱厚煌眉頭微微皺起來,心中暗道失策。

他在東雍這麼多事情,自然不能去福建盯着造船師傅。而且他就算是去盯着又有什麼用處啊?

雖然這船隻並不是如同飛機有樣,任何地方動上一點,整個都要全部重新設計了。但是造船也是也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活計。朱厚煌也沒有這個閒功夫,去一點一點的推敲船隻該怎麼樣造。這不是他該做的事情。

“只能一點一點的修改了。”朱厚煌心中暗自安慰自己,說道:“反正,現在西方應該還沒有,那一種有三層甲板,數百門重炮的戰艦。時間還來得及。”

朱厚煌平穩一下心神,問道:“這船隻到底能裝多少門炮?能給個估計嗎?”

趙老思忖一會兒,說道:“裝六到八門應該沒有問題,不過這只是一個估計而已,準確的也要見了火炮才能確定。”

朱厚煌想來也是,轉身問吳行之說道:“這是少船,以每艘船八門火炮還計算,需要八十門火炮,錢夠用嗎?能買過來嗎?”

吳行之臉色立即煞白,說道:“殿下,絕對不能。絕對不可能的。”

朱厚煌有些疑惑的說道:“怎麼錢不夠嗎?”他記得,自從楊慎來了之後,南洋航道的利益,與澎湖海關的收入,這兩邊的收入加起來,每個月都有數萬兩的收入。

這已經不少了,再加上糧食直接從南洋採購,雖然一直有移民從大陸過來,但是除卻王守仁平叛送來的俘虜之外,其餘都是細水長流。用不了這麼多銀子安置。再加上,大員城的建設已經接近尾聲了,大致輪廓有了之後。楊慎將收尾的工作都留給了大員縣。澎湖更不用說了,也有大把的結餘。

這樣一來,吳行之手裡面應該有大把的結餘纔是啊。

吳行之說道:“並不是戶司沒有錢了,而是有錢也賣不到。”

朱厚煌問道:“這是怎麼回事?”

吳行之說道:“國朝火器,一般來說小型火器要多少有多少,但是殿下想要的這種發貢炮。卻不是想要就能有的。”

朱厚煌問道:“這是怎麼回事?”

吳行之說道:“楊大人說過,如火統,碗口統,這些火器,每年北京就能造出數以千記。殿下只要想要,就能買過來,只是像將軍炮,發貢炮,這樣大炮,動則千斤之重,每一造一炮,都要用泥範。耗日日久,一門炮需要好幾個月才能造出來。而且,南方衛所荒廢,現在能鑄炮的人才都在北方,八十門火炮,恐怕只有拆了南京城頭的大炮,才能湊出來。再者這樣的大炮,每一門都要萬兩銀子。八十門大炮,至少需要五十萬兩銀子,咱們一時間,拿不出這麼多銀子啊?”

吳行之還有一點沒有說,殿下要這麼多大炮不怕觸及北京那一位但是神經嗎?

朱厚煌卻沒有想那麼多,卻對五十萬兩的天文數字感到頭疼。越有錢,越覺得錢不夠用。

朱厚煌以爲自己有數萬兩的收入,已經足夠他發展一段時間了,但是萬萬沒有想到。不過幾個月的功夫,就覺得錢不夠用。

“不能這樣花錢。”朱厚煌立即想到。“鑄炮並不是難事,我記得清朝的時候,有一種鐵範鑄炮法,成本能壓制下來。不過即便是這樣,也需要大量的鐵料。如此一來,我征服東雍的順序就要改變了。”

朱厚煌本想從南到北,將整個臺灣打通。但是此刻爲了鐵,大量的鐵,朱厚煌決定先取臺北,再回來計較大肚王國。

他模糊的記憶之中,還能記得,臺南雖然先開發,但是不過是臺灣的農業基地,臺灣的工業基地在臺北,因爲臺北,有煤鐵。甚至黃金。

東雍的持續發展,鐵料已經成爲東雍從大陸採買的重要物資了。甚至隨着東雍的採買,鐵料的價格,水漲船高,連從來不敢管朱厚煌的羅侖也來信勸說朱厚煌少採買一點鐵料。

雖然朱厚煌不覺得自己採買的那一點鐵料,能將將整個南方的鐵價推起來,不過羅侖說了,自然也要做做樣子。

“看來事不宜遲了。”朱厚煌下定決心。也無心再看船隻了,卻聽見身後的腳步之聲,卻見一個人從碼頭上了船。來到朱厚煌身邊轟然跪下來,說道:“臣,水師統領許棟見過殿下。”

朱厚煌說道:“許卿免禮。你看這船怎麼樣?”

許棟跑海出身,也只有置身在反覆能毀滅天地的風浪之中,才知道一艘好船,到底有多重要。跑海的人都視船隻如生命。許棟一上來,眼睛珠子就好像不是自己的一樣,四處亂看,好像想將整個船隻都深深的鑲嵌進自己的眼睛珠子裡面。聽了朱厚煌的問話,立即說道:“殿下,這船不錯,比西洋人的船隻,只好不壞。”

“是嗎?”朱厚煌說道:“既然如此,你就要做一個選擇了。是要這樣的船,還是要你之前的那些船。”

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七十章 兵變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
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七十章 兵變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